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球壳论文_何泽地,田东宁,杨金川,姚智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壁球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薄壁,测量,数字图像,屈曲,机械,声学,嵌套。

薄壁球壳论文文献综述

何泽地,田东宁,杨金川,姚智慧[1](2017)在《薄壁球壳真空吸附装夹变形力学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标准铝合金薄壁球壳零件的装夹变形问题,建立球壳变形的数学理论模型以及有限元仿真模型,实现了薄壁球壳真空吸附装夹状态的理论分析与仿真优化。明确了真空负压与装夹位置对球壳变形的影响;基于球壳与吸具之间的装夹位置关系,完成了吸具主要尺寸参数的优化设计。优化后吸具样件的测量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真空负压以及改变装夹接触位置,可以有效减小球壳的装夹变形,进而提高其加工的尺寸精度。(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戎翔,邓安仲,李飞,陈晨[2](2017)在《轴向冲击作用下嵌套式薄壁球壳结构吸能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个小直径薄壁球壳吸能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嵌套式薄壁球壳结构,并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其在轴向冲击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了外球壳厚度、内球壳高度和内球壳厚度对结构在轴向冲击下力学性能和变形模式的影响;建立了以比吸能、冲击荷载峰值为吸能性能的评价指标,以外球壳厚度、内球壳高度和内球壳为试验变量的响应表面模型;基于响应表面模型,通过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对试验变量进行优化,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结构几何参数选取方案。结果表明,结构几何参数对其吸能特性影响显着,建立的响应表面模型准确可靠,优化方法得到了有限元模拟验证,有利于工程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10期)

戴美玲,徐向阳,杨福俊,何小元[3](2016)在《薄壁球壳受刚性平面压缩的连续变形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非接触光学测量实验系统,对薄壁球壳受刚性平面压缩的连续变形及失稳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理想弹塑性材料制成的薄且壁厚均匀的乒乓球为压缩对象,采用透明石英玻璃板作为刚性平面,用相机透过玻璃板采集清晰的散斑图像。然后利用具有非接触、全场、高精度等优点的叁维数字图像相关(3D-DIC)技术对与刚性平面接触的乒乓球表面的连续变形进行直接测量,同时利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结合压力传感器得到对应的力-位移关系。实验研究表明,基于3D-DIC方法测量叁维表面变形场,实现了对受刚性平面压缩的乒乓球表面从局部压平阶段到轴对称屈曲阶段,进而演化到非轴对称屈曲阶段等力学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对乒乓球半径的测量精度可达0.5%,利用Abaqus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铁永亮[4](2016)在《30CrMnSiA薄壁球壳高精度TIG焊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尺寸精度要求的薄壁球壳环缝焊接,必须避免塌腰焊接变形。结构合理的装焊夹具,辅以正确的焊接工艺,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同时也解决了薄壁球壳焊接变形问题,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03期)

孔金星[5](2015)在《纯铁薄壁球壳精密车削技术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和极高壁厚均匀性要求的纯铁薄壁球壳是某试验中的关键零件,但纯铁切削时切屑变形大且极易形成积屑瘤、切削力大、刀具磨损严重,使得纯铁薄壁球壳的制造精度难以有效保证,迫切需要对影响并制约纯铁薄壁球壳加工精度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试验验证,从而推动纯铁薄壁球壳工艺技术的进步。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采用直角切削试验对比研究了纯铁、10钢和45钢的切削加工性,分析了纯铁切屑形成机理及工艺参数对切屑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纯铁属于典型的高塑性、高韧性类难加工材料,具有切削力大、切屑变形严重、刀-屑接触长度大等特征,并呈现显着的剪切滑移变形,采用高切削速度、水冷方式和大前角刀具有利于改善纯铁材料的切削加工性。(2)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和材料试验机进行了纯铁材料动态及准静态力学性能试验,获取了高温(20-800℃)、高应变率(104-5×104-1s)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基于Power-Law模型的本构方程。根据实测的纯铁材料热物理属性和刀-屑平均摩擦系数,并对本构方程中应变强化参数进行修正,建立了纯铁材料切削仿真模型。切削力和切屑形态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仿真模型能够用于纯铁粗加工阶段的工艺参数的优化。(3)研究了纯铁车削过程冷却润滑方式和工艺参数对非涂层刀具耐用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量润滑方式有利于提高刀具耐用度,刀具磨损形式以后刀面磨损和主、副切削刃处的沟槽磨损为主,扩散磨损、氧化磨损和黏结磨损是其主要磨损机理。分析了冷却润滑方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采用K313+WS2和KC5010涂层刀具并结合MQL方式可有效提高纯铁精加工过程的刀具耐用度。(4)从切削过程力-热耦合角度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纯铁已加工表面产生撕裂、沟槽、碎屑、凹坑、鳞刺、塑性和侧向流动等缺陷;实测表面粗糙度远大于理论值,且表面加工硬化现象严重,表层晶粒呈扭曲、拉伸状塑性变形;工件表面切向和轴向均呈残余拉应力,且切向应力大于轴向应力。(5)分析了影响纯铁薄壁球壳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探讨了刀具对刀误差及刀尖半径轮廓误差对球面轮廓精度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措施。结合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装夹力、端面平面度误差和切削力对工件变形的影响,优化了装夹方法、切削工艺参数并提出平面度误差控制方法,加工的纯铁薄壁球壳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12-01)

