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银论文_施巧芳,赵静,刁国旺,穆绍林,陈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化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氯化银,硝酸银,电极,还原法,正极,铁粉,二氧化。

氯化银论文文献综述

施巧芳,赵静,刁国旺,穆绍林,陈铭[1](2019)在《具有微通道的微型饱和银-氯化银电极的研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自制的参比电极。银丝为工作电极,在盐酸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制得了银-氯化银电极,它的形貌是由棒状的氯化银和银颗粒构成。其策略是根据铂丝与硬质玻璃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将铂丝熔融封入硬质毛细管玻璃底部构成饱和银-氯化银电极。该电极具有可靠而准确的电位值,特别适用于现场光谱-电化学实验,也可用于有机电解质体系中的电化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10期)

傅美玲[2](2019)在《教学中氯化银废渣的回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学校的实验操作课上经常做沉淀滴定法的实验。实验后的银离子主要以氯化银的形式存在。若实验室自行回收银离子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行业中常用的几种氯化银中回收银离子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教学中的需求,选择了氯化银加铁粉置换银法。使银离子得到有效的循环使用,回收率达90%以上,使用率达100%。(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7期)

程仲平,何辉,林如山,贾艳虹,肖益群[3](2019)在《氧化物电还原体系银/氯化银参比电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参比电极的研究是高温熔盐电化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以莫来石作为Ag/AgCl电极隔膜材料,制备了可用于在650℃的LiCl熔盐体系中开展氧化物电化学还原实验的Ag/AgCl参比电极。采用开路电位法考察了电极活化时间、可逆性、耐极化性、稳定性及重现性等性能。例如,初次使用的参比电极要经过2 h活化才能达到电位稳定。给予微弱电流后参比电极会发生极化,但极化电位基本能在断电后的几分钟内消除。结果表明,莫来石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具有活化时间短、温度对电极可逆性影响小、耐极化性能、电位稳定性、平行性及重现性良好等特点。该参比电极的研制为将来开发性能更加稳定的可用于高温熔盐氧化物电化学还原的参比电极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徐路遥[4](2018)在《氯化银沉淀上层清液中加入碘化钾的现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在生成氯化银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或者硫化钠溶液,会有黄色或黑色沉淀生成。许多教学设计在引入"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时会用该实验。但是,据很多老师反映,该实验看不到溶液变浑浊。文中通过数据计算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认为该实验虽然有沉淀生成,但是由于沉淀的量太少,肉眼无法看到。(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装备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李建伟,吴鸣[5](2018)在《氯化银的回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盐业产品分析过程中会产生氯化银废弃物,直接丢弃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浪费。讨论了氯化银水合肼直接提银法和用铁还原法从氯化银中提取银的方法,同时讨论分析了两种方法中的操作步骤及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管若伶,王海增[6](2018)在《氯化银-聚醚砜复合膜制备及吸附去除水中B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共混法将自制高纯度氯化银颗粒与聚醚砜成型制备复合膜材料,利用各类表征手段(BET、SEM、XRD和机械性能测试)对膜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静态吸附方法,探讨了氯化银含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初始p H等因素对Br-吸附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去除Br-的优化条件为:m(Ag Cl)/m(PES)为0.50,吸附时间7 h,吸附温度25℃,溶液初始p H为7。Langmuir线性等温模型和准2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Br-在Ag Cl-PES复合膜上的去除过程,m(Ag Cl)/m(PES)为0.50的Ag Cl-PES复合膜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71.42 mg/g。(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王益成[7](2018)在《纳米氯化银的合成及其作为海水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海水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具有比能量高、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特点,作为水下动力电源的优势显着。海水电池正极材料对海水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开发高性能海水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MATERIAL STUDIO软件,对可能用作海水电池正极材料的多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体系能量和能带结构。在此基础上选择了AgCl作为海水电池正极材料。分别采用氨水配合物溶液直接沉淀法和EDTA配合物溶液直接沉淀法合成了氯化银粉体,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AT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影响。采用FTIR、Zeta电位、XRD、SEM等方法对合成氯化银粉体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氯化银粉体制备成氯化银电极,采用LSV和CV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氯化银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和可逆性。采用氨水配合物溶液直接沉淀法,合成出了高纯度的氯化银粉体。研究表明,在溶液中的AgNO_3浓度10 mmol/L、NaCl浓度10 mmol/L、NH_3浓度40 mmol/L、溶液温度为30 ~oC和溶液pH值为10的工艺条件下,合成氯化银粉体的形貌基本为规则的正方形,正方形氯化银颗粒的外表面为(110)晶面。DFT计算结果表明,氯化银(110)晶面的带隙为0.937 eV,比氯化银晶体的带隙(0.966 eV)小,导电性相对较好。采用上述工艺合成的氯化银粉体制备的氯化银电极,在质量分数3.5%的室温NaCl溶液中、-0.2 V电位的阴极电流密度达到13.8 mAcm~(-2),比简单离子溶液中合成氯化银粉体的电流密度(12.6 mAcm~(-2))提高了9.6%。采用EDTA配合物溶液体系直接沉淀法,合成出了高纯度的氯化银纳米粉体。研究表明,在溶液中AgNO_3浓度10 mmol/L、NaCl浓度10 mmol/L、EDTA浓度10 mmol/L溶液温度为25 ~oC、溶液pH值为9的工艺条件下,合成氯化银纳米粉体的形貌为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75.5 nm。采用上述工艺合成的氯化银纳米粉体制备的氯化银电极,在浓度3.5%的室温NaCl溶液中、-0.2 V电位的阴极电流密度达到15.1 mAcm~(-2),比简单离子溶液中合成氯化银粉体的电流密度(12.6mAcm~(-2))提高了20.2%。分析认为,球形氯化银纳米粉体高的比表面积,是氯化银电极具有高的电化学活性的原因所在。在EDTA配合物溶液中添加SDS,可进一步降低合成氯化银粉体的粒径。在SDS浓度为5×10~(-4) mol/L时,合成氯化银粉体的平均粒径为52.8 nm。采用该工艺合成氯化银粉体制备电极的可逆性更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婉梨,麦梓阳,吴蔓红,葛春玉,陈如麒[8](2018)在《二氧化钛阵列负载氯化银的可控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方法在FTO导电玻璃上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并进行分支修饰,采用溶液浸泡方法,实现对分支的TiO_2纳米棒进行AgCl颗粒的可控负载,实现提高分支TiO_2纳米棒阵列的光电性能。(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紫宇,贾志刚,李雯雯,刘建红,江姗[9](2017)在《铁酸钴纤维负载银/氯化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温和的湿化学合成法将Ag/AgCl纳米粒子固载于CoFe_2O_4纤维表面,固载银/氯化银纳米粒子的量可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制备的Ag/AgCl@CoFe_2O_4组成、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的降解脱色为模型反应,考察了Ag/AgCl纳米粒子的不同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AC-4型固载纤维光催化剂展示出比其它类型固载光催化剂以及单纯Ag/AgCl纳米粒子更高的光催化性能,可使甲基橙溶液60 min的脱色率达98.2%,且Ag/AgCl纳米粒子在CoFe_2O_4纤维表面的固载促进了光催化剂催化效率和催化稳定性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刘新军[10](2017)在《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高纯二氧化锗中的氯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硝酸银比浊法测定高纯二氧化锗中氯含量的方法,在硝酸介质中,采用丙叁醇作为稳定剂,大量的锗不干扰测定,方法简便、成本低。(本文来源于《现代冶金》期刊2017年06期)

