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奇:“社会工作+”模式下贵州省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介入研究论文

王亚奇:“社会工作+”模式下贵州省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介入研究论文

摘要:在许多贫困地区,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较少受到重视,关于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较缓慢。基于贵州省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服务主体、服务形式、服务方法等存在的问题,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介入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针对贫困地区的残疾人特殊情况通过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理论间的结合,提出四个介入策略,为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思路和新途径。

关键词:贵州;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变化则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而残疾人作为一个生活满足感或生命价值感层面都较为缺乏的弱势群体,解决其生活困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自信心也是积极回应十九大精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革,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提升逐步提升,但在贫困地区的残疾人依旧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到位、社会支持网络不完善、社会资源不充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且其中贫困地区残疾人问题更为突出,大部分残疾人对国家相关政策不了解,自身权益得不到满足。在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跟不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情况之下,残疾人的总体生活水平仍然落后于社会大众的平均水平。残疾人也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有权利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国家、社会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发展从侧面能够反应出国家体制的健全与发展。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部分中提出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1]对残疾人开展精准扶贫是实现贫困残疾人小康的重要策略,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构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变得急迫和严峻,推进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要,能够更有效的满足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有关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研究尚且不多,多集中于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上:建立健全惠及每一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是政府的最主要责任,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惠及每一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李友民,2010)。[2]通过国家扶贫开发、服务体系建设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均衡依然突出(王新宪,2012)。[3]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残疾人“两个体系”的发展速度仍然受到理念、政策、财政、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阻碍(鲁海燕,2015)。[4]通过对残疾人服务体系的现有研究表明我国残疾人服务体系存在的法规政策、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验证了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同时对于残疾人关爱服务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贵州省残疾人状况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贵州省现有残疾人数量已达239.2万人,占贵州省总人数6.4%,比全国残疾人口占总人口比例6.34%,略高。其中,农村残疾人口为202.29万人,占贵州省残疾人口总数的比例为84.57%,是残疾人群体的主体。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32.4万人,占13.55%,听力残疾69.4万人,占29.01%,言语残疾4.7万人,占1.96%,肢体残疾66.7万人,占27.89%,智力残疾13.4万人,占5.6%,精神残疾15.4万人,占6.44%,多重残疾37.2万人,占15.55%[5],并且这个数据还处在一个快速变动的阶段。目前贵州已有254万残疾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7.32%,占比相对较大。贵州省存在贫困残疾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等突出困难和问题,近年来省残联结合贵州实际,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进社区、残疾人“白内障”复明、人工耳蜗、残障儿童康复等工作[6],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残疾人提供了保障。但由于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在人才队伍建设、帮扶救助、扶贫开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现行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在学术界尚没有形成较为权威的定义,结合以往学者对残疾人服务体系的阐述,本文认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就是以残疾人为受助主体,由政府、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力量所形成的多元关爱主体制定合理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服务形式,合理运用政府财政以及社会力量、市场、企业等多方资金支持,为残疾人提供生理、心理、康复、文化、教育、就业等多方面的服务,在注重物质层面的同时更多关注残疾人个体的精神层面,以提高残疾人整体福利水平。

1.服务内容享有存在不足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残疾人作为其中的重要对象,加快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变得刻不容缓。在经过开展残疾人工作后,目前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明显改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在贵州很多贫困地区残疾人由于受到生活条件和自身问题的双重限制,再加上地理环境恶劣,甚至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在接受服务时存在多重障碍,服务内容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些地区的残疾人依然得不到较为完善的服务。政府较多注重残疾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却较少涉及其心理层面,由于残疾人身体残障、行动不便导致与外界联系甚少,其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加之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比正常人多,易产生烦躁、易怒等情绪,且这些情绪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和缓解,缺少对残疾人个体增能和发展的关注。在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社会参与不足,教育、就业、康复、文化等基本的服务内容还不能惠及到每一个残疾人身上。

