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治疗中对病人实施有效沟通的体会

外科手术治疗中对病人实施有效沟通的体会

广西人民医院一分院外科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及时手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与病人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外科急症,更需要病人同意及时手术才能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沟通,及时告知病人病情、指导病人及时就医,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维护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科手术治疗;有效沟通;体会

有效沟通、告知病人及时手术,提高医疗质量、使病人感受到安全、满意,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切实行动。外科疾病一旦发生,病人如果不能及时手术,病情将会快速发展和蔓延,会给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本人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反思病人治疗与恢复健康的全过程,把求真的医学精神和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起来,力求有效沟通,告知外科病人及时手术,为病人赢得了早治疗的机会,并且在为病人恢复健康、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医疗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与病人沟通过程中认真履行义务告知

1.1确定告知的目的。挽救生命是医疗的原点,医生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关注病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权衡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选择性的告知患者病情的相关信息,或告知患者家属的真实病情,其目的在于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在医生告知的同时指导病人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健康,达到病人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康复的目的。

1.2告知的内容要全面。严格履行医疗告知义务【1】,维护病人的权益。根据病人的病情了解权、治疗措施的知悉权、医疗费用知晓权等,对患者履行法律规定的一系列告知义务,如实向患者或其亲属告知病情,如:目前的诊断和诊断依据,包括疾病名称、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情变化,治疗方案、检查、用药、手术名称、目的,效果、危险和并发症等,并告知病人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做法,病人应当履行的配合方式、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病情与转归、术后康复建议等医疗行为、风险和疾病的预后,并做好相关记录外,保证患者及家属能够正确理解告知的内容和医疗风险。

2沟通过程中坚持协调医患关系的原则

2.1强化角色意识医生首先要牢记医生的誓言和职责,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并按社会对自己赋予的期待告知病情,【2】尊重客观实际,成为病人心目中有权威、可信赖的人,大大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2.2充分掌握病人的信息。医生要积极关注病人,注重医患情感。从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出发,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期望、忧虑、不安、家庭及经济上的问题等生活背景【3】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尊重病人、同情病人,指导病人对疾病的心理适应,把医生的情感关怀,变为病人就医的一种力量。

2.3协调好人际关系坚持相互性原则,医生与病人、家属相互交流时,要相互重视与支持;坚持平等原则,医患双方平等待人,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和尊严,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

3设定沟通的方法

3.1全景式沟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病人、家属进行各方面信息交流与沟通。

3.2聚焦式沟通。医生瞄准关键问题对病人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4.3诊断式沟通。医生通过与病人或家属的交流,确定病人症结,为病人和家属解释相应的问题。

4设定几种沟通的形式

4,1讨论式以医生为主,和病人、家属一起讨论;

4.2互动式医生、病人、家属互相交换意见和建议;

4.3指导式;以医生为主体,指导病人和家属,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4探讨式:医生把疾病的过程、治疗、结果等具体问题认真分析与讲解,让病人和家属在探讨中更明确医生的用意。

5针对病情展开对话;分五个部分进行:(病人)现在怎么了?(病人)将会怎么样?如何改善(病人)目前的情况?我(医生)要怎么办?你(病人)要怎么办?【4】。医生按五个步骤,把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和病人、家属讲清楚,并确定治疗方案。

6、沟通过程中需要做好几件事

6.1坚持治疗自主性,强调主体的作用;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方式,表明治疗疾病是病人的权利主体,承担起生存和健康的责任。医生表达真诚的服务态度,让病人感受到医生对他的帮助和对他积极救治,让病人真正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生理、心理的不适主动和医生说,让医生充分了解病情,更好地对疾病的治疗。

6.2以人为本,站在生命的至高点去说。沟通过程中,要理解人格的复杂性、独特性和易变性【5】,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鼓励病人热爱生命,达到病人与医生保持对生命、疾病、治疗、康复的共识。让病人从内心去认识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从而引发病人自觉尊医行为。

6.3坚持以客观事实为内容,准确告知病情。坚持科学的医学观与真实性原则相结合,明确沟通的目的和内容,坚持医学观,客观、准确告知病人或家属坏消息。

6.4告知病情的对象要合法告知病情的对象是病人本人、配偶和近亲,不得告知其他人,要注意病人病情的保密性,尊重病人的隐私。

7保证良好的沟通效果要练好基本功

7.1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营造良好医患关系的氛围,关爱病人与家属;充分运用语言立体性功能进行沟通,说话时需要语气、音量、表情等因素密切配合与协调【6】,通过语言表达,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语调中要体现诚恳、关心和爱护,不能表情冷漠,不能使用刺激性语言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利的后果;消除沟通时干扰的其他问题,要集中注意力和病人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法,消除一切干扰,不要处理其他事情、不接手机电话。

7.2有声与无声相结合,恰到好处地运用沟通技术。无声的沟通技术要表达关爱和同情。医生通过倾听、关注与点头回应等表示自己是病人可以信任的人;有声的沟通技术可以通过医生讲述、解释、引导、指导、列举、推理等方法和病人解释,关爱着讲、商量着讲、帮助着讲、温暖着讲,让病人明白道理,体会医生的关怀和帮助。

7.3掌握通俗的信息交流技巧。掌握口语化表达技巧。医生和病人、家属谈话时,所讲的话要让他们听得懂,也要他们能深刻理解。说话时,注意用口语化,避免用医学术语表达和解释;用比喻更能说明问题,遇到病人和家属不理解时,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引导病人和家属理解。

7.4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医生说话时,要讲在病人的需要点上,要讲到病人的关心点、关键点上,要讲出医生的建议,要听到病人和家属的表态和意见。

8几点取得有效沟通的经验

8.1处理好医生-病人-家属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告知的前提。有效沟通中的主要人员是医生、病人、家属。医生作为医者要依法告知病情,病人在知道病情后,可根据医生的观点选择就医行为;家属作为家庭的支持系统的支持力量,可以根据病人需要辅助病人进行治疗,并实施心理关怀。

8.2提高思维品质中的广泛性能使沟通更有效。关注病人的个性,倡导个性化沟通;关注病人的性别、年龄,根据病人的特殊性与病人沟通;关注病人的安全,医生对病人和家属说明治疗中安全保障措施,让病人感受到安全;关注病人的心理感受,了解病人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情感、医从等心理反应;关注病人的内心感受,注意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内心需要。医生要从病人的需要出发,促使病人与家属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满足病人的需要。

8.3避免妨碍沟通的问题产生,确保沟通更顺利进行。医生要巧妙地运用沟通中的聆听技术观察病人和家属,听出病人的担忧、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要听出他们的希望、期待和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和病人、家属解答达到共识,引导病人和家属接受用科学、医学的手段解决问题,避免病人和家属用情绪来解决问题,避免医疗纠纷。

实施有效沟通,是协调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维护医疗安全的重要过程,蕰涵着人文、科学、医学及教育的理念。医务人员通过有效沟通,使自己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更多信息、澄清事实,既能了解病人,又让病人和家属了解自己,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社会角色,更好地达到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更能适应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柏,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7月21日第22卷第7期下旬版:71页

[2]马村根,《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11:172

[3]谢保群,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2年1月第31卷第1期总第396期:32页

[4]朴元林等,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年第1期,95页

[5]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8,5:43

[6]彭发祥,公务员行为规范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北京,1996,4:190

标签:;  ;  ;  

外科手术治疗中对病人实施有效沟通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