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设备论文和设计-乔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设备,包括架体和翻身机构,架体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间,翻身机构包括躺架、驱动组件和若干承载带,躺架位于容置空间内并通过若干吊具吊装于架体上,躺架的长度方向定位为第一维度,躺架的宽度方向定位为第二维度,驱动组件安装于架体上并与各吊具传动连接以驱动各吊具带动躺架实现躺架绕第一维度和\/或第二维度的翻转,各承载带均可拆卸地搭接于躺架。驱动组件驱动各吊具吊动躺架翻转,这样瘫痪或偏瘫病人的身体姿态便能够由仰躺姿转变为侧躺姿或者离床悬空。护理人员在对瘫痪或偏瘫病人进行护理时,可单人操作翻身设备,这样便显著降低了对瘫痪或偏瘫病人进行翻身护理的劳动强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和翻身机构,所述架体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翻身机构包括躺架、驱动组件和若干承载带,所述躺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若干吊具吊装于所述架体上,各所述承载带均可拆卸地搭接于所述躺架以实现对病人躯体的承载,所述躺架的长度方向定位为第一维度,所述躺架的宽度方向定位为第二维度,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架体上并与各所述吊具传动连接以驱动各所述吊具带动所述躺架实现绕所述第一维度和\/或所述第二维度的翻转。

设计方案

1.一种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和翻身机构,所述架体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翻身机构包括躺架、驱动组件和若干承载带,所述躺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若干吊具吊装于所述架体上,各所述承载带均可拆卸地搭接于所述躺架以实现对病人躯体的承载,所述躺架的长度方向定位为第一维度,所述躺架的宽度方向定位为第二维度,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架体上并与各所述吊具传动连接以驱动各所述吊具带动所述躺架实现绕所述第一维度和\/或所述第二维度的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承载带均沿所述躺架的宽度方向可拆卸地搭接于所述躺架上,且各所述承载带沿所述躺架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架包括两纵向杆,两所述纵向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杆,各所述承载带的两端均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两所述纵向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承载带的两端均穿设有销杆,所述销杆的两端均安装有搭接扣,各所述搭接扣分别扣接于对应的两所述纵向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纵向杆均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铰接连接,各所述搭接扣分别扣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段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杆段上,各所述吊具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段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杆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还包括有两限位器,两所述限位器均包括套筒、安装于所述套筒上的旋钮螺钉和连接螺钉,两所述套筒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的连接处,所述旋钮螺钉穿过所述套筒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杆段,所述第二杆段靠近所述第一杆段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连接螺钉穿过所述套筒并嵌设于所述装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吊具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杆段和两所述第二杆段。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承载带上均设置有一层柔性垫。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驱动电机和两传动杆,两所述驱动电机均安装于所述架体上,两所述传动杆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两所述传动杆分别与两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两所述传动杆上均安装有两转带轮,两所述转带轮上分别卷绕连接有对应的两所述吊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带轮的外壁沿径向方向开设有用于卷收所述吊具的环槽,所述转带轮相邻于所述环槽的两侧外壁分别凸起延伸形成有挡环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转带轮的轮孔相连通,所述缺口内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通过紧固螺栓锁紧于所述连接部并能够将对应的所述传动杆锁紧于所述转带轮的轮孔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设备。

背景技术

老人到一定的年龄后,可能会出现瘫痪或偏瘫,瘫痪或偏瘫的病人往往不具备自理能力或仅具备有限的自理能力,因此其在长期卧床时就容易产生褥疮,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翻身。

目前,对瘫痪或偏瘫病人的翻身护理基本依靠护理人员人工完成,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而瘫痪或偏瘫病人每天需要多次翻身护理,如此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身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瘫痪或偏瘫病人进行翻身护理时,需多人人工完成且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身设备,包括架体和翻身机构,所述架体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翻身机构包括躺架、驱动组件和若干承载带,所述躺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若干吊具吊装于所述架体上,各所述承载带均可拆卸地搭接于所述躺架以实现对病人躯体的承载,所述躺架的长度方向定位为第一维度,所述躺架的宽度方向定位为第二维度,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架体上并与各所述吊具传动连接以驱动各所述吊具带动所述躺架实现绕所述第一维度和\/或所述第二维度的翻转。

进一步地,各所述承载带均沿所述躺架的宽度方向可拆卸地搭接于所述躺架上,且各所述承载带沿所述躺架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躺架包括两纵向杆,两所述纵向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杆,各所述承载带的两端均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两所述纵向杆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承载带的两端均穿设有销杆,所述销杆的两端均安装有搭接扣,各所述搭接扣分别扣接于对应的两所述纵向杆上。

进一步地,两所述纵向杆均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铰接连接,各所述搭接扣分别扣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段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杆段上,各所述吊具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段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杆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机构还包括有两限位器,两所述限位器均包括套筒、安装于所述套筒上的旋钮螺钉和连接螺钉,两所述套筒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的连接处,所述旋钮螺钉穿过所述套筒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杆段,所述第二杆段靠近所述第一杆段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连接螺钉穿过所述套筒并嵌设于所述装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吊具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吊具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杆段和两所述第二杆段。

