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绿洲论文_张超文,陆敏,张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酒泉绿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洲,酒泉,温室,干旱,时空,酒泉市,金塔。

酒泉绿洲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文,陆敏,张彬[1](2018)在《酒泉:戈壁滩上涌现农业“绿洲”》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山脚下,戈壁滩上,一排排现代化的塑料大棚蔚为壮观,成为广袤戈壁滩上的一道风景。位于记者眼前的是全国最大的戈壁农业园区——酒泉市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它也是甘肃省首个无土栽培科技园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戈壁农业,酒泉找到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达(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8-10-19)

符崇梅,李娟,韩建峰,王婧,魏野畴[2](2017)在《酒泉市典型绿洲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酒泉典型绿洲区盐碱地为例,研究了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不同耕作方式0~60 cm土壤含盐量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播前0~60 cm土层返盐量以DT1处理最高,以ST处理最低。DT1处理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播种前分别降低40.3%、52.0%、47.6%,DT2处理分别降低40.4%、52.1%、46.6%,ST处理分别降低37.2%、52.1%、43.3%。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土壤0~60 cm含盐量上行、淋溶幅度较大。2016年播前DT2处理0~60 cm土层含盐量均表现最低,DT1处理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42.6%、54.1%、53.8%;DT2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56.1%、66.4%、59.6%;ST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39.7%、59.6%、40.9%。连续耕作2年,0~60 cm土层脱盐率以DT2处理最高,适度耕作利于盐碱化土壤的改良。不同耕作方式连续2年均能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磷量,其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幅度达2.34%~5.85%,且处理间差异显着。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增加效应,DT2处理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式。3种耕作方式连续2年向日葵产量DT2处理最高,产量达2 632.5 kg/hm~2和3 036.0 kg/hm~2。DT2、ST处理与DT1间2年差异均极显着。说明适度耕作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利,这一结果与土壤盐分的表现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24期)

刘海龙,石培基[3](2017)在《绿洲型城市空间扩展的模拟及多情景预测——以酒泉、嘉峪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基于1987、1995、2000、2006和2011年多时相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绿洲城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集成元胞自动机模型(CA)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的土地转换模型(LTM),依据干旱绿洲区城镇发展特点及趋势,设置自然增长、酒嘉一体化、集约增长和生态保护情景,对城镇空间扩展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运用LTM模型对研究区1987年以来的城市扩展进行模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可以用于未来研究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预测;酒泉市中心城市未来扩展的重点在南部和西部,嘉峪关市中心城市未来扩展的重点在南部和东部,两市相向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一体化趋势明显;受区域一体化及生态保护战略的影响,论文设定的酒嘉一体化、生态保护及集约增长情景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未来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趋势;在自然背景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以政府战略决策驱动为主的方式是绿洲型城市空间扩展的内在机理。(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巩杰,张玲玲,孙朋[4](2014)在《近40年来酒泉肃州绿洲时空变化及景观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1973,1977年的MSS,1980年的卫星航片以及1986-2013年9个典型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等进行解译分类和验证,利用ArcGIS 9.3,Fragstats 3.3和相关统计方法,对肃州绿洲时空变化及绿洲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肃州绿洲空间变化表现为扩张和萎缩并存,整体上以扩张为主;绿洲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从1973年的945.49 km2增加到2013年的1190.09 km2,增长幅度达20.55%.绿洲变化表现出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不均衡性,扩张和萎缩变化区域分布较零散,扩张多发生在绿洲--荒漠交错带和绿洲内部,表现为绿洲内部填充和边缘扩张,变化剧烈区域主要集中在叁墩镇东北角和北部边缘区(即鸳鸯池水库周边)、总寨镇东部、上坝镇和下河清乡.近40年来肃州绿洲的景观稳定性呈现增强趋势.研究对干旱区绿洲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景观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崔志杰,徐镱钦,高俊红,孙朋,巩杰[5](2014)在《酒泉-金塔盆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90,1999,2006年和2010年4期Landsat TM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酒泉—金塔盆地绿洲为例探究干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居民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面积萎缩,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2)酒泉—金塔绿洲1990,1999,2006及2010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4.53,26.99,29.84和30.16亿元/a,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但增长率逐步降低,分别为10.04%,10.54%和1.09%。(3)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分析表明研究区服务性价值大于生产性价值。(4)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与生态风险指数变化一致,应合理开发和管理水土资源以降低绿洲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4年01期)

