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江:对元谋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调查和思考论文

徐明江:对元谋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调查和思考论文

摘 要:元谋县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找准了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抓党建 促脱贫 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脱贫是基础的基础。深入贯彻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项重大战略,关键在党。元谋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把加强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第一书记的驻村帮扶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008年奥运会之际,峨眉武术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央电视台《华夏之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专题片重要选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报告中也强调:道路自信心,理论上的自信心和制度上的自信心,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广、更深的自信。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元谋县地处滇中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国土面积2021平方公里,辖7乡3镇73个村委会和5个社区,总人口21.9万人。2013年末,元谋县共识别出1个贫困乡,12个贫困行政村,5653户192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10.91%。通过帮扶,2014-2016年全县共脱贫2676户8681人,出列2个贫困村。经2017年6月、11月动态调整,2017年末,全县贫困村总数40个(已出列5个),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19户21740人,其中,已脱贫3829户14126人,未脱贫2390户761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63%,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党建引领,筑牢堡垒

一是创新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建立脱贫攻坚工作“十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十个一”工作要求和干部联系群众“扶贫工作日”制度,推动帮扶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放、资源下沉,逐步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深入化。以“基层党建巩固年”为契机,重点聚焦基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先进典型学习报道、“微党课”巡讲、农村党员“一亮五带”、贫困村“三讲三评”、“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等,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贫困群众投身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598个“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教育培训主阵地,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带”作用。二是加强阵地建设,筑牢振兴基础。整合筹措资金 4411.75万元新建村组活动场所174个,按照“十有”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制定管理办法,强化活动场所功能发挥,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是激励和约束并重,注重人才培养管理。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在全县范围内推选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优秀干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对在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40个先进单位、37名先进个人和30名优秀驻村队员进行表扬。对2017年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为“一般”等次的9个部门、1个乡镇主要领导和16个村(社区)书记(主任)进行约谈,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四是创新模式,整合力量,助力攻坚。持续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大力推广“资源转资产、资金转股金、农民转产业工人、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党建”“三转一保+党建”新模式,鼓励基层党组织和村(社区)干部大胆创新,实现村村都有稳定可持续的集体经济收入,广泛运用“互联网+基层党建+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普惠金融模式向贫困户发放贷款1.98亿元。积极探索,推动产融结合,以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为核心,联合打造“公司+农户+银行”的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园平台,让更多贫困户能贷款、信用社敢放款、农户享受优惠利率的操作模式,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获贷率和受益面。

2.重点突破,提升质量

一是抓产业发展。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种业科技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补助资金2889万元,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企业(协会)”合作经营,积极探索创新“政府+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全县256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动4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618人持续稳定增收。鼓励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支持获得扶贫小额信贷的1084户贫困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稳定收入,引导贫困地区1100户贫困户有偿流转耕地、林地4300亩,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就近就业2550人,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二是抓就业服务。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到户就业台账,紧扣“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有1人以上就业”目标,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达标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符合“一户一人以上转移就业”条件共4877户,截至目前已转移就业4389户,转移率90%。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2018年以来,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0582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2055人次;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6973人,其中,转移贫困劳动力1145人次。018年以来,通过结对帮扶,在贫困村实施产业项目89个,投入帮扶资金520万余元,开展就业扶贫招工2750余人次,举办种植技术培训37期、培训群众3300余人次,帮扶贫困人口2926人。

3.注重督查,转变作风

图②:根据题意可知,实际参加反应的酸的质量相等,则Mg粉和Zn粉与酸反应,最终产生的H2质量一样多,故图像②错误。

我问过他,为什么你不喜欢中文名字中文却还不错呢?他说这两者没关系啊,小时候他就接受双语教育,不喜欢和家人说中文才导致中文说不好,没机会写字才像是很多外国人一样写不出中国字来。但是中文网络物产丰富,版权问题处在灰色地带,所以他阅读和电脑上打字完全过硬。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部分贫困户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村党组织在宣传、动员贫困户脱贫方面措施不多,导致部分贫困户在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部分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薄弱,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基层干部的结对帮扶认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怕脱贫”、“不想脱贫”思想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工作难度,影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

从全县抽调38人为脱贫攻坚督查专员,组成10个督查工作组,紧盯重点工作落实,每月对县级部门、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主要依据。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提醒约谈。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纪律检查和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月抽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并督促整改;实行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月排查,完善监督举报平台。2018年以来对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立案审查3件3人。

1.党建与扶贫、乡村振兴契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

一方面,由于贫困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创业能人的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引进,村集体经济依然薄弱,有的村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多,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普遍比较少;另一方面,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有限,农户分散经营,贫困村富民产业培育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农民培训的科技含量和覆盖率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种植业、养殖业、果蔬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不高,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

2.少数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脱贫攻坚能力不强

元谋不是贫困县,在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争取方面受政策限制,元谋要结合县情,立足独特的自身优势,重点打造好“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休闲养生之乡”“三张名片”。“三张名片”与云南省委提出的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高度契合,也是楚雄州委“1133”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深入落实好省委、州委发展战略,坚决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元谋作为农业县,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通过科学规划,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融合,创新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三农”全面发展,振兴全县乡村,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3.部分贫困群众主体意识不强,村党组织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够

元谋县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找准了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但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4.村集体经济薄弱,扶贫产业竞争力不强

实际工作中,个别村组或部门党建工作与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有的村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村党组织“要做的”与群众“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建议和对策

要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工作的结合点,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融合在一起,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心放在除“贫”根、去“困”源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上,确保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工作做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要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统筹规划,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紧密结合

目前,全县贫困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跟不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在对接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要求、广大群众的期盼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向心力,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被动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致使基层党组织难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强化责任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党建促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必须打好党建组合拳,才能站稳扶贫一线,为拔掉贫困钉子、全面脱贫打开新局面。

3.优化组织,激发党建扶贫新活力

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队伍,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二是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搭建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组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头脱贫,大力实施困难党员帮扶行动,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党的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提升其能力素质,鼓励其率先创业发展,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脱贫、共同致富。四是要抓实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将更多的贫困户纳入其中,提高其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库》共著录明别集提要1092篇,其中《正目》著录238篇,《存目》著录854篇。[6]经初步统计,晚明范围的仅268篇,9篇归《正目》,259篇归《存目》,远远未及《四库》明人别集总量的三分之一。考虑到年代划分的复杂性,本文仅讨论提要中记载的隆庆后中进士的作者,被《四库》归入国朝的作者,则不作论述。

4.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

贫困不仅仅体现为缺吃少穿、收入低下,相当程度上也体现为思想、智力、发展能力的贫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具体来说,一是要强化思想扶贫。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他们靠自身努力,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二是要强化智力扶贫。一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特别是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自主摆脱贫困的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另一方面对贫困家庭的子女要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他们应读尽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外地做法、总结推广本地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开放化,也促进了思想的开放化,如何在开放的思想环境中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企业政工人员应当积极把握时代发展,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以此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5.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构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要积极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以及“政府投钱建项目、贫困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思路,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项目,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探索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生产经营收益、非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比如利用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建设村种养殖示范基地,将财政投入资金折合成股份,量化分配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合作企业租金保底分红和经济效益核算分红,从而让财政资金起到杠杆作用和“酵母”效应,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拓宽 贫困村集体收入来源,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249-02

标签:;  ;  ;  ;  ;  ;  ;  ;  ;  ;  ;  

徐明江:对元谋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调查和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