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双向板论文-庞平

连续双向板论文-庞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双向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应力,双向板,布筋,集中配筋

连续双向板论文文献综述

庞平[1](2014)在《预应力连续双向板布筋方式及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连续双向板布筋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全新的布筋方式,通过用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对四边简支预应力混凝土板进行内力分析,从多种布筋方式中选择出了最优方案,即跨中板带集中配筋,分析研究其应力分布状态,解决了预应力板的刚度、抗裂度、稳定性以及合理的强度计算等问题,并推导出了相应的公式,最后通过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正方形板的足尺试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按此方式配筋,可节约钢材50%以上。(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4年04期)

杨小敏,孙博[2](2006)在《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设计弯距的合理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边固定的连续双向板为例,基于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的受力特点,针对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设计弯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了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刘俊哲[3](2004)在《不等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利用双向板跨中互相垂直(宽度均为1m)的板带及双向板跨度中心点挠度相等的条件以及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分配法,提出了对不等跨连续双向板的弯矩及配筋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利用双向板跨中挠度计算公式以及不等跨连续双向板的支座负弯矩和跨中正弯矩的计算公式,同常规的双向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笔者所论述的计算方法符合实际受力情况,且计算准确,速度快,适用于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张裕媛[4](2004)在《悬臂转角板及连续双向板配筋方法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极限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悬臂转角板带的配筋方法,认为除应在转角处放置5~7根直径与边跨支座的负筋相同的钢筋外,还应在其相互垂直方向设置受力钢筋。另外,对于连续的大小不同的双向板在板角的配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04年02期)

徐晓霞,丁策[5](2001)在《对钢筋砼连续双向板支座负钢筋长度合理确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砼现浇板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其中有大部分现浇板为双向板。近几年,笔者设计的安居工程及其它工程,采用现浇双向板的很多。对于不连续的独立双向板,从规范中可以得知:平行于短跨方向负筋长度取短跨长的1/4,平行于长跨方向的负筋长度取长跨长的1/4。而对于(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01年02期)

李素萍,李改英,张文巧,麻永林[6](2000)在《连续双向板配筋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叁维弹性有限元法分析了连续双向板的受力情况。得到了连续双向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其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据此,提出了采用不等距配筋方案,既可以满足板的强度的要求,又可以达到节约钢筋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期刊2000-09-01)

刘磐,林晓[7](1999)在《连续双向板支座负筋长度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被广泛采用。四边连续双向板在设计中,下部筋和上部负筋的大小,都可以通过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获得。而负筋长度除特殊外,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来说,精确的计算方法既费事,也没必要。而是通常采用构造方法来计算其长度。但长度计算在规范中没(本文来源于《当代建设》期刊1999年04期)

赵丽芳[8](1997)在《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支座负弯矩钢筋长度的合理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应力分布的特点,提出了支座负钢筋长度的合理取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茹恩华[9](1995)在《连续双向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断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钢筋砼连续双向板当棋盘式布置活荷载时的破坏构及其与负弯矩钢筋断点的关系.通过塑性理论分析(屈服线法)给出负弯矩钢筋断点的解析式子.(本文来源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李烈轩,梁志华[10](1992)在《一种有效的连续双向板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最优设计方法。考虑到双向板的构造特点,在采用0.618法对板厚和配筋量进行优选的同时,注意到与板厚的模数相结合,从而得到了总造价为最低的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通过算例结果表明,本方法是相当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04期)

连续双向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四边固定的连续双向板为例,基于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的受力特点,针对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设计弯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了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双向板论文参考文献

[1].庞平.预应力连续双向板布筋方式及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4

[2].杨小敏,孙博.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设计弯距的合理性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刘俊哲.不等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张裕媛.悬臂转角板及连续双向板配筋方法的讨论[J].天津建设科技.2004

[5].徐晓霞,丁策.对钢筋砼连续双向板支座负钢筋长度合理确定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1

[6].李素萍,李改英,张文巧,麻永林.连续双向板配筋的有限元分析[C].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2000

[7].刘磐,林晓.连续双向板支座负筋长度的确定[J].当代建设.1999

[8].赵丽芳.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支座负弯矩钢筋长度的合理确定[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

[9].茹恩华.连续双向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断点[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

[10].李烈轩,梁志华.一种有效的连续双向板优化设计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标签:;  ;  ;  ;  

连续双向板论文-庞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