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磨方式论文_郑刚,刘伟,张玉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粉磨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式,矿渣,玄武岩,钢渣,粉煤灰,水化,尾矿。

粉磨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郑刚,刘伟,张玉宝[1](2018)在《基于离散元的立式磨粉磨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离散元软件EDEM中建立磨辊碾压物料颗粒的离散元模型后进行模拟仿真,以分析柱辊、锥辊和胎辊叁种粉磨方式下的粉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粉磨方式下最大磨辊压力无显着性变化;分析物料颗粒接触数量和接触矢量得到胎辊方式下颗粒积聚程度和挤压程度优于其他两种方式,粉磨效果最佳,柱辊粉磨方式下粉磨效果较差。利用后处理输出磨辊压力与位移的数据,结合数学知识计算出柱辊、锥辊和胎辊叁种粉磨方式的做功,得出胎辊粉磨方式消耗的能量最多,柱辊次之,锥辊最小,结合后处理输出不同粉磨方式下颗粒具有的总能量图验证了这一结果的正确性。整个仿真得出的结果可以为立磨粉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贺孝一,杜鑫,张明飞,秦中华[2](2018)在《粉煤灰粉磨方式对其电耗及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比了两种粉磨设备(立磨和球磨)以及球磨中不同研磨介质在粉磨粉煤灰时,其电耗及性能的差别。通过试验得出:粉煤灰磨细到相同比表面积时,立磨主机电耗约为球磨主机电耗的70%~75%,且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立磨与球磨主机电耗的差值变小。磨细粉煤灰的活性均有提高,且活性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球磨机系统活性增长明显,而立磨活性的增长则相对较小。当磨细粉煤灰比表面积为6 000 cm~2/g时,立磨粉煤灰的活性最大。球磨机采用不同研磨介质生产的粉煤灰,其活性相差不多。粉磨设备及研磨介质类型对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无影响。(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8年04期)

李翔[3](2016)在《粉磨方式对硅酸盐水泥颗粒和早期水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一批熟料,通过辊压机终粉磨、辊压机—球磨机联合粉磨和实验室球磨叁种粉磨方式粉磨。试验发现,在细度相同时,不同粉磨方式制成的水泥颗粒特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水泥颗粒形状、形貌对水泥的早期水化行为(如: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水化热)影响较大,但1d的水化总放热量却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水泥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侯新凯,刘柱燊,杨洪艺,董跃斌,马孝瑜[4](2017)在《钢渣粉磨制备方式对RO相气力选别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种粉磨设备所制备的5种钢渣粉,从粉体粒度分布均匀性和RO相的粒级分布差异性角度,探索了适合RO相气力分选的钢渣粉磨方式.结果表明:5种钢渣粉粒度分布均符合RRB(Rosin-Rammler-Bennett)方程和分形维数方程;均匀性系数n和分形维数D显示钢渣粉粒度越粗均匀性越好,RO相的密度分离效应就越高;粉磨设备制备钢渣粉均匀性次序为立磨>辊压机>球磨;当钢渣粉在-55μm粒级时,5种钢渣粉中RO相含量随粒度增大而提高,表现出RO相的粒度分离效应,当钢渣粉在+55μm粒级时,RO相含量较低且随粒度增大而降低,大部分RO相与脉石以矿物集合体形式存在;挤压法破碎对RO相选择性解离作用比冲击法强,钢渣粉粗粒级中RO相含量高;根据钢渣粉筛分分选效果,粉磨方式优选次序为辊压机>立磨>球磨.工业化RO相气力分选作业中并存有密度分离效应和粒度分离效应,且前者作用更大.(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高会中[5](2014)在《采取半分磨粉磨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1基本情况我公司是一家年产120万吨的粉磨站,有由HFCG120×45辊压机+SF100/500打散机+Ф3.2×13开路磨组成的并排摆放的两条水泥生产线,整个操作过程由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主要混合材有沸石、炉渣、粉煤灰、石灰石和矿渣,矿渣是以矿粉的形式从磨尾外掺后入库,矿粉质量接近S95级。主导产品为P·C42.5水泥。(1)粉磨方式。熟料+石膏+混合材(沸石、炉渣、石灰石)(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4年10期)

