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晶体结构论文-郑晓媛,刘洋,秦刘磊,俞非凡,朱春立

超分子晶体结构论文-郑晓媛,刘洋,秦刘磊,俞非凡,朱春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分子晶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晶体结构,氢键,金属有机,介电性质

超分子晶体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媛,刘洋,秦刘磊,俞非凡,朱春立[1](2019)在《氰基合钴(Ⅲ)氢键型笼状超分子晶体的合成、结构及介电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氯苯胺(o-chloroaniline,o-CA)、18-冠醚-6(18-crown-6)和钴氰酸为原料,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内通过蒸发法合成氰基合钴配合物氢键笼状超分子晶体材料(H)0.5(o-CAH)[Co(CN)6]0.5·(18-crown-6)0.5·H_2O (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和介电常数测试等对超分子晶体进行了结构及电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晶体在低温下属于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869 22(1) nm,b=0.964 09(12) nm,c=1.129 93(14) nm,α=77.894 0(10)°,β=78.877 0(10)°,γ=88.684 0(10)°。结构显示氰基合钴配合物、超分子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在空间内形成叁维笼状。笼状顶点的钴原子随着温度的变化其间距发生明显的伸缩,导致晶体在260 K附近观察到明显的介电异常现象。(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玉停[2](2017)在《基于氢键构筑的二吡啶基类的超分子晶体结构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化学主要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连接而成的有序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近年来,由于超分子化学在荧光、吸附、催化和医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些分子间作用力中,氢键因为独特的方向性以及可预测性而被称为超分子化学中的“万能钥匙”。此外,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可以轻易的接受质子而显碱性,成为氢键良好的受体,因此是晶体学家比较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之一。而二吡啶基烯烃类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参与自组装时常形成具有独特性质的稳定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本文选用叁种结构相似的吡啶衍生物1,2-二(4-吡啶基)乙烯(bpe)、1,4-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4-bpeb)和1,3-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3-bpeb),与不同的无机酸、有机酸、苯酚和苯醌类物质通过挥发法或溶剂热法进行自组装得到了7种超分子化合物晶体,初步研究了它们的结构、氢键对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为探讨超分子化合物的自组装规律以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选用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多种无机酸(HCl、HBr、HI、H_3PO_4、HCl O_4、H_2SO_4)通过挥发法进行反应,最终得到了bpe与H_3PO_4、HCl O_4和H_2SO_4自组装而成的叁种晶体[(C_(12)H_(14)N_(22)~(2+))(H_2PO_4~-)_2]_n(1)、[(C_(12)H_(12)N_2~(2+))(ClO_4~-)_2]_n(2)、[(C_(12)H_(12)N_2~(2+))(SO_4~(2-))·2H_2O]_n(3),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这叁种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粉末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差热-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纯度和热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这叁种超分子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2.选用1,4-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4-bpeb)与不同的苯酚(间苯叁酚、四溴邻苯二酚)和苯醌(邻四氯苯醌、2,5-二羟基-3,6-二氯苯醌)进行研究,最终得到了1,4-bpe与间苯叁酚、四溴邻苯二酚自组装而成的晶体[(C_(20)H_(16)N_2)_(1.5)(C_6H_6O_3)·CH_3OH]_n(4)、[(C_(20)H_(16)N_2)_2(C_6H_2Br_4O_2)_2]_n(5),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这两种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粉末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差热-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纯度和热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3.