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地上生物量与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地上生物量与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论文摘要

互叶白千层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人工林种。为了探明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寻找更加高产稳产的经营模式;以及揭示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对于地力维护、科学施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南省宁远县太平镇互叶白千层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实验分析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等,研究了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不同伐期的互叶白千层进行土壤综合肥力质量评价,以及利用线性模拟分析土壤主要养分元素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一年一伐,年均地上生物量、主干及枝叶生物量分别是2.655 kg/株、1.284 kg/株、1.371 kg/株;两年一伐分别是2.525 kg/株、1.424 kg/株、1.101kg/株;三年一伐分别是2.251 kg/株、1.423 kg/株、0.829 kg/株。在年均地上生物量和年均枝叶生物量上均表现为:一年一伐>二年一伐>三年一伐;年均主干生物量上表现为:二年一伐>三年一伐>一年一伐。(2)土壤肥力指标上,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在不同伐期间或不同土层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随林龄或土层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先减小后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伐期间或不同土层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主要养分随林龄的增加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随土层的增加,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中微量元素在不同伐期间或不同土层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随林龄或土层的增加,有逐渐减小的趋势。(3)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土壤综合肥力质量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一年一伐第一伐(0.589)>二年一伐(0.501)>一年一伐第二伐(0.492)>三年一伐(0.367)>一年一伐第三伐(0.311),与生物量的变化呈现负相关。(4)地上生物量和枝叶生物量与土壤主要养分(包括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土层间均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大部分R2在0.85以上,生物量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间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表明:一年一伐的经营模式具有最高的年均地上生物量和年均枝叶生物量产出,建议生产企业采用此种经营模式;同时一年一伐这种经营模式对土壤肥力消耗最大,其中氮、钾元素消耗速率最快,应及时补充土壤养分,避免因土壤肥力不足而造成经济损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互叶白千层研究进展
  •     1.2.2 地上生物量研究进展
  •     1.2.3 森林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概况
  •     2.1.2 气候水文概况
  •     2.1.3 地形地貌概况
  •     2.1.4 土壤植被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地选择与设置
  •     2.2.2 样株的选择
  •     2.2.3 地上生物量测量
  •     2.2.4 土样采集及处理
  •     2.2.5 土样物理性质及养分元素测定
  •     2.2.6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     2.2.7 数据处理
  •   2.3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互叶白千层地上生物量变化特征
  •     3.1.1 一年一伐不同伐次地上生物量变化特征
  •     3.1.2 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地上生物量变化特征
  •   3.2 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     3.2.1 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     3.2.2 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
  •     3.2.3 土壤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   3.3 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3.3.1 土壤肥力指标数据处理
  •     3.3.2 土壤单项肥力指标权重确定
  •     3.3.3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   3.4 生物量与主要土壤养分元素相关性分析
  •     3.4.1 地上生物量与主要土壤养分元素相关性分析
  •     3.4.2 枝叶生物量与主要土壤养分元素相关性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3 创新点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胡曦

    导师: 何介南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伐期,地上生物量,土壤肥力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林业

    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分类号: S792.99;S714.8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6870K

    下载量: 39

    相关论文文献

    • [1].万家辉柔枝互叶白千层生长量及其挥发油含量动态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5(02)
    • [2].互叶白千层景观树修剪措施与效果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3)
    • [3].互叶白千层的推广应用[J]. 广西林业 2018(07)
    • [4].河源引种互叶白千层精油抗菌实验研究[J]. 中药材 2013(06)
    • [5].互叶白千层油保鲜剂研制与试验[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10)
    • [6].松油醇-4型互叶白千层种植栽培研究进展[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9)
    • [7].6年生互叶白千层根系形态与缩根技术[J]. 林业勘察设计 2019(02)
    • [8].互叶白千层丰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10(04)
    • [9].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互叶白千层幼苗的挥发组分[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0].栽培环境对互叶白千层油旋光方向变化的影响初报[J]. 广东化工 2009(12)
    • [11].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不同类型叶片精油组分差异比较[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9)
    • [12].干燥方法对互叶白千层理化特性及精油品质的影响[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9(04)
    • [13].不同因素对互叶白千层精油化学组分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01)
    • [14].互叶白千层内生真菌鉴定及耐精油菌株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6)
    • [15].互叶白千层粤北引种资源的表型评价[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6)
    • [16].互叶白千层精油的研究进展[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17].1,8-桉叶素型互叶白千层精油的质量标准研究[J]. 广西科学 2011(01)
    • [18].互叶白千层优株筛选及丛生芽诱导培养[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1)
    • [19].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有效抑菌成分辨析[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0].不同旋光互叶白千层精油的抗菌试验研究初报[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0(04)
    • [21].低温胁迫下3个互叶白千层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11)
    • [22].互叶白千层无性系区域试验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04)
    • [23].不同工艺生产茶树油产品质量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01)
    • [24].互叶白千层的研究与应用[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6(06)
    • [25].互叶白千层花、果与叶挥发油成分的对比分析[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4(06)
    • [26].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互叶白千层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2(04)
    • [27].我国互叶白千层(精)油的质量标准[J]. 广东化工 2011(04)
    • [28].互叶白千层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20)
    • [29].不同因素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12)
    • [30].互叶白千层扦插苗质量评价及分级标准[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01)

    标签:;  ;  ;  ;  

    不同伐期互叶白千层地上生物量与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