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降解论文_张俊,许超,张宇,梁翠谊,许敬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黄曲霉,聚乙烯醇,塑料,生物,纤维素酶,马铃薯。

酶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许超,张宇,梁翠谊,许敬亮[1](2019)在《纤维素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酶在生物炼制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十分有必要深度解析酶解作用机理.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聚合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它的降解在木质纤维素解聚过程中最为关键,由于其分子结构相当稳定,需要纤维素酶各结构域及组分协同作用,才能将其高效降解为可利用的糖类.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纤维素酶降解机理的最新进展,首先从纤维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出发,揭示结构与功能间的互作关系,阐述生物催化分子机制,可为优化酶结构增强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概述纤维素酶降解机理的作用特点,论述酶促协同及其外部环境对纤维素酶活力的重要影响,可为酶解体系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最后,结合纤维素酶降解机理总结概括了有效降低酶成本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钱忠英,刘滔,杨环毓,冯凤琴[2](2019)在《脂肪酶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污染"增多,石油资源匮乏,人们对环境、资源问题更加重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是目前最具市场前景的"绿色塑料"之一,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但降解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降解速度缓慢成为影响生态平衡和农工业生产的重要问题。脂肪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它能作用于该类聚酯的酯键,且具有高效、温和、无污染、易调控等优点。目前的报道大多是关于PBS合成及改性的研究,该文概述了脂肪酶的来源和关键结构,以及脂肪酶降解PBS聚酯的特点与作用机制,对于提高降解速率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张峰,荣莽,乌效鸣,许明标[3](2019)在《生物酶降解压裂液伤害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层气储层温度低、凝胶体系破胶不彻底以及返排困难的难题,探讨了生物酶作为压裂液破胶剂对储层伤害程度。实验选用了生物酶破胶压裂液、过硫酸铵破胶压裂液和模拟煤层水对储层煤样进行伤害,处理后煤样分别进行扫描电镜、气体渗透率和原始煤样气体解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酶能够对侵入裂隙中的压裂液有效破胶,不影响储层的裂隙发育结构,改善孔隙内气体导流能力,提高储层的气体渗透率;生物酶破胶体系能够显着降低对原始煤样中吸附气自然解吸的影响,气体解吸率达到了95. 65%;生物酶降解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与破胶程度正相关;低温对酶活性影响较小,60℃内温度升高降解速率增大。可见生物酶作为煤层气开发压裂液破胶剂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赵一凡,刘松,李江华,堵国成,陈坚[4](2019)在《聚乙烯醇双酶降解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纺织和造纸工业中的重要污染物,聚乙烯醇(PVA)的高效降解广受关注。为提高PVA的降解效率,本研究中对PVA脱氢酶(PVADH)和氧化型PVA水解酶(OPH)降解PVA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PVA双酶降解的反应条件为:PVA 1 g/L,PVADH 123 U/mL,OPH 12 U/mL,pH 7.7,酶解温度41℃,Ca~(2+)浓度1 mmol/L,PQQ浓度6μmol/L。在该条件下PVADH和OPH共同催化4 h,PVA降解率达到95%以上。上述结果表明,PVADH和OPH双酶能有效降解PVA。研究结果将促进酶法降解PVA的工业化应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程力[5](2019)在《马铃薯渣抗纤维素酶降解的机制及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渣是马铃薯加工为淀粉等食品工业原辅料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水量高、难以脱水的渣浆状废弃物,富含淀粉、纤维素、果胶等可利用组分,年产量超500万吨。以马铃薯渣为代表的薯类生物质资源与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秸秆等其他农业废弃物资源相比,综合利用效率很低,现有的转化利用技术与我国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不匹配。