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红蓟论文_叶照春,陈仕红,冉海燕,兰献敏,何永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胜红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因子,精油,挥发物,番木瓜,芦柑,生物防治。

胜红蓟论文文献综述

叶照春,陈仕红,冉海燕,兰献敏,何永福[1](2019)在《贵州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灾变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胜红蓟在贵州入侵危害灾变因子,为胜红蓟的综合治理及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胜红蓟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及耕作制度对胜红蓟发生危害影响监测。结果表明:胜红蓟种子量大、活力高,其萌发生长最适光照16h、温度25℃、土壤pH值为5、土壤含水量30%~50%等与贵州自然环境高度匹配。胜红蓟对贵州农田优势杂草辣子草、马唐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且对贵州常用除草剂砜嘧磺隆较优势杂草辣子草更具有一定耐药性。在贵州单一耕作模式及粗放管理方式下,其田间主要优势杂草种类发生及危害相对保持稳定,胜红蓟发生危害在杂草群落中更容易保持优势地位。因此,胜红蓟在贵州入侵危害严重的主要因子为:自身种子量大,活力高,适应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形成单优群落而更具备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和对当地常用除草剂具有一定耐药性、贵州气候条件优越以及耕作制度对其影响较小等综合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乔自鹏,李书明,王奇志[2](2019)在《胜红蓟精油复合微乳液体系构建及其对芦柑保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的资源化利用入侵植物胜红蓟,提高芦柑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以胜红蓟精油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碳酸钠和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为水相,采用拟叁元相图筛选最优纳米级复合微乳液体系,并检测其在不同浓度(2.5、5.0、10.0和20.0 mg·mL~(-1))下对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和芦柑染菌抑制效果,用最优浓度处理芦柑果实,探究其对芦柑在不同贮藏条件下(25℃和4℃)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最优复合微乳液体系(A_(80))的配方为胜红蓟精油∶乙醇∶吐温-80∶3%碳酸钠∶0.5%羧甲基壳聚糖=0.13∶0.38∶0.13∶1∶3,其粒径为34.47 nm。复合微乳液体系浓度为20 mg·mL~(-1)时,对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4.86%、60.23%和86.96%,对芦柑的染菌抑制率为76.48%。此浓度复合微乳液A_(80)对4℃贮藏条件的芦柑保鲜效果最好,贮藏30 d后芦柑失重率为22.24%,对照组失重率为26.47%,腐烂率为11.33%,较对照组降低50%。构建的胜红蓟精油复合微乳液体系处理芦柑,不仅可以有效抑菌,延缓芦柑果实水分散失和重量损失,而且能延长芦柑的保鲜期。本研究结果为胜红蓟精油天然保鲜剂的开发和芦柑储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廉法卓,薛蓉蓉,林娴慧,杨玉瑞,张晖[3](2019)在《韭菜和胜红蓟水浸提液和挥发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植物水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的抑制效果,明确韭菜Allium tuberosum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抑制FOC4的途径。【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2种植物水浸提液及韭菜和胜红蓟挥发物对FOC4的抑制效果。【结果】韭菜根和胜红蓟叶片水浸提液对FOC4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达到71%和69%。韭菜叶片和根水浸提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叶片提取液的抑菌率为18.7%,剩余部分的抑菌率为13.0%;根提取液的抑菌率为39.8%,剩余部分的抑菌率为22.1%;说明水浸提原液中含有的抑菌成分主要为水溶性较低的有机化合物。韭菜叶挥发物对FOC4的抑菌效果比根好,1.25 g/L韭菜鲜叶捣碎后产生的挥发物完全抑制FOC4孢子萌发,1.25 g/L根捣碎后产生的挥发物FOC4孢子萌发数为35个/皿。0.5 g/mL的胜红蓟鲜叶水浸提物对FOC4的抑菌率达到50%以上,抑菌效果明显;胜红蓟挥发物对FOC4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胜红蓟的主要抑菌物质并非是挥发物。【结论】韭菜的水浸提液和挥发物均可抑制FOC4生长,且挥发物的抑菌效果更好;胜红蓟的水浸提液可抑制FOC4生长,但挥发物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兰献敏,叶照春,冉海燕,陈仕红,何永福[4](2019)在《胜红蓟与辣子草对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的耐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田间精准施药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整株生物活性测定法测定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3~5叶期胜红蓟与辣子草的防效与毒力。结果表明: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为常规推荐用量及以下时,对胜红蓟与辣子草的株防效分别为0~73.33%和6.67%~86.67%,鲜重防效分别为17.75%~81.75%和25.14%~90.00%,25%砜嘧磺隆对辣子草的防治效果优于胜红蓟;砜嘧磺隆用量为常规推荐用量的倍量后,其对胜红蓟与辣子草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增加,但无较大差异。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胜红蓟与辣子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ED50分别为8.44克/公顷、6.76克/公顷与7.54克/公顷、4.98克/公顷;ED90分别为34.97克/公顷、27.86克/公顷与23.06克/公顷、18.96克/公顷,胜红蓟较辣子草对砜嘧磺隆具有更强的耐药性。(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9年05期)

