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它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安装座,用于安放待测相机;智能抓取设备,用于从安装座上夹取待测相机并调整待测相机至不同检测位置;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用于分别为待测相机提供不同的拍摄条件;智能相机,用于拍摄待测相机并根据拍摄的照片分析检测待测相机外观;照明光源,用于提供照明环境;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的参数变化,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实现对相机镜头外观的检测,又可以满足相机镜头各项性能的检测,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安放待测相机的安装座(2)、用于从安装座上夹取待测相机并调整待测相机至不同检测位置的智能抓取设备(3)、用于分别为待测相机提供不同的拍摄条件的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用于拍摄待测相机并根据拍摄的照片分析检测待测相机外观的智能相机(6)、用于提供照明环境的照明光源(7)、用于控制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的参数变化及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的控制系统(8),所述安装座(2)与智能抓取设备(3)相对布置,所述显示设备(4)与光源设备(5)相对布置,所述智能相机(6)和照明光源(7)均安装于箱体的内部顶壁上,所述控制系统(8)分别与显示设备(4)、光源设备(5)和待测相机(9)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安放待测相机的安装座(2)、用于从安装座上夹取待测相机并调整待测相机至不同检测位置的智能抓取设备(3)、用于分别为待测相机提供不同的拍摄条件的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用于拍摄待测相机并根据拍摄的照片分析检测待测相机外观的智能相机(6)、用于提供照明环境的照明光源(7)、用于控制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的参数变化及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的控制系统(8),所述安装座(2)与智能抓取设备(3)相对布置,所述显示设备(4)与光源设备(5)相对布置,所述智能相机(6)和照明光源(7)均安装于箱体的内部顶壁上,所述控制系统(8)分别与显示设备(4)、光源设备(5)和待测相机(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包括固定框架(2.1),所述固定框架(2.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待测相机安装孔(2.2),所述安装孔形状为腰圆孔,所述安装孔(2.2)一端宽度小于另一端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固定架(4.1),第一固定架(4.1)上固定有安装板(4.2),所述显示设备(4)安装于安装板(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二固定架(5.1),所述光源设备(5)包括面板光源(5.2)、遮光板(5.3)、转盘(5.4)和电机(5.5),所述遮光板(5.3)固定于第二固定架上,所述面板光源(5.2)固定于遮光板(5.3)一侧,所述转盘(5.4)贴合遮光板(5.3)的另一侧,所述转盘(5.4)固定于电机(5.5)的旋转轴上,所述遮光板(5.3)上设有透光孔(5.6),所述转盘(5.4)上沿圆周设有通孔(5.7)和滤光孔(5.8),滤光孔(5.8)内设置滤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5.3)与转盘(5.4)边缘接触的位置设有防止漏光的护罩(5.10),所述遮光板(5.3)上设有两个透光孔,所述转盘(5.4)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透光孔对应的通孔(5.7),所述转盘(5.4)上设有多个滤光孔(5.8),相邻滤光孔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透光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8)包括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的主控制器(8.1)、用于调整光源设备不同参数的光源控制器(8.2)和电源(8.3),所述主控制器(8.1)与显示设备和待测相机电连接,所述光源控制器(8.2)与光源设备(5)电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相机和照明光源均位于显示设备与光源设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检测平台(1),所述安装座(2)、智能抓取设备(3)、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均安装于检测平台(1)上,所述显示设备(4)与光源设备(5)相对布置,所述安装座(2)与智能抓取设备(3)相对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1)上开有过孔(1.6),所述过孔(1.6)与安装座(2)上的安装孔(2.2)对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抓取设备(3)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手臂端部设置智能夹爪(3.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机镜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机镜头行业检测中,一般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来检测相机镜头的外观及性能,如检测相机外观通过人眼观察,检测相机性能通过人工手持相机进行拍照,观测拍照结果判断性能,通过人工检测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存在误检测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的相机镜头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安放待测相机的安装座、用于从安装座上夹取待测相机并调整待测相机至不同检测位置的智能抓取设备、用于分别为待测相机提供不同的拍摄条件的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用于拍摄待测相机并根据拍摄的照片分析检测待测相机外观的智能相机、用于提供照明环境的照明光源、用于控制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的参数变化及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的控制系统,所述安装座与智能抓取设备相对布置,所述显示设备与光源设备相对布置,所述智能相机和照明光源均安装于箱体的内部顶壁上,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显示设备、光源设备和待测相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待测相机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形状为腰圆孔,所述安装孔一端宽度小于另一端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显示设备安装于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二固定架,所述光源设备包括面板光源、遮光板、转盘和电机,所述遮光板固定于第二固定架上,所述面板光源固定于遮光板一侧,所述转盘贴合遮光板的另一侧,所述转盘固定于电机的旋转轴上,所述遮光板上设有透光孔,所述转盘上沿圆周设有通孔和滤光孔,滤光孔内设置滤片。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板与转盘边缘接触的位置设有防止漏光的护罩,所述遮光板上设有两个透光孔,所述转盘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透光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滤光孔,相邻滤光孔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透光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的主控制器、用于调整光源设备不同参数的光源控制器和电源,所述主控制器与待测相机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源控制器与光源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相机和照明光源均位于显示设备与光源设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设有检测平台,所述安装座、智能抓取设备、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均安装于检测平台上,所述显示设备与光源设备相对布置,所述安装座与智能抓取设备相对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平台上开有过孔,所述过孔与安装座上的安装孔对应布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抓取设备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手臂端部设置智能夹爪。