进一步地,各所述承载带上均设置有一层柔性垫。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驱动电机和两传动杆,两所述驱动电机均安装于所述架体上,两所述传动杆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两所述传动杆分别与两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两所述传动杆上均安装有两转带轮,两所述转带轮上分别卷绕连接有对应的两所述吊具。

进一步地,所述转带轮的外壁沿径向方向开设有用于卷收所述吊具的环槽,所述转带轮相邻于所述环槽的两侧外壁分别凸起延伸形成有挡环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转带轮的轮孔相连通,所述缺口内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通过紧固螺栓锁紧于所述连接部并能够将对应的所述传动杆锁紧于所述转带轮的轮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翻身设备,工作时,翻身设备的架体可设置于外界的床具的正下方,使得床具正好位于其架体的下方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而翻身机构的驱动组件驱动吊具将躺架吊设于躺卧于床具上的瘫痪或偏瘫病人位置处,此时即可将各承载带穿过瘫痪或偏瘫病人的躯体下方并安装于躺架上,进而实现了瘫痪或偏瘫病人自床具至躺架上的转移,那么当需要翻身时,驱动组件即可驱动各吊具吊动躺架绕第一维度和\/或第二维度翻转至预定的角度,这样瘫痪或偏瘫病人的身体姿态便能够由仰躺姿转变为侧躺姿或者离床悬空,从而使得看护人员易于对病患进行相关护理。那么护理人员在对瘫痪或偏瘫病人进行护理时,便可单人操作翻身设备将瘫痪或偏瘫病人的身体姿态翻转至预定角度实现护理,这样便显著降低了对瘫痪或偏瘫病人进行翻身护理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护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设备的翻身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设备的翻身机构的转带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设备的翻身机构的搭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架体 20—容置空间 30—翻身机构

31—躺架 32—驱动组件 33—承载带

34—吊具 35—限位器 36—柔性垫

311—纵向杆 312—横向杆 313—第一杆段

314—第二杆段 315—装配槽 321—驱动电机

322—转带轮 323—环槽 324—挡环部

325—连接部 326—缺口 327—锁紧件

328—螺纹孔 331—销杆 332—搭接扣

333—卡槽 334—通孔 351—套筒

352—旋钮螺钉 353—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设备,包括有架体10和翻身机构30。其中,架体10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间20,该容置空间20可用于供旧有的床具放置,以与旧有的床具实现兼容。而架体10可以是直接放置于地面上,或者吊接于屋顶上。

进一步地,翻身机构30包括有躺架31、驱动组件32和若干承载带33,躺架31位于容置空间20内并通过若干吊具34吊装于架体10上,躺架31的长度方向定位为第一维度,躺架31的宽度方向定位为第二维度,驱动组件32安装于架体10上并与各吊具34传动连接以驱动各吊具34带动躺架31实现躺架31绕第一维度和\/或第二维度的翻转,这样当瘫痪或偏瘫病人躺于躺架31上时,其即可随同躺架31绕第一维度或者是第二维度进行翻转,这样护理人员即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病人的翻身方向。而各承载带33均可拆卸地搭接于躺架31以实现对病人躯体的承载,这样病人即可在各承载带33的承托下较为舒适地躺于躺架31上。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设备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设备,工作时,翻身设备的架体10可设置于外界的床具的正下方,使得床具正好位于其架体10的下方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0内,而翻身机构30的驱动组件32驱动吊具34将躺架31吊设于躺卧于床具上的瘫痪或偏瘫病人位置处,此时即可将各承载带33穿过瘫痪或偏瘫病人的躯体下方并安装于躺架31上,进而实现了瘫痪或偏瘫病人自床具至躺架31上的转移,那么当需要翻身时,驱动组件32即可驱动各吊具34吊动躺架31绕第一维度和\/或第二维度翻转至预定的角度,这样瘫痪或偏瘫病人的身体姿态便能够由仰躺姿转变为侧躺姿或者离床悬空,从而使得看护人员易于对病患进行相关护理。那么护理人员在对瘫痪或偏瘫病人进行护理时,便可单人操作翻身设备将瘫痪或偏瘫病人的身体姿态翻转至预定角度实现护理,这样便显著降低了对瘫痪或偏瘫病人进行翻身护理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护理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承载带33均沿躺架31的宽度方向可拆卸地搭接于躺架31上并均沿躺架31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于躺架31上。具体地,通过使得各承载带33呈上述排布状态,这样躺于躺架31上的病人的躯体各处便都能够受到各承载带33的有效承托,进而提升了病人的躺卧舒适性。同时,由于各承载带33是可拆卸安装于躺架31上的,这样一方面便于瘫痪或偏瘫病人自床具至躺架31上的转移,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拆除对应的承载带33来使得病人的躯体相应部分暴露呈现于护理人员面前,进而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病人完成翻身后针对病人躯体的某一特定位置进行护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躺架31包括两纵向杆311,两纵向杆311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杆312,各承载带33的两端均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两纵向杆311上。具体地,通过两纵向杆311和若干横向杆312的设置,这样躺架31便得以形成框架式结构而使得其整体强度得到保证。

