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桢:以试点为契机探索区域现代化实践路径论文

李侃桢:以试点为契机探索区域现代化实践路径论文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分两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开展现代化探索提出明确要求。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赋予长三角区域“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受数据可得性约束,上述指标数据的时间区间为2009年3月~2018年3月,数据为季度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理应为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创造经验。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发展大局作出的战略部署。2013年国务院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苏南各设区市进行了初步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2018年省委把开展现代化试点探索纳入了常委会工作要点,并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在苏南选择若干县(市、区)进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试点”。今年2月2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在苏南部分县(市、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决定在南京市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5月23日,樊金龙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布置会,积极推进试点实践层面工作,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区域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按照“三条标准”选好试点地区

在苏南部分地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具有现实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省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开放优势比较突出,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城乡发展比较协调,社会事业相对发达,人居环境较为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并向纵深推进,为苏南地区先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苏南五个设区市之间,甚至是每个设区市的各个市辖区、县级市之间,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按照一个标准、一个模子进行探索,效果会大打折扣。为此,从试点的角度来说,有必要把试点的单位缩小到区县这一级,并确立了三条选择标准:一是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处于全省前列,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等主要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综合优势,或者是针对全省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具有较为突出的单项优势并兼顾综合优势;二是兼顾不同类型的行政单元,可以包括县、县级市,也可以包括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具有产城融合形态的行政单元;三是具有较为鲜明的发展特色,通过试点工作可以为全省不同区域分类指导开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差异化的实践经验。

把握“三个结合”开展试点工作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是为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建立机制、积累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军队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标准规范、制约和监督,建立与运行涉及关系十分复杂。首先,将各级机关及其部门的行政权力详细罗列,把各机关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面划分清楚,实现行政权力在军队内部合理优化配置。其次,查找本单位本部门行政权力不够明晰、存在交叉的地方,减少非军事权力事项,调整不合理权力事项,科学配置部门行政权力,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再次,严格按照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来行使权力,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符合法规要求,确保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处于正常状态。最后,将制定的行政权力清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布出来,接受广大官兵的监督,使权力置于公开、透明的阳光之下。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开展现代化建设试点,目标就是为全国发展探路,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探路,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展开现代化建设工作布局探路。为此提出了推进经济发展现代化、民主法治现代化、文化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各试点地方围绕这个目标导向和重点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积极探索。同时试点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路子的过程。试点地区产业相对发达,但总体上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在环境保护、产业创新、精神文化、人的现代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短板,必须在这些方面花大气力、下苦功夫,努力补齐短板弱项,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

胡静林: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在西部地区的水利投入大概是660亿元,占整个中央财政水利总投入的36%。除了水利口安排的以外,还包括南水北调、国土资源中用于农田水利的。在农田水利方面,大概也是占33%左右。下一步,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力度:

三是坚持先行探索和复制推广相结合。开展现代化建设试点,首先是促进自身的现代化,同时要为其他地方提供经验借鉴。六个试点地区中,曾先后涌现出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华西新农村建设等先进典型,要传承创新、接续奋斗;南京江北新区等新建立的发展平台要勇于创新,立足高起点,打造新标杆。同时坚持系统化思维,把本地作为一个子系统放到全省、全国的大系统中来谋划,真正把现代化建设内涵和发展目标具体化,试出生机活力强、可普遍移植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足“三个层面”展现试点成果

开展现代化试点,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贯穿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指示要求作为标杆标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解放思想,担当作为。通过系统试点,在党中央勾画的现代化蓝图下,描绘“强富美高”新江苏更加美好的现实模样,探索区域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结合”。

二是坚持共性要求和个性特色相结合。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是有一些通行标准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民生活、营商环境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称得上是现代化,试点地区在这些方面都要对标对表,努力建设具有一般共识的够格、过硬的现代化。同时六个试点地区要体现自身特色,比如,江宁区枢纽地位突出、科教资源丰富,南京江北新区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昆山市是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排头兵,苏州工业园区是开放创新的典范,江阴市在民营经济特别是上市公司发展上实力雄厚,溧阳市位于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生态经济发展特色鲜明。试点工作要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独有优势,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各展所长、竞相发展,在现代化的锦绣蓝图中绣出绚丽多姿的花朵。

一是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和指标设置上取得重要成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不同侧重的探索实践,系统而科学地总结基层实践和经验,整体呈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同时在我省以往有关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参考现代化国家的标准,力争形成比较系统科学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揽子指标体系,为全省2020年左右制定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积累经验并做好准备。

利用虾壳、虾头进行真菌发酵,既可充分利用虾壳、虾头中丰富的蛋白质等成分培养真菌获得大量菌体,以降低发酵成本,又可以虾壳、虾头为底物,通过真菌诱导产生各种酶系。

二是在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要成果。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特色,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事项清单,选择现代化建设有关重点任务的若干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机制、打造样板,建立更加有效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汇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特色创造上取得重要成果。支持试点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重点探索迈向现代化的不同维度、不同路径,进而系统集成为总体路径。

总之,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探索实践,力争将试点地区打造成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建设先行区,通过局部地区的现代化实践带动区域现代化进程的有益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张宁

标签:;  ;  ;  ;  ;  ;  ;  ;  ;  ;  ;  ;  

李侃桢:以试点为契机探索区域现代化实践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