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华:古代公文教学在秘书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价值论文

刘丽华:古代公文教学在秘书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价值论文

摘 要:古代公文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代公文作品的系统把握和深入解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丰富的文化知识、公文文种及公文制度,而且古代公文鲜明的主旨表达、严谨清晰的行文、简约而有文采的语言也为秘书学学生现代公文的写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古代公文;秘书学;技能培养

关于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还是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文秘工作。作为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正面临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就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说,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而现代秘书首先就应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各种综合能力。古代公文作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任课教师主要通过对古代公文史及古代公文作品的系统把握和深入解读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升修养,多角度入手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解析古代公文教学在秘书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不断改革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有助于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学习古代公文的相关内容,丰富专业知识

“公文”一词在古代虽然出现的比较晚,但带有公文性质的文字在周代时就已经出现,之后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而不衰,因此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古代公文也可以称得上浩如烟海。在这一丰厚的文化资源中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宝藏,值得我们予以挖掘和吸纳。

第一,古代公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是人类一切创造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古代公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财富。就外在形式而言,古代公文经历了从甲骨、青铜、缣帛、石刻、简牍到纸张的多种演变,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载体公文的把握和梳理,能让学生感受到公文在时代演变中的变化,同时也能更直观地体会到传统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与此相关的还有古代公文书写工具的多样化和公文字体的不断演化。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虽然在唐宋时代已经出现,但这种技术直到明清时代才逐步应用于少部分公文的写作中,大部分公文仍需要通过笔墨纸砚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通过对古代公文的学习,亦能了解古代的书斋文化。公文的字体亦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诸种变化,通过对古代公文的学习,亦能了解古代字体的演变特点。

就公文内容而言,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更加丰富,古代的诸种政治制度、施政方式、行政管理方法、风俗民情等都能或多或少地在公文中找到踪迹。同时,公文作为古代精英知识分子在公务活动中思维与智慧的结晶,也展现了作为古代公务人员这一特定阶层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审美情趣等一系列隐性的文化财富。正因如此,对于古代公文的系统学习能在无形中予学生以丰厚文化信息以及知识的滋养和浸润。

第二,古代公文文种多样,公文制度完善,对这些文种、制度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和把握现代公文的特点。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演变规律,公文也不例外。成熟规范的现代公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在吸收借鉴古代公文优点并结合现代公务活动需要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正因如此,深入了解并把握古代公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运用现代公文。如“令”作为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公文文种之一,从先秦时期一直沿用至今。时代不同“令”的内涵和使用对象也有所变化:如先秦时期,“令”由各种下行公文的统称演变为君、臣均可使用的专门的下行文种,如秦孝公的《求贤令》;到了秦以后,“令”成为高级官员或将领使用的政令或军令,如西汉吴王刘濞的《从军令》、东汉末年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等;魏晋南北朝之后,“令”又成为皇太子所使用的带有准君命性质的特殊文种。在现代社会中,“令”作为一个被普遍使用的下行文种,主要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1]。就其不容置疑的指挥属性、强制性、专断性而言,古今之“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对古代“令”类公文的研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代“令”的内涵和特点。另外,古代公务文书的处理在历史发展中也逐渐成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包括撰写、传递、收办和封置的公文制度。以清代而言,在撰写制度上要求官员写作要严谨、严禁繁文、书写要认真,印信的使用和格式的制作要符合相关规定,在收办制度上有限期办文的要求,在封置制度上有收贮存档的规定,在上述各环节中也都规定了一些保密制度。以上诸种制度在现代公文的制度中都有所保留和应用。

古今公文虽然外在形式上有较大差别,但就其内在的精神和本质如对时效性、简明性的要求等却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古代公文中的很多经典篇章都能在多个角度起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尤其现代公文有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表达僵化、模式化、程式化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认真揣摩古代经典公文在内容表达、行文逻辑、语言风貌上的特色,能够让学生在现代公文写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据的收集整合在大数据时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庞大的数据库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对此应用不熟练,所以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空间对数据进行储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使数据变得纷乱复杂,而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存储信息,所以造成企业无法对数据进行高效运用。

二、借鉴古代公文的表现手法,增强写作能力

本文利用5个语料库,分别表示评分1分、2分、3分、4分、5分,每个评论数据集都是利用爬虫工具抓取的京东评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5分对应的评论文本,批量输入语料文本,通过jieba分词提取关键词,再使用Word2Vec进行文本向量化,再利用TF-IDF调整,将每一条评论转化为一个64×400维矩阵,然后进行改进的CNN文本分类模型训练,再将未知评论输入已经训练好的CNN文本分类模型,即可输入未知评论的类别,此类别表示该评论对应的评分。

