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妇产科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赵福艳

木兰县东兴镇中心卫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1949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感染预防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5例中术后体温升高21例、感染6例疼痛0~Ⅰ级20例、手术出血量<5mL24例;对照组:术后体温升高23例、感染9例、疼痛0~Ⅰ级:11例、手术出血量<5mL12例。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围手术期感染的各个途径加强感染的预防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79-01

围手术期主要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由于院内或院外的一些因素极易发生感染,导致手术延期,耽误病情。对于妇产科住院患者来说,其主要易感人群有产妇、孕妇以及新生儿等,医护人员需加大对患者感染特点的研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感染预防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年龄范围27一64岁,平均年龄为(42.5士5.1)岁,其中16例患者

进行剖宫产手术,2例患者进行全子宫切除术,3例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2例患者进行卵巢癌根治术,1例患者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年龄范围25一61岁,平均年龄为(44.2士4.3)岁,其中17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1例患者进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例患者进行卵巢癌根治术,2例患者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从年龄、手术类型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入院健康指导,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向新入院患者讲解医院的环境及规定,手术治疗及护理措施、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手术的开展,并促使预后恢复的良好实现。护理人员将患者推人病房,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及时清理呼吸道中的呕吐物及分泌物,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感染监测工作应在无菌及消毒隔离的制度下进行操作,应做到勤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对患有尿毒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抵抗力。还要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营养摄入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除常规的洗漱外,在条件允许范围下及时更衣,加强对外阴部的护理,如定期搽洗;鼓励产妇术后下床活动,促进子宫自我修复。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饮食形式和种类,保证患者可获取机体恢复需要的充足营养。

1.3抗生素药物治疗

妇女阴道中细菌的类型及数目较多,多属于致病菌范畴。而手术或分娩过程中,阴道微环境变化的发生容易破坏菌群的平衡,造成不良反应及影响。为此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以适量、适时、适当为重要原则,在患者皮试无过敏的状态下进行抗生素的使用,根据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定时、定量预防性应用,禁止患者滥用药物。同时针对手术环境、手术方式等因素造成的感染进行综合考虑,促使相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手术种类有明显的术后感染的可能;手术过程中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具备各种环境感染的可能;所选择的抗生素毒性低,并且安全、有效;无该抗生素过敏反应,皮试显阴性;对妇产科常见菌群或已培养菌群敏感并具备活性;使用抗生素时严格关注二重感染并及时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5例:术后体温升高21例、感染6例疼痛0~Ⅰ级:20例、手术出血量<5mL24例;对照组:术后体温升高23例、感染9例、疼痛0~Ⅰ级:11例、手术出血量<5mL12例。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感染的原因

妇科感染主要包括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其中外源性感染是由于进行手术的时间较长,患者在手术时发生出血过多的情况,腹腔引流不顺畅,术后换药不当,手术操作时未进行严格消毒等,这些都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内源性感染是由于患者的身体状态较差,如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及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症状,会导致其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对病原菌的侵入没有很好的抵御能力。

3.3预防感染的发生

术前实施静脉给予抗菌药物,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追加1一2次。由于引发感染的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在术前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纠正,避免发生营养障碍,手术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对患者的呼吸道及会阴部要定期护理等,可减少围手术期间感染情况的发生。

3.2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主要包括伤口感染、术后咳嗽、尿潴留、腹胀等几个方面,在处理过程中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在预防感染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要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与卫生,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于术后腹胀的患者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定时翻身或者起坐,帮助患者逐渐锻炼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对于尿潴留的患者,依据条件反射法,让患者倾听流水声,也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另外通过下腹部的按摩对膀胱平滑肌收缩进行刺激。

4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也逐步的从简单配合治疗,逐步变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注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是促使患者病情治愈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在抗生素使用、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运用,可最大程度的促使最佳护理疗效的实现。护理人员要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观念,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以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蔚.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生殖道感染抗生素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6):15-16.

[2]韩元一.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吉林医学,2009,30(24):3148-3150.

[3]王彤,刘玉梅.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13,17(23)

标签:;  ;  ;  

妇产科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