选用1,3-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3-bpeb)与几种常见的羧酸(对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4,4’-二苯乙烯二羧酸、5-(3’-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苯酚(间苯叁酚、四溴邻苯二酚)和苯醌(邻四氯苯醌、2,5-二羟基-3,6-二氯苯醌)进行研究,最后成功得到了1,3-bpeb与5-(3’-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四溴邻苯二酚自组装而成的晶体[(C_(20)H_(17)N_2~+)(C_(15)H_9O_7~-)]_n(6)、[(C_(20)H_(16)N_2)(C_6H_2Br_4O_2)]_n(7),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这两种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粉末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差热-热重等手段对它们的纯度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丁雪华[3](2016)在《基于氢键构筑的含氮杂环超分子晶体结构及其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化学是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为驱动力的高度交叉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充满活力。在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中,氢键因其强度、方向性和可预测性,被称为“超分子中的万能作用”,也是晶体工程中最常用的“工具”。互补的功能性基团具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在构筑超分子有机晶体中表现出很强的反应能力和活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因含具有孤对电子的N原子,大多能够成为氢键优良的受体并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成为晶体学家们研究中最感兴趣的材料之一。基于氢键构筑的含氮杂环超分子晶体结构及其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常规的溶液和溶剂热合成法,以布朗斯特酸(HA)和碱(B)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五个系列的含氮超分子化合物,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探索其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氢键在晶体堆积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运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计算了含氮超分子体系中碱组分的电荷分布、静电势和质子亲和能,借助Marvin Sketch软件对超分子体系中各反应组分的p Ka进行计算,以期通过理论计算来进一步预测或解释实验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我们设计含有互补的功能性基团–NH2和–COOH作为超分子构筑单元,引入不同的一级胺分别与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制备了3个超分子盐和1个共晶,酸碱组分p Ka的计算很好地解释了化合物1-3以盐的形式存在而4以中性共晶的形式存在。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表明质子化位点是一级胺,并且进一步分析出碱组分接受质子的能力。化合物1和2具有相近的晶体结构,在羧基阴离子和胺基阳离子之间形成氢键链,3和4没有形成类似的结构,但在胺组分内分别产生了四个分子首尾相接的“中国结”状结构和单链结构,胺组分结构中微小的变化会对超分子的晶体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二级胺2,2’-二吡啶胺与芳香酸,我们合成了3个超分子盐,密度泛函理论对其电荷分布和静电势进行计算,说明质子化位点为吡啶氮而不是中间的二级胺,这与实验结果一致。该二级胺具有两个距离非常近的碱性位点(吡啶氮),质子化后通过氢键N–H+···N相互作用产生了分子内氢键环S(6),因此可以被用作质子海绵,它的质子亲和能值为247.72 kcal·mol-1(超过了超碱的定义值245 kcal·mol-1),表明2,2’-二吡啶胺同时还是超碱。虽然芳香酸的结构变化改变了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但却没有影响到胺阳离子的分子内氢键作用。其次,我们选择脂肪族羧酸D-和L-酒石酸分别与1-(2-嘧啶基)哌嗪反应,得到了2个高度相似的晶体结构,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哌嗪组分的电荷分布和静电势,再结合反应各组分的p Ka值,我们预测反应中将发生单质子转移,并且哌嗪氮原子比嘧啶环上的两个氮原子更容易被质子化,晶体结构解析证实了这个推测。热分析表明它们在158℃和175℃附近出现不可逆相变,分别对应于失水和熔点;介电常数分析显示温度高于80℃后会出现低频热波动。尽管对映异构体D-和L-酒石酸的引入,使化合物1和2均结晶在手性空间群P212121,但是它们室温下的铁电行为表现得不够明显。再次,我们进一步探索了不同的无机酸(HNO3、H3PO4、HI、HPF6、HBF4和H2SO4)对弯曲的二吡啶基化合物(2,5-二(4-吡啶)-1,3,4-恶二唑)在超分子自组装中的影响。在不同的无机阴离子(NO3-、HPO42-、I3-/I-、PF6-、BF4-和SO42-)的辅助下,我们合成了7个超分子盐。这些阴离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空间结构,是影响晶体结构的主要因素,它们通过氢键、阴离子···π作用以及π···π作用与噁二唑阳离子共同构建了具有各种各样拓扑结构的超分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2,5-二(4-吡啶)-1,3,4-恶二唑的电荷分布、静电势和质子亲和能进行计算,深化我们对该反应体系中超分子自组装过程的理解。最后,我们选取了两个吡啶基化合物,1-(4-吡啶基)哌嗪和4-吡咯烷基吡啶,分别与多种无机酸(HCl、HBr、HI、HNO3、HCl O4、HIO4、H2SO4和H3PO4)反应,发现只有四面体空间构型的阴离子(H2PO4–、Cl O4–和IO4–)能够辅助吡啶基化合物形成超分子盐,从而表明这两种吡啶基化合物更倾向于与四面体构型的含氧阴离子共结晶,电荷分散的阴离子更容易与其形成超分子盐。p Ka的计算证实了无机酸有足够强的酸性使含有吡啶基的碱组分质子化,使化合物1-4以盐的形式存在;电荷密度、静电势和质子亲和能的计算,则表明双质子化要比单质子化难很多。总之,基于氢键我们构筑了多种含氮超分子化合物,包括芳香酸与一级胺、二级胺的超分子体系,脂肪族羧酸与嘧啶基哌嗪的超分子体系,无机酸与吡啶基化合物的超分子体系。我们对它们的晶体结构进行系统地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从实验和理论层面共同探索含氮超分子中晶体工程方面的特点和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18)