第一,鲜明的主旨表达。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篇中明确提出“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提倡在一些公文性文本的写作中应该做到篇幅短小、用语精确、言简意赅地传达主旨和观点。毛泽东也提倡综合报告等类的公文“内容要扼要,文字要简练,要指出问题或争论之所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一些在主旨表达上明确、鲜明的古代公文也可以作为例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揣摩。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一文就属于典型的上行公文,主要针对的就是秦王所下达的驱逐秦国客卿的命令,因此在行文的开篇李斯便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下文运用正反对比、举例等手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客卿对秦国成就霸业的重要意义,作者的观点鲜明而具有说服力,自然起到了“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的效果。

第二,严谨清晰的行文。公文的性质决定了其在行文的结构上必须清晰明朗,让接受者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古代公文虽然也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框架,但有些公文却能做到“戴着镣铐起舞”,达到了实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不仅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且非常具有可读性。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其在北上伐魏之前上书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表是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情的一种公文形式,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主要围绕对后主的进谏和出师夺胜的决心两个方面展开。首先,诸葛亮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来概括当时蜀国不容懈怠的内外形势,但他又认为蜀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那么在此背景下后主的为政方式就具有了重要而关键的价值和意义,于是诸葛亮顺势向后主提出三点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希望后主励精图治,改变蜀国偏居一隅的困境;其次,诸葛亮回顾了自身的经历,深情缅怀了先主刘备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白帝托孤的信任之托和君臣相得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此次北伐务求夺胜的雄心与壮志。整篇文章直陈建议,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有理有据,感情真挚,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表文。现代公文中的报告、请示等文种与表文颇有相似之处,在写作中也应该学习古代公文这种精炼清晰的行文方式及叙事和议论的有机统一,让阅读者做到一目了然。

第三, 简约而有文采的语言。古代公文尤其是那些古代经典公文在语言的表达上不仅准确、简练、得体,而且能够利用多种修辞手段,使公文的传意功能和文采价值达到完美的统一。如北宋苏轼的《教战守策》是其向当时的皇帝宋仁宗陈述政见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畏之太深,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天下之势纷繁复杂,如何治理天下更是头绪繁多,但作者就近取譬,以如何养生来比喻说明如何治理天下,不仅生动自然,而且论理清晰,令人信服。另如清代洪亮吉的《出关与毕侍郎笺》,是作者向当时陕西巡抚毕沅报告自己处理朋友丧事经过的上行公文,文章采用骈体的形式,大量运用典故和情景交融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相较于古代公文的文质并重,现代公文更重视公文的客观效用而表现出重质轻文的特点,当然,这样的改变和古今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创作主体、接受主体的变化一脉相承,但造成的客观结果就是现代公文的工具性作用日益突出,古代公文中曾经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审美价值随着现代公文的成熟与规范而再不见踪迹。诚然,现代公文的表达方式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效性来说,自然有其必要性,但如果能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在公文中合理地增强语言表达的文采与可读性,对于公文的传播和接受一定是大有助益的。

总之,公文的形式终究是服务于内容的传达,古代公文往往会根据诸如实际公务的大小、急缓;接受对象的众寡、地位、思想文化水平采用典雅、华艳或是通俗、质朴的语言;长或短、整或散的句式;促或缓的语气,升或降的语调等行文。正因如此,古代公文才表现出不拘一格、多姿多彩的图景,而这正是日益规范化、模式化的现代公文所缺少的特质。在内容充实、观点正确、措施得力的前提下,公文在表达方式上适当地追求巧妙的结构、工丽的文句、精美的辞采,有时更能增强公文的表述效果。真正好的现代公文不应该只是公务往来的传声筒,而应该文质兼备,在有效传达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文采,让其更具有可读性。孔子曾经说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优秀的现代公文,应该既是好公文又是好文章,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从古代公文中汲取营养,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罗德刚.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M].北京:天地出版社,1996:78.

ImportantValueofAncientOfficialDocumentTeachinginProfessionalSkillTrainingofSecretarialScience

LIU Li-hua, QI Zhong-ming

(Faculty of Art,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The ancient official docu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ecretarial studie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grasp and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official documents, 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the rich culture knowledge, styles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official document system in ancient times. Moreover, ancient official documents have the distinctive gist expression, rigorous and clear manner of writing and simple and elegant language,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ecretarial science to write modern official documents.

Keywords:ancient official documents; secretarial science; skil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9)07-0052-03

收稿日期:2019-03-20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贞元诗坛创作主体研究”(YB201612);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秘书学专业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16-JG18001)

作者简介:刘丽华(1981—),女,河北唐山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唐代诗歌教学研究;綦中明(1981—),男,内蒙古赤峰人,教授,文学博士,从事文献学教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6714.2019.07.019

〔责任编辑:王照双〕

标签:;  ;  ;  ;  ;  ;  ;  ;  ;  ;  ;  

刘丽华:古代公文教学在秘书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