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斌:浅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特点论文

付斌:浅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特点论文

 浅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特点

浅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特点

付 斌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 文章主要是通过西方美学发展脉络中各节点的典型特征浅谈20世纪西方美学的特点。较系统的梳理20世纪西方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结合西方美学的发展历史然后提出一些自己对20世纪西方美学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美学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 西方美学;西方哲学;历史发展

1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总体特征综述

遥记得当年上二十世纪西方美学课程之后,给我留下的不只是美学理论上颠覆式的创新思维,还有自己对近现代美学演变深深的思考。这种思考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是我深入研究西方美学的动力和思维源泉。也是当代东西方美学差异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悉,其主线通车已经超过13年,沥青桥面出现裂缝、磨光、老化等病害。对沥青桥面进行病害处治,以维持、提高桥面铺装服务质量、延长桥面铺装使用寿命,已成为当前广惠高速养护的首要任务。

美学思想的分水岭,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而人本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主导地位的两种美学思维方式。其中前者讲求以人为本的态度,注重直觉对美的把握。后者则片中理性层面,注重形式美法则和科学的分析方式展现美。

将时间倒回到古典主义时期,西方的古典美学时期亦有众多的美学和哲学观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祥和”,将现实生活与美融合在了一起,但实际上的“内容”却与现实生活有些格格不入。因为本质上,以黑格尔为首的古典主义哲学及美学思想强调了“绝对精神”的概念。这决定了虽然将实际生活以及感性和个别特征纳入了美的创造过程当中,但是由于这些因素和“最高实在”仍然有一段距离,所以二者实际上仍然是对立的关系。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性原因,还是整个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思潮仍然恪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妄图找出所谓的美学本质内容从而达到解释和控制世界本源规律的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证明了这种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接近而已。

到了二十世纪,美学主体倾向于修正古典主义的实在论,这场美学时尚的革新运动就是从纠正认识方式开始的,将古典主义虚幻的美学研究主题实实在在的落实到现实的物象、当下的生活以及人们真实感情的表达上来。大量的文字、绘画以及雕塑作品涌现出来也用实际的内容代替了空谈。由此,美和生活空前的接近,趋向于本体论的统一了。

2 在美学发展史中探寻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特点的成因

近代世界史中,由于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世界的不断“融合”,人们的观念和理论体系的形成给西方中心论的到来奠定了现实基础。“西方”与“非西方”的关系被描述为理性与荒蛮,科学与愚昧,先近与落后以及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这样的新二元论对立关系。

提到当代美学的转变首先便应该想到的是分析美学,认为审美一旦陷入了探究源头的泥沼当中,审美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审美因此就变成了“求知”。所以审美的过程肯定是感性大于理性的过程。分析美学主要看审美个体怎样认定美,一事物美有否不能轻易认定,而是需要一定的语境。审美是要将一事物放到一定的背景上加以鉴赏的。在分析美学看来,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而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美的开放性为人们的审美提供了广泛的可能。与此同时,美也没有固定的外延,不同的时代会给同一事物赋予新的美学价值。

这样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西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种转变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整个20 世纪的美学发展中,前50年主要是结构主义占据了主要地位,后五十年解构主义又反过来成为主体。只有将美学的历史放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理解个中缘由。

当时间轴推移到现当代,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让美学理论从西方古典美学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最主要的特点是不再研究一般性的问题,追究美学的本质,认为个别的才是真实存在的,差异化的美才更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以此为依托,也不再注重深入推演美学内涵,转而向着现象化方向研究。注重内容和形式的传统研究方式也不再吃香,朝着结构化空间概念的领域转变。

