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蓓: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状况综述论文

刘蓓蓓: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状况综述论文

摘 要:21世纪以来,学术界先后发表出版了大量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优秀论著,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深层次的研究,将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理论阐释的内容与现今社会做了更贴切的融合,本次研究旨在整理搜集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构建一个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论;概况;研究

一、研究状况

(一)党内研究状况

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热潮一直在推进,其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著作,给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大量含金量极高的论著。比如:

1.理论方面

对于时间要素(见图2),事件e19和事件e20都是在时间编号为t19的时间段内发生的,这时就在事件e19的属性tid中同时标注出t20.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著述颇多,比如何建娥《<群众>周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阐释》中,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于其社会理论进行了阐释,严厉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法西斯主义宣传,推动了该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加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吴悦东、李亮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唯物辩证逻辑》中谈到了《新民主主义论》从实际出发,客观、全面的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更指出对高校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多的启示作用。孙林晚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中讲到,“三大法宝”以及总道路、路线、纲领的逐步成熟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大发展。李祥辉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谈到,现阶段继续研究这一理论,对于党坚持革命优良传统,带领中华民族儿女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杜菊辉、曾广志、贾娟娟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研究述评》中提到,毛泽东结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从而产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宪政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引领启发作用。田克勤在《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几个问题》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就是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因此就需要遵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了解主题转换的脉络,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展开。沈世强在《试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理论核心和现实意义》中谈到,应该全面把握有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四个要点有助于继续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认识和进一步发挥其现实意义的重要基础和理论指导。

2.政治方面

张婧磊在《周扬新文学史观的变化探微》中提到,周扬受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响,使其在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细微的变化。邹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哲学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将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哲学思想同当前的文化发展问题结合了起来。张向群、阎治才在《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中讲到,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对20世纪中叶国际形势的反应及我国过渡时期理论认知的结果,是一种实现这一转变的内在逻辑。康健在《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及历史作用》中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多元性、过渡性的特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党的文化思想都具有深刻影响。

过去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即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过去单一化的知识水平已经无法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大教育力度,使得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提出的高要求。

在孙芮晨、钟志凌、杨艳红共同撰写的《试论<新民主主义论>对提升中国道路自信的当代启示》中谈到,《新民主主义论》的精神实质对于理清当前道路自信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制度方面

4.文化方面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政治方面的研究著述也颇多,比如崔云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史回顾及启示》中讲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冯丽媛、施秀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史论》中提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通过在思想及党规党纪等方面的治理,对新时期党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马军、王子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历史性转折中毛泽东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经验》中讲到,这两次历史性转折中都围绕着政治路线纯洁与世界观纯洁的问题。黄美在《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中,这一时期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对新时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当然,也有很多故事以悲剧结尾。比如第四天第八个故事,在母亲的逼迫下,吉洛拉莫放弃了爱人撒尔韦斯特拉,去了巴黎,当他回来的时候,得知爱人已经嫁人,他偷偷来到她家,死在她身边。当撒尔韦斯特拉发现后,哭死在停放在教堂中的爱人尸体旁边。在这个故事中,母亲和情人两个女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正一邪,一善一恶。尽管撒尔韦斯特拉曾经妥协,放弃爱情,走入婚姻,但最终却后悔没能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含恨殉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她还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并没有彻底地向现实妥协。

3.经济方面

在经济研究领域,邹美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一文中阐述了该经济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其具体内容。在遵从基本国情的前提下,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的构建、独立自主发展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现实价值。许华卿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实践理论构建的内涵》中阐释到,首先,这一理论构建的基础是基于哲学探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形式”这三点;同时,其内涵则从政治经济层面出发,结合中国当时实际应用而生了“三三制”、“减租减息”、实施公营经济、合作社等举措进行实践。

二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领,明确不同领域知识分子的具体责任。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他多次强调“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16]习近平还多次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广大知识分子既要勇于担当、引领创新,又要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无论是当老师、做研究,还是搞创作,都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二)党外研究状况

关于《新民主主义论》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党内研究,还在国民党以及与三民主义对比研究中涌现了很多论著。其中,裴植在《国统区人士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评说》中阐述到国统区人士对《新民主主义论》的看法大致呈两种观点,即肯定与否定。持肯定意见的是先进知识分子,持否定意见是国民党人士,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国民党人士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对于这一理论是认可的。也印证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黎欢在《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中谈到新民主主义是在继承新三民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的科学理论。龙海燕在《新民主主义与民生主义的内在联结及发展》中提到,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通过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三民主义思想后,新民主主义在继承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思想。但是,在革命领导权等根本的方面,新民主主义发展了民生主义。

二、研究特点及缺陷

通过浏览学习前人关于《新民主主义论》的相关文献,发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这几方面的论著极多,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较少;同时,更多的是从各个方面去解读《新民主主义论》,结合现今情况解决现今问题的论著较少;党内研究论著颇多,党外研究较少;国内研究论著颇多,国外研究较少。

三、结语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党的关键时期、民族危亡关键时期撰写的论著,其中包含了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理论、制度甚至哲学方面的关于民族未来的阐述。在历史关键时期提出这一论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卓略的政治素养以及深厚的哲学涵养,从伟人身上能够学到的品格、看到的以及体验到的人生境界会让所有系统学习过《新民主主义论》的人受益匪浅。

[ 参 考 文 献 ]

[1]何建娥.《群众》周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阐释[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6).

[2]吴悦东,李亮.《新民主主义论》的唯物辩证逻辑[J].理论建设,2016(4).

[3]孙林晚.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4]李祥辉.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党史博采(理论),2017(8).

[5]杜菊辉,曾广志,贾娟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研究述评[J].理论观察,2017(3).

[6]田克勤.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几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4).

[7]沈世强.试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理论核心和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6(12).

[8]崔云娜.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史回顾及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7(5).

[9]冯丽媛,施秀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史论[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10).

[10]马军,王子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历史性转折中毛泽东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经验[J].传承,2016(11).

[11]黄美.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12).

[12]邹美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0).

[13]许华卿.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实践理论构建的内涵[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9).

[14]张婧磊.《新民主主义论》与周扬新文学史观的变化探微[J].理论界,2015(3).

[15]邹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哲学及其当代价值[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9).

[16]张向群,阎治才.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J].学术交流,2015(9).

[17]康健.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及历史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1).

[18]孙芮晨,钟志凌,杨艳红.试论《新民主主义论》对提升中国道路自信的当代启示[J].延边党校学报,2017(4).

[19]裴植.国统区人士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评说》[J].党史博览,2015(2).

[20]黎欢.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

[21]龙海燕.新民主主义与民生主义的内在联结及发展[J].学理论,2015(10).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6-0093-02

*作者简介:刘蓓蓓(1995-),女,汉族,陕西安塞人,延安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中共党史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  ;  ;  ;  ;  ;  ;  ;  ;  ;  ;  

刘蓓蓓: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状况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