马铃薯渣组成与结构对纤维素酶吸附作用研究的不足,导致马铃薯渣综合利用技术在预处理方式选择、酶解过程调控和酶法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等方面缺乏系统指导和理论支撑,使我国薯类资源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本论文针对以马铃薯渣为代表的薯类生物质资源的组成与结构对纤维素酶吸附规律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获取马铃薯渣中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和酶解特性信息,并分析其他非纤维素组分对酶有效吸附和作用于底物的抑制作用,以实现可应用于同类生物质资源高效综合利用过程中底物预处理和酶法转化路线的有效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通过氢氧化钠结合亚硫酸钠处理获得了纯度大于80%(m/m)的马铃薯渣纤维素,并对其理化性质和酶解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非纤维素组分的脱除,样品的酶解效率显着提升,48 h时马铃薯渣纤维素的酶解效率分别比脱淀粉薯渣和碱处理薯渣提高了29.33%和18.94%。相比于常规来源的玉米秸秆纤维素,马铃薯渣纤维素在48 h时的酶解效率略有提高,但其在酶解初始阶段的效率更高,处理8 h可降解50%(m/m)以上的底物,降解效率提高了25.90%。对酶吸附底物的研究表明,不同样品对酶的吸附均可以较好的拟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可逆吸附,马铃薯渣纤维素具有最高的最大纤维素酶吸附能力、吸附常数和结合能力。对不同样品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更为疏松和多孔的结构、更低的结晶度和更大的比表面积是马铃薯渣纤维素具有较强纤维素酶吸附能力和较高酶解效率的主要原因。(2)利用果胶酶处理马铃薯渣,发现果胶酶处理可以显着降低果胶组分的含量,提高纤维素酶作用于马铃薯渣底物的效率,5.0 U/g的果胶酶添加量即可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12 h和48 h的酶解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0.68%和23.35%。对不同酶解程度样品的理化性质研究表明,果胶酶处理可以使底物呈现更为明显的层状分布结构,显着提高了底物的疏松度和比表面积,进而增强了底物对酶的吸附能力,5.0 U/g果胶酶处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7.16%和21.15%。利用微量热泳动、激光共聚焦拉曼成像等现代分析手段研究果胶组分限制纤维素酶有效作用于底物的机理。结果表明,溶解于体系中的果胶对纤维素酶没有显着的酶活抑制和吸附作用,不溶性的果胶对纤维素酶具有一定的无效吸附作用,附着在纤维素表面的果胶则对酶作用于底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物理屏障作用。通过较低用量的果胶酶处理,可以高效的降解体系中的不溶性果胶和附着在底物表面的果胶,减轻无效吸附和物理屏障作用,并通过酶在纤维素链段上富集后的推动和剥离效果使零星分布的果胶脱落,进而实现较高的底物酶解效率。(3)基于马铃薯渣中纤维素易被酶解和果胶脱除可以显着提高酶作用效率的特性,分别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复合酶制备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产品,建立和优化了高效的SDF制备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果胶酶辅助纤维素酶处理马铃薯渣可以高效率的制备马铃薯渣SDF产品,在较低的果胶酶用量下(2.5 U/g),SDF得率可达41.56%(m/m),相比纤维素酶单酶处理提高了28%以上,也明显高于以麦麸、玉米芯、豆渣等为原料的制备技术,且显着降低了滤液的黏度,有助于提高过滤及后继操作的效率。对不同酶法处理SDF和市售SDF产品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比较研究表明,马铃薯渣SDF的主要成分是β-葡聚糖和可溶性的果胶及其水解产物,溶解性较好,与市售SDF产品相比有更大的相对分子质量、更高的体系黏度和更优的功能特性。3种SDF中,得率最高的复合酶处理制备的SDF具有最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葡萄糖延迟扩散能力、α-淀粉酶抑制能力和胆酸钠吸附能力略低于纤维素酶单一处理的SDF,胰脂肪酶抑制能力略低于果胶酶单一处理的SDF,这主要是由于样品不同组分组成和酶解程度所导致的黏度和基团暴露程度的差别所导致。(4)以复合酶法制备马铃薯渣SDF的不溶性残渣为研究对象,研究酶法处理和后继物理处理对底物结构破坏作用的影响,并评价应用于Pb~(2+)和Cr~(6+)吸附的效果。结果表明,经酶法处理和机械破碎处理的马铃薯渣酶解残余物的粒径与原马铃薯渣相比显着降低,结构变得更为松散和多孔,比表面积显着提高;高速剪切处理相比高压均质处理可以更好的破碎韧性较强的残余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分,更有利于目标产品结构的破坏和粒径的降低,其中位粒径为58.4μm,比原马铃薯渣降低了58.9%,比表面积为8.14m~2/g,比原马铃薯渣提高了229.55%。对吸附条件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吸附剂在pH5.5、30℃的条件下对Pb~(2+)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在pH4.5、30℃的条件下对Cr~(6+)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H~+离子的竞争性吸附能力和不同的金属离子在不同pH条件下生成的水合物所导致。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Pb~(2+)和Cr~(6+)的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69 mg/g和8.28 mg/g。