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棘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性质的影响

中国沙棘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性质的影响

论文摘要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高原上广袤的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是世界上沙棘植物种质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沙棘是青藏高原东缘最主要的沙棘属植物亚种,分布范围广,资源数量庞大,其对该地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当前,大量关于灌丛草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和非洲南部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沙棘灌丛的关注也仅仅以其经济价值、遗传资源保护等方面居多。而青藏高原中国沙棘灌丛对高寒草甸土壤性质的影响却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于评估青藏高原东缘高寒灌丛草甸对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的响应和灌丛草地的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研究样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及其毗邻的夏河县。试验以中国沙棘灌丛(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详细探究了中国沙棘灌丛地上枯枝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主要结如果下:(1)中国沙棘灌丛新萌发枝叶中碳、氮、磷含量分别为:470.8 g kg-1、35.28g kg-1、3.16 g kg-1;草本植物枝叶中碳、氮、磷含量分别为:435.7 g kg-1、20.22g kg-1、2.12 g kg-1。中国沙棘灌丛枝叶中碳、氮、磷含量均高于草本植物,说明灌丛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利用、转化土壤养分的能力,从而能够制造更多有机物。(2)中国沙棘灌丛地上凋落物平均生物量(279.2 g m-2)比草本植物(80.1g m-2)高71%。中国沙棘灌丛凋落物中碳、氮、磷含量分别为:456.9 g kg-1、12.47g kg-1、0.92 g kg-1;草本植物凋落物中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64.7 g kg-1、16.44g kg-1、0.23 g kg-1。凋落物是连接土壤与植物的“纽带”。由此可知:灌丛凋落物改变了土壤理化特性,导致灌丛土壤养分含量高于草本植物。(3)不同土层间,中国沙棘灌丛根中碳、氮、磷含量均值分别为424.9 g kg-1、18.9 g kg-1、1.28 g kg-1;草本植物根中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94.7 g kg-1、12.29g kg-1、1.05 g kg-1。沙棘灌丛根中碳、氮、磷含量均高于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根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4)在1米深的土壤剖面,中国沙棘灌丛根中碳、氮、磷固存量分别为:6587 g m-2、276 g m-2、19.86 g m-2;草本植物根中碳、氮、磷固存量分别为:3296g m-2、99.0 g m-2、8.51g m-2。中国沙棘灌丛根中养分储量远远高于草本植物,说明灌丛具有较高的根生物量和强大的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5)中国沙棘灌丛存在明显的“肥岛效应”,尤其以表层土壤(0-20cm)最为突出。中国沙棘灌丛表层土壤中SOC、TN、IN含量分别较草本植物高21.98%、15.10%、66.65%。说明灌丛能够更有效地富集土壤养分,进而改善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使得灌丛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成为养分循环转化的活跃地带。(6)中国沙棘灌丛上层土壤中(0-0.4m)磷含量高于草本植物,但下层土壤(0.4-1m)却表现相反的分布特征,由此我们推论灌丛土壤中强大的根系,具有把下层土壤磷转移到上层土壤中的能力。(7)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分别为:0.79%、0.68%;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约占土壤全氮的百分比分别为:1.50%、1.14%;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约占土壤全磷的百分比分别为:2.16%、1.10%。灌丛土壤中含水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疏松多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8)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磷酸酶均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0-0.2m)中,且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活性降低。同一土层深度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共同表现为灌丛比草本植物高,此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综上所述,中国沙棘灌丛改变了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灌丛和草地之间的分布格局,增强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异质性。灌丛具有明显的“肥岛效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沙棘概述
  •     1.1.2 青藏高原生态特征
  •     1.1.3 土壤碳、氮、磷
  •     1.1.4 灌丛对土壤的影响
  •     1.1.5 影响土壤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因素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拟解决的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样地概况
  •   2.2 采样方法
  •   2.3 样品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的基本理化指标
  •   3.2 灌丛和草本植物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及碳、氮、磷含量
  •     3.2.1 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根生物量及根中碳、氮、磷含量
  •     3.2.2 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地上凋落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碳氮磷储量
  •     3.2.3 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枝叶中碳、氮、磷含量
  •   3.3 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
  •     3.3.1 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有机碳、全氮、无机氮、无机磷、速效磷、有机磷的分布特征
  •     3.3.2 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碳、氮、磷储量
  •   3.4 中国沙棘灌丛和草本植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酸酶的分布特征
  •   3.5 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4.2 植物(根和凋落物)与土壤之间的反馈效应
  •   4.3 土壤有机碳、氮、磷
  •   4.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磷酸酶活性
  •   4.5 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赵灵

    导师: 李小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国沙棘灌丛,高寒草甸,土壤性质,土壤异质性,肥岛效应

    来源: 兰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兰州大学

    分类号: S812.2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6665K

    下载量: 81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种不同生境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20(15)
    • [2].中国沙棘花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3].中国沙棘与丰宁雄叶中芦丁含量的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5)
    • [4].干旱胁迫对青海野生中国沙棘生理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23)
    • [5].黑河上游灌丛建群种中国沙棘自由授粉子代父本分析和花粉流[J]. 植物科学学报 2019(02)
    • [6].中国沙棘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6)
    • [7].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及杂交子代光合特征比较研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1(03)
    • [8].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的开花特性及风媒传粉距离的检测[J]. 生态学报 2008(06)
    • [9].3个中国沙棘优良品种扦插技术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2019(04)
    • [10].干旱对2种沙棘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3)
    • [11].岷江上游中国沙棘土壤碳氮磷对海拔的响应及其计量特征[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5)
    • [12].中国沙棘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4)
    • [13].中国沙棘籽粕中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J]. 中草药 2013(01)
    • [14].不同品种大果沙棘栽培试验[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04)
    • [15].不同品种大果沙棘在山西不同地区引种试验[J]. 山西林业科技 2017(01)
    • [16].中国沙棘雌株扦插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0)
    • [17].超声波辅助提取中国沙棘浆果多酚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7(06)
    • [18].《中国沙棘》一书已出版发行[J]. 沙棘 2008(01)
    • [19].不同沙棘品种间芦丁含量的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2)
    • [20].2个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8)
    • [21].川西高原退化草地的中国沙棘生长及土壤养分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3)
    • [22].不同月份中国沙棘叶芦丁含量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4)
    • [23].沙棘植物不同地理区域克隆生长情况对比[J]. 南方农业 2016(06)
    • [24].中国沙棘叶黄酮类成分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及其生态适宜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0)
    • [25].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对中国沙棘雌株嫩枝扦插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26].ABT新剂型中国沙棘扦插育苗[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2)
    • [27].核型分析技术在沙棘品种进化研究中的应用[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8].青海野生中国沙棘P5CS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5)
    • [29].西宁地区大果沙棘不同基质苗木繁殖试验[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30].高寒干旱山区大果沙棘适应性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08(06)

    标签:;  ;  ;  ;  ;  ;  

    中国沙棘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性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