无论从发展模式还是服务质量来看,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还显得相当薄弱,它还无法对残疾人群体做到全面的覆盖,且服务形式单一,不能有效的提高残疾人服务质量。残疾人有不同的类别,如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相关部门没有针对不同残疾人自身情况制定专门的服务。再者政府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动员功能和组织功能,在服务形式上缺乏多样化,单一的服务形式不能满足特殊地区的残疾人需求。城乡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城市有关残疾人服务机构、设施较好,而在贫困地区这类服务机构很少,偏远的地区甚至没有。纵观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对残疾人所开展的工作中不难发现,政府或残联大多以开展慰问活动为主,如春节深入基层慰问、扶贫慰问活动,或是科普宣传教育、助残捐赠等活动,缺少新的服务形式和方法来进一步解决残疾人面临的困难。

首先发布课前导学。课前导学分为“做一做”和“看一看”。做一做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任务情景和要求尝试完成该任务。“看一看”是指学生在尝试完成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很多操作和理论问题,可以带针对性的观看“看一看”中提供的视频进行课前学习。

4.服务资金缺少多方投入

“社会工作+社会力量”可以为残疾人链接社会资源,使残疾人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残疾人的支持作用,真正形成各方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社工担当“资源获取者”的角色,联络其他社会机构、社会组织等,向他们争取所需资源,拓宽残疾人关爱服务范围,使各个社会机构、各种社会力量凝聚在一起,加强残疾人关爱服务主体责任感。

2.服务主体之间相对零散

BNP属于一类心脏利钠肽,能产生利尿、扩血管、利钠、抑制交感神经分泌和醛固酮分泌等多种心血管效应,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分泌[6]。研究[7]提示当机体心室负荷扩张或过重时,激活利钠肽系统,可参与心肌、血管和肾脏的适应性变化,增加突发性合成且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已成为近年来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研究者们利用中国162个慢性病监测点的调查研究发现,2010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1]。中国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城乡居民(按照人数计算)的慢性病患病率由2008 年的18.9%增至2013年的24.5%,按疾病别分析的慢性病患病率中,糖尿病仅次于高血压处于第二位,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自报糖尿病患病率为3.5%,10 年间上升了4倍,且农村显著高于城市[2]。

残疾人关爱服务主体以党组织、政府和各级残联为主,还包括社会慈善组织、相关社会工作机构、专门协会等组织协会,残疾人自身、残疾人家庭、企业、社会公民等非正式组织。政府工作尤其是地方政府工作过程中过于依赖上一级政府,并未将自身也视作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缺乏主体意识,从而使残疾人服务显得“空洞”。同时,各级政府、残联与社会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各主体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残疾人工作体系,各项具体工作分散到各个部门或责任主体,对待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建设没有形成一种合力。在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区域内监督机制不健全,且小地方承担“大责任”,缺少专门的残疾人社会组织或者用于残疾人康复治疗的设施。贫困地区残疾人问题,政府和残联是责任主体,但由于工作复杂,残疾人工作很难做细做好,加上各社会组织参与力低,使惠及残疾人的服务项目落实不到位。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关注的领域类似,都关注个体的行为和人际交往,且在理念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同是专业助人活动,两者的核心理念都是要为服务者提供好的、能够促进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心理咨询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分析残疾人产生问题的原因,再从各方面入手帮助残疾人解决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个案工作则旨在以个别化的方式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或心理层面的支持与帮助,利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和技术为个人解决困难;心理咨询利用微观视角关注个人层面所存在的问题,两者都注重个体的重要性。通过“个案工作+心理咨询”的方法介入,利用社会工作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对残疾人进行个案访谈,通过残疾人主动向社工咨询或是社工向残疾人提供咨询服务,深入了解残疾人具体情况和需求,给予残疾人更多更好的尊重和理解。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关系紧密,社会学从宏观的层面关注人的行为与互动关系。社会工作从微观入手,社会整合从宏观入手,“微观+宏观”两种视角对资源加以分析处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残疾人服务项目的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将残疾人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工作+社会整合”对各种残疾人资源进行协调统一,促使残疾人关爱服务内容尽可能全面和深入,无论从生理、心理、社会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服务,促使残疾人康复、医疗、教育、就业等基本服务等到更多的满足。此时社会工作者结合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工作经验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提出意见,丰富残疾人各项的服务内容,给予贫困地区残疾人更多关爱和支持,强化其社会适应力。

