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环境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伦理学,环境,美德,自然,西安,康德,可持续发展。

环境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董玲[1](2019)在《正确行动与环境美德伦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正确行动提供独特的解释说明是环境美德伦理学证明其合法性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为此,环境美德伦理学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拒斥正确行动概念及相关理论,将正确行动的道德标准还原为行为者的品格或行动动机的道德评价;二是,将正确行动理论视为环境美德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美德和恶德概念来判断行动正确与否。前者确保了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独立性,却导致自身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后者对正确行动的解释说明要么陷入一种循环论证,要么导致行动的不一致性。环境美德伦理学中的正确行动理论虽然难以给人们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则,但它通过诸美德为人们解决道德冲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整体运思模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银娥,袁祖社,李天姿[2](2019)在《西安网络舆论环境状况分析——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世界,网络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其虚拟性、开放性、迅捷性和交互性等特征,给人们提供了宽松、便捷的舆论环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平台,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西安网络舆论环境与其他网络舆论环境一样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虚假传闻、谣言、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主因在于部分网络舆论主体自身修养缺失、网络舆论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机制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域,要从根本上改善西安网络舆论环境,必须既注重网络舆论伦理规范的践履,又要注重网络伦理规范的制度化,以规范西安网络舆论参与者的行为,将"自向性"道德自律转变为"他向性"道德约制,从而构建清朗的西安网络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银娥,袁祖社,卢镘娜[3](2019)在《西安网络舆论环境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方式,网络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给人们提供了宽松、便捷的舆论环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西安网络舆论环境与其他区域的网络舆论环境一样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虚假传闻、谣言、网络暴力等等不良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网络舆论主体自身修养缺失、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及网络舆论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域,要科学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注重网络舆论伦理规范的践履,更要注重网络伦理规范的制度化;不仅要对网络舆论参与者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道德修为,促进其道德"自律";而且更要进行道德约制的构建,以"他律"的方式规范和导引网络舆论参与者的行为。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监管制度的构建,培养优良德性品质的高精尖网络技术人才,过滤和控制有害及违法信息,营造健康有序的西安网络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董玲[4](2019)在《环境美德伦理学视阈中的正确行动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行为者做出保护环境的正确行动是环境伦理学的首要任务,但正确行动理论在环境美德伦理学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后果主义环境伦理学将正确行动诉诸最好的或足够好的后果;义务论环境伦理学将正确行动解释为普遍化的道德规则;而环境美德伦理学从美德角度来界定正确行动。整体而言,环境美德伦理学语境下的正确行动理论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态势,但同时还面临着"人类中心主义""循环论证"以及"不确定性"等质疑。澄清这些疑点,有助于推进环境美德伦理学研究的深入。(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5期)

甘小盼[5](2019)在《地理环境是伦理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产生的基础——邹建军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文学"是指中外文学史上与伦理相关的文学作品及其作家,是与"非伦理文学"相对而存在的。伦理文学的产生虽然极其古老,然而它的提出、研究与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却是最近几年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文学伦理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也是当代中国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念与概念术语,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提出新的理论进行适当的反思与修正。最近,笔者就相关学术问题,请教了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要倡导者与实践者之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邹建军教授。相信他在此所发表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会有助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充实与完善,有利于中国伦理文学创作的繁荣,也有利于提高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在中外文学研究中的实践水平。地理环境是伦理文学产生的基础,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产生的基础,因为伦理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动的,每一种伦理观念与伦理思想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空间,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生活在大地之上。(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云霞[6](2019)在《从康德的自然哲学看人类保护自然的理由——兼谈环境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内在价值"和"人对动物无义务"常遭误解批判,并被视为造成当今生态困境之恶源。但"人为自然立法"不过是康德论证知识何以可能而进行的设定,"内在价值"只是对人何以必须被当作目的本身对待,并藉此成为自由的道德自律主体的逻辑规定,而"人对动物无义务"的主张也并不意味着康德主张人无需善待动物。而且,康德借助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阐发了自然的道德价值,论证了人何以具有道德能力。这恰恰可作为人保护自然的理由和依据,并可为沉溺于论证非人类生物具有内在价值,但因此陷入困境的环境伦理学带来启示,对我们省思人与自然和谐之道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伍元吉,马骥彤[7](2019)在《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利用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旅游业是工业革命发展以来重要的第叁产业,被称为绿色经济产业。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发生了对大自然的巨大破坏,造成了环境和生态问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话题,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旅游业资源的重要环保理念。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类社会环保意识不断觉醒,当今的旅游业发展逐渐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环境伦理学结合了起来。试图用人类的道德观念约束人类的行为,以保护旅游业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本将会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保护旅游环境的办法和启示,以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1期)

王继创,董锦潼[8](2019)在《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价值的合理证明是解决人类为什么要遵循自然的核心问题。西方传统环境伦理学从"自然"视角建构自然价值理论,形成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两种理论路径对立。现代环境伦理学对自然价值的合理论证必须以"自然"和"人为"视域互融,不仅需要对自然进行"道德赋值",而且诉求道德意义上人类"诗意地栖居",超越二元对立认知思维范式,走出"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价值困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彬[9](2019)在《环境法学伦理研究路径的发展与创新——评《伦理学视域中的现代环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学视域中的现代环境法》一书,从伦理学视域对现代环境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目前我国环境法学界对传统伦理研究路径的某些评判做出了回应。该书认为环境法学的伦理研究路径并未过时和落伍,并运用伦理学理论与方法对环境法学进行了多方面展开研究,同时在"源流论""本体论"和"拓展论"等部分上都有很多创新。(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平[10](2019)在《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共生观——环境伦理学诞生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伦理学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生法则、规律、原理、方法的系统揭示,可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如下功能:环境伦理学可帮助人们理清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各种错误观念,矫正其价值定位,重构人类与自然环境共生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原则。在此基础上,环境伦理学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可引导人类改变工业文明不可持续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构建限度生存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和生活关系,为探索生态文明的人类未来提供所需的思想、智识、理论、方法资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环境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世界,网络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其虚拟性、开放性、迅捷性和交互性等特征,给人们提供了宽松、便捷的舆论环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平台,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西安网络舆论环境与其他网络舆论环境一样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虚假传闻、谣言、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主因在于部分网络舆论主体自身修养缺失、网络舆论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机制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域,要从根本上改善西安网络舆论环境,必须既注重网络舆论伦理规范的践履,又要注重网络伦理规范的制度化,以规范西安网络舆论参与者的行为,将"自向性"道德自律转变为"他向性"道德约制,从而构建清朗的西安网络舆论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董玲.正确行动与环境美德伦理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

[2].王银娥,袁祖社,李天姿.西安网络舆论环境状况分析——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3].王银娥,袁祖社,卢镘娜.西安网络舆论环境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J].唐都学刊.2019

[4].董玲.环境美德伦理学视阈中的正确行动理论[J].道德与文明.2019

[5].甘小盼.地理环境是伦理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产生的基础——邹建军教授访谈录[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

[6].王云霞.从康德的自然哲学看人类保护自然的理由——兼谈环境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7].伍元吉,马骥彤.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思考[J].智库时代.2019

[8].王继创,董锦潼.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批判[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

[9].王彬.环境法学伦理研究路径的发展与创新——评《伦理学视域中的现代环境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

[10].朱平.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共生观——环境伦理学诞生之价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环境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