本实用新型在封闭的箱体内设置智能抓取设备在行程范围内全方位抓取运动,对待测产品进行精准抓取定位,可实现翻转、旋转功能;在箱体内设置照明光源,为待测相机的检测提供照明环境;同时设置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为待测相机提供不同的拍摄条件,既可以实现对相机镜头外观的检测,又可以满足相机镜头各项性能的检测,检测结果更全面;各设备之间相对布置,使用空间小,降低了整个检测装置的体积,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检测相机镜头大大节省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及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检测平台;1.1-脚杯;1.2-脚轮;1.3-垫板;1.4-机架;1.5-防震垫;1.6-过孔;2-安装座;2.1-固定框架;2.2-安装孔;2.3安装孔一端;2.4-另一端;3-智能抓取设备;3.1-智能夹爪;3.2-固定座;4-显示设备;4.1-第一固定架;4.2-安装板;5-光源设备;5.1-第二固定架;5.2-面板光源;5.3-遮光板;5.4-转盘;5.5-电机;5.6-透光孔;5.7-通孔;5.8-滤光孔;5.9-滤片压板;5.10-护罩;5.11-电机安装架;6-智能相机;7-照明光源;8-控制系统;8.1-主控制器;8.2-光源控制器;8.3-电源;8.4-散热设备;9-待测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的箱体,为方便显示箱体内部布置结构,箱体未在图中显示出来,所述箱体内设有检测平台1,检测平台1上安装安装座2、智能抓取设备3、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智能抓取设备3需要从安装座上抓取待测相机,并将待测相机移动对准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2与智能抓取设备3相对布置,显示设备4与光源设备5相对布置,且安装座2、智能抓取设备3、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整体呈方形布置,这样的布置方式所占体积更小,更方便对相机镜头的检测,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安装座2、智能抓取设备3、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之间的布置方式并不限于前述说的布置方式,只要满足安装座2在智能抓取设备3的抓取行程范围内、智能抓取设备3抓取的相机镜头能对准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那么安装座2、智能抓取设备3、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之间的布置方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箱体内还设置智能相机6、照明光源7和控制系统8,智能相机6和照明光源4均安装于箱体的内部顶壁上,且智能相机6和照明光源7均位于显示设备4与光源设备5之间,控制系统8设置于检测平台1下方,为保证设备性能,箱体内还设置有散热设备8.4。各设备的功能分别为:安装座2用于安放待测相机;智能抓取设备3用于从安装座上夹取待测相机并调整待测相机至不同检测位置;显示设备4和光源设备5用于分别为待测相机提供不同的拍摄条件;智能相机6用于拍摄待测相机并根据拍摄的照片分析检测待测相机外观,智能相机采用IS010-06_04-03-15型号的相机;照明光源7用于提供照明环境,照明光源为常规的条形相机;控制系统8用于控制显示设备和光源设备的参数变化,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控制系统8分别与显示设备4、光源设备5和待测相机9电连接或无线连接。

上述方案中,检测平台1的脚杯1.1固定在机架1.4底部,机架底部还设有脚轮1.2和垫板1.3,便于移动,平台本体固定在机架1.4上部,防震垫1.5固定在机架1.4和平台本体中间,调好水平后固定不动。