崔毅鑫[4](2015)在《一些基于含氮基团的超分子晶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合成的超分子晶体具有预期的结构甚至是预期的功能,这是现今功能化晶体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各种含氮基团配体由于多种多样的结合方式,往往会结晶出繁杂结构的超分子晶体材料。然而,对于一些特定形状的含氮基团有机配体,其所形成的晶体结构大体会趋向一定的排列组成,随后所形成的性能在相当程度上也是特定的。选择特定配体—形成系列结构的晶体—测试对比性能,这种模式是现今大部分晶体工作者的工作流程。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含氮基团配体,并用一部分配体通过挥发法、扩散法、静置法、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做出相对应6种功能化不同配位类型的超分子晶体,并从结构上解释了荧光性能变化。第一章为前言。根据设定的工作目标,分别介绍了荧光晶体材料和分子吸附晶体材料。在荧光材料方面,从超分子晶体和有机发光材料两者的概念引出了有机小分子晶体荧光材料,介绍了相关的工作进展。随后简介传统的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比对说明两种材料的异同点。在分子吸附材料方面,分别阐述气体吸附、阴/阳离子吸附、溶剂吸附等一些稳定孔径的超分子晶体材料。第二章为实验部分。介绍一系列配体[L1]-[L6]的合成方法,及所用到的药品试剂、仪器、测试表征;随后介绍部分配体[L1]、[L2]、[L6]形成晶体[1]-[6]的多样方法及结构参数、红外数据、元素分析数据。第叁章为结果及讨论。配体1,4-二-[4-(3,5-二氰基-2,6-二吡啶基)二氢吡啶]苯[L1]、配体1,4-二-[4-(3,5-二氰基-2,6-二吡啶基)吡啶]苯[L2]、配体2-氨基-2-吡啶基丙烯腈[L6]所形成的6种功能化不同配位类型的超分子晶体:Cu2(L6)[1],Ag(L6)(NO3)[2],[Cu(L1)0.5(CN)]·(H20)4·(DMSO)3[3],[L2](DMA)2[4],[L2]n[5],[L2](HC1)4(H20)6[6],并从结构角度对比探讨这些超分子晶体的发光性质的区别。(1)、对于配体L6形成的超分子晶体:从1和2对比得出Ag(Ⅰ)形成的晶体对诱导发光的促进作用。(2)、对于配体L1和L2形成的超分子晶体:从3和4-6对比得出非共轭配体L1对发光的淬灭作用,从4和4'(4失溶剂后的晶型)对比得出共价溶剂DMA对发光的阻碍作用,从4'和5对比得出配体L2的扭曲对发光的促进作用,从4-5和6对比得出共价溶剂HC1溶液对发光的淬灭作用。随后探讨配体1,3,5-叁-(4-(3,5-二氰基-2,6-二吡啶)二氢吡啶)苯[L3],配体1,2,4,5-四-(4-(3,5-二氰基-2,6-二吡啶)二氢吡啶)苯[L4]的形成晶体的性能目标、合成方案及尝试。配体2,4-二氰基-1,3,5-叁吡啶基吡啶[L5]已形成大孔径MOFs材料。最后为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5-06-01)

魏太保,杜晓莉,林奇,张有明[5](2010)在《2-[3-苯氧甲基-4-苯基-1,2,4-叁唑-5-硫基]-2-氯苯乙酰腙超分子晶体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从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晶体分子中都包含有常见的超分子弱作用力,包括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键,这些作用力的存在使得分子的晶体堆积呈现出了一维链状的超分子。(本文来源于《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15)

王润[6](2010)在《氢键结构超分子晶体硝酸胍的高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化学是上个世纪开始兴起的一门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形成功能体系的科学。非共价键对于超分子晶体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压下对超分子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国际范围内鲜有报道。利用产生高压的手段对超分子体系材料的结构、尺寸、维度进行改变和调控,能够从一种新的角度研究超分子系统材料的新性质与结构的演化。本文通过原位拉曼光谱与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对超分子晶体硝酸胍进行了高压实验研究。硝酸胍(C(NH2)3+·NO3-, GN)晶体具有典型的玫瑰形网状平面氢键超分子结构,分子层由胍离子与硝酸离子通过N–H···O连接形成。在压力作用下,我们发现硝酸胍在约为1 GPa时发生了一个压致相变,这是一个未见报道的新相。我们通过X射线衍射谱指认出其新高压相具有P21空间对称性,并指标化出其高压下的晶胞参数。为进一步了解相变路径,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硝酸胍高压下行为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其压致相变机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6-01)