正如海德格尔思想所表述的那样,古希腊的哲学方式是有局限的。只承认依托存在者而存在的认知,对于理解非西方哲学和艺术本质上就如同雾里看花。美学这个名称在建立之初就是源于西方哲学的,如果研究的体系和具体方式不变的话,能够真正的得出准确的结果和事情的本质么?那么对于非西方思想和艺术形式的研究亦是如此。所以到了后现代阶段,西方彻底的修正了现代思维,逐渐认识到意识不一定需要载体,无意识有时候也需要意识做支撑,深层和表象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丰富而多变的。这对之前的西方中心论是一次彻底的批判。这也吊顶了与非西方文化之间进行对话的基础,创造了全球文化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河流健康功能得到改善,有效修复了生态。在实施增效扩容改造时,重庆市对纳入改造的非季节性河流电站均按规定完善了生态流量泄放措施,提高了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效改善和恢复了202条河流流域生态功能,保护了河流健康。通过改造新增了清洁能源供应量,每年可减少燃煤75万t,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91万t、二氧化硫近3万t和烟尘5万余t。

3 在当代背景下研究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意义

时间来到了的现代之后,由于世界被瓜分完毕,西方对于非西方的价值取向,思想文化等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进而也对自己的西方中心论产生了空前的怀疑。上帝之外原来还有众多的造物主,爱因斯坦将牛顿的理论拓展到了多维层面。连黑格尔的绝对概念也逐渐演变成相对的了,这就象征着西方的所有认知都要在全球化的范畴里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运动,脱离实体论的思考方式,把思想从绝对物质的依托中抽离出来,接受虚无的、纯意识的、不需要物质承载的新的哲学及美学理念。只有这样破旧立新的转变才能让自身融入到世界范畴当中。

分析过程中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为优级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原子吸收光谱仪(PinAAcle 900,美国Perkin-Elmer)测定。

在此转变中,西方美学也逐渐的体系化,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研究侧重点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或者说已经反其道而行之,从研究普世的美学原理问题转而偏向研究狭义的个人情感和个体对于美学特征体验。其次,分离出了若干美学学派,如分析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心理分析美学、心神学美学、后殖民主义美学等。最后,美学成为了一个泛化的概念,从形而上完成了向实用主义生活化的转变譬如衍生出了政治美学、死亡美学、服饰美学等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美学理论分支。

现今美学理论中,没有唯物和唯心的界限,从心理美学理论层面考量,美即是美感,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因此也就不具有局限性了,这使得审美的体验更加主观。意大利的美学家克罗齐也认为认识和直觉属于现象层面的鉴赏,认识获得的是知识,而直觉获得的是美感。德国的哲学家古鲁斯也认为,审美体验更加侧重主观想象,在看到的事物当中加入更多的主观因素使之成为自己内心的感动,这样的审美体验才是完整的。

其实就本质来说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当代,美学的发展正处在存在主义美学的后现代阶段。以萨特的理论作为奠基,存在主义本身就将现代生活的状态以一种理性而又略带悲观形式总结出来了。而后现代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来理解的话,又恰恰能够给存在主义的的理论做一个现实的佐证。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使得时空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带由此带来的焦虑和现实的疏离感使得美学也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孤独与自由相互依存使得审美反对理性而追求本能的支配;艺术被游戏化,标新立异成为美的最高准则;美与丑的定义在不同审美个体的体验中相左甚至相反。这样势必会使得新一次的美学变革加快步伐向我们奔来。

4 小结

最后归结到一点,存在主义美学为后现代语境下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指向,即美学必须以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造就自身和谐(精神与行动、感性与理性相和谐)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为出发点和最终口的离开了这一原则,美学也将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应是美学发展的方向和出路所在。

队伍过九垄村的时候,他们终于遇到一支三十多人的鬼子队伍。但等“鬼子”走过,埋伏在沟渠里的陈大勇看出了破绽,原来,“鬼子”只换衣服不换鞋,好几个还穿着黄色的反毛靴子——这可是国军的装备。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叶秀山,王树人.西方哲学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3]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02.79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2-137-02

标签:;  ;  ;  ;  ;  ;  ;  

付斌:浅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特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