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李书秀

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李书秀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庄上中学0333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教学实践,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围绕课程资源的整合,历史课与时事、地方史的联系,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课堂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已长久根植于学校教学实践和教学理想中。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做的探索。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简单的教材“复杂化”

新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只有主要历史事件的基本骨架,缺乏有血有肉的历史事实和精彩细节,而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具体性和综合性,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必然觉得枯燥无味,我认真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参、教材,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对课本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特别注意增加关键史料、图片、当事人的真实情况,让过程更精彩,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故事性。例如讲到玄奘西游时,我增加了玄奘“偷渡”出境的惊险、西去路程的艰险、在天竺游学的细节、回国在大雁塔译经的努力,“重播”了一遍当年玄奘西游的经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临其境。当然,决不能为了讨好学生的“故事欲”而滥讲故事,应紧扣教学内容,恰当处理,收放有底,这样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

二、把历史课与时事联系起来

历史课让学生感到枯燥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只重视课本重点知识的讲授,就事论事,不能贴近生活。如果能在课堂上适时引进时事热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引入现实生活的一些事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责任感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把地方史引进课堂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地方史的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地方史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也提到对家乡的历史不了解,造成对历史的隔膜感,觉得学习历史跟自己关系不大,忽视了历史学习。为了弥补教材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特意增加了地方史的内容。

四、适当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适当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继承宝贵思想文化遗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可见,学会评价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评价过于简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刻意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8课详细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但对郑成功评价只有一句“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没有对收复台湾的意义进行评价,影响学生对收复台湾的这一重要意义的认识。为了弥补这一点,我增加了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通过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郑成功的历史地位和他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每堂课都让学生有认知收获和历史感悟,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点;通过把时事和地方史引进课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加强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的这些探索,提升了历史能力培养的效果,更促进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良南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4。

[2]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7。

标签:;  ;  ;  

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李书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