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论文和设计-范海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包括固定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螺旋送料机、固定壳体、进料口、进料斗、出料口、出料管、气泵、气管、连接板、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磁铁块、刮板、第一接料箱、第二接料箱、出料槽、观察窗、驱动电机、控制盒、MCU和安装通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有效的使垃圾中的铁制垃圾提取分离出来,进行铁制垃圾和非铁制垃圾的分类,分类出来的铁制垃圾通过输送带可进行有效的输送,无需人工手动进行输送,劳动强度较低,且通过刮板可将铁制垃圾刮下,使其落入第一接料箱中,进行盛装;在进行垃圾分类时,通过气泵为出料管进行充气,从而可为垃圾进入提供部分动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第一接料箱(17)、第二接料箱(18)、固定壳体(5)、螺旋送料机(4)以及铁制垃圾分离结构,所述螺旋送料机(4)和固定壳体(5)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与固定板(1)顶部表面固接,所述螺旋送料机(4)的进料口(6)固定安装有进料斗(7),所述螺旋送料机(4)的出料口(8)固定安装有出料管(9),且出料管(9)贯穿固定壳体(5)顶部一侧,所述固定壳体(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的输出端通过气管(11)与出料管(9)的内部连通;所述铁制垃圾分离结构包括主动轮(13)、从动轮(14)以及绕缠在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表面的输送带(15),所述主动轮(13)的内圈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固定壳体(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壳体(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固接,所述固定壳体(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从动轮(14),所述输送带(15)的外圈均匀嵌合安装有若干个磁铁块(1501),所述输送带(15)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板(12)固接的刮板(16),且刮板(16)与输送带(15)的外圈接触;所述固定壳体(5)的底部开有出料槽(19),所述第二接料箱(18)设置在出料槽(19)的底部,所述第一接料箱(17)设置在刮板(16)的底部。

设计方案

1.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第一接料箱(17)、第二接料箱(18)、固定壳体(5)、螺旋送料机(4)以及铁制垃圾分离结构,所述螺旋送料机(4)和固定壳体(5)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与固定板(1)顶部表面固接,所述螺旋送料机(4)的进料口(6)固定安装有进料斗(7),所述螺旋送料机(4)的出料口(8)固定安装有出料管(9),且出料管(9)贯穿固定壳体(5)顶部一侧,所述固定壳体(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的输出端通过气管(11)与出料管(9)的内部连通;

所述铁制垃圾分离结构包括主动轮(13)、从动轮(14)以及绕缠在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表面的输送带(15),所述主动轮(13)的内圈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固定壳体(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壳体(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固接,所述固定壳体(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从动轮(14),所述输送带(15)的外圈均匀嵌合安装有若干个磁铁块(1501),所述输送带(15)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板(12)固接的刮板(16),且刮板(16)与输送带(15)的外圈接触;

所述固定壳体(5)的底部开有出料槽(19),所述第二接料箱(18)设置在出料槽(19)的底部,所述第一接料箱(17)设置在刮板(16)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9)的末端与输送带(15)的一侧底部接触,且出料管(9)和输送带(15)与固定板(1)之间均形成三十至三十五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12)之间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5)的正面嵌合安装有观察窗(20),且观察窗(20)为方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22),所述控制盒(22)内部安装有MCU(23),所述MCU(23)与螺旋送料机(4)、气泵(10)和驱动电机(2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开有若干个安装通孔(24),所述安装通孔(24)为圆孔型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具体是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属于垃圾分类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

在工厂生产加工时或生活垃圾中,会具有铁制垃圾,一般混合在普通垃圾中,需要进行分类和分离,一些分类装置进行分类时,可能需要人工进行辅助,取下磁铁上的铁制垃圾,可能无法持续不断的进行分离,而人工的劳动强度可能较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包括固定板、第一接料箱、第二接料箱、固定壳体、螺旋送料机以及铁制垃圾分离结构,所述螺旋送料机和固定壳体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固定板顶部表面固接,所述螺旋送料机的进料口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螺旋送料机的出料口固定安装有出料管,且出料管贯穿固定壳体顶部一侧,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通过气管与出料管的内部连通;

所述铁制垃圾分离结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绕缠在主动轮和从动轮表面的输送带,所述主动轮的内圈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固定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壳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固接,所述固定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输送带的外圈均匀嵌合安装有若干个磁铁块,所述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板固接的刮板,且刮板与输送带的外圈接触;

