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论文-郭丽丽

政治人论文-郭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教师,政治素养,政治人,经济人

政治人论文文献综述

郭丽丽[1](2019)在《高校教师政治素养建设探析——基于“政治人”与“经济人”假设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从"政治人"假设的理论视角出发,引出高校教师"政治人"身份(应然)与现实缺失(实然)的冲突。用"经济人"假设理论解释了高校教师"政治人"身份失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高校教师的"政治人"身份,必须实现"经济人"身份与"政治人"身份的统一,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地位。具体提出了以下措施:增加高校教师的经济资本存量,保障其拥有与自身社会职责、社会期望相匹配的经济地位;为高校教师广辟政治参与渠道,为他们关心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提供舞台;重赋高校教师的"传道"职责,重视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梧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强以华[2](2018)在《伦理学:经济人与政治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人"遭到伦理学界的质疑和批评之后,罗尔斯又提出了"政治人"的概念。其实,无论是提出经济人的经济学家还是提出政治人的罗尔斯,他们都把人性看成是综合的人性,并且认为经济人或政治人只是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因素),他们只是想从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合乎逻辑地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说或政治学说。伦理学界纠缠于经济人(从逻辑上说政治人现象也是一样)之具体的人性内容和可能性而对经济人的质疑与批评是一种囿于伦理学传统视野的做法,若要换一种新的视野,我们就会发现经济人、政治人现象的出现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伦理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既会丰富伦理学的人性理论,也会丰富伦理学道德主体的理论。(本文来源于《湖湘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唐雄山[3](2018)在《从“政治人”到“社会—文化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人"、"经济人"、"社会—文化人"分别是人类历史上叁种主导性的人性组合形态。当政治性需要在人性组合形态处于主导地位时,人就是"政治人";当政治性需要得相对充分的满足后,经济性的需要便在人性组合形态中取得主导地位,"经济人"便成了人类主导性的人性组合形态。自从二十世纪叁十年代起,人类主导性的人性组合形态已经演变为"社会—文化人"。(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向兼[4](2018)在《限薪令与公司风险承担》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企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2014年8月29日,为维护社会公平,限制目前国有企业天价薪酬现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简称“2015年限薪令”)。本次限薪令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严格限制了 72家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可知,合理的薪酬制度有利于公司管理层做出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决策,因此2015年限薪令的实施可能会对中央国企高管的经营决策行为有所影响。同时,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政治锦标赛理论及产权理论,中央国有企业高管的“政治人”属性及由于“所有者缺位”导致的相对严重的管理层权力问题可能会使高管不太在意薪酬,影响央企高管对限薪令的看法,从而影响其经营决策行为。关于限薪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2015年之前的限薪令是否取得成效,而对于本次限薪令的研究较少,同时鲜有文献在研究限薪令时考虑到国企“政治人”及管理层权力问题。一方面,本文利用中国特色背景下限薪令这一外生冲击,解决了过往研究薪酬与风险关系的文献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中央国企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命脉,研究2015年限薪令对中央国企风险承担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尝试在考虑国有企业“政治人”及管理层权力问题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政治锦标赛理论及产权理论为基础,选取2014-2015年我国上市中央国企及非国企为研究对象,以从CSMAR数据库及Wind数据库整理的数据为基础,选用企业总投资水平衡量企业风险承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进行回归分析,对2015年限薪令对中央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中央国有企业“政治人”及管理层权力问题的情况下,2015年限薪令主要通过减少内部投资的方式显着降低了中央国企的风险承担。本文从中央国企“政治人”及管理层权力的角度,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证实了 2015年限薪令对中央国企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肯定了本次限薪令的作用,为之后进一步的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王海军[5](2017)在《浅析国企领导干部的“政治人”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企的变革仍将要深入下去,但终将会是在经济范畴内的,国企的政治地位不会变革,因此,国企领导干部的"政治人"身份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在一个集体组织或团体中,角色或身份的自我定位、认同非常重要,自我定位、认同正确,思想、行为就会正确,反之,自我定位模糊、错位、误解,就会导致错误。国企领导干部往往有自我身份、角色内涵淡化的倾向。国企领导干部的身份辨析如果抛开企业的经济成份属性,就企业的一般意义——即纯经济实体而言,企业的管理者通常被假定或设定为(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力文化》期刊2017年12期)