三、“社会工作+”模式与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契合

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残疾人服务的目标有着共通之处,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残疾人社会工作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使他们公正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服务旨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解决残疾人面临的困难。“社会工作+”模式是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与专业技术方法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平台,使社会工作专业与各专业融合,使社会工作行业与各行业合作,使社会工作者与各方人员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形成更广泛的以社会工作为基本点和创新点的社会发展新形态[8]。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多元关爱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运用多方资金支持为残疾人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社会工作+”模式则通过对理论、主体、形式、方法、资金、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多学科、多主体、多方法的结合,使问题得到解决,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正需要借助“社会工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与残疾人服务对象发展的学科理论、实务方法、相关人员等的结合,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方法,从理论、主体、形式、方法、资金等方面对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进行介入,二者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还需要与社会工作机构、高校等“多元主体”力量相结合,运用“多重视角”和方法,积极筹集社会资源和资金,以更好的发展残疾人服务事业,探索出新的服务模式及其方法,促进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立。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空气和水域的接触面积增加,改善当地气候,空气湿度的增加能够给周围植被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率,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为两栖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也对当地的土壤有所改善,特别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某些鱼类的繁殖。

四、“社会工作+”模式下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介入策略

(一)“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提升服务内容

残疾人服务资金多元化对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单靠政府财政是难以维持发展的。按照国家要求,对于地方建设予以一定扶贫资金支持,但用于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却相对薄弱。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影响,贵州地区残疾人服务建设相对来说较为落后,残疾人体系建设多靠公共财政尤其是当地政府财政支持,根据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部门收支预算可以看出,其收入总计23154.01万元,而有关残疾人服务的收入预算集中于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在事业单位、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项目栏都为0[7],有关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团体组织没有得到有序发展,市场和私人力量未能充分运用,资金的筹集和投入也不足。

(二)“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民政部门+社会力量”——形成多元主体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可以充分运用“优势视角”发挥残疾人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使其形成“自助和互助”。传统的问题视角使残疾人难以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自身对社会主体地位的正确判断,每个残疾人都有自身优势,社会工作擅用优势视角挖掘个体的价值,并发挥“支持者”角色优势,聚焦于残疾人自身优势,帮助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融入社会,以实现残疾人较为高效的自助,与政府、社会形成良好的关系。“社会工作+民政部门”可以为残疾人链接政府的行政资源,使其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民政部门由于自身工作涉及领域较广,很多时候无暇顾及残疾人工作的开展,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给予贫困地区残疾人更多关注,且在民政部门引用社工,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更多空间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民政部门可以根据社工策划和意见提供资金支持,社会工作者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如此民政部门既能发挥其主要作用,残疾人也能享有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

3.服务形式传统缺乏创新

“壮族三月三”提升为现代国际节庆的思考 …………………………………………………………………………… 任旭彬(2/48)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按规律联合按需服用西地那非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合并PE的ED患者的勃起功能,如勃起功能获得改善,多能使患者的PE得到明显改善。PE未能改善的患者多为中重度ED,虽然这部分患者IELT无明显改善,但是却能显著改善他们的配偶性生活满意度。