戴美玲,刘聪,戴云彤,王立源,张瑾琳[6](2015)在《薄壁球壳受刚性球面压缩的可视化连续变形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薄壁球壳受刚性球面压缩的连续变形及失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由于乒乓球具有理想的弹塑性材料特性以及薄且均匀的壁厚,所以采用乒乓球作为压缩对象,以透明石英玻璃球作为刚性球面,通过配制与玻璃球折射率一致的折射液来消除因玻璃球折射导致的图像畸变影响,从而解决被测表面因遮挡而不可见的问题。利用叁维DIC技术对与刚性球面接触的乒乓球表面在压缩过程中的连续变形进行直接测量。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叁维DIC测量得到的乒乓球表面受刚性球面压缩产生的塑性环半径与理论结果非常吻合。(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周刚毅,董新龙,郝伟伟[7](2015)在《薄壁球壳压缩非对称屈曲特性的实验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球壳在刚性板准静态和冲击压缩下变形特性及非对称屈曲模态,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了球壳冲击压缩下的屈曲变形过程、非对称屈曲特性,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非对称屈曲模态与冲击速度相关,随着加载速度提高,薄壁球壳非对称屈曲从5边形转变为6边形.(2)在冲击速度较小时,力—位移响应曲线及失稳变形模态与准静态几乎相同,可近似按准静态过程分析.(3)在对称屈曲阶段的力—位移响应曲线,有限元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对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在非对称屈曲阶段的差别进行了探讨,认为冲击实验中平板与球壳的接触约束变化对非对称变形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威[8](2015)在《薄壁球壳结构的动力学行为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薄壁球壳结构具有质量轻、承载力高、能提供安全防护空间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工具以及机械、化工、建筑等工程领域中。作为一种碰撞动能耗散元件,其变形特点和耐撞性吸能能力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多种形式的薄壁球壳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薄壁金属空心球和双层充液薄壁半球壳的变形和动力响应特点,并对具有相同高度的单层薄壁扁球壳和不同充液高度的双层充液薄壁半球壳进行了耐撞性优化设计,具体内容如下:对不同径厚比的薄壁金属空心球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压缩变形失效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局部压平;轴对称凹陷;形成非对称的多边形凹陷;空心球内表面接触并相互作用;侧壁失效;密实阶段。同时还研究了径厚比和冲击速度对其变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径厚比的空心球在内表面接触前的变形过程基本一样,在内表面接触后,壳体的翻转方向不同;径厚比越大,接触力越小,壳体越容易形成多边形模式,径厚比对空心球压缩时的不对称度影响较小;冲击速度越大,空心球底部发生凹陷的时间越早,产生的不对称度也越大,壳体会产生较大的接触力初始峰值。对四种充液高度的双层充液薄壁半球壳在落锤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其变形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高充液情形和低充液情形。对于高充液双层充液壳,内壳底部发生凹陷,而对于低充液双层充液壳,内壳顶部发生凹陷。双层充液壳的顶部和底部的水压力时程曲线、接触力时程曲线和能量吸收情况的分析显示:随着充液高度的增加,底部水压力峰值逐渐增加,接触力峰值也逐渐增加;冲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能量主要由外壳吸收,在内壳发生凹陷变形时,内壳也吸收了一定数量的能量,而水吸收的能量相对于总能量来说很少。基于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的代理模型技术是进行薄壁结构耐撞性优化的主要方法。本文对常用的耐撞性评价指标作了简要描述,给出了耐撞性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流程和数学模型,并简单介绍了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最后重点阐述了响应面法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多目标优化求解方法。基于以上理论,对具有相同高度的单层薄壁扁球壳进行了耐撞性多目标优化。以球壳的曲率半径和厚度为设计变量,以峰值力、比吸能和顶点位移为目标函数,优化时采用了线性加权组合法、理想点法、几何平均法、乘除法四种经典多目标优化方法和NSGA-Ⅱ智能多目标优化算法,得到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智能优化方法能够得到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集,而采用经典多目标优化方法只能得到最优解集中的一个解,在知道各目标偏好时,采用经典多目标优化方法也能得到可靠的优化结果。针对两种变形形式的双层充液壳,对其也分别进行了耐撞性优化设计。优化过程中球壳的壳体质量和外壳半径一定,设计变量为双层充液壳的充液高度和内壳厚度,目标函数为壳体顶点位移、峰值力和吸能,采用NSGA-Ⅱ智能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得到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侯明明,吴九汇,姜宁[9](2014)在《旋转封闭薄壁球壳辐射噪声的多极展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旋转机械噪声问题,在旋转单极子声源和偶极子声源辐射声场频域解的基础上,基于这两种简单旋转声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声学互易定理推导出了简单封闭薄壁球壳作旋转运动时的空间辐射声场的计算方法,以一具体的封闭薄壁球壳为对象对旋转运动进行了实例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覆盖域的思想,给出了一种可以计算任意复杂形状封闭薄壳在旋转运动时空间辐射声场的方法。所提方法可为研究气动噪声产生机理及定量分析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为旋转机械噪声的控制及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王惠明[10](2013)在《介电高弹体薄壁球壳的大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作用下,介电高弹体能够产生很大的变形。采用Gent模型,本文研究了介电高弹体薄壁球壳在内压和电压作用下的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行为,预测了由于高弹体材料的硬化而导致的薄壁球壳体积突然跃变(snap—through)现象。研究表明。采用控制球壳内气体的体积时,由于大气压的存在,通过施加电压的方式会导致介电高弹体薄壁球壳最终产生环向压应力,从而使得体积突然跃变无法实现,但当外界环境压强很小或接近真空时,薄壁球壳体积突然跃变现象能够得以实现。本研究将为介电高弹体薄壁球壳驱动器的实验研究和大变形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及其应用进展——固体力学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8-14)