综合上述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本论文围绕底物对纤维素酶的吸附这一起始和决定性步骤,剖析了马铃薯渣中纤维素的酶法利用特性,阐明了果胶酶影响纤维素酶对底物有效降解的作用机制;并基于这一特性和规律,开发了高效水解马铃薯渣制备可溶性SDF和利用不溶性残渣制备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酶法综合利用策略,实现了对马铃薯渣的高效整体综合利用,可以为以同类农产品废弃物资源为核心的酶法综合利用路线的有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小丹[6](2019)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的聚酯塑料的酶降解机制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酸雨等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截止目前,全球塑料生产持续性增长达到了 300多万吨,由于不断生产和塑料降解时间长的原冈,科学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塑料的累积量将达到300亿吨。塑料带来环境威胁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污染问题,而且使得资源的利用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迫切希望解决这些问题。酶具有高效、专一、无害的催化活性,且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的各个领域: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及环境修复,因此使用生物酶补救塑料带来的污染问题及资源回收是很好的出发点。目前已经有很多实验手段可以对酶结构及反应活性进行研究,但是碍于生物实验操作的高成本及高难度,详细的结合过程、反应过程无法完全描述,计算机辅助的生物化学计算弥补了这一缺陷。本论文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M-PBSA(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法)、伞型采样、QM/MM(量子力学/分子力学联用)方法研究究了传统塑料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及部分可生物降解塑料与相应生物酶的结合、解聚过程,进一步补充了实验结果,为日后人们使用生物酶解聚塑料提供了基础。一、酶RPA1511与常见聚酯塑料的结合作用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rdopseudomonas palustris)中分离得到的水解酶RPA1511能够与研究较多的可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发生水解反应,但是对于结合的能量变化并不明确。本论文以生活常用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低聚物为例(包括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使用MM-PBSA方法计算了反应过程中结合能,同时使用叁种常见反应活性高的酯类(包括对硝基苯乙酸酯PNPA、1-萘基乙酸酯1-NA、2-萘基甲酸酯2-NF)单体进行了数据比较。通过分析每个独立系统的对接结果,统计了能够与底物发生密切作用的氨基酸残基。野生酶与四种底物的结合自由能差值在-28.69 kcal/mol到-10.63 kcal/mol之间,与反应活性较高的叁种底物的自由能差值(分别对应上述底物顺序是-24.65 kcal/mol、-16.56 kcal/mol、-20.19 kcal/mol)比较,表明这些聚酯塑料都易与RPA1511结合。结合中的能量分解表明酶中对结合能计算贡献较大的氨基酸包括Tyr139、Trp213 和Met210。二、酶RPA1511水解二聚乳酸的反应机理聚乳酸是当前可生物降解聚酯塑料中生产最多的聚合物,对于其生物降解的研究却并不完善,RPA1511被发现相对于其他酶降解聚乳酸的活性较高,但是对于其降解的机理和能量研究却很少。本文使用QM/MM的方法研究了二聚乳酸被水解的反应机制,确定了反应过程中能垒的变化,并分析了决速步骤氨基酸的静电影响。反应过程中,形成酰化酶中间体的决速步中能垒为20.40 kcal/mol,反应热为-4.34kcal/mol。对于决定酶催化反应高效性的稳定中间体的形成,从反应物到过渡态到中间体对关键参数(键长、键角、二面角)及其相关性做了详细的分析。氨基酸静电影响分析结果表明Arg244能够抑制反应,可以为后续研究变异酶提供选择。叁、酶PETase与PET的结合和水解反应近期发现暴露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的菌株Ideonella sakaiensis201-F6相较于其他水解酶降解PET的效率很高,这是由于其分泌的酶PETase的活性。对于PETase与不同结构的PET结合作用的实验及降解的具体机制的研究基本没有,本论文使用伞型采样、QM/MM的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聚合物与酶结合能、反应决速步的能垒。结果显示对于酶与聚合物结合的过程,聚合物链的长短会影响结合的难易程度,为以后设计制造可以被酶降解的PET提供创意;对于不同方向的结合,计算结果发现周围能够与底物形成作用的氨基酸越多,结合越难,但是结合状态更稳定;对于酶催化解聚的决速步骤的量化计算表明,解聚反应理论上可以在环境中有效实现,该结果对于未来用于修复被塑料污染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8)