(三)“社会工作+项目服务+科研推动”——创新服务形式

“社会工作+项目服务”,通过项目的实施,以项目制的形式介入贫困地区残疾人的问题,为其提供社工的专业服务。如贵州省民政厅“三区计划”人才支持服务项目,项目其中就包括对边远贫困地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贫困地区的残疾人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不单单以政府―残联―残疾人的模式开展服务,与此同时推动当地社工人才的培养。利用项目的形式对残疾人提供服务,以创新服务形式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改变固有的服务形式,实现服务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残疾人类别相应开展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推进贫困地区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政府购买服务,促进残疾人相关机构的发展,推出适合地域特征发展的创新模式。“社会工作+科研推动”,对贫困残疾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通过科研的推动,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并以此转化成对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指导。目前,对于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较少,运用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研究残疾人服务有利于对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改善残疾人服务的形式,创新出适合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四)“社会工作+政府购买+专项财政+社会资源”——拓宽资金渠道

政府购买服务用于支持社会工作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近年来贵州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向高校或是社工机构、社会组织购买社工服务,而目前贵州省各大高校具有培养社工人才的能力,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项有利资源,且购买服务对于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式。专项财政的支持用于保障基层社会工作专项服务工作的开展,针对残疾人的不同类别,社工需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去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以满足各类别残疾人不同需求,促进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中国社会组织网相关信息表明,财政、福彩和社会资金对贵州在社会工作资金的投入上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在全国范围内排名倒数第二,仅有163万元的资金投入,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相差185987.6万元[9],从数据显示看加快对贵州地区社会工作财政专项投入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社会资源的支持用于残疾人生活的改善,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链接资源的能力与优势,积极募集社会资金力量,将企业、市场、私人等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单靠国家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远远不足,想要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还应加强多方力量的投入。

五、结语

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重要内容,贵州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存尚未完全建立,贫困地区的残疾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困难”和“多重需求”的特殊群体,需要“多重资源”和“多重回应”,单一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多元主体、多元理念、多元方法的交叉与结合进行综合介入是一条新的路径,也是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2015-12-07)[2018-12-25].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

[2]李友民.我国残疾人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1):77.

[3]王新宪.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J].求是,2012(6):22.

[4]鲁海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9):212.

[5]贵州省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贵州省主要数据公报[N].贵州日报,2006-12-29(3).

[6]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贵州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EB/OL].(2017-6-23)[2018-12-25].http://www.gzsdpf.org.cn//fwdt/fp/zcfg/39565.shtml

[7]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信息[EB/OL].(2018-2-28)[2018-12-25].http://www.gzsdpf.org.cn//GZCL/F/01/41186.shtml

[8]王亚奇.“社会工作+”模式下偏远农村贫困留守老人问题的介入研究——基于贵州省X县的实践探索[A].王兴骥.贵州蓝皮书: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7)[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33-346.

[9]中国社会组织网公共服务平台.民政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度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法规政策规划落实情况的通报[EB/OL].(2018-2-13)[2018-12-25].http://www.chinanpo.gov.cn/2351/108932/index.html

OntheInterventionofCareServiceSystemfortheDisabledinPoverty-strickenAreasofGuizhouundertheModeof“SocialWork+”

WANG Ya-Qi1,2,SONG Qing-Lan3

(1.School of Management,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6,China;2.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Guizhou Minzu University,550000 Guiyang,China;3.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ubei Normal University,435000 Huangshi,China)

Abstract:In many poor areas,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isabled as vulnerable group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e service systemfor thedisabledisalsoslow.Based onthe problemsexisting in theservice content,servicesubject,service formand servicemethod of the car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in the poor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this paper i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social work+".In view of the special situation of the disabled in poor areas,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work and other disciplines and theor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put forward new ideas and new way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r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in poor areas.

Key words:Guizhou;the disabled;care service system;social work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9)-0067-05

收稿日期:2019-02-25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贵州大扶贫‘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16GZQN14)

作者简介:

王亚奇,男,江西赣州人,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讲师,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

宋庆兰,女,贵州安顺人,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罗智文)

标签:;  ;  ;  ;  ;  ;  ;  ;  ;  ;  ;  ;  ;  ;  

王亚奇:“社会工作+”模式下贵州省贫困地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介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