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贫困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湖北省贫困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湖北省贫困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贫困地区,湖北省,宣恩县,恩施市,精准,合作社,协商会。

湖北省贫困地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郑艺,刘畅[1](2019)在《贫困地区支付环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推动城乡动态平衡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湖北省农村地区已经形成基础支付服务全覆盖的格局,但贫困地区支付服务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文结合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实际,分析贫困地区支付服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形势和问题,并提出推动支付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19年10期)

陈光汉[2](2019)在《湖北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很缓慢,大量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城市务工,由于受到务工者自身经济条件限制等方面原因,孩子未能随其父母一同到城市生活和学习,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儿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祖国的希望,在未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忽视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比较特殊的群体的成长。学习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现在己经上升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湖北省是劳动力转移大省,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与全国留守儿童问题同样严峻。本文以湖北省贫困县阳新县为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镇留守儿童统称为留守儿童。通过相关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和指标体系,对当地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阶段,运用SPSS 22.0和Amos 24.0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对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是否担任班干部和家庭特征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本次调查留守儿童男女比例接近1:1,男生略多于女生,较符合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的年龄在8到12岁之间,女生担任班干部的比率要比男生多,说明女生更受老师喜欢。从家庭特征来看,监管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偏低,父母和留守儿童的联系程度并不算高,留守儿童的作业的辅导情况令人堪忧,超过叁分之二父母外出时间超过半年,甚至有少数父母两年都没有回过家。通过对留守儿童的个人主管因素进行分析,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监管,不敢直面学习上的困难,光靠学校和老师的努力是很难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数留守儿童不能将学习和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本文仔细剖析了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个人特征中,性别和是否担任班干部对学习成绩有显着影响,留守儿童中,女生比男生学习成绩好,担任班干部比不担任班干部学习成绩好,而年龄对学习成绩没有显着影响。在家庭特征中,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情况、监管人文化程度、外出务工时间、和父母联系程度和对学习关注度对学习成绩有显着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越好、监管人文化程度、和父母联系程度和对学习关注度对学习成绩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外出务工时间对学习成绩有显着负向促进作用,而外出务工类型中,母亲单独外出的情况,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最差,其次是父母双方均外出的情况。最后通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的调试和路径分析,最后将家庭特征中潜变量进行了调整,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影响学习成绩的方式,最后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家长及监护人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实证结果下:(1)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学校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业自我笑傲、效能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2)个人特征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留守儿童中,女生比男生学习成绩要好;担任班干部比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习成绩要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生源地上并没有显着性差异。(3)留守儿童家庭特征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监管人文化程度越高,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越好;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学习成绩差,母亲单独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最差;家庭经济状况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积极促进作用。(4)留守儿童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学习习惯和学校学习环境而是通过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成绩。(5)留守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3](2019)在《创新金融扶贫 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金融扶贫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扶贫是提高扶贫"造血"功能的有效方式。宣恩县地处武陵山区,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行金融扶贫模式,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帮助部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取得了(本文来源于《湖北政协》期刊2019年02期)

焦阳[4](2018)在《“网”聚力量打好“硬仗中的硬仗”》一文中研究指出“请问对易地扶贫搬迁后产业配套方面有哪些新的扶持政策?”相隔400多公里,湖北省十堰市政协副主席郑文成与省发改委副主任杜海洋直接对话。这一幕,是发生在10月23日湖北省政协“聚焦深度贫困,保证脱贫质量”月度专题协商会的远程协商。“2015年至2(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8-10-26)

余正飞[5](2018)在《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从湖北省监利县精准扶贫攻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省监利县作为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共有插花乡镇9个,建档立卡贫困重点村115个,贫困户,29637户共计91073人。为此,监利县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不遗余力、不留死角、不落一人。做法及成效监利县国土面积3460平方公里,总人口158.4万。到2016年底,已完成贫困村出列50个、贫困人口退出15364户,计50024人;2017年,贫困村出列(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8年06期)

张昊,石艳丽[6](2018)在《贫困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建始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对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六所具有代表性的初高级中学在校师生的调研,提出完善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支持体系,培育适应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师资队伍,搭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育扶贫新模式,构建"学校—家长—学生"良性沟通机制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8年11期)

刘薇,沈雅利,詹小丽,杨银梅,王科坤[7](2017)在《湖北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当地婴幼儿贫血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湖北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采用χ~2检验进行率之间的比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675名婴幼儿,其中571人贫血,贫血检出率为21.3%。男、女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2.9%、19.5%,不同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1、12~17、18~24月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0.9%、20.5%、11.7%,不同月龄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1月龄婴幼儿中,性别为男、出生时低体重、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低于60%、家中5岁以下儿童≥2个,其贫血检出率较高(P<0.05)。12~17月龄婴幼儿中,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低于60%、家中5岁以下儿童≥2个,其贫血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湖北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问题仍较为突出,应对不同月龄段的婴幼儿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曹永彬,吕宗耀[8](2017)在《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湖北省恩施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中遇到的限制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照,从而推进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7年01期)