可选地,两纵向杆311和各横向杆312焊接连接。这样便保证了两纵向杆311和各横向杆31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躺架31的整体强度。同时,横向杆312的数量为两个,两横向杆312分别连接于两纵向杆311长度方向的两端。这样,两横向杆312便不至于硌到患者的躯体,同时两纵向杆311和两横向杆312之间也围设形成了各承载带33的搭接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各承载带33的两端均穿设有销杆331,销杆331的两端均安装有搭接扣332,各搭接扣332分别扣接于对应的两纵向杆311上。具体地,搭接扣332的一端开设有通孔334,销杆331的两端插设于对应的搭接扣332的通孔334内,搭接扣332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对应的卡接纵向杆311的卡槽333。这样各承载带33即可通过搭接扣332与纵向杆311的卡扣配合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纵向杆31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纵向杆311均包括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铰接连接,各搭接扣332分别扣接于对应的第一杆段313和对应的第二杆段314上,各吊具34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杆段313和对应的第二杆段314上。具体地,由于两纵向杆31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这样当仅需使得病人的上半身或下半身被吊起时,驱动组件32即可驱动对应第一杆段313或第二杆段314的吊具34起吊,这样便实现了翻身设备的多功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翻身机构30还包括有两限位器35,两限位器35均包括套筒351、安装于套筒351上的旋钮螺钉352和连接螺钉353,两套筒351分别套设于对应的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的连接处,旋钮螺钉352穿过套筒351并抵接于第一杆段313,第二杆段314靠近第一杆段313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装配槽315,连接螺钉353穿过套筒351并嵌设于装配槽315内。具体地,由于限位器35的存在,这样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在无需活动连接时即可通过限位器35固定连接起来。而限位器35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第一杆段313需要和第二杆段314固定连接时,旋钮螺钉352穿过套筒351并抵接于第一杆段313,同时连接螺钉353穿过套筒351并嵌设于装配槽315内,这样便实现了套筒351在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的连接处的套设固定,进而实现了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固定。而当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需要保持活动连接时,即可首先将旋钮螺钉352脱离与第一杆段313的抵接,之后再旋出连接螺钉353,将套筒351退离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的连接处并退至第二杆段314处,再旋紧连接螺钉353,这样第一杆段313和第二杆段314便处于活动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具34的数量有四个,四个吊具34分别连接于两第一杆段313和两第二杆段314。具体地,吊具34可以为吊绳或吊带等。连接于第二杆段314上的吊具34可以锁扣连接于第二杆段314上,这样当仅需吊起两第一杆段313时,可将第二杆段314上的吊具34拆下,避免第二杆段314被连带吊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各承载带33上均设置有一层柔性垫36。具体地,通过在承载带33上设置柔性垫36,这样便进一步地提升了躺卧于各承载带33上的病人的舒适性,进而优化了翻身设备的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32包括两驱动电机321和两传动杆(图未示),两驱动电机321均安装于架体10上,两传动杆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架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分别与两驱动电机321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两传动杆上均安装有两转带轮322,两转带轮322上分别卷绕连接有对应的两吊具34。具体地,两传动杆可在驱动电机321的驱动下实现转动,这样在两传动杆转动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对各吊具34的起吊和放下。可选地,驱动组件32也可选用手动转轮机构驱动对各吊具34的起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带轮322的外壁沿径向方向开设有用于卷收吊具34的环槽323,转带轮322相邻于环槽323的两侧外壁分别凸起延伸形成有挡环部324和连接部325,连接部325开设有缺口326,缺口326与转带轮322的轮孔相连通,缺口326内设置有锁紧件327,锁紧件327通过紧固螺栓锁紧于连接部325并能够将对应的传动杆锁紧于转带轮322的轮孔内。具体地,通过在传动杆上安装转轮带,并在转轮带上开设环槽323,这样转轮带即可实现对吊具34的稳定卷收。而由于转轮带的连接部325开设有缺口326,且缺口326内设置有锁紧件327,这样锁紧件327即可通过紧固螺栓锁紧于连接部325上并实现与传动杆的抵接,进而使得转轮带锁紧于传动杆上。进一步地,锁紧件327朝向缺口326的一侧贯通开设有若干供锁紧螺栓穿设的螺纹孔328,各锁紧螺栓分别穿设过各螺纹,328并锁紧于缺口326的内侧壁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翻身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5802.2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70722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A61G7/00

专利分类号:A61G7/00;A61G7/10

范畴分类:申请人:深圳市寿百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寿百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观城社区石角头工业区14号101

发明人:乔宏;黄河;黎剑梅;赵士勇

第一发明人:乔宏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寿百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艳丽

代理机构:444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翻身设备论文和设计-乔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