吴明强,姜平月,肖昕,陶朱,薛赛凤[7](2008)在《瓜环与1,6-亚烷基二-[4-(3-环己烯基)吡啶]二溴化合物自组装超分子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1,6-亚烷基二-[4-(3-环己烯基)吡啶]二溴化物(客体 X6),并合成得到瓜环主客体超分子物质,用 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讨论了瓜环和客体的自组装包接配合物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期刊2008-08-01)

侯广峰[8](2007)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基于氢键构筑的超分子晶体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以结构信息为研究基础的晶体工程处于化学、材料、生物、物理等许多学科的交叉点,是当今最为活跃研究领域之一。本论文基于超分子和晶体工程的概念,以含氮杂环类化合物1,4-二(N-咪唑)丁烷(L1)、2-苯基-咪唑并[4,5-f]-1,10邻二氮杂菲(L2)和4,4’-联吡啶(bpy)为原料,在氢键、π…π作用以及配位作用为主要作用力下制备了13个新晶体。以柔性的L1制备了8个晶体: 2L1·(benzene-1,3,5-triol)·H_2O ;2(L1)·4(biphenyl-4-ol) ; L1·(4-hydroxyphenyl nitrate) ; (H_2L1)·2(I_3)·L1 ;(H_2L1)·[ZnCl_4]·L1 ; [CoL1_2(H_2O)2]_(0.5)·(NO_3) ; [CoL1_2(H_2O)2]_(0.5)·Cl·H_2O ; [CoL1_2(H_2O)_2]_(0.5)·(NO_3)。我们分别研究了L1与酚类化合物的氢键作用,酸化的L1与卤素的氢键作用和L1配位形成分子骨架,阴离子作为抗衡离子填充在骨架间以氢键调控骨架的间隙大小。观察这8个晶体我们可以发现,L1的构型各不相同,其烷基联部分长度大致位于4.4A-6.3A,咪唑环间以平行或相互垂直两种构象存在。以刚性的化合物L2制备了3个晶体:(H_2L2)·2Cl·2H_2O;(H_2L2)·(C_4H_4O_4);[CuL2(CH_3CO_2)2H_2O]·3(H_2O)·(CH_3CH_2OH)。L2是含有4个N原子的大共轭分子,其本身可以作为氢键的给体又可作为氢键的受体来构筑氢键稳定的晶体。另外,从这3个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π…π作用对L2构筑的晶体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还利用4,4’-联吡啶(4-bpy)制备了两个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超分子晶体[Co(4-bpy)2 (H_2O)_4](C_(10)H8_O_6)·0.5(4-bpy)·2H_2O;[Co(4-bpy)2(C_9H_7O_5)2(H_2O)_2]·2H_2O。这两个一维的链在氢键作用下构成叁维的空间结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7-05-17)

张有明,杨莉梓,林奇,魏太保,王大奇[9](2006)在《N-乙氧羰基-N'-3-吡啶基硫脲的合成及其超分子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剂,通过氯甲酸乙酯与硫氰酸钾反应合成了中间体乙氧羰基异硫氰酸酯,后者不需分离直接与3-氨基吡啶反应,得到N-乙氧羰基-N'-3-吡啶基硫脲.该产物用EA,IR,1HNMR进行了表征,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其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333(6)nm,b=0.7118(4)nm,c=1.5160(8)nm,α=γ=90.00°,β=98.517(8)°,V=1.1028(10)nm3,Z=4.晶体中硫脲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由于范德华力作用形成沿b轴延伸的层状结构.(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6年01期)

魏太保,王海,林奇,张有明[10](2005)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N-苯甲酰基-N'-芳基硒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EG-400为固液相转移催化剂,通过苯甲酰氯与硒氰酸钾反应合成了中间体苯甲酰基异硒氰酸酯,该中间体不需分离,直接与芳胺反应,得到N-苯甲酰基-N'-芳基硒脲(2a~2p),这些化合物用1HNMR,I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2k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组装成了沿a轴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073(1)nm,b=0.5745(1)nm,c=2.4356(5)nm,β=92.10(1)°,V=1.5483(4)nm3,Z=4,μ=2.428.(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5年12期)

