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I(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价值对比研究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I(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价值对比研究

石门县中医医院湖南石门4153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使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MRI(DCE-MRI)价值对比。方法抽取2014-06至2015-06我院收治经病理学检查的存在乳腺病变的病人110例,病人均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MRI(DCE-MRI),将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作为探究组,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结果作为参照组,与病理学结果和两种方案对比诊断乳腺病变价值。结果探究组对于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DC值在良恶性乳腺病变有差异,有统计学统计价值(P<0.05)。结论对于临床乳腺良恶性病变选择核磁弥散加权成像对于疾病的检出和鉴别更为准确,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乳腺良恶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I(DCE-MRI)

科技进步使得更多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乳腺疾病是女性患者常见的一类疾病,确定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有利于进一步更好的治疗[1]。同时,对于乳腺的恶性疾病,若能准确检出并早期发现,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动态增强MRI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为了探究二者的诊断效果,抽取2014-06至2015-06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存在乳腺病变的病人110例,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2014-06至2015-06期间我院经病理学检查存在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110例,年龄从31-5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7±5.1)岁,经病理学诊断,其中良性病变病人46例,恶性病变病人64例,患者均为单一病灶,病人均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MRI(DCE-MRI),将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作为探究组,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结果作为参照组,选入条件:⑴患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存在乳腺病变并确诊其良恶性;⑵患者均为乳腺原发病变,不存在转移性病变;⑶患者不存在其他系统病变;⑷患者对此次研究所用试剂不存在使用禁忌;⑸均知情此次研究,并愿意做出相关配合。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认为不具有统计学统计价值(P>0.05)。

1.2方法

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做好检查前的相关准备,避免对检查结果和患者生命产生影响。

参照组进行动态增强MRI(DCE-MRI),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核磁共振仪器,对患者进行三个方面扫描,包括横断层面、冠状层面和矢状层面首先进行常规MRI成像,选择合适的T1WI的扫描所需参数,如层厚(4毫米),层距(1毫米)等进行扫描,同样T2WI合适的扫描所需参数,层厚层距与T1WI相同,其他参数根据情况做相应改变。完成上述操作后,进行动态增强MRI,根据患者体重,以每公斤体重0.2mmol的剂量,自患者手臂注入轧喷酸葡胺注射液,滴注速度为每秒2毫升,动态扫描进行至40s时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随后进行7次扫描,每次扫描之间无需间断。

探究组即在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之后继续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首先确定病灶位置,然后在感兴趣区域内,测定病灶的ADC数值,同时选择不同的b值(0s/mm2,800s/mm2)分别进行ADC值的测定,对同一病灶连续测量三次,求其平均的ADC值。

1.3观察指标

⑴记录对比两组对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检出与病理检查相比的正确比率;⑵记录对比良恶性病变的ADC数值。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各项指标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指标间比较,对于计量类型的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通常使用百分率(%),采用χ2检验,当结果P值小于0.05,认为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统计价值。

2.结果

2.1对比两组病变检出情况

探究组对于疾病检出的特异性,敏感性和良恶性检出情况都优于参照组,在统计学上对比两组的差异,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3.讨论

如今,临床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已从古老的望闻问切转变为越来越有科学性。各种科学技术逐步渗透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不仅实现了对于疾病早发现,更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的发生[3]。乳腺疾病是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准确地进行乳腺存在病变的诊断,同时鉴别其良恶性对于接下来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大有帮助[4]。因此,做好乳腺病变的检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大有裨益。

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常用的有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MRI两种技术。动态增强MRI技术主要是通过显示病变区域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这种方法在检出和鉴别上虽然有一定优势,由于乳腺部位的特殊性,其含有较多的脂肪组织,想要更准确的确诊,动态增强MRI存在其劣势[5]。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主要是通过显示病变区域水分子运动情况来进行良恶性病变鉴别。对于恶性病变来说,由于细胞异常不规则大量增殖,其病变区域的细胞较良性病变多,因此水分子在恶性病变区域的活动能力减弱,这一特性的存在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了依据,即在不同的b值下,恶性病变的ADC值均小于良性病变的ADC值。另一方面,由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水分子进行观察,与病变区域的血液供应无关,同时脂肪组织也不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检出病变和良恶性病变鉴别效果更好。

此次研究中,探究组患者病变的检出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同时与病理学结果更为接近,另一方面,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也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优于动态增强MRI,提高疾病检出率的同时也更好的进行良恶性鉴别,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鱼汀,李国华,李俊晨.MRI动态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评价[J].海南医学,2015,26(11):1622-1625.

[2]林卫勇.联合MR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45-47.

[3]韩小伟,李俊峰,常海艳,唐振良.磁共振动态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多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02):294-297.

[4]姚艳琴.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2(33):150-151.

[5]丁渡铭,肖植丰,陈烁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106-107.

标签:;  ;  ;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I(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价值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