刘来宝,唐凯靖,张礼华,陈倛[6](2013)在《粉磨方式对玄武岩作水泥混合材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不同粉磨方式下玄武岩用作水泥混合材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球磨机时,1h左右即达到"粉磨平衡"状态;玄武岩对共同粉磨物料有显着的助磨作用;玄武岩作混合材时,可对其进行预粉磨,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磨,以充分利用玄武岩粉体的"微级研磨体"作用,优化混合材与熟料粉体群之间活性与非活性组分的搭配和组成。(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3年09期)

叶涛,江斌[7](2013)在《不同粉磨方式下高炉矿渣粒度特征的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客观地评价球磨和搅拌粉磨的设备效能,并为高炉矿渣高效制备技术的开发研究提供相关的试验研究数据,采用小型球磨和搅拌磨制备不同粒度的高炉矿渣产品,对不同粉磨方式下高炉矿渣的颗粒群粒度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型球磨及搅拌磨产品的粒度分布均符合Rosin-Rammler-Bennet分布;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颗粒粒径减小;搅拌磨的粉磨效率较高,其高炉矿渣产品的粒度分布较窄。(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李北星,陈梦义,王威,朱志刚[8](2013)在《粉磨方式对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激光粒度分析、RRB(Rosin-Rammler-Bennett)方程拟合、强度测定、X-射线衍射(XRD)测试及孔结构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混合粉磨、单独粉磨、梯级粉磨这叁种粉磨方式对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磨能耗相等的条件下,梯级粉磨制备的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颗粒群分布、强度、水化进程及孔结构优于混合粉磨和单独粉磨。另外,在常温下,利用梯级粉磨制得的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与尾矿砂配合,制备了28 d抗折强度24.4 MPa、抗压强度97.0 MPa的高强砂浆。(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3年08期)

杨静[9](2012)在《磷渣的粉磨特性及其表征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Φ500mm×500mm的试验球磨机对磷渣的粉磨特性及其粉体的几种表征方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磷渣磨后粉体的比表面积与粉磨时间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筛余和比表面积法只能反映粉体的某一特征,而采用粒度分析可全面反映水泥中粗细颗粒分布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18期)

温欣,王冬,赵军,宁夏[10](2012)在《粉磨方式对碱激发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矿渣和粉煤灰通过不同的粉磨方式(干磨和湿磨)进行粉磨,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用水玻璃激发其活性,得出不同粉磨方式对水玻璃激发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机理,对工程施工人员和砂浆预拌人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期刊2012年01期)

粉磨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比了两种粉磨设备(立磨和球磨)以及球磨中不同研磨介质在粉磨粉煤灰时,其电耗及性能的差别。通过试验得出:粉煤灰磨细到相同比表面积时,立磨主机电耗约为球磨主机电耗的70%~75%,且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立磨与球磨主机电耗的差值变小。磨细粉煤灰的活性均有提高,且活性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球磨机系统活性增长明显,而立磨活性的增长则相对较小。当磨细粉煤灰比表面积为6 000 cm~2/g时,立磨粉煤灰的活性最大。球磨机采用不同研磨介质生产的粉煤灰,其活性相差不多。粉磨设备及研磨介质类型对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无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粉磨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郑刚,刘伟,张玉宝.基于离散元的立式磨粉磨方式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2].贺孝一,杜鑫,张明飞,秦中华.粉煤灰粉磨方式对其电耗及性能的影响研究[J].水泥.2018

[3].李翔.粉磨方式对硅酸盐水泥颗粒和早期水化行为的影响[J].水泥工程.2016

[4].侯新凯,刘柱燊,杨洪艺,董跃斌,马孝瑜.钢渣粉磨制备方式对RO相气力选别性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7

[5].高会中.采取半分磨粉磨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4

[6].刘来宝,唐凯靖,张礼华,陈倛.粉磨方式对玄武岩作水泥混合材性能的影响[J].水泥.2013

[7].叶涛,江斌.不同粉磨方式下高炉矿渣粒度特征的分析比较[J].中国粉体技术.2013

[8].李北星,陈梦义,王威,朱志刚.粉磨方式对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性能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3

[9].杨静.磷渣的粉磨特性及其表征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

[10].温欣,王冬,赵军,宁夏.粉磨方式对碱激发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

论文知识图

锆石出露理想状态图

标签:;  ;  ;  ;  ;  ;  ;  

粉磨方式论文_郑刚,刘伟,张玉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