上述方案中,安装座2包括固定框架2.1,固定框架2.1为多个连接杆和连接板搭接而成的立体框架,所述固定框架2.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待测相机安装孔2.2,所述安装孔2.2形状为腰圆孔,根据待测相机类型不同,多个安装孔2.2大小也不同,每个安装孔2.2的一端2.3宽度小于另一端2.4宽度,方便安装待测相机,安装时,待测相机9从安装孔2.2宽度较大的一端2.4放置到安装孔中,然后移动待测相机9到安装孔宽度较小的一端2.3使其卡在安装孔宽度较小的一端内部。根据待测相机长度的不同,当待测相机过长,安装座高度不够时,可以在检测平台1上开设过孔1.6,所述过孔1.6与安装座上的安装孔2.2对应布置,这样长度较大的相机就可以深入到平台内部。

上述方案中,箱体内设有第一固定架4.1,第一固定架4.1上固定有安装板4.2,所述显示设备4固定于安装板4.2上,显示设备具体为241P8QPTKEB-93型号的显示器。

上述方案中,箱体内设有第二固定架5.1,所述光源设备5包括面板光源5.2、遮光板5.3、转盘5.4和电机5.5,所述遮光板5.3固定于第二固定架上,所述面板光源固定于遮光板5.3一侧,所述转盘贴合遮光板5.3的另一侧,所述转盘5.4固定于电机5.5的旋转轴上,电机5.5通过电机固定架5.11安装于检测平台1上,通过电机5.5带动转盘5.4旋转,所述遮光板5.3上设有透光孔5.6,所述转盘5.4上沿圆周设有通孔5.7和滤光孔5.8,转盘5.4旋转过程中,通孔5.7或滤光孔5.8能与透光孔5.6重合,滤光孔5.8内设置滤片,滤片通过环形的滤片压板5.9固定于滤光孔中,滤片为透明的玻璃片,故图中未显示出来。遮光板5.3与转盘5.4边缘接触的位置设有防止漏光的护罩5.10,该护罩将遮光板5.3与转盘5.4衔接的缝隙堵住。所述遮光板5.3上设有两个透光孔5.6,所述转盘5.4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透光孔对应的通孔5.7,转盘5.4转到对应位置后,两个通孔5.7与两个透光孔5.6能完全重合;所述转盘5.4上设有多个滤光孔5.8,相邻滤光孔5.8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透光孔5.6的直径,即转盘5.4转到一定位置后,能保证一个滤光孔5.8正好对准一个透光孔5.6,而另一个透光孔被挡住。

上述方案中,控制系统8包括用于对待测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相机性能的主控制器8.4、用于调整光源设备不同参数的光源控制器8.2和电源8.3,所述主控制器8.4与待测相机9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源控制器8.2与光源设备5电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电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主控制器采用的型号为CS842,光源控制器采用的型号为PSB3-30024。

上述方案中,智能抓取设备3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手臂端部设置智能夹爪3.1,智能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固定座3.2固定在检测平台1上面,智能机器人采用UR10型号的机器人,智能夹爪型号为AG-95L。

本实用新型检测待测相机外观和性能的过程分别为:待检相机9由人工放置在安装座2上,智能抓取设备3运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智能夹爪3.1抓取待检相机镜头,运动到智能相机6视野范围内,照明光源7提供视觉照明,智能相机6对待测相机镜头各部分进行拍照,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从而检测待测相机外观。待测相机镜头外观检测完成后,智能抓取设备3继续运动,通过智能夹爪控制,使待检相机的镜头分别对准光源设备5和显示器设备4拍照,通过控制系统8控制光源设备5和显示设备4的参数变化,能为待测相机提供不同的拍摄条件,从而更全面的检测待检相机的性能。如控制面板光源5.2的参数能改变面板光源的亮度;控制电机5.5驱动转盘5.4旋转,切换到不同的滤片,改变光线颜色;控制显示器显示画面的变化,能检测不同画面下待测相机性能。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设计图

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9123.X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470676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G01B 11/24

专利分类号:G01B11/24;G01M11/02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园南路22号

发明人:许锐;龚四羊;马燃;李锐

第一发明人:许锐

当前权利人: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行军;王亚萍

代理机构:42104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相机镜头检测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