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解读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论文

高原:解读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成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日常休闲方式,我国网民数量节节攀升,为网络舆情传播奠定了基础,也为公共政策决策、修改提供了庞大的样品基数,使网络舆情成为公共政策决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力量。目前,网络舆情传播己经开始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民参与公共问题的重要渠道,我国关于网络舆情、公共政策的研究尚且不成熟,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网络舆情、公共政策入手,分析并探讨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希望可以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问题决策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网络舆情;公共政策;影响

一、网络舆情传播、公共政策相关概述

(一)网络舆情偏好

在网民对公共政策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时,必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倾向,赞同、不赞同、观望都是最基础的公民舆情态度,在触及公民底线的公共问题上,往往会爆发更激烈的公民舆情态度,反对、抱怨、谴责、抱有期待等比较强烈的舆情态度也都有可能出现,这些舆情态度是公共问题、公共政策决策中必须审慎对待的。现实情况中,公民借助网络对事件舆情的表达,这就是公民对于网络舆情的偏好,是网络舆情传播和公共政策决策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忽视公民舆情偏好会导致公共政策得不到人民群众拥护。

(二)公共政策结果

公共政策、公共问题被全国人民关注、探讨,最终需要得出一个结果,是形成了新的决策,还是维持不变,或是修改调整,都是公共政策的结果,公共政策的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馈网络舆情传播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是二者联系探讨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例如:“北京PM2.5 事件”中,北京连续多日大雾弥漫,市民明显能够感觉到空气的污浊,医院呼吸道科室迎来大批就诊患者,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普遍重视。经过多日的公民意见征集后,环保部将PM2.5 列入一般空气质量评价指标行列,这是因为公民在网络舆情中普遍表现出了对PM2.5 指标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赞同态度,环保部的举动成为了此次公共政策的结果。

大家都在说,好个驮子,真是挑了日子的,昨天走得真及时,要是今天再走,就走不了了。 这样的大雪好几年没有见到了。

二、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影响的分析探讨

通过上述阐述中可知,在进行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影响的分析探讨过程中,公民的舆情偏好、公共政策的结果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想要分析出二者之间有价值的联系,必须前后对应分析,总结出可信度高的结论,为后续的公共问题解决、公共政策决策提供一些细微的帮助。

(一)网络舆情对各领域政策的影响

我国开放公共政策的网络讨论时间尚短,公民参与公共问题探讨、公共政策讨论的机会较少,但从公民在网络中表达的偏好和最终公共政策结果来看,民生、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公民舆情偏好和影响力并不相同。其中,民生方面政策决策中公民的舆情偏好与政策结果的契合度较高,这说明我党、中央政府在制定和调整民生政策时,选择了更倾向民意的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并不是一句空话,我国政府正在不断向这一目标努力,我国公民的平均素质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决策中,公民的舆情偏好和政策结果的契合度有限,远低于民生方面,这说明我国政府在事关国家发展的领域中,选择了精英治理的路线,公民舆情偏好作为参考,却不会过度依赖,公民网络舆情传播对这两方面的公共政策影响很弱。军事等较敏感方面的政策决策则基本不会出现在公民网络舆情范围中,关乎国家安全,我们作为公民也十分能够理解。

(二)公民网络舆情对于政策的制定影响小

纵观公民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参与,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公民能够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公共政策都已经步入执行阶段,我们几乎接触不到制定阶段的公共政策,这就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阶段容易引发众多舆情问题,这种公民自下而上自发参与的行为必然拖慢政策的执行,还有很大的可能使公共政策紧急进行补充、更改,消耗更多的政府行政资源。公民多参与政策执行阶段的舆情讨论,说明我国公民评估尚且达不到早期参与性的要求,并不能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认定阶段发挥出应有的力量,是对公民力量的弱用,不利于我国公共政策的优化。

三、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当下,公民对于自身诉求的表达还受到很多限制,诉求表达渠道不多,公共心声往往不能在政策决策阶段传递到政府耳中,这不利于我国民主、法制价值理念的推进和深入。民意表达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部分,借助网络与公民就民生政策进行早期探讨十分有必要,我国的网络舆情也必将蓬勃发展,为我国公共政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发挥重要力量。

当代的潮州麦秆画创作,通过这类具有潮人情怀的人物画作品,例如:《汉学家饶宗颐》《陈伟南像》《李嘉诚像》等,传达出先辈所宣扬的潮人文化与潮人精神,并以此勉励后辈将潮人文化与潮人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扬,李伟权.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对政策间断式变迁的影响研究——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与案例分析[J].电子政务,2018(09):48-57.

作者简介:高原(1990.12),女,汉族,吉林省白山市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7 级传播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媒介素养。

标签:;  ;  ;  ;  ;  ;  ;  ;  ;  ;  ;  

高原:解读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