超分子晶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分子化学主要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连接而成的有序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近年来,由于超分子化学在荧光、吸附、催化和医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些分子间作用力中,氢键因为独特的方向性以及可预测性而被称为超分子化学中的“万能钥匙”。此外,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可以轻易的接受质子而显碱性,成为氢键良好的受体,因此是晶体学家比较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之一。而二吡啶基烯烃类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参与自组装时常形成具有独特性质的稳定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本文选用叁种结构相似的吡啶衍生物1,2-二(4-吡啶基)乙烯(bpe)、1,4-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4-bpeb)和1,3-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3-bpeb),与不同的无机酸、有机酸、苯酚和苯醌类物质通过挥发法或溶剂热法进行自组装得到了7种超分子化合物晶体,初步研究了它们的结构、氢键对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为探讨超分子化合物的自组装规律以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选用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多种无机酸(HCl、HBr、HI、H_3PO_4、HCl O_4、H_2SO_4)通过挥发法进行反应,最终得到了bpe与H_3PO_4、HCl O_4和H_2SO_4自组装而成的叁种晶体[(C_(12)H_(14)N_(22)~(2+))(H_2PO_4~-)_2]_n(1)、[(C_(12)H_(12)N_2~(2+))(ClO_4~-)_2]_n(2)、[(C_(12)H_(12)N_2~(2+))(SO_4~(2-))·2H_2O]_n(3),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这叁种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粉末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差热-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纯度和热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这叁种超分子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2.选用1,4-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4-bpeb)与不同的苯酚(间苯叁酚、四溴邻苯二酚)和苯醌(邻四氯苯醌、2,5-二羟基-3,6-二氯苯醌)进行研究,最终得到了1,4-bpe与间苯叁酚、四溴邻苯二酚自组装而成的晶体[(C_(20)H_(16)N_2)_(1.5)(C_6H_6O_3)·CH_3OH]_n(4)、[(C_(20)H_(16)N_2)_2(C_6H_2Br_4O_2)_2]_n(5),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这两种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粉末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差热-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纯度和热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3.选用1,3-双[(4’-吡啶基)乙烯基]苯(1,3-bpeb)与几种常见的羧酸(对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4,4’-二苯乙烯二羧酸、5-(3’-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苯酚(间苯叁酚、四溴邻苯二酚)和苯醌(邻四氯苯醌、2,5-二羟基-3,6-二氯苯醌)进行研究,最后成功得到了1,3-bpeb与5-(3’-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四溴邻苯二酚自组装而成的晶体[(C_(20)H_(17)N_2~+)(C_(15)H_9O_7~-)]_n(6)、[(C_(20)H_(16)N_2)(C_6H_2Br_4O_2)]_n(7),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这两种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粉末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差热-热重等手段对它们的纯度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高的纯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分子晶体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晓媛,刘洋,秦刘磊,俞非凡,朱春立.氰基合钴(Ⅲ)氢键型笼状超分子晶体的合成、结构及介电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王玉停.基于氢键构筑的二吡啶基类的超分子晶体结构及性质[D].河南师范大学.2017

[3].丁雪华.基于氢键构筑的含氮杂环超分子晶体结构及其理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4].崔毅鑫.一些基于含氮基团的超分子晶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5

[5].魏太保,杜晓莉,林奇,张有明.2-[3-苯氧甲基-4-苯基-1,2,4-叁唑-5-硫基]-2-氯苯乙酰腙超分子晶体结构研究[C].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0

[6].王润.氢键结构超分子晶体硝酸胍的高压研究[D].吉林大学.2010

[7].吴明强,姜平月,肖昕,陶朱,薛赛凤.瓜环与1,6-亚烷基二-[4-(3-环己烯基)吡啶]二溴化合物自组装超分子晶体结构[C].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2008

[8].侯广峰.含氮杂环化合物基于氢键构筑的超分子晶体结构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

[9].张有明,杨莉梓,林奇,魏太保,王大奇.N-乙氧羰基-N'-3-吡啶基硫脲的合成及其超分子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2006

[10].魏太保,王海,林奇,张有明.相转移催化条件下N-苯甲酰基-N'-芳基硒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2005

标签:;  ;  ;  ;  

超分子晶体结构论文-郑晓媛,刘洋,秦刘磊,俞非凡,朱春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