氯化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职学校的实验操作课上经常做沉淀滴定法的实验。实验后的银离子主要以氯化银的形式存在。若实验室自行回收银离子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行业中常用的几种氯化银中回收银离子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教学中的需求,选择了氯化银加铁粉置换银法。使银离子得到有效的循环使用,回收率达90%以上,使用率达1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化银论文参考文献

[1].施巧芳,赵静,刁国旺,穆绍林,陈铭.具有微通道的微型饱和银-氯化银电极的研制及其应用[J].化工时刊.2019

[2].傅美玲.教学中氯化银废渣的回收利用[J].科技资讯.2019

[3].程仲平,何辉,林如山,贾艳虹,肖益群.氧化物电还原体系银/氯化银参比电极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4].徐路遥.氯化银沉淀上层清液中加入碘化钾的现象探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

[5].李建伟,吴鸣.氯化银的回收利用[J].云南化工.2018

[6].管若伶,王海增.氯化银-聚醚砜复合膜制备及吸附去除水中Br-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8

[7].王益成.纳米氯化银的合成及其作为海水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

[8].张婉梨,麦梓阳,吴蔓红,葛春玉,陈如麒.二氧化钛阵列负载氯化银的可控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

[9].李紫宇,贾志刚,李雯雯,刘建红,江姗.铁酸钴纤维负载银/氯化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

[10].刘新军.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高纯二氧化锗中的氯含量[J].现代冶金.2017

论文知识图

氯化银负载的(a)10S与(b)20S微...采用油泵法制备的氯化银负载的...样品中硝酸银被还...实心载银微球和空心载银微球释放银离...利用不同浓度AgNO3溶液浸泡制备的~#...不同浓度AgNO3溶液浸泡后的微球的红...

标签:;  ;  ;  ;  ;  ;  ;  

氯化银论文_施巧芳,赵静,刁国旺,穆绍林,陈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