杜丽思,李铷,董玉梅,黄邦成,傅杨[5](2019)在《胜红蓟种子萌发/出苗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胜红蓟为我国南部低海拔区域农田和果园恶性杂草。为揭示胜红蓟环境适应规律、明确其危害性,评价和分析了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pH、盐度、渗透势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胜红蓟种子在10—30℃内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交替温度处理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敏感,无光照处理种子不萌发。土壤相对湿度在50%—100%范围内,种子出苗率均高于55%,最适相对湿度为70%。胜红蓟种子仅能在土壤表面萌发,1 cm的播种深度完全抑制种子萌发。pH值在5—10之间,种子萌发率高于85%,最适pH值为7。NaCl浓度在0—80 mmol/L以内种子萌发率超过88%,浓度为160 mmol/L时萌发率接近30%。渗透势在-0.40—0 MPa以内种子萌发率高于70%,渗透势为-0.6 MPa时种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胜红蓟种子萌发具有广阔的环境适生范围,对农作物具有较强的早期危害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黄惠梅,黄桂连,陈钧,武氏缘,赵先玲[6](2018)在《胜红蓟水煎滤液对家兔体外凝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民间用胜红蓟止血,本文观察胜红蓟对家兔体外凝血的影响,探讨其止血机制。方法健康家兔由颈动脉放血10 m L。取干净的小试管10支,按表进行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胜红蓟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胜红蓟组给予胜红蓟水煎液,每支试管均加入2滴,然后各管注入1 m L血,记录凝血时间。重复实验3次。结果胜红蓟组凝血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胜红蓟水煎液能促进家兔体外凝血,缩短凝血时间。(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2期)

