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动势效应的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诊断

基于电动势效应的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诊断

论文摘要

初生和扩散时段的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特性差异很大。初生时段是指激光持续期及之后的极短时间(数十纳秒)。在这个时段内,等离子体刚刚形成,还未来得及扩散,无论其气压还是密度都很高,因而是高密度热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体积很小,而且演化很快,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而扩散形成的羽流等离子体,则是低气压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本文针对激光烧蚀初生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势效应的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诊断方法,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测量电路,即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测量电路,用于测量初生时段内烧蚀区的电子发射量。利用该方法分析研究了电子发射量与烧蚀工艺参数的关系,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诊断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在激光开始辐照后,辐照区温度随之升高,表面首先发生电子发射过程,发射的电子在烧蚀表面与外围导体表面之间便会产生脉冲电动势。随后,辐照区发生融化和电离,形成高气压高温高密度的烧蚀等离子体。由于初生期的烧蚀等离子体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密度梯度非常大,使得初生期等离子体扩散可能属于非双极扩散。非双极扩散同样在烧蚀表面与外围导体表面之间诱导形成电动势。测量上述烧蚀诱导电动势的幅值和演化,可估算初生期烧蚀区的电子发射量。为表征烧蚀电动势,设计了一种有利于收集烧蚀区发射电子的电极位型,构成电池结构。并针对该电池电动势,设计了短路测量和开路测量电路。基于短路电流,提出了估算激光烧蚀初生期的电子发射量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发射量与材料种类、激光能量、气压等烧蚀工艺参数的关系,阐述了方法的合理性。为了对比表征烧蚀电动势,开展了电动势开路电压的研究。首先进行了电路优化,讨论了开路电压信号与电动势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开路电压信号与电子产生过程的关系,提出了另一种独立于短路电流方法的电子发射量估算方法。随后通过分析激光能量、气压、极板间距等参数对开路电压测量值的影响,得到了利用开路电压进行电子发射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将多个烧蚀条件下的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开路电压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短路电流测量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因此,测量烧蚀诱导电动势可以成为诊断烧蚀过程的可靠方法。文中为了更清晰地阐述烧蚀过程诱导电动势的机理,设计了多种对烧蚀过程的发光形态进行高速记录的方案,经对比,最终利用彩色摄像机记录了激光烧蚀过程的发光形貌,分析表明:发光形貌的演变特点与电动势信号的波形变化特点一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脉冲激光烧蚀的研究现状
  •   1.2 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的诊断技术
  •     1.2.1 等离子体的基本诊断方法
  •     1.2.2 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光谱测量
  •   1.3 本文研究目的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文章安排
  • 2 实验装置及技术原理
  •   2.1 激光烧蚀的机制
  •   2.2 激光烧蚀实验装置
  •   2.3 激光烧蚀过程的电动势效应
  •   2.4 激光烧蚀电动势的短路测量方法
  •     2.4.1 短路电流测量原理及计算
  •     2.4.2 导线长度对电压的影响
  •     2.4.3 测量电路
  •     2.4.4 烧蚀材料的选择
  •     2.4.5 激光入射角度对峰值电压的影响
  •     2.4.6 材料烧蚀位置对峰值电压的影响
  •     2.4.7 激光能量稳定性对峰值电压的影响
  •   2.5 激光烧蚀电动势的开路测量方法
  •     2.5.1 开路电压测量原理
  •     2.5.2 测量回路的设计与优化
  •   2.6 激光烧蚀发光形貌采集
  •     2.6.1 工业相机采集方法
  •     2.6.2 小孔成像采集方法
  •     2.6.3 彩色摄像机采集方法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激光烧蚀电动势的短路电流分析
  •     3.1.1 短路电流信号的特点与分析
  •     3.1.2 烧蚀材料种类对短路信号的影响
  •     3.1.3 激光能量对电子发射量的影响
  •     3.1.4 气压对电子发射量的影响
  •     3.1.5 短路电流分析小结
  •   3.2 激光烧蚀电动势的开路电压分析
  •     3.2.1 开路电压信号的特点与分析
  •     3.2.2 气压对开路电压信号的影响
  •     3.2.3 极板间距对开路电压峰值的影响
  •     3.2.4 激光能量对开路电压峰值的影响
  •     3.2.5 烧蚀石墨的开路电压信号
  •     3.2.6 开路电压分析小结
  •   3.3 两种测量方法对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婷

    导师: 张家良

    关键词: 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电动势效应,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电子发射量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物理学

    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分类号: O536

    DOI: 10.26991/d.cnki.gdllu.2019.001302

    总页数: 61

    文件大小: 2788K

    下载量: 21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用于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的新型激光烧蚀室的研制与应用[J]. 分析化学 2020(10)
    • [2].激光烧蚀掺杂金属聚合物推力产生过程数值模拟[J]. 推进技术 2017(02)
    • [3].浅谈激光烧蚀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科技资讯 2014(04)
    • [4].激光烧蚀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电流斑中金属元素[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0(10)
    • [5].强激光烧蚀铝靶实验及数值模拟[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8(10)
    • [6].木材激光烧蚀设备总体结构设计[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5(02)
    • [7].激光烧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铀颗粒物中铀全同位素比值[J]. 分析化学 2015(05)
    • [8].激光烧蚀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应用进展[J].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1(03)
    • [9].含铝炸药在激光烧蚀下的发射光谱分布及瞬态温度测量[J]. 含能材料 2018(08)
    • [10].高反射率抗激光烧蚀涂层的制备及数值模拟研究(英文)[J]. 无机材料学报 2016(08)
    • [11].激光烧蚀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J]. 质谱学报 2012(04)
    • [12].飞秒脉冲激光烧蚀靶材机理的探讨[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08)
    • [13].木材胶合界面微观结构样品制备新方法——激光烧蚀技术[J]. 林业科学 2018(04)
    • [14].激光烧蚀碳掺杂液态工质推力性能实验研究[J]. 中国激光 2017(02)
    • [15].激光烧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铀颗粒物中铅杂质的同位素比值[J]. 分析化学 2016(07)
    • [16].飞秒多脉冲激光烧蚀金属过程中的能量剩余现象[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11)
    • [17].激光驱动飞片过程中激光烧蚀深度的计算[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11)
    • [18].样品形态对燃煤的激光烧蚀特性影响分析[J]. 光学学报 2009(04)
    • [19].纳秒激光加工和热处理对纯铝表面润湿性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20(05)
    • [20].飞秒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机理分析[J]. 激光与红外 2019(04)
    • [21].多脉冲飞秒激光烧蚀中反射率的变化对激光烧蚀阈值影响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4)
    • [22].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测量铝合金的激光烧蚀阈值[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03)
    • [23].纳秒激光烧蚀下液态金属表面微结构的形成(英文)[J]. 中国光学 2011(01)
    • [24].掺杂红外染料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工质激光烧蚀推进性能优化探索[J]. 物理学报 2018(18)
    • [25].飞秒激光烧蚀不锈钢的实验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5(01)
    • [26].真空条件下不同波长固体激光烧蚀单晶硅的实验研究[J]. 中国光学 2014(03)
    • [27].低合金钢断口化学成分的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J]. 冶金分析 2012(05)
    • [28].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食品接触金属材料镀层及其基材分析中的应用[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9(07)
    • [29].激光烧蚀微推力器聚合物靶材的烧蚀特性[J]. 中国激光 2018(07)
    • [30].飞秒激光烧蚀加工恒弹性合金的规律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5(11)

    标签:;  ;  ;  ;  ;  

    基于电动势效应的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