薄壁球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单个小直径薄壁球壳吸能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嵌套式薄壁球壳结构,并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其在轴向冲击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了外球壳厚度、内球壳高度和内球壳厚度对结构在轴向冲击下力学性能和变形模式的影响;建立了以比吸能、冲击荷载峰值为吸能性能的评价指标,以外球壳厚度、内球壳高度和内球壳为试验变量的响应表面模型;基于响应表面模型,通过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对试验变量进行优化,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结构几何参数选取方案。结果表明,结构几何参数对其吸能特性影响显着,建立的响应表面模型准确可靠,优化方法得到了有限元模拟验证,有利于工程实际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壁球壳论文参考文献

[1].何泽地,田东宁,杨金川,姚智慧.薄壁球壳真空吸附装夹变形力学分析与控制[J].兵工学报.2017

[2].戎翔,邓安仲,李飞,陈晨.轴向冲击作用下嵌套式薄壁球壳结构吸能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17

[3].戴美玲,徐向阳,杨福俊,何小元.薄壁球壳受刚性平面压缩的连续变形测量[J].光学精密工程.2016

[4].铁永亮.30CrMnSiA薄壁球壳高精度TIG焊接[J].热加工工艺.2016

[5].孔金星.纯铁薄壁球壳精密车削技术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6].戴美玲,刘聪,戴云彤,王立源,张瑾琳.薄壁球壳受刚性球面压缩的可视化连续变形测量研究[J].光学学报.2015

[7].周刚毅,董新龙,郝伟伟.薄壁球壳压缩非对称屈曲特性的实验及有限元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5

[8].张威.薄壁球壳结构的动力学行为与优化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5

[9].侯明明,吴九汇,姜宁.旋转封闭薄壁球壳辐射噪声的多极展开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

[10].王惠明.介电高弹体薄壁球壳的大变形行为[C].固体力学及其应用进展——固体力学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论文知识图

薄壁球壳结构撞击过程简化模型薄壁球壳结构撞击刚性板后变形...1大型薄壁球壳焊件Fig.1Th...Dv/Ds的随压缩位移的变化曲线撞击后球壳的变形情况薄壁球壳分析图

标签:;  ;  ;  ;  ;  ;  ;  

薄壁球壳论文_何泽地,田东宁,杨金川,姚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