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文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属于生料带制造技术领域,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包括下模体、设于下模体上方的内部中空的上模体,下模体包括底模板、设于底模板上方的导流锥,上模体的内壁与导流锥之间形成环状的流动腔体,上模体的底端四面与底模板之间均形成用于挤出生料带的一字型出料口,一字型出料口与流动腔体相连通,上模体的顶端开设有与流动腔体相连通的进料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挤压与压延工序合为一体,一次行程即可稳定、均匀地挤压出多个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体(1)、设于所述下模体(1)上方的内部中空的上模体(2);所述下模体(1)包括底模板(11)、设于所述底模板(11)上方的导流锥(10);所述上模体(2)的内壁与所述导流锥(10)之间形成环状的流动腔体(3);所述上模体(2)的底端四面与所述底模板(11)之间均形成用于挤出生料带的一字型出料口(4);所述一字型出料口(4)与所述流动腔体(3)相连通;所述上模体(2)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流动腔体(3)相连通的进料口(20)。

设计方案

1.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模体(1)、设于所述下模体(1)上方的内部中空的上模体(2);

所述下模体(1)包括底模板(11)、设于所述底模板(11)上方的导流锥(10);

所述上模体(2)的内壁与所述导流锥(10)之间形成环状的流动腔体(3);

所述上模体(2)的底端四面与所述底模板(11)之间均形成用于挤出生料带的一字型出料口(4);所述一字型出料口(4)与所述流动腔体(3)相连通;

所述上模体(2)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流动腔体(3)相连通的进料口(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体(2)的内部腔体呈由所述进料口(20)朝所述底模板(11)的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型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体(2)的底端四面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出料槽(21);

所述出料槽(21)与所述底模板(1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所述一字型出料口(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槽(21)的底壁与所述上模体(2)的内壁之间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进料压管(5);

所述进料压管(5)的底端与所述进料口(20)相连接;

所述进料压管(5)的内部与所述流动腔体(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口(20)为圆筒状;

所述进料口(20)的内径大于所述流动腔体(3)顶端的内径;

所述进料口(20)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进料压管(5)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料机构(6);

所述压料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压管(5)上方的液压缸(60)、连接在所述液压缸(60)的推杆(601)底端的压料杆(61)、连接在所述压料杆(61)底端的压料滑块(62);

所述压料滑块(62)与所述进料压管(5)的内壁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底基板(7);

所述底模板(11)固定在所述底基板(7)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机构(8);

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基板(7)上的多个支撑柱(81)、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柱(81)上端的支撑板(82);

所述液压缸(6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8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支撑柱(81)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9);

所述固定板(9)位于所述支撑板(82)的下方;

所述进料压管(5)的上端贯穿所述固定板(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料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生料带又称聚四氟乙烯带,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是液体管道安装中常用的一种辅助用品,用于管件连接处,增强管道连接处的密闭性。聚四氟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低的为数十万,高的达一千万以上,一般为数百万(聚合度在104数量级,而聚乙烯仅在103)。一般结晶度为90~95%,熔融温度为327~342℃。聚四氟乙烯分子中CF2单元按锯齿形状排列,由于氟原子半径较氢稍大,所以相邻的CF2单元不能完全按反式交叉取向,而是形成一个螺旋状的扭曲链,氟原子几乎覆盖了整个高分子链的表面。这种分子结构解释了聚四氟乙烯的各种性能。