赵虹,颉耀文[6](2013)在《结合植被指数与纹理区分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以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位于黑河流域北大河下游的金塔绿洲为例,以LandSat TM为数据源,在确定绿洲NDVI(normalizeddifference vegetation,INDV)阈值,对影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了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的区分,并将区分结果与单纯使用INDV和最大似然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结合纹理与植被指数区分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的总精度为62.50%,Kappa系数k=0.416;与只用INDV区分的方法相比,总精度提高1.50%,k提高2.60%;与最大似然法相比,总分类精度提高0.90%,k提高2.20%.说明将纹理特征与植被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的区分精度.(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贾芳[7](2013)在《重构绿洲生态系统的理性思考——以疏勒河流域酒泉移民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有计划、大规模移民河西走廊的疏勒河流域,规模达15万多人。境流域内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人为干预之下发生诸多巨大变化,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如何科学发展、合理规划、有序开发,重新建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洲生态系统,有效做到生存与发展、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成为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刘普幸,朱小娟,赵敏丽,姚玉龙,陈丽丽[8](2013)在《酒泉绿洲天然胡杨林主要生长季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酒泉绿洲胡杨林分布区所辖4个气象站点1955—2010年的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Arc-GIS反距离加权差值、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对该区天然胡杨林主要生长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 a来,研究区胡杨有生长期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年生长期延长以及叶黄初日推后的趋势,且提前和推后幅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明显。空间分析表明:胡杨林主要生长季变化有一定规律性,生长期初日提前幅度依次为:鼎新>玉门>瓜州>敦煌;生长期终日推迟的幅度为:鼎新>玉门>敦煌>瓜州;年生长期延长的幅度为:鼎新>玉门>敦煌>瓜州;叶黄期初日推迟幅度依次为:鼎新>敦煌>玉门>瓜州。Mann-Kendall突变表明:研究区胡杨的生长期初日、终日以及叶黄期初日均存在多个突变,且突变年份多滞后气温突变年份。由此可见,研究区胡杨对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马宗义,颉耀文,余林,赵虹,高桥[9](2012)在《单一景观类型时空变化分析方法——以酒泉盆地绿洲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的启发,本文提出了格网化单一景观类型变化率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单一景观类型在研究时段内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累积变化率和时空变化指数模型,用于描述单一景观类型在长时间序列中的空间变化,并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1963-2009年间的绿洲化过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格网化单一景观类型变化率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期初和期末单一景观类型的局部细微变化,包括变化速度和空间分布情况;②累积变化率综合了中间各期数据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刻画较长时间序列中单一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及其空间分布情况;③时空变化指数能够反映单一景观类型的变化模式,进一步描述了变化过程的特点和趋势;④3个模型的综合运用,可对单一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特征做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和刻画。(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12期)

王枫叶,刘普幸[10](2010)在《酒泉绿洲近45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空间插值、小波分析,对酒泉绿洲6个测站1960—2004年逐月日照时数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酒泉绿洲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1.48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它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以秋季减幅最显着,其次为夏季和冬季。1960—1980年代日照时数表现为显着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5h;199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表现为显着的增加趋势。从酒泉绿洲日照时数小波分析中可以看出,日照时数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通过了90%的置信度)。(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0年04期)

酒泉绿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酒泉典型绿洲区盐碱地为例,研究了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不同耕作方式0~60 cm土壤含盐量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播前0~60 cm土层返盐量以DT1处理最高,以ST处理最低。DT1处理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播种前分别降低40.3%、52.0%、47.6%,DT2处理分别降低40.4%、52.1%、46.6%,ST处理分别降低37.2%、52.1%、43.3%。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土壤0~60 cm含盐量上行、淋溶幅度较大。2016年播前DT2处理0~60 cm土层含盐量均表现最低,DT1处理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42.6%、54.1%、53.8%;DT2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56.1%、66.4%、59.6%;ST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39.7%、59.6%、40.9%。连续耕作2年,0~60 cm土层脱盐率以DT2处理最高,适度耕作利于盐碱化土壤的改良。不同耕作方式连续2年均能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磷量,其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幅度达2.34%~5.85%,且处理间差异显着。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增加效应,DT2处理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式。3种耕作方式连续2年向日葵产量DT2处理最高,产量达2 632.5 kg/hm~2和3 036.0 kg/hm~2。DT2、ST处理与DT1间2年差异均极显着。说明适度耕作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利,这一结果与土壤盐分的表现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酒泉绿洲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超文,陆敏,张彬.酒泉:戈壁滩上涌现农业“绿洲”[N].经济参考报.2018

[2].符崇梅,李娟,韩建峰,王婧,魏野畴.酒泉市典型绿洲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

[3].刘海龙,石培基.绿洲型城市空间扩展的模拟及多情景预测——以酒泉、嘉峪关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7

[4].巩杰,张玲玲,孙朋.近40年来酒泉肃州绿洲时空变化及景观稳定性[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崔志杰,徐镱钦,高俊红,孙朋,巩杰.酒泉-金塔盆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4

[6].赵虹,颉耀文.结合植被指数与纹理区分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以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贾芳.重构绿洲生态系统的理性思考——以疏勒河流域酒泉移民区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

[8].刘普幸,朱小娟,赵敏丽,姚玉龙,陈丽丽.酒泉绿洲天然胡杨林主要生长季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3

[9].马宗义,颉耀文,余林,赵虹,高桥.单一景观类型时空变化分析方法——以酒泉盆地绿洲化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

[10].王枫叶,刘普幸.酒泉绿洲近45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

论文知识图

—2010年酒泉绿洲胡杨林主要...酒泉绿洲胡杨林分布区所辖气象站...酒泉绿洲行星边界层大气加热率逐...酒泉绿洲近地面层大气冷却率逐日...酒泉绿洲行星边界层大气冷却率逐...酒泉绿洲近地面层大气加热率逐日...

标签:;  ;  ;  ;  ;  ;  ;  

酒泉绿洲论文_张超文,陆敏,张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