所述固定壳体的底部开有出料槽,所述第二接料箱设置在出料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接料箱设置在刮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末端与输送带的一侧底部接触,且出料管和输送带与固定板之间均形成三十至三十五度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之间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体的正面嵌合安装有观察窗,且观察窗为方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安装有MCU,所述MCU与螺旋送料机、气泵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有若干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为圆孔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可有效的使垃圾中的铁制垃圾提取分离出来,进行铁制垃圾和非铁制垃圾的分类,分类出来的铁制垃圾通过输送带可进行有效的输送,无需人工手动进行输送,劳动强度较低,且通过刮板可将铁制垃圾刮下,使其落入第一接料箱中,进行盛装;

2、该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在进行垃圾分类时,通过气泵为出料管进行充气,从而可为垃圾进入提供部分动力,可使垃圾在输送带底部一侧进行分散开来,可较好的使垃圾与输送带外圈接触,使铁制垃圾吸附到磁铁块上,分类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壳体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送带与磁铁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壳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图中:1、固定板,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螺旋送料机,5、固定壳体,6、进料口,7、进料斗,8、出料口,9、出料管,10、气泵,11、气管,12、连接板,13、主动轮,14、从动轮,15、输送带,1501、磁铁块,16、刮板,17、第一接料箱,18、第二接料箱,19、出料槽,20、观察窗,21、驱动电机,22、控制盒,23、MCU,24、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包括固定板1、第一接料箱17、第二接料箱18、固定壳体5、螺旋送料机4以及铁制垃圾分离结构,所述螺旋送料机4和固定壳体5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与固定板1顶部表面固接,所述螺旋送料机4的进料口6固定安装有进料斗7,所述螺旋送料机4的出料口8固定安装有出料管9,且出料管9贯穿固定壳体5顶部一侧,所述固定壳体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的输出端通过气管11与出料管9的内部连通,气泵10可为出料管9吹气,可使垃圾在输送带15底部一侧进行分散开来,可较好的使垃圾与输送带15外圈接触;

所述铁制垃圾分离结构包括主动轮13、从动轮14以及绕缠在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表面的输送带15,所述主动轮13的内圈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固定壳体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壳体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固接,所述固定壳体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从动轮14,所述输送带15的外圈均匀嵌合安装有若干个磁铁块1501,所述输送带15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板12固接的刮板16,且刮板16与输送带15的外圈接触,通过磁铁块1501可对铁制垃圾进行吸附,通过输送带15进行输送;

所述固定壳体5的底部开有出料槽19,所述第二接料箱18设置在出料槽19的底部,非铁制垃圾通过出料槽19可进入第二接料箱18中,所述第一接料箱17设置在刮板16的底部,刮板16刮下的铁制垃圾可进入第一接料箱17中。

所述出料管9的末端与输送带15的一侧底部接触,且出料管9和输送带15与固定板1之间均形成三十至三十五度的夹角,便于非铁制垃圾的掉落;所述连接板12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12之间平行设置,连接板12用于从动轮14的安装;所述固定壳体5的正面嵌合安装有观察窗20,且观察窗20为方型结构,观察窗20进行固定壳体5内部的贯穿;所述固定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盒22,所述控制盒22内部安装有MCU23,所述MCU23与螺旋送料机4、气泵10和驱动电机21电性连接,MCU23对螺旋送料机4、气泵10和驱动电机21进行控制;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开有若干个安装通孔24,所述安装通孔24为圆孔型结构,安装通孔24可通过螺栓或锚杆固定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垃圾通过外部的破碎机破碎后,通过进料斗7进行上料,垃圾物料通过螺旋送料机4的输送,进入出料管9中,同时气泵10通过气管11对出料管9的内部进行吹气,从而使垃圾物料在输送带15底部一侧进行分散开来,铁制垃圾吸附在磁铁块1501上,非铁制垃圾由于重力作用落下,从出料槽19落入第二接料箱18中,驱动电机21带动主动轮13进行转动,通过输送带15进行传动,使从动轮14转动,从而使输送带15进行逆时针移动,铁制垃圾随输送带15一起移动,移动到第一接料箱17的顶部,刮板16与铁制垃圾之间出现相对移动,从而可对铁制垃圾进行刮除,铁制垃圾由于重力落入第一接料箱17中,从而实现非铁制垃圾和铁制垃圾的分类。

螺旋送料机4采用的是山东安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az-6-6型号螺旋送料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气泵10采用的是江苏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X-71D-4型号气泵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驱动电机21采用的是上海盾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H40-3700-10-S型号驱动电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MCU23采用的是东莞市岱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MSP430F149IPMRG4型号MCU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0475.3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753112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03C1/18

专利分类号:B03C1/18;B65G65/46

范畴分类:41A;

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

第一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

申请人地址: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东段46号

发明人:范海菊;靳保辉;钟森华;李犇;靳梦华;李金丽;许明辉;罗继东

第一发明人:范海菊

当前权利人:河南师范大学

代理人:陆晓鹰

代理机构:32331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机器人论文和设计-范海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