霍超,卢海强,刘晓宇,李琪,高洁[7](2019)在《短小芽孢杆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漆酶降解黄曲霉毒素M_1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短小芽孢杆菌Cot A漆酶的酶学性质,探究其在黄曲霉毒素M_1降解中的应用潜力。经分析,短小芽孢杆菌E-1-1-1中cotA基因全长1 486 bp,编码495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分子质量约为58 kDa。该重组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 4.0;K_m为3.01 mmol/L,V_(max)为0.795 mmol/(L·min);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会对酶活力造成不同程度影响,K~+、Na~+、乙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1.0%、13.6%、64.5%和100%,而Mn~(2+)和Zn~(2+)则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酶活力分别提高了33.0%和23.9%;该酶与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_1反应72 h后,黄曲霉毒素M_1降解率为54.3%,毒性降低9.1%。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CotA漆酶作为黄曲霉毒素M_1降解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路文硕,田兴军,王强[8](2019)在《常见离子对漆酶降解活性艳蓝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但水体中离子的存在为其推广使用带来了巨大挑战.探讨水体中常见的7种阳离子和8种阴离子调控自由漆酶和漆酶–介体系统对水中活性艳蓝降解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Mn~(2+)、Cu~(2+)、Zn~(2+)、HPO_4~(2-)和NO_2~-在0-10 mmol/L范围内可促进漆酶对活性艳蓝的降解,降解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O_2~-、Mn~(2+)、Cu~(2+)、Zn~(2+)、HPO_4~(2-);SO_3~(2-)、Cl~-、Fe~(2+)和Fe~(3+)对活性艳蓝的降解有抑制作用,其中Fe~(2+)和SO_3~(2-)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5和0.5 mmol/L;其他离子对漆酶降解活性艳蓝没有显着性影响.在5种介体的协同作用中,紫脲酸(VA)的效果最佳,导致漆酶对活性艳蓝的降解速率提升10%左右,其余介体的促进效率明显低于VA.在同等离子的调控下,漆酶–介体系统中的降解速率优于自由漆酶.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漆酶对活性艳蓝的降解机理,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水体中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来更好地实现漆酶对活性艳蓝的降解,结果可为漆酶在实际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图4表4参40)(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闯[9](2019)在《PCN-222(Fe)模拟过氧化物酶降解水溶性染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酶对生物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具有较高催化效率,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环境科学和食品工业等相关领域。然而,天然酶具有许多固有缺陷,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易于丧失活性。此外,酶在制备、纯化和储存过程中耗时且昂贵。为了克服已知天然酶缺点,人们将研究方向转移到模拟酶上。MOFs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制备方便、成本低、回收性好、在恶劣条件下稳定性高、易于储存、组成可调以及在各种温度和pH值范围内具有模拟酶活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医学诊断、癌症治疗、食品加工、化学工业和环境监测。因此,基于MOFs的模拟酶被认为是模拟天然酶很有前景的候选者。染料,具有高色度强度、毒性大、合成来源、复杂的分子机构,使其稳定且难以被环境生物降解。有效降解和去除这些污染物已成为生物技术专家和环境科学家的主要关注点。目前,对工业废水中染料处理常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物理方法操作简便,但仅对染料做集中收集,未能降解处理染料。化学法可以降解染料,但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其他对环境有害的产物。生物法,利用酶学性质,催化降解染料分子,具有环保、性价比高、污泥产量少、不生成有毒有害物质并可以完全矿化等优势。模拟酶是利用有机方法合成的具有酶学性质的非蛋白化合物,相对于天然酶自身受多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的局限性,模拟酶化学性质稳定,催化能力局限性小,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在本文中,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PCN-222(Fe),对其结构进行光镜、XRD分析、氮吸附分析。以经典过氧化物酶底物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研究PCN-222(Fe)的酶学性质,当pH=4.0、环境温度20℃时,模拟酶有最大催化活性,稳态动力学参数计算,PCN-222(Fe)以TMB为底物的Km值2.063mM,V_(max)值为1.25×10~(-6)。以H_2O_2为底物的Km值为0.58mM,V_(max)值为2.15×10~(-6),比HRP对H_2O_2催化的Km值小,PCN-222(Fe)对H_2O_2的亲和力较明显地高于HRP对H_2O_2的亲和力。