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合作论文_汤凌霄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货币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货币,本位,货币政策,东亚,中美。

国际货币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汤凌霄[1](2017)在《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看金砖国家金融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提出,我们同意在遵守各国现有监管框架和世贸组织义务的基础上,通过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为金砖国家金融市场整合提供便利,同时确保金融监管部门更好地交流与合作。这里蕴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遵守各国现有监管框架;二是加强金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1-15)

唐子湉[2](2017)在《国际机构纷纷上调我国经济增速预期》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日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6.8%和6.5%,这是IMF今年内第4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IMF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中国政府有望维持较为宽松的政策,因此IMF再度上调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7-10-12)

叶荷,岳星[3](2015)在《货币合作还是货币战争?——中美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利益导向和合作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货币格局的变化是必然而又长期的过程,美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居主导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中美都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利益攸关者,中美既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处于同一个开放经济体系的独特地位使两国存在着开展货币合作的需要和可能性。中美货币合作的优先方向包括:以深化实体经济合作促进中美新型货币关系;推动构建多元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善汇率调节机制;共建全球货币互换网络;探索建立区域与全球相结合的基于规则的国际货币秩序。(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评论》期刊2015年06期)

翁东玲,张若谷[4](2015)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的东亚金融合作——兼论中国的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应该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各国的共识。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进一步加快推动东亚金融合作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才能使中国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各国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助于国际货币体系克服自身的缺陷,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有助于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15年06期)

张喜玲[5](2015)在《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实现的困境与出路——兼论我国与中亚人民币区域性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早已越出国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动而被当做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甚至储备货币使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已经开始行使国际货币职能。但要让人民币走得更远的先决条件,即拥有一个开放的、具有深度和广度、并且能够承受改革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的国内金融市场。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出路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下旬刊)》期刊2015年06期)

栗亮,盛雯雯[6](2015)在《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理论和实践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理论建模、国际货币合作收益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理论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在后危机时代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国际货币政策合作实践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文章从中国角度出发,得到了中国未来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的结论与启示。(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5年08期)

靳兵[7](2015)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经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已经开始由企业间的合作发展为政府间的合作。在经济活动实践中,把金融监管作为重点,通过增强相关制度的透明度,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制度;在金融危机爆发时,要联手对抗。本文阐述了基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概念,并对国际货币经济体系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5年14期)

陈桂军[8](2015)在《国际货币政策动态合作和中国的选择——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货币政策更加相互依赖。若戈夫曾经提出在理性预期和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政策的合作不会产生很大利益的结论,但是当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这一结论不得不重新检验。文章中论证了之所以合作不会产生利益,是因为这种合作是出于外围国家的被动调整所致,从根源来讲,处于核心国家的美国是整个世界货币政策动态制定过程的始端,因此,国际货币政策的合作是动态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开始在本国货币政策制定时考虑他国利益,才能使得整个世界经济的货币政策的协调带来巨大的收益。(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刘景[9](2014)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俄金融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探索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加速区域货币乃至全球货币一体化进程,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国际金融力量的对比为中俄深化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来分析人民币与卢布如何携手应对"货币战争"。(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4年20期)

徐扬[10](2014)在《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需要广泛参与国际货币合作,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货币环境。本书首先分析了国际货币合作的原因、形式及评价效果的理论依据;然后回顾了国际货币合作历史,总结了国际货币合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金融》期刊2014年07期)

国际货币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日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6.8%和6.5%,这是IMF今年内第4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IMF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中国政府有望维持较为宽松的政策,因此IMF再度上调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货币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汤凌霄.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看金砖国家金融合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2].唐子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我国经济增速预期[N].南方日报.2017

[3].叶荷,岳星.货币合作还是货币战争?——中美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利益导向和合作前景[J].国际经济评论.2015

[4].翁东玲,张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的东亚金融合作——兼论中国的策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5

[5].张喜玲.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实现的困境与出路——兼论我国与中亚人民币区域性合作[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

[6].栗亮,盛雯雯.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理论和实践新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15

[7].靳兵.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5

[8].陈桂军.国际货币政策动态合作和中国的选择——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J].现代管理科学.2015

[9].刘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俄金融合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4

[10].徐扬.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金融.2014

论文知识图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往来第二部分 国家财政工作概况国际合作司局工作国际财经交流与合作(1)司局工作国际财经交流与合作(4)东亚区域合作的不同版本东亚目前虽然在...司局工作国际财经交流与合作(3)

标签:;  ;  ;  ;  ;  ;  ;  

国际货币合作论文_汤凌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