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论文_刘明策,雷浩,黄金斌,胡凌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价值观,职业,师生,幼师,对策,社会支持,徐州。

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策,雷浩,黄金斌,胡凌云[1](2011)在《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职业程度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为高师生的职业心理辅导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326名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成熟度水平,运用t检验考察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结果:对326位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表明:在职业价值观上,女生在保健因素和自我发展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高于男生,高师大四学生在声望地位维度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大一大二学生。结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期刊2011年11期)

季晓华,李高明[2](2010)在《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毋庸置疑,当前高师学生职业价值观状态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堪忧的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师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直接影响着高师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教育质量。(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10年10期)

卢屹璇,丁爱梅[3](2010)在《五年制普师生、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以徐州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四所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徐州地区五年制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并针对突出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0年09期)

张广琴[4](2010)在《由“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讨论课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讨论话题,引发学生不同的观点,作为教育者,如何关注及引导幼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呢?本文从讨论课摘要性记录及引发的部分思考两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张科,佘万斌,彭巧胤[5](2010)在《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四川省五所本科师范院校高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文章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策。(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0年08期)

王艳玲[6](2010)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师生是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素质全面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作为综合性、时代感最强的政治课在其中理应通过创新为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文立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作了论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丁爱梅[7](2009)在《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师生职业动机呈现出重视经济收入和自身发展的双元化特征,职业理想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态势,职业意愿随着学生入校时间呈逐步确立趋势,职业评价标准趋向于现实和具体化。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探求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策。(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宋妍萍[8](2009)在《幼师生职业价值观之性别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体现为职业价值观,它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在选择职业时所持有的一个判断标准,体现着个体的价值取向。那么,随着男性不断进入幼教领域,不同性别的幼师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拟通过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研究,帮助学校根据他们各自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并结合其职业价值观设置相应的课程以加强其求职的优势能力。(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师版)》期刊2009年10期)

任红燕[9](2009)在《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常熟理工学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该研究为职业价值观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并为进一步理解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特征提供了现实依据。本研究以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理论模型为基础,调查了常熟理工学院高师专业在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倾向和社会支持状况。通过方差分析和阶层回归分析探讨了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与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以及家庭月收入之间的显着性关系,同时构建了高师生社会支持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根据结果提出了常熟理工学院高师生职业教育的建议和策略。本研究结论为:(1)常熟理工学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维度重要性排序:威望、物质生活、贡献、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家庭。该高师生更加重视威望和物质生活因素,忽视自我发展因素和家庭因素。(2)不同性别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不同。女生更加重视家庭因素,男生更加重视人际关系。他们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不同专业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不同。理科生更加重视人际关系维度,文科生更加重视家庭维度。二者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不同年级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不同。大一与大叁学生在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维度上存在边缘性显着。相比大一学生,大叁高师生在人际关系维度和自我发展维度上要高一些。他们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5)不同家庭所在地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不同。农村高师生比城镇高师生更加重视物质生活维度。(6)不同家庭月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不存在显着性差异。(7)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要受到其社会支持的显着性影响。其中人际关系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关系;贡献维度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关系;威望维度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关系。社会支持与其他职业价值观维度不存在显着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10-01)

宋妍萍[10](2009)在《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价值观是职业选择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师生在就业前已经是准教师,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单位选择上。目前,已有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以本科生为主,多采用自编问卷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高师院校各个专业的本、专科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从而形成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量表,将会更有效地指导高师生择业。(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高校版)》期刊2009年06期)

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毋庸置疑,当前高师学生职业价值观状态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堪忧的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师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直接影响着高师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教育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策,雷浩,黄金斌,胡凌云.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

[2].季晓华,李高明.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沧桑.2010

[3].卢屹璇,丁爱梅.五年制普师生、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以徐州地区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4].张广琴.由“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讨论课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5].张科,佘万斌,彭巧胤.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

[6].王艳玲.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7].丁爱梅.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宋妍萍.幼师生职业价值观之性别比较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

[9].任红燕.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

[10].宋妍萍.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

论文知识图

教师工作价值观结构的理论模型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行为关系的一般模型...职业价值观的效用模型职业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职业行为以...

标签:;  ;  ;  ;  ;  ;  ;  

高师生职业价值观论文_刘明策,雷浩,黄金斌,胡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