生料带的生产制造需使用螺旋式挤压机、压延机、拉伸机、加热拉伸机、分切机、加捻机、挤压拉伸机、收卷机等加工设备,经过挤压、压延、拉伸、收卷等工序制造而成,在挤压与压延过程中,生产效率较低,通常需先将聚四氟乙烯挤压成条状,再经压延压薄,工序分开依次进行,相对繁琐,生产效率低下,且在压延条状聚四氟乙烯时,易使条状聚四氟乙烯中部与两侧边缘的受力不均,且在挤压时,稳定性较差,聚四氟乙烯流体中部流速大于边缘流速,流体流速不均,导致所生产的生料带质量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挤压与压延工序合为一体,一次行程即可稳定、均匀地挤压出多个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包括下模体、设于所述下模体上方的内部中空的上模体,所述下模体包括底模板、设于所述底模板上方的导流锥,所述上模体的内壁与所述导流锥之间形成环状的流动腔体,所述上模体的底端四面与所述底模板之间均形成用于挤出生料带的一字型出料口,所述一字型出料口与所述流动腔体相连通,所述上模体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流动腔体相连通的进料口。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体的内部腔体呈由所述进料口朝所述底模板的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型状。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体的底端四面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与所述底模板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所述一字型出料口。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槽的底壁与所述上模体的内壁之间圆弧过渡。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进料压管,所述进料压管的底端与所述进料口相连接,所述进料压管的内部与所述流动腔体相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口为圆筒状,所述进料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流动腔体顶端的内径,所述进料口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进料压管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压管上方的液压缸、连接在所述液压缸的推杆底端的压料杆、连接在所述压料杆底端的压料滑块,所述压料滑块与所述进料压管的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底基板,所述底模板固定在所述底基板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基板上的多个支撑柱、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柱上端的支撑板,所述液压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进料压管的上端贯穿所述固定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通过设置内部中空的上模体、包括底模板和导流锥的下模体,聚四氟乙烯流体由上模体的进料口被挤压进入流动腔体的顶部,通过导流锥对流体中部进行阻流,并将聚四氟乙烯流体导往导流锥四周的环状流动腔体中,可减小流体中部流速,从而减小流体中部流速与边缘流速之差,使各部位流速趋于一致,使得聚四氟乙烯流体稳定、流速均匀地从一字型出料口排出,使所制聚四氟乙烯生料带质量更加均一,从而实现挤压与压延合为一体,一次行程即可将聚四氟乙烯流体挤压出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生产效率高,且通过上模体的底端四面与底模板之间均形成用于挤出生料带的一字型出料口,实现一次挤压,即可从四个一字型出料口挤出四个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通过导流锥及环状流动腔体的设置,使环状流动腔体中各部位聚四氟乙烯流体的压力及流速一致,使得从四个一字型出料口输出的聚四氟乙烯生料带质量更加均一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上模体和下模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上模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模体;2、上模体;11、底模板;10、导流锥;3、流动腔体;4、一字型出料口;20、进料口;21、出料槽;5、进料压管;6、压料机构;60、液压缸;601、推杆;61、压料杆;62、压料滑块;7、底基板;8、支撑机构;81、支撑柱;82、支撑板;9、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包括下模体1、设于下模体1上方的内部中空的上模体2,下模体1包括底模板11、设于底模板11上方的导流锥10,导流锥10与底模板11为一体化成型,上模体2与底模板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模体2的内壁与导流锥10之间形成环状的流动腔体3,上模体2的底端四面与底模板11之间均形成用于挤出生料带的一字型出料口4,共四个一字型出料口4,一字型出料口4均与流动腔体3相连通,上模体2的顶端开设有与流动腔体3相连通的进料口20。聚四氟乙烯经加热至370-420℃成流体后由进料口20被压入流动腔体3,在聚四氟乙烯流体刚进入流动腔体3顶端而与导流锥10相撞时,导流锥10对流体中部进行阻流,可减小流体中部流速,从而减小流体中部流速与边缘流速之差,使各部位流速趋于一致,使得聚四氟乙烯流体稳定、流速均匀地从一字型出料口4排出,使所制聚四氟乙烯生料带质量更加均一,聚四氟乙烯流体由进料口20进入经环状流动腔体3后由一字型出料口4直接输出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从而实现挤压与压延合为一体,生产效率高,且通过上模体2的底端四面与底模板11之间形成用于挤出生料带的四个一字型出料口4,实现一次挤压,即可从四个一字型出料口分别挤出四个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导流锥10将聚四氟乙烯流体导往导流锥10四周的环状流动腔体中,导流锥10的轴线与上模体2的内部腔体轴线重合,使环状流动腔体3中各部位聚四氟乙烯流体的压力及流速一致,使得从四个一字型出料口4输出的聚四氟乙烯生料带质量更加均匀稳定。

为便于聚四氟乙烯稳定、顺畅地从一字型出料口输出,进一步地,上模体2的内部腔体呈由进料口20朝底模板11的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型状,导流锥10的外壁与上模体2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由进料口20朝一字型出料口4的方向逐渐变小,进一步地,上模体2的底端四面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出料槽21,出料槽21与底模板1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字型出料口4,便于挤压输出扁平的生料带,出料槽21的底壁与上模体2的内壁之间圆弧过渡,在无需过大挤压力情况下,即可使聚四氟乙烯顺畅地从一字型出料口4输出扁平的生料带。

为便于聚四氟乙烯流体受挤压力而稳定进入流动腔体3,进一步地,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还包括进料压管5,进料压管5的底端与进料口20相连接,进料压管5的内部与流动腔体3相连通,进料口20为圆筒状,进料口20的内径大于流动腔体3顶端的内径,使进料口20与流动腔体3顶端之间形成阶梯,便于进料压管5的底端安装于进料口20时,进料压管5的内壁与流动腔体3的内壁平滑过渡,可便于聚四氟乙烯流体快速稳定地进入流动腔体3中,进料压管5垂直于上模体2,进料口20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进料压管5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便于进料压管5快速安装在进料口20内,且便于快速拆卸。进一步地,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还包括压料机构6,压料机构6包括设置在进料压管5上方的液压缸60、连接在液压缸60的推杆601底端的压料杆61、连接在压料杆61底端的压料滑块62,压料滑块62与进料压管5的内壁滑动连接。聚四氟乙烯经加热至370-420℃成流体后由进料压管5上端口输入进料压管5中,液压缸60动作,推杆601推动压料杆61,压料杆61带动压料滑块62在进料压管5中下压,从而挤压聚四氟乙烯流体,将其稳定压入流动腔体3中,并使聚四氟乙烯流体受挤压力稳定地从一字型出料口4输出扁平的生料带。

为保证压料机构6的稳固性,进一步地,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还包括底基板7,底模板11固定在底基板7上,还包括支撑机构8,支撑机构8包括设置在底基板7上的多个支撑柱81、设置在多个支撑柱81上端的支撑板82,液压缸60固定在支撑板82上,推杆601贯穿支撑板82,本实施例中,优选支撑柱81为四个,均匀设置在底基板7的四角,支撑柱8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安装支撑板82的安装段,安装段的直径小于支撑柱81主体的直径,形成阶梯状以安装支撑板82,且该安装段上设置有外螺纹,支撑板82的四角设置有通孔,并套设在支撑柱81的安装段上,再通过螺母固定,保证支撑板82的稳固,从而保证液压缸60的稳固性,使压料机构6稳定地工作。

为提高进料压管5的稳固性,进一步地,多个支撑柱81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位于支撑板82的下方,进料压管5的上端贯穿固定板9,通过固定板9稳定进料压管5,从而防止进料压管5晃动,使压料杆61及压料滑块62在进料压管5的内部稳定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4201.2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534088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29C 48/08

专利分类号:B29C48/08;B29C48/345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福建省邦手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建省邦手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成功科技工业区

发明人:黄文昌;李智勇

第一发明人:黄文昌

当前权利人:福建省邦手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超

代理机构:36129

代理机构编号: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成型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文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