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粗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王红匣河北省保定市体育运动学校

创造是一种产生新认识、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这里的新有对社会而言和对个人而言两种情形。对社会而言的新属于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的创造。对普通人物来说,不管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只要产生的认识、造出的事物对自己而言是新的,就是一种具有全新价值的创造活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定位语文学习中创造性的表现,理应以后一种创造性活动为重点参照。也就是说,只要思维和实践的结果对于学习者本人来说具有全新的意义,就是一种创造。

一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表现

1.

产生对课文的独到看法,即对课文产生异于或部分异于教材、教参和别人观点的认识和评价。

2.

独立产生对课文的看法,即借助教材上的少量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对课文作出评判,或提供一篇文章,不作任何提示,学生在独立阅读后对文章作出评判。这样的评判就学术而言未必是新的,但对学生本人而言却是经过独立思考作出的具有全新价值的东西。

3.

表达是运用语言把一定信息传达给对象的创造活动。无论传达的信息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只要是用自己的语言,就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这个组织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造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新的事物——自己的作品。因此,无论表达的内容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无论是新的认识还是已有的结论,只要是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于表达者本人而言,就是一种创表达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有创造性复述、阐述、评析、听评、看图说话、讲故事、演讲等;书面表达有对课文的评析、改写、缩写、扩写、翻译以及命题或自由作文。

上述三类创造,前两类着重体现在内容上,后一类着重体现在语言的组织上。前两类创造,无论是独到的看法还是已有的结论,都要用语言来表达。因此可以说,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集中体现在表达上,表达即创造。

二语文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1.

激趣激疑。创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面对一篇新课,应精心设计导入语,激趣激疑,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进入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思而有得,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和独到的评判。

2.

自读讨论。即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研读课文,在独立研读的基础上与同桌和前后桌进行交流讨论。这是一个酝酿产造的阶段。自读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自读要求,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争取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在这里,学生能否提出独到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鼓励和引导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而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创造的先导和前提。与人交流有时会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因此应鼓励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主动与人交流讨论。自读要求可以因课文而异,但有一条应是始终不变的,即为创造性复述课文和评析课文做准备。因此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阅读、思考和准备时间。

3.

创造性复述。一般采用概要复述,即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故事梗概、主要观点、各段意思等),以加深理解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为下面的评析做准备。

4.

评析、听评。评析即学生评析课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意义在于培养创造能力、学会说话,并不在于内容是否全面、深刻、正确和独到,教师的期望值不可以过高。听了评析后,其他学生应能概括其评析内容,并作出评价,即所谓听评,既可以训练听的能力,又培养了创造性。

5.

精讲。精讲带有总结、强调的性质,内容一定要“精”;学生已理解的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不能深挖洞,不能把参考书上的东西和盘托出

做教师的一定要明白,由于学生钻研课文的时间有限,手头拥有的资料有限,对课文的理解很难达到教师和参考书的水平。深挖、细讲,往往劳而少功、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更重要的是,深挖细讲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颠倒了主客体关系,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

6.

课后作文。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布置的小作文,宜紧紧围绕课文进行,如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评析、翻译以及写读后感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7.

单元作文。除紧扣单元学习要求进行作文练习外,还应适当安排一些独立评析文章的练习,即提供一篇尚无任何评论的文章,让学生独立写出评析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本人的一种创造。其他如看图说话、讲故事、演讲等,亦应有计划地安排在学习活动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标签:;  ;  ;  

粗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