植入性经皮器件论文_边元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入性经皮器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器件,段式,电磁场,性经,无线通信,骨质疏松,装置。

植入性经皮器件论文文献综述

边元森[1](2017)在《体内植入器件经皮传能系统的温度场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入器件能被用于监测患者体内理化参数的改变,诊治其所患疾病,也可用来替换某些已丧失或弱化功能的器官。经皮传能系统被用来给植入器件提供电能,利用经皮变压器来进行无线能量传输,导线不用穿过皮肤,不用通过手术更换电池,不会引起感染,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经皮传能系统来说,当负载、输入电压、气隙改变或轴向错位发生偏移时,都会引起传输性能的变化,会影响植入体内的植入器件安全、稳定、高效的工作,进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因此需要稳定的输出,使负载功率稳定。本文应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基于植入器件的经皮传能系统,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1)介绍了应用于植入器件的经皮传能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对经皮传能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性能分析;(2)以可分离式变压器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经皮变压器的电感、耦合性能、传输特性、损耗分析、稳定性和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3)基于电磁场、温度场和流固场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对经皮变压器及附近流体域进行温度场有限元分析;(4)设计并制作了两级稳定电压输出系统,确保输出功率的稳定;(5)设计了无线信息传输系统,并进行了样机实验。(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11-01)

唐治德,谢迪,冯骊骁,吴明鹏[2](2009)在《植入器件经皮能量传递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FEMlab3.3建立了体导电能量传递模型,设计了3种不同形状的电极以优化电极皮肤接触阻抗来提高充电电流传递效率,所采用的Ag电极具有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成本低,可重复使用。通过在体外电极上施加不同等级电压以得到最终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在保证人体安全电流情况下,体导电电流传递效率可达20%以上,能量传递效率在4%~9%之间,不仅远大于无铁芯电磁感应能量传递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体内电池体积小型化。(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郑立[3](2004)在《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动物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查阅分析大量的文献基础上,针对大腿假肢植入性经皮器件动态生物密封和长期使用下骨质疏松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植入性经皮器件:采用多段式骨植入体结构,在保证其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与骨整合的区域,降低应力屏蔽,另外采用网孔弧形罩屏蔽肌肉运动应力对经皮密封部位的影响,有利于动态生物密封的实现。基于人体股骨CT和生理数据,在步态情况下对不同截肢部位植入性经皮器件骨植入体及周围骨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设计进行了评价和优化,并以狗为动物实验模型,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模型和加载条件的近似程度对有限元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轴对称模型和基于CT数据重建模型,以及轴向简化加载和步态最大生理加载条件的分析,得出轴对称模型和轴向加载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从CT数据出发,建立了较准确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且采用后倾14度,最大生理载荷加载,符合人体步行最大加载生理姿态,约束和近似条件与实际情况接近,对不同截肢部位下植入性大腿假肢一段式骨内植入段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所得结果与真实情况接近。 2.多段式骨植入体的设计及结构优化显着降低应力屏蔽 有限元结果表明新型的多段式骨内植入体周围应力屏蔽相比于传统一段式植入体得到了有效减轻,与健康自然骨应力分布更为接近,尤其是在股骨远端。多段式结构股骨远端部位和植入体末端部位的骨整合段长度在接近1cm左右下周围骨应力与正常骨水平最接近,总长在9cm以上有利于缓解植入体末端骨整合段周围的应力集中。由于多段式植入体总长的保持以及结构强度的较小改变,使得植入体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为了快速、方便的获得结果,采用的股骨模型、加载条件等简化条件,尽管所得结果与实际有一定偏差,但在等同条件下对新型植入体与传统植入体进行比较,其分析结果是有效的。 3.较真实条件模拟下,有限元结果表明不同截肢部位多段式骨植入体周围应力屏蔽明显改善 基于CT数据建立股骨模型,选择人体步行最大生理载荷条件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不同截肢部位下对优化的多段式植入体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截肢部位新型多段式骨内植入体周围骨应力分布状况有一定差异,但应力屏蔽的程度相比于同一截肢部位下一段式植入体得到了有效减轻,与健康自然骨应力分布更接近,尤其在植入体附近部位。 4.网孔弧形罩经皮器件的设计及通过初步的生物学评价进行结构优化以满足生物密封要求 经皮部件设计采用新型的网孔弧型罩结构,能与组织形成牢固结合,起到固定软组织的作用,具有钛板的强度,可屏蔽肌肉收缩产生的应力对经皮密封部位的不利影响。弧形的设计,使植入体与组织充分接触促进结合。经皮部分设计采用凹槽结构,可以防止经皮移行。为验证网孔弧形罩结构的生物学性能,进辛了了相关动物实验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皮下植入部分采用HA喷涂处理的钦合金为材料,3mm的孔径、lmm的厚度以及两步植入手术过程中90天的愈合期对植入体一组织结合的较为有利。 5,采用多段式骨植入体和网孔弧形罩结构的植入式假肢的动物实验初步结果表明设计的合理性以后腿截肢的狗作为动物实验模型,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设计并进行了植入性经皮器件的动物实验,采用两步植入手术方法,愈合期间的x光片结果表明,植入一个月后,植入式假肢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初步证明了骨内植入体和经皮部件设计的合理性。实验动物同时截肢和假肢修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截肢一段时间后修复,股骨残端有骨质疏松现象发生,是不利于植入式假肢使用的因素。关键词:植入性经皮器件生物密封骨质疏松多段式骨植入体 软组织固定有限元分析动物实验(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7-01)

植入性经皮器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FEMlab3.3建立了体导电能量传递模型,设计了3种不同形状的电极以优化电极皮肤接触阻抗来提高充电电流传递效率,所采用的Ag电极具有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成本低,可重复使用。通过在体外电极上施加不同等级电压以得到最终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在保证人体安全电流情况下,体导电电流传递效率可达20%以上,能量传递效率在4%~9%之间,不仅远大于无铁芯电磁感应能量传递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体内电池体积小型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入性经皮器件论文参考文献

[1].边元森.体内植入器件经皮传能系统的温度场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2].唐治德,谢迪,冯骊骁,吴明鹏.植入器件经皮能量传递模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

[3].郑立.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动物实验[D].四川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一2植入性经皮器件的植入实验Fig...一1动物实验用植入性经皮器件Fi乡...动物实验用植入性经皮器件术后3月动物残肢骨X光片第一篇 企业政策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第一篇 企业政策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

标签:;  ;  ;  ;  ;  ;  ;  

植入性经皮器件论文_边元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