在确定PCN-222(Fe)具有模拟过氧化物酶功效后,利用其催化性质降解水溶性染料,以具有代表性的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两种阳离子、阴离子染料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经PCN-222(Fe)催化降解的MB、MO,在反应48h左右时,完全脱色。当MB和MO用作底物时,在pH=4.0时获得最大酶活性。温度对降解MB、MO实验中发现,随着温度升高,MB、MO降解效率逐渐提高,MB最适降解温度在80℃,MO最适降解温度为70℃,符合工业染料废水的排放温度,利于工业染料废水的降解。在无H_2O_2存在条件下,PCN-222(Fe)显示出吸附能力,以具有代表性的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两种阳离子、阴离子染料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pH=5.0时,MO吸附量最大为803.664mg/g,pH=9.0时,MB吸附量最大为382.35mg/g,利用吸附柱来衡量PCN-222(Fe)重复使用性能,用0.1 M盐酸/甲醇(v:v=1:9)混合溶液洗脱,8次重复使用后,对MB、MO吸附效率仍分别达到93.4%和87.6%,XRD和光镜结果显示,8次重复使用后,结构保持稳定,未发生任何变化,可作为吸附剂反复使用。最后,设计吸附、降解联合应用处理染料的方法,为PCN-222(Fe)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宁甲练,陈志莉,汪楚依,谢文静[10](2019)在《固定化漆酶降解水中酚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漆酶的特点及其来源、固定漆酶的载体材料及漆酶降解水中酚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漆酶降解酚类化合物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固定漆酶磁性载体的优势、漆酶降解酚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效果。认为漆酶因具有能传递电子的铜离子,能将酚类化合物羟基上的电子脱去使其形成自由基,并将分子氧还原成水致使酚类化合物降解,漆酶是降解酚类化合物的最佳选择之一;磁性载体凭借其特有磁力可把漆酶高效固定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今后的研发重点包括系统研究漆酶与底物的结合机制,低成本高性能载体材料的研发,以及漆酶的规模化生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规模化应用等。(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酶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色污染"增多,石油资源匮乏,人们对环境、资源问题更加重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是目前最具市场前景的"绿色塑料"之一,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但降解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降解速度缓慢成为影响生态平衡和农工业生产的重要问题。脂肪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它能作用于该类聚酯的酯键,且具有高效、温和、无污染、易调控等优点。目前的报道大多是关于PBS合成及改性的研究,该文概述了脂肪酶的来源和关键结构,以及脂肪酶降解PBS聚酯的特点与作用机制,对于提高降解速率具有实际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许超,张宇,梁翠谊,许敬亮.纤维素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钱忠英,刘滔,杨环毓,冯凤琴.脂肪酶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3].张峰,荣莽,乌效鸣,许明标.生物酶降解压裂液伤害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赵一凡,刘松,李江华,堵国成,陈坚.聚乙烯醇双酶降解工艺条件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5].程力.马铃薯渣抗纤维素酶降解的机制及利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9

[6].王小丹.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的聚酯塑料的酶降解机制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霍超,卢海强,刘晓宇,李琪,高洁.短小芽孢杆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漆酶降解黄曲霉毒素M_1研究[J].食品科学.2019

[8].路文硕,田兴军,王强.常见离子对漆酶降解活性艳蓝的调控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9].张闯.PCN-222(Fe)模拟过氧化物酶降解水溶性染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宁甲练,陈志莉,汪楚依,谢文静.固定化漆酶降解水中酚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的生物化学特征贝壳状革耳菌Fig.1-9Panusconchatus血脑屏障的示意图由DGGE图上主要条带的16SrRNA序列的V...和PLA-b-PDPA嵌段共聚物形...一13免疫沉淀检测Fbw7a与KLFS及KLFS一3...

标签:;  ;  ;  ;  ;  ;  ;  

酶降解论文_张俊,许超,张宇,梁翠谊,许敬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