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态特征论文_苏苗印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季节性,套管,数值,河流,滑坡,特征值,竖井。

流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苏苗印[1](2019)在《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对管道流体流态特征影响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对测温元件保护套管进行叁维建模,采用Fluent软件对管道内流体进行模拟仿真和分析计算,并研究不同插入深度下管内流体的流态特征,为工程设计或安装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管道技术与设备》期刊2019年06期)

任炜辰,吴建华,马飞[2](2019)在《阶梯式泄水道竖井流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阶梯式泄水道竖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竖井结构设计形式,目前对其研究还较少。为了充分了解其水力特性,以期对其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设计了阶梯式泄水道竖井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性试验,对阶梯式泄水道竖井的泄流流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阶梯式泄水道竖井泄流平稳顺畅;受离心力作用影响,竖井阶梯泄水道上水面外高内低,不同于传统阶梯泄水道上的二维流态,呈现出叁维流态特征;随着泄流流量的变化,可分为跌落、跌落-滑行、滑行3种流态,每种流态均对应着不同的水流消能和掺气机理。(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16)

贾俊,张茂省,冯立,毕银强[3](2019)在《流态破坏型黄土滑坡滑带土临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泾阳南塬黄土滑坡运动形式具流态特征,以泾阳南塬西段L5致滑层黄土和东段L9致滑层黄土为研究对象,从非饱和黄土角度出发,开展了控制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增湿常剪试验,在获取黄土增湿变形过程曲线的基础上,讨论了黄土流态破坏过程中的水土边界特征;并进一步从细微观角度揭示了黄土流态破坏前后的结构孔隙差异与含水率的关系,提出了黄土流态破坏临界条件和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黄土具流态变形特征,其增湿变形曲线中存在发生流态破坏的临界含水率,提出了"自适应第一稳定场"和"被适应第二稳定场"的概念,微细观尺度下在临界点前后的土体孔隙突变结果揭示了该变形模式的合理性;流态变形的基本条件是与土体孔隙的分布及其颗粒大小相关的,非饱和高含水率状态下,含水率(吸应力)的微小改变可引起土体较大的应变增量;基于水力特征曲线模型闭型方程,提出了流态变形的力学机制,以期为流态破坏型黄土滑坡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谭程鹏,于兴河,刘蓓蓓,许磊,李顺利[4](2018)在《季节性河流体系高流态沉积构造特征:以内蒙古岱海湖半滩子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流态尤其是超临界流动的水动力学机制及其床沙底形演化的研究相较于次临界流动具有一定的差距。季节性河流以高流态为主要沉积搬运过程,为超临界流的形成与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是研究超临界流沉积的重要载体。在季节性河流沉积体系研究进展调研基础上,明确了其基本定义、判别标准及沉积特征。通过对内蒙古岱海湖北部典型季节性冲积体系——半滩子河流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研究表明:随着低流态向高流态演化,沙丘底形(Dune)逐步向上部平坦床沙底形(Upper plane bed)过渡,形成了低角度/S型交错层理;在高流态初期,形成了上部平坦床沙成因的平行层理;随着流动强度逐渐增大,流动机制演变为超临界流,平坦床沙逐渐向逆行沙丘(Antidune)过渡,形成了与平行层理伴生的逆行沙丘交错层理;当流动强度进一步增大,携带沉积物的流体发生较强的水力跳跃,形成了流槽与冲坑(Chute-and-Pool)。半滩子河流现代沉积中发育的高流态沉积与区域内气候变化具有明确的响应关系,表明河流沉积中广泛发育的高流态沉积构造指示了强烈季节性变化的气候特征。(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谭程鹏,于兴河,刘蓓蓓,许磊,李顺利[5](2018)在《季节性河流体系高流态沉积构造特征——以内蒙古岱海湖半滩子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流态尤其是超临界流动的水动力学机制及其沉积底形演化的研究相较于次临界流动具有一定的差距。季节性河流以高流态为主要沉积搬运过程,为超临界流的形成与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是研究超临界流沉积的重要载体。在季节性河流沉积体系研究进展调研基础上,明确了其基本定义、判别标准及沉积特征。通过对内蒙古岱海湖北部典型季节性冲积体系——半滩子河流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低流态向高流态演化,沙丘底形(Dune)逐步向上部平坦床沙底形(Upper plane bed)过渡,形成了低角度/S型交错层理;在高流态初期,形成了上部平坦床沙成因的平行层理;随着流动强度逐渐增大,流动机制演变为超临界流,平坦床沙逐渐向逆行沙丘(Antidune)过渡,形成了与平行层理伴生的逆行沙丘交错层理;当流动强度进一步增大,携带沉积物的流体发生较强的水力跳跃,形成了流槽与冲坑(Chute-and-Pool)。半滩子河流现代沉积中发育的高流态沉积与区域内气候变化具有明确的响应关系,表明河流沉积中广泛发育的高流态沉积构造形成与保存指示了强烈季节性变化的气候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王玉峰,程谦恭,林琪文,李坤[6](2017)在《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堆积地貌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远程滑坡灾害是具有极端破坏力的地质灾害现象之一,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落基山脉、亚洲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我国的西南山区等地,尤为常见。该类滑坡常常表现出复杂的流态化堆积地貌特征,例如,舌形或扇形之平面形态、前缘指状分叉式堆积、纵向脊、横向脊、锥状丘、边缘堤等[1]。高速远程滑坡堆积体表面之流态化堆积地貌作为滑坡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地质证据,已引起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1-4]。(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30:中国大陆晚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及其灾害环境效应、专题31:地壳应力与地震》期刊2017-10-15)