陈仕红,叶照春,冉海燕,兰献敏,周鹏[7](2018)在《不同环境条件对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的综合治理及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在不同光照、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等条件下研究其对胜红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胜红蓟在光照时间12~16h萌发率高,生长良好,最适光照时间为16h;温度低于10℃或高于35℃种子基本不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50%,根、茎比例分配均衡;pH 5~8均适合其生长,在偏酸性土壤生长较好。贵州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胜红蓟生长,满足其得以迅速扩展的必然条件,因此应加强防除工作。(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黄邦成,魏丹丽,李铷,汤东生[8](2018)在《胜红蓟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提液在石榴枯萎病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明确胜红蓟根系分泌物在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控制石榴枯萎病的作用途径,以胜红蓟土壤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胜红蓟土壤浸提液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石榴枯萎病菌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土壤浸提液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石榴枯萎病菌没有明显的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胜红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控制石榴枯萎病防治效果主要是通过促进生防菌的生长而起作用,而对病原菌石榴枯萎病菌没有明显的直接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周怡,陈雅婷,王奇志,余岩[9](2018)在《假臭草和胜红蓟提取物抑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利用入侵植物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Griseb.)R.M.King&H.Rob.]与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本文筛选了2种入侵植物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菌的最适提取浓度,检测抑菌活性高的提取物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死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评价其抑菌的热稳定性、紫外光辐射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假臭草茎叶的70%乙醇提取物[抑菌圈直径(34.70±0.93)mm]及胜红蓟叶的50%乙醇提取物[抑菌圈直径(30.95±1.30)mm]抑菌活性高,MIC值分别是0.78和3.13 mg/m L,MBC值是3.13和25.00 mg/m L,并且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紫外光辐射稳定性,假臭草提取物的氧化稳定性优于胜红蓟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高的2种入侵植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稳定性,在开发植物源抑菌剂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禄,林文武,欧阳智刚,宛柏杰,吴祖建[10](2016)在《江西胜红蓟黄脉病病原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引起江西赣州地区胜红蓟上黄脉症状的病原,利用PCR技术,从3个样品上均扩增到双生病毒的约500 bp特异片段,并选择病毒分离物JX01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JX01 DNA-A全长2 754 nts,符合双生病毒DNA-A的结构特征,与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Pa LCCNV)分离物Pa LCCNVFz10同源性最高,达99.7%。利用特异性引物对JX01样品进行卫星分子的扩增,得到大约1 300 bp的片段(JX-Gz01β)。序列分析表明,JX-Gz01β全长1 314 nts,与伴随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的卫星分子(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betasatellite,AYVCNB)Hn9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94.3%。系统关系树分析表明,JX01与Pa LCCNV各分离物聚类为一个大分支,而与其他病毒亲缘关系较远。这是江西首次报道Pa LCCNV侵染胜红蓟。(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胜红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好的资源化利用入侵植物胜红蓟,提高芦柑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以胜红蓟精油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碳酸钠和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为水相,采用拟叁元相图筛选最优纳米级复合微乳液体系,并检测其在不同浓度(2.5、5.0、10.0和20.0 mg·mL~(-1))下对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和芦柑染菌抑制效果,用最优浓度处理芦柑果实,探究其对芦柑在不同贮藏条件下(25℃和4℃)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最优复合微乳液体系(A_(80))的配方为胜红蓟精油∶乙醇∶吐温-80∶3%碳酸钠∶0.5%羧甲基壳聚糖=0.13∶0.38∶0.13∶1∶3,其粒径为34.47 nm。复合微乳液体系浓度为20 mg·mL~(-1)时,对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4.86%、60.23%和86.96%,对芦柑的染菌抑制率为76.48%。此浓度复合微乳液A_(80)对4℃贮藏条件的芦柑保鲜效果最好,贮藏30 d后芦柑失重率为22.24%,对照组失重率为26.47%,腐烂率为11.33%,较对照组降低50%。构建的胜红蓟精油复合微乳液体系处理芦柑,不仅可以有效抑菌,延缓芦柑果实水分散失和重量损失,而且能延长芦柑的保鲜期。本研究结果为胜红蓟精油天然保鲜剂的开发和芦柑储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胜红蓟论文参考文献

[1].叶照春,陈仕红,冉海燕,兰献敏,何永福.贵州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灾变因子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乔自鹏,李书明,王奇志.胜红蓟精油复合微乳液体系构建及其对芦柑保鲜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3].廉法卓,薛蓉蓉,林娴慧,杨玉瑞,张晖.韭菜和胜红蓟水浸提液和挥发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兰献敏,叶照春,冉海燕,陈仕红,何永福.胜红蓟与辣子草对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的耐药性[J].农技服务.2019

[5].杜丽思,李铷,董玉梅,黄邦成,傅杨.胜红蓟种子萌发/出苗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9

[6].黄惠梅,黄桂连,陈钧,武氏缘,赵先玲.胜红蓟水煎滤液对家兔体外凝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陈仕红,叶照春,冉海燕,兰献敏,周鹏.不同环境条件对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8

[8].黄邦成,魏丹丽,李铷,汤东生.胜红蓟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提液在石榴枯萎病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初探[J].农学学报.2018

[9].周怡,陈雅婷,王奇志,余岩.假臭草和胜红蓟提取物抑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8

[10].王禄,林文武,欧阳智刚,宛柏杰,吴祖建.江西胜红蓟黄脉病病原的分子鉴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胜红蓟在中国的预测分布与实际...以胜红蓟原产地分布数据为训练...、小檗碱和草甘膦对胜红蓟...胜红蓟和假马鞭上的病毒病症状胜红蓟素在不同土壤中的含量和时...胜红蓟素在不同土壤中的含量和时...

标签:;  ;  ;  ;  ;  ;  ;  

胜红蓟论文_叶照春,陈仕红,冉海燕,兰献敏,何永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