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的影响分析

数字化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的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渗透至金融货币领域,数字化成为货币的一种全新表现方式,区别于传统货币的概念,拥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流通特征。因此,针对数字化货币对正常货币流通秩序的冲击和影响,研究其在当今货币流通秩序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数字化货币的基本定义、三种特征以及现阶段金融市场中的影响程度,分析数字化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可能存在的干扰和不易发现的风险,提出消除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数字化货币在流通秩序中良性发展,也有利于货币政策能及时调整规避风险。

关键词:数字化货币;货币流通;影响

绪论

数字化货币即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孵化于密码学中的不可追踪概念,设定密码组将支付形式变为匿名的、分散式的,由此导致当今数字货币的特征即匿名化、去中心化[1],借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数字化货币交易存在于计算机网络,因此还具有全球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均为传统货币所不具备,不仅对货币政策,还对经济金融秩序发起了挑战。而作为货币,终究是通过流通创造更高的价值,在现有的货币流通秩序中数字货币产生的影响值得深究。

一、数字化货币的特性

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两者皆以互联网为储存和运转媒介的货币形式,且都是无形的,故在特征上满足数字化货币,是数字化货币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都以数字化形式或流通于互联网,或储存于硬件储存设备,但二者在本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以发行机构来说,虚拟货币的发行者可以是非金融机构,而电子货币更多是支付结算余额或者途径,而虚拟货币的流通决定了它其实包含于电子货币;从概念尺度来说,虚拟货币可以直接理解为游戏公司发行的,在特定网络中交易的货币,等价物是虚拟物品,充当衡量价值尺度的角色。电子货币就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而已,货币流通秩序在数字化世界搭建,流通的道路变成了高速的网络通道,无论支付是直线型或三角形,均属央行所发行的货币。

二、货币流通秩序的定义

商业物质流通的媒介和手段即货币流通,而为货币创造价值的正是商品的交换,商品交换中交易的对象、交易的数量和交易的场所构建了货币流通的根基,决定了货币这一等价物交换的频率和最终的目的地。最早由托马斯•霍布斯提出“经济”秩序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合作机制,这种机制经亚当•史密斯补充定义为理性的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最大利益时维持或推动的公共秩序。发展至今,货币流通作为国家经济金融的重要一环,宏观层面由政府和央行把控。

因此,传统的货币流通秩序首先是一国政府根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发行一定数量的“法币”作为流通货币,目的不仅仅加快商品交换,还在于保持流通货币币值的稳定性和流通过程的稳定,这就是货币流通秩序的最终目的。

三、数字化货币在货币流通秩序中的定位

货币流通秩序的关键在于流通货币的发行权和发行数量都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流通秩序由货币政策维持,流通货币由政府和央行的背书。数字化货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又有不同。

根据表3.1和3.2中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内在区别分析,数字化货币在以纸币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流通秩序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货币流通秩序的定位也由此不同。电子货币由于其本质,原本就属于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中,通过近些年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覆盖而形成的货币流通的便捷化和高效化,可称之为从属者;而虚拟货币中,早期大部分网络公司发行的封闭式的货币,本来就不在货币流通秩序中,也对货币流通不产生任何影响,而新兴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等,才对于现存的货币流通秩序是真正的挑战,是搅局者还是推动者,目前看起来弊大于利,因此可称其为外来者。

四、数字化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的影响

鉴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定位不同,对货币流通秩序产生的影响也是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的。

(一)流通结构的多变性

传统的货币流通秩序是依仗着我国实行的货币层次来构架货币流通结构的,即M0,M1,M2,M3(流通中的现金,M0+活期存款,M1+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2]。数字化货币中货币的交易次数远超传统货币秩序,当数字化货币打破了不同层次货币之间的构架,稳固的流通秩序受到冲击后,市场中货币的流通结构就变得多样化和不稳定,另一方面,虚拟货币主要是网络中点对点的形势,主要是充当财富的“电子支票”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储藏性质,对流通结构的影响也是随虚拟货币的价值在变动的。

(二)流通存量的多变性

货币的电子化使得中央银行对货币存量影响一方面是法币的电子化大范围应用使得现金流通快速减少,而通过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卡流通支付使得M1增加,货币存量可能相对增加;另一方面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倾向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又相应减少了货币存量。虚拟货币中的封闭型由于主要作用于特定的网络场景,并不对现实货币存量产生影响。而非封闭型定位模糊,如果承认其货币地位,则会直接导致货币创造的增加,影响储蓄和投资,由于虚拟货币的特性,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掌握这类货币的数量和价格,只能间接的对其施加影响,货币存量的方向性变化越来越多变且快速。

(三)流通速度的多变性

货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存量与流通速度是成反比列关系,数字化货币直接或间接影响货币存量时,表现在流通速度上也是多变的。电子化货币会使得M1、M2增加,流通速度减慢,准备金也会随之变化,但是数字化货币所具有的便捷性,在实际市场行为中又提高了交易的频率,总体来讲货币流通速度较多变。虚拟货币则作为特殊的等价物,储存的特定形式,在当虚拟货币的价值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一定程度上较低传统货币的流通速度,而且虚拟货币在内部网络中的流通无形中会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这是无法预测的,虚拟货币的实时货币价值可能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也是多变的。

(四)安全的不可控性

数字化货币的风险同样对货币流通秩序产生巨大影响。主要还是来自于技术方面的担忧,当流通和支付渠道在数字化进行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同时虚拟货具有高储藏价值时,破坏网络存储空间即可搅动币市从而影响到货币流通秩序,不安全性导致虚拟货币价值下跌时,传统市场中投资的资金随之外流。对于央行而言,数字化的支付渠道对于清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督,掌握资金流量才能对流通存量做正确的判断。

(五)调控的复杂性

货币流通秩序作为国家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货币的出现一定的程度的意味着央行的调控和监管将相对弱化,存量、速度、结构的可测性均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多变性,且加强立法不至于货币政策被数字化货币牵着走。对于数字化货币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汇兑风险,利率风险,需把握多方面信息,提高准入机制,发放牌照等形式将管控权集中到央行,货币工具维持流通秩序逐渐变得更复杂多变。

参考文献

[1]温信祥,张蓓.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6(17):24-26.

[2]孙杰.第三方支付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苏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马宏智(1992.08-),男,甘肃临夏人,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

标签:;  ;  ;  

数字化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