罗嘉辉,高振源,包芸[7](2016)在《高Ra数二维湍流热对流流态特征及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高效并行的二维直接数值模拟,得到了高Rayleigh数(Ra)湍流热对流的计算结果,对比了软湍流和硬湍流状态下热对流的流态特征。本文计算了尺度比Γ=1,Pr=4.3(水),Ra=109和Ra=1011两个典型算例,观察到两种状态下羽流形态和大尺度环流的动态特征有明显区别。硬湍流中出现了软湍流没有的随大尺度环流运动的中、小尺度漩涡和温度"孤岛"。由于流态的变化,软、硬湍流中高平面上局部热通量的分布特征也不相同。(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范晏岗[8](2016)在《空间淹没水跃流态特征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水跃可使局部范围内水流紊动剧烈,提高水流稳定性和消能效率,消能效果较好。为探讨空间水跃的流态特性,基于RNGκ-ε紊流模型和流体体积函数(VOF)自由表面处理方法,建立了叁维紊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突扩比为0.833、0.667、0.500、0.333等4种空间水跃情况,讨论了不同突扩比下空间淹没水跃的流态及漩涡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空间水跃下游流态存在左右摆动、主流轴线聚集等现象,当突扩比小于一定值后,在水跃发展过程中将产生游离的立轴漩涡。研究成果为空间水跃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蒋彬,吴义锋,黄富民,朱建国,仲兆平[9](2016)在《生态护坡河道的流态特征分析及水质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面光"河道和生态混凝土护坡河道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护坡河道的坡面粗糙系数更大。在采用生态混凝土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时,宜采用0.088以上的粗糙系数进行设计。生态护坡河道的生物生态型水质综合模型可对污染物特征因子NH_3-N和TP进行较好地模拟。采用不同的模拟参数,可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有效识别。(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贾宇鹏,郑坤灿,张兵,李保卫,温少波[10](2016)在《叉排玻璃球(20 mm)多孔介质内流态特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叉排20 mm玻璃球床、折射率匹配技术、PIV技术截取流场中心图进行实验。用Tecplot软件得出Re=4.7至Re=857.8的流场、流线和等涡量线图。根据流场、流线及等涡量线的密集程度判断:流场在Re=4.7时,流动缓慢,从Re=23.3至Re=128.4,流动强度递增,形成四边形涡波区域,Re=128.4至Re=285.9流动逐渐增强;Re=285.9至Re=857.8,流动稳定;流线在Re=4.7至Re=81.7时,流线流动缓慢递增,在Re=128.4至Re=245.1,流线流动逐渐增强,形成海螺状图形,Re=326.8以后流动稳定;本实验结果对一般流动流态和多孔介质内流态演变研究都有促进作用,为流动区域划分研究起了重要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流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阶梯式泄水道竖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竖井结构设计形式,目前对其研究还较少。为了充分了解其水力特性,以期对其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设计了阶梯式泄水道竖井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性试验,对阶梯式泄水道竖井的泄流流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阶梯式泄水道竖井泄流平稳顺畅;受离心力作用影响,竖井阶梯泄水道上水面外高内低,不同于传统阶梯泄水道上的二维流态,呈现出叁维流态特征;随着泄流流量的变化,可分为跌落、跌落-滑行、滑行3种流态,每种流态均对应着不同的水流消能和掺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苏苗印.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对管道流体流态特征影响的模拟分析[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9

[2].任炜辰,吴建华,马飞.阶梯式泄水道竖井流态特征研究[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3].贾俊,张茂省,冯立,毕银强.流态破坏型黄土滑坡滑带土临界特征[J].西北地质.2019

[4].谭程鹏,于兴河,刘蓓蓓,许磊,李顺利.季节性河流体系高流态沉积构造特征:以内蒙古岱海湖半滩子河为例[J].古地理学报.2018

[5].谭程鹏,于兴河,刘蓓蓓,许磊,李顺利.季节性河流体系高流态沉积构造特征——以内蒙古岱海湖半滩子河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王玉峰,程谦恭,林琪文,李坤.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堆积地貌特征研究[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30:中国大陆晚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及其灾害环境效应、专题31:地壳应力与地震.2017

[7].罗嘉辉,高振源,包芸.高Ra数二维湍流热对流流态特征及变化[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8].范晏岗.空间淹没水跃流态特征数值计算[J].水电能源科学.2016

[9].蒋彬,吴义锋,黄富民,朱建国,仲兆平.生态护坡河道的流态特征分析及水质模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贾宇鹏,郑坤灿,张兵,李保卫,温少波.叉排玻璃球(20mm)多孔介质内流态特征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论文知识图

一17no二123rpm时磨料流周期运动流态一18no=92rpm时磨料流周期运动流态特=92rpm时磨料流周期运动流态特=123rpm时磨料流周期运动流态特=154rpm时磨料流周期运动流态特=61rpm时磨料流周期运动流态特

标签:;  ;  ;  ;  ;  ;  ;  

流态特征论文_苏苗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