万晟杰,肖本木,符友知,明振洪,陈汝田[9](2016)在《湖北省贫困地区粮食产能提高的障碍因素及应对策略——以阳新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湖北省典型贫困地区阳新县的调研,全面介绍了当前粮食产能提升存在的障碍因素,主要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耕地流转有难度,种粮大户贷款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层次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弱,耕地质量下降。为提高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加大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力度、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力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等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胡正天[10](2016)在《湖北省插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成绩斐然。精准扶贫也是当下农村问题的一个热点之一,既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大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远期目标的切实有效的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在宏观层面上,对目前国内外的贫困和反贫困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了贫困的概念,从制度、文化、权利等方面总结出贫困的影响因素,列举了多种反贫困理论策略。在中观层面上,阐述了自建国以来,我国在贫困问题所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切入到省内插花贫困地区案例经验分析,分别借鉴了石首市医疗治贫、公安市产业扶贫、松滋市政府主导扶贫、武穴市制度建设扶贫、鄂州市社会力量攻坚扶贫等成功优秀经验。在微观层面上,笔者结合调研数据进行陈家河村精准扶贫研究,全面分析了63户贫困户的现状和致贫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从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领导建设叁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插花地区精准脱贫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6-05-01)

湖北省贫困地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很缓慢,大量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城市务工,由于受到务工者自身经济条件限制等方面原因,孩子未能随其父母一同到城市生活和学习,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儿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祖国的希望,在未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忽视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比较特殊的群体的成长。学习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现在己经上升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湖北省是劳动力转移大省,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与全国留守儿童问题同样严峻。本文以湖北省贫困县阳新县为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镇留守儿童统称为留守儿童。通过相关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和指标体系,对当地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阶段,运用SPSS 22.0和Amos 24.0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对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是否担任班干部和家庭特征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本次调查留守儿童男女比例接近1:1,男生略多于女生,较符合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的年龄在8到12岁之间,女生担任班干部的比率要比男生多,说明女生更受老师喜欢。从家庭特征来看,监管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偏低,父母和留守儿童的联系程度并不算高,留守儿童的作业的辅导情况令人堪忧,超过叁分之二父母外出时间超过半年,甚至有少数父母两年都没有回过家。通过对留守儿童的个人主管因素进行分析,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监管,不敢直面学习上的困难,光靠学校和老师的努力是很难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数留守儿童不能将学习和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本文仔细剖析了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个人特征中,性别和是否担任班干部对学习成绩有显着影响,留守儿童中,女生比男生学习成绩好,担任班干部比不担任班干部学习成绩好,而年龄对学习成绩没有显着影响。在家庭特征中,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情况、监管人文化程度、外出务工时间、和父母联系程度和对学习关注度对学习成绩有显着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越好、监管人文化程度、和父母联系程度和对学习关注度对学习成绩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外出务工时间对学习成绩有显着负向促进作用,而外出务工类型中,母亲单独外出的情况,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最差,其次是父母双方均外出的情况。最后通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的调试和路径分析,最后将家庭特征中潜变量进行了调整,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影响学习成绩的方式,最后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家长及监护人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实证结果下:(1)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学校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业自我笑傲、效能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2)个人特征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留守儿童中,女生比男生学习成绩要好;担任班干部比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习成绩要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生源地上并没有显着性差异。(3)留守儿童家庭特征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监管人文化程度越高,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越好;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学习成绩差,母亲单独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最差;家庭经济状况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积极促进作用。(4)留守儿童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学习习惯和学校学习环境而是通过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成绩。(5)留守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北省贫困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郑艺,刘畅.贫困地区支付环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武汉金融.2019

[2].陈光汉.湖北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3]..创新金融扶贫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金融扶贫调研报告[J].湖北政协.2019

[4].焦阳.“网”聚力量打好“硬仗中的硬仗”[N].人民政协报.2018

[5].余正飞.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从湖北省监利县精准扶贫攻坚为例[J].学习月刊.2018

[6].张昊,石艳丽.贫困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建始县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

[7].刘薇,沈雅利,詹小丽,杨银梅,王科坤.湖北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

[8].曹永彬,吕宗耀.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J].山西农经.2017

[9].万晟杰,肖本木,符友知,明振洪,陈汝田.湖北省贫困地区粮食产能提高的障碍因素及应对策略——以阳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

[10].胡正天.湖北省插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

标签:;  ;  ;  ;  ;  ;  ;  

湖北省贫困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