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艺丽
(身份证号:230102197910061922)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同时我国的各行各业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应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学习先进技术,改善自身存在的缺陷,提高了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施工的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基坑排水技术,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建设;基坑排水
在建筑工程土方开挖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路段自身的地下水水位处于较高的水平,就会使得地下水渗入到基坑当中,这会给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带来十分大的不便,由于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还容易出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这种情况会给建筑工程自身的施工质量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采用恰当的基坑排水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
1、集水明排法
1.1基坑内排水
操作比较方便的一种排水方法就是在挖基槽的时候应该利用建筑四周的优势建设一个高度为0.5到0.8米的土堤,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截住有可能向基槽流动的水,在对场地进行平整的时候可以在四周的位置设置排水沟,这样就对周围的地表水有了非常好的拦截作用,在山坡的位置还要设置一个环形的截水沟或者是水堤,在黄土广布的地区也应该设置临时的或者是永久型的排水和防洪的设施,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地面下陷状况的产生,如果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施工,除了要设置排水设施之外,还应该在场内设置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如果基坑开挖的深度并不是非常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明排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同时还有着良好的经济性。
1.2明沟及集水井排水
在排水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在基坑的两侧或者是四周的位置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的四角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的具体数量一定要根据水量来确定,保证所有的水全都能排干即可,基础施工中,地下水就可以通过集水沟汇集,然后流到集水井当中,最后将水彻底的排到基坑的外围,每个井排水的水量都应该是土坑内渗水数量的1.2到1.5倍,这样才能保证基底一直处在适宜的状态当中,集水井底部应该要比沟底的深度稍微浅一些,通常要低0.5米到1米同时还要用混凝土支管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固,在排水明沟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是设置的位置,排水沟的地面应该比开挖面低一些,如果的基坑是由多种土构成的,可以根据其高度的不同对排水沟进行分层设置,这样也就可以更好的避免上层的地下水出现冲刷基坑下端的现象,从而也避免了塌方事故的产生,在水泵的选择上也应该根据施工的需要选择不同功率的水泵。
2、人工井点降水
2.1人工井点降水
在基坑尚未开挖之前,用真空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不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由于抽出的水多为清水可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道,若是污水则要进行过滤。通过降水使坑内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有利于施工,还可以使土产生固结,防止流砂产生。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必须结合地质报告,假如明沟排水可以解决,则不要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因为井点降水施工复杂且费用高,只有遇到大量地下水涌了,或出现较严重的流砂管涌现象,基坑无法施工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时,这种情况下才能考虑采用人工井点降水。井点一般有一级轻型井点,二级或多级轻型井点;还有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的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工期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选择适合适的井点装置。例如,当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小于5m/d,且不是碎石类土时,宜选用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装置。当含水层渗透系数大于20m/d时,宜选用管井井点装置。井点降水前要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基坑的浓度、基坑平面图、剖面图、降水浓度要求、井点的平面布置、井点管的构造、长度和数量,抽水泵的型号和数量,地面排水管路布置的走向,降水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和位移,必要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同时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2.2井点施工技术的一般要求
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经过检查和清洗。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损坏滤网;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井点管应居于井孔中心,滤管不得紧靠井孔壁或插人淤泥中。井点管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出水状况和机械运转状况,一般开始出水混浊。经一定时间后出水应逐渐变清,对长期出水混浊的井点应予以停闭或更换。井孔采用湿法施工时,在填灌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待含泥量小于5%时才可灌砂。砂滤料填灌高度应符合各种井点的要求。降水施工完毕。根据结构施工情况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和逐根拨出井点管。
2.3真空井点施工技术要求
机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大小、地质水文情况、降水浓度而定。真空泵由于考虑水头损失一般降低地下水深度只有5.5~6m。当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明沟排水与井点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或采用二级井点排水降水深度可达7~10m,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排干的土,然后再在坑内布置埋设第二级井点,以增加降水深度。抽水设备宜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并设在总管的中部。井点管的埋设可用射水法、钻孔法和冲孔法成孔,井孔直径不宜大于300mm,孔深宜比滤管底深0.5~1.0m。在井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净中粗砂填灌密实均匀。投入滤料数量应大于计算值的85%,在地面以下1m范围内用黏土封孔。
3、预防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回灌技术
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了水土流失上,因为土壤内部的地下水大量的流失,所回灌技术通常就是指在降水井和被保护建筑物之间设一些打井点,在降水点抽水的过程中也通过该技术向土壤内部灌输一些水,这样就形成了一道非常强固的防水墙,这种技术对减少地下水的流失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回灌井点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真空降水点技术在运用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在此基础上只是增加了回灌水箱等很少的一部分设备,通常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时十分便利的,回灌井点和降水井点的间距应该保持在6米以上,回灌井点在进入稳定状态之后,滤管的长度设置应该保持在江水电滤管长度之上,这样就可以避免会馆两过量,对施工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3.2减慢降水速度
在砂质粉土中降水影响范围可达80m以上,降水曲线较平缓,为此可将井点管加长,减慢降水速度,防止产生过大的沉降。亦可在井点系统降水过程中,调小离心泵阀,减慢抽水速度。还可在邻近被保护建筑物一侧,将井点管间距加大,需要时甚至暂停抽水。为防止抽水过程中将细微土粒带出,可根据土的粒径选择滤网。另外确保井点管周围砂滤层的厚度和施工质量,亦能有效防止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基坑内部降水,掌握好滤管的埋设深度、如支护结构有可靠的隔水性能,一方面能疏干土壤,降低地下水位便于挖土施工,另一方面又不使降水影响到基坑外面,造成基坑外面产生沉降。
4、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坑排水施工时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它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如果其施工不符合标准,其他的施工也无法正常的进行,因此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案,同时还要不断的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宝平.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河南科技.2010(20)
[2]陈锡清.浅谈基坑工程降排水方案的优化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7(03)
[3]刘宝平.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河南科技.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