吴军[6](2017)在《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题,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在整个哲学课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明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期刊2017年23期)

张梓琪,丁叁青[7](2017)在《青年网络政治人的政治参与失范与统战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网络政治人的无序政治参与是党和政府面临的时代挑战。当前,青年网络政治人群体在正向、优效引领政治网络化、社会化的同时,也展现出诸多不良现状:其分散性、隐匿性和自由性的行为特质促使不良政治舆情的产生,网络意见领袖和舆论制造者极大影响着普通网民的政治价值观,易盲目冲动和从众跟风的心理弱点导致其政治参与的非理性,以及在网络世界强烈宣泄现实不满而造成整体网络政治环境的压抑和躁动。因此,将青年网络政治人有效纳入统一战线,将其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的助推力量,是统战工作亟需完成的使命。统战工作具有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政治参与有序运行的重要功能,因而是解决青年网络政治人无序政治参与的优势路径。(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王华华[8](2017)在《政治参与、政治吸纳与政权合法性的相生机理——重读李普塞特的《政治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参与和政治吸纳是现代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政治活动方式。李普赛特在其名着《政治人》中系统探讨了政权合法性和民主政治存在的社会基础。重读《政治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悟政治参与、政治吸纳与政权合法性的相生机理:政治参与是政权合法性扎根社会土壤的种子,它有助于增加社会张力、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而政治吸纳则是政权合法性根深叶茂的养料,作为现代政府彰显民主诚意的标志,政治吸纳既是公民政治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政治系统汲取社会营养的触角。在政权体系的日常中,政治参与和政治吸纳的相生性,消解着社会矛盾和政治风险,维系着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从而增强公民对政权的政治认同,建构政权的合法性。(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7年07期)

袁万强[9](2016)在《高中政治人本课堂的高效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高中政治课堂人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对高中语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效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的论述,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构(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6年22期)

张伟,李星霖[10](2016)在《政治人与知识人:民国前知识分子角色扮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人角色和知识人角色都是民国前的知识分子被社会期待、也被自己所认同且难以割舍的社会角色。经世致用是政治人角色扮演的角色心向,求真求实是知识人角色扮演的角色心向。鉴于我国的社会语境和两种角色扮演的迥然内在逻辑,我国民国前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角色扮演的囚徒困境。(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政治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人"遭到伦理学界的质疑和批评之后,罗尔斯又提出了"政治人"的概念。其实,无论是提出经济人的经济学家还是提出政治人的罗尔斯,他们都把人性看成是综合的人性,并且认为经济人或政治人只是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因素),他们只是想从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合乎逻辑地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说或政治学说。伦理学界纠缠于经济人(从逻辑上说政治人现象也是一样)之具体的人性内容和可能性而对经济人的质疑与批评是一种囿于伦理学传统视野的做法,若要换一种新的视野,我们就会发现经济人、政治人现象的出现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伦理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既会丰富伦理学的人性理论,也会丰富伦理学道德主体的理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人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丽丽.高校教师政治素养建设探析——基于“政治人”与“经济人”假设的理论视角[J].梧州学院学报.2019

[2].强以华.伦理学:经济人与政治人[J].湖湘论坛.2018

[3].唐雄山.从“政治人”到“社会—文化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向兼.限薪令与公司风险承担[D].厦门大学.2018

[5].王海军.浅析国企领导干部的“政治人”身份[J].当代电力文化.2017

[6].吴军.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

[7].张梓琪,丁叁青.青年网络政治人的政治参与失范与统战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17

[8].王华华.政治参与、政治吸纳与政权合法性的相生机理——重读李普塞特的《政治人》[J].理论导刊.2017

[9].袁万强.高中政治人本课堂的高效构建[J].新课程导学.2016

[10].张伟,李星霖.政治人与知识人:民国前知识分子角色扮演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标签:;  ;  ;  ;  

政治人论文-郭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