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研究

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研究

(江西省南昌市陆军步兵学院江西南昌330100)

摘要:为了精细化军事装备管理,要进行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的研究。需要将装备技术表述为不同的节点,将技术关系映射为边,用军事装备技术表述为识别体系框架模型,组建军事装备识别体系运行机制,给出军事装备识别体系优化框架的策略,由此完成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研究。

关键词: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

1引言

军事装备识别会将装备分为不同类型的物品或者小包装,并将其识别的对象进行聚类、分区、规范化等一系列详细的服务,由此来辨别其属性特征和信息。由于军事装备规模大小不一,在军事管理保障运行中,对唯一性特征进行判断和分类,能够提升装备的论述、制作、采集、调度、储备、利用、检测、报废停止运动等工作的处理效率。装备识别体系组建的最终理想是要对对各种类型军事装备和其信息进行分类标注,由此完成对装备识别数据集中管理,对装备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测,为装备间的互联互动性提供有效的依据。

2军事装备识别体系的地位作用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更新替代较为频繁的现今,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多个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可以对装备信息化建设进行改革。在物联网环境下彰显了对装备和信息感知与识别的理念,使其具有网络传输、现代化智能处理、业务应用衔接等功能,将装备和人之间的沟通赋予最新的智能化性能。在云计算环境中可以将多个异构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有效的相融合,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处理服务,避免资源的过多消耗。利用大型数据对网络的各层信息进行划分,并且依据数据检测、深度学习、知识挖掘将不同类型的异构网络中的不同类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形成深厚的数据资源。利用现代网络和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对网络边界进行无限扩张,并将其引入到军事装备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融合等过程中,促使信息共享和分发的均衡性和实时性。军事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对军事装备信息进行划分和聚类,在这种情况下,组建装备识别体框架,可实现对军事装备的精确管理,提升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保障装备使用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3军事装备识别体系优化框架的组建

3.1基于装备技术描述属性框架模型

为了提升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组建的精度,需要将装备技术表述为节点,将技术关系映射为边,组建基于装备技术描述属性框架模型。具体的步骤如下详述:

3.2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的优化

军事装备识别体系在装备信息化建设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涉及很多学科,要进行系统化管理,合理设计管理流程,对不同部门管理责任进行规范化,可以有效保障装备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升其最大的效率。通过《部队装备信息管理章程》、《装备维修工作章程》、《部队装备信息管理规定》、《装备管理章程》多种类型的对应法规,由赋码、标注、验收、上报、审核、使用、服务和注销等过程组成了装备识别体系。其中包含军委机关、不同类型的军队兵种、不同级别和其相应类型的部队、装备的研究制作单位、装备采购单位和其驻厂军事代表机构。对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优化的具体内容如下详述:

①赋码与标注

赋码是形成军事装备识别代码和其赋予标识的过程。在最新军事装备订购体制下,会产生很多个单位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其相同的研发制作单位生产配备进行订购的状态,为了使其装备代码的唯一性,利用订购单位来引导制作单位进行赋码,并且进行唯一性标记。

②验收和上报

验收的步骤是进行装备赋码后。需要验证装备识别代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验证单位来源于驻厂军事代表机构还有其订购单位。在验收代码合格后,其驻厂的军事代表组织和其订购单位还要将其传输至军委机关。

③代码验证和审核

军委递呈的装备代码会产生代码重复、代码冗余、代码缺失、代码体制差异等问题,要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呈现给赋码的权威机构,其主要工作要有军委机关设立的装备识别管理机构进行操作。

④代码使用

在装备信息登记表和履历书、信息系统中需要对军事装备及其信息进行区分,要将装备识别代码定义为装备和其信息标识,比如装备信息挖掘、数据验证与监测、装备数据调配多个过程。

4结束语

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的优化是其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工程,可以为装备设计全面详细的身份标识,对提升装备信息的质量,增强信息系统的互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代铭,耿伯英,占明锋.基于SOA-BPM的军事装备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4,34(4):106-110.

[2]曹强,荆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演化博弈框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5(1):50-55.

[3]安波,姜江.武器装备技术体系结构优化设计流程方法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5(1):61-64.

标签:;  ;  ;  

军事装备识别体系框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