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界特征分布论文_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许佳玉,马元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界特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粒,特征,合金,取向,不锈钢,组织,白铜。

晶界特征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许佳玉,马元俊[1](2019)在《形变及热处理对GH3625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改变GH3625合金化学成分的前提下,通过晶界工程(GBE)优化和调控合金组织,从而改善合金的高温组织稳定性以及使用可靠性。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IM)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GH3625合金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结果表明,GH3625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优化主要是通过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Σ3n晶界来实现的,同时主要受冷变形量和退火条件的影响;GH3625合金中低ΣCSL晶界比例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合金在ε=35%,退火温度为1120℃保温15 min时,低ΣCSL晶界比例可提高到63.16%以上(Palumbo-Aust标准);此外,GH3625合金中出现了大尺寸的晶粒团簇,在晶粒团簇内的晶粒之间具有Σ3n的取向关系;晶粒团簇尺寸和内含Σ3n晶界的数量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原效坤,张雪红,邓思旭[2](2019)在《塑性变形条件下硬质合金中重位点阵晶界的特征分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五参数法,测定了一种塑性变形条件下硬质合金结构中的两类重位点阵晶界,即Σ13a晶界和Σ2晶界的晶界特征分布。通过与未经过塑性变形的试样进行对比,发现两类重位点阵晶界的数量以及相应惯习面的赋存频率,在塑性变形条件下都有所降低。通过对硬质合金试样结构中的晶界面类型进行精确区分,塑性变形条件下晶界特征分布的演进过程得到解释。(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庄栋栋,张为达,王寅杰,吕逸[3](2019)在《低碳铝镇静钢板的再结晶组织演变和CSL特征晶界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64%压下率的低碳铝镇静钢板进行不同温度保温4 h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手段,研究了其在再结晶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490、580、610和730℃保温4 h后,试验钢分别处于回复、初始再结晶、完全再结晶和晶粒长大阶段;随再结晶过程的进行,有效晶粒尺寸逐渐增加,在730℃保温后达到峰值13. 6μm,晶粒均匀程度则在610℃保温后达到最高;有利的{111}[112]和{111}[110]取向织构密度值都先增加后降低,在610℃保温后都达到峰值10,形成强度很高的γ纤维织构;低ΣCSL晶界出现频率先增加后降低,在610℃保温后达到峰值11. 23%。低碳铝镇静钢再结晶过程中,取向织构和低ΣCSL晶界分布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保证其在完全再结晶时具有高强度的γ纤维织构和高频率的低ΣCSL晶界,保证钢板具有优异的深冲性能和抗二次加工脆性性能。(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刘廷光,夏爽,白琴,周邦新,陆永浩[4](2018)在《孪晶界在316L不锈钢叁维晶界网络中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叁维电子背散射衍射(3D-EBSD)技术对316L不锈钢的3D晶界网络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孪晶界在叁叉界角和四叉界角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孪晶界沿晶粒和沿晶界的分布规律,揭示孪晶界在316L不锈钢3D晶界网络中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3D晶界网络中的孪晶界数量比低于面积比;大部分叁叉界角中有1个或者没有孪晶界,含有2个孪晶界的叁叉界角很少;大部分四叉界角中有1~2个孪晶界,含有3个孪晶界的四叉界角很少;每个3D晶粒平均有11个晶界面,其中孪晶界面数平均为2.03;平均每个晶界与9.35个晶界线接触,其中孪晶界个数平均为1.99。另外,从整个晶界网络层面上讨论了3D随机晶界网络的连通性问题。(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杨扬,王君良[5](2018)在《晶界特征分布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绝热剪切带自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形变热处理工艺优化不锈钢的晶界特征分布,并采用厚壁圆筒外爆压缩加载实验对形变热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动态加载,研究了晶界特征分布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绝热剪切带自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工艺优化了不锈钢的晶界特征分布,特殊晶界比例尤其是∑3晶界比例分别从27.8%,18.9%提高到72.5%,55.8%,一般大角度晶界被小角度晶界和特殊晶粒团簇取代或阻断。加载后两种状态试样的剪切带的数量和间距差别较小,但是固溶试样剪切带的平均扩展速率为446 m/s,最长剪切带长度为2.33 mm,而形变热处理试样分别为338 m/s和1.75 mm。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对剪切带的形核影响较小,但是由于特殊晶界比例的提高,明显阻碍了绝热剪切带的扩展,提高了高速变形条件下的抗损伤能力。(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刘廷光,夏爽,白琴,周邦新[6](2018)在《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与晶界形貌特征及尺寸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连续截面法结合叁维电子背散射衍射(3D-EBSD)技术研究了316L不锈钢的叁维显微组织,重点分析了晶粒和晶界的叁维形貌特征及各特征参数的分布规律,包括晶粒尺寸、晶粒表面积、晶粒的晶界面数、晶界尺寸和晶粒的平均晶界尺寸,并统计分析了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和叁维晶界的形貌特征参数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各参数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另外,由于存在大量孪晶,造成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形貌十分复杂,且尺寸越大的晶粒形貌越复杂,晶界面数越多,表面积越大,与等轴晶的偏离也越大。(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宝顺,杨晨,谢飞,边璐,夏爽[7](2018)在《热处理工艺对CN1515不锈钢管材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工厂生产线上的冷拔机对CN1515奥氏体不锈钢管材进行小变形量冷拔加工,然后在1 020~1 140℃进行热处理。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IM)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CN1515奥氏体不锈钢管材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工厂生产设备上可以实现对CN1515管材的晶界工程(GBE)处理,经7%冷拔及在1 060~1 100℃再结晶退火10 min后,低ΣCSL晶界比例可以提高至80%以上。继续升高退火温度或者延长退火时间,低ΣCSL晶界比例下降。(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8年03期)

张晓宇,赵宪明,李德富,郭胜利[8](2018)在《分步退火及初始晶粒对Hastelloy C-276合金晶界特征分布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初始晶粒尺寸的Hastelloy C-276合金经冷轧变形后,分别采用一次退火和二次退火方法进行热处理,其晶界特征分布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初始较大晶粒组织有利于晶界特征分布的优化,特殊晶界比例比小尺寸晶粒组织提高了近10%,达到了78.8%,同时形成了平均尺寸为200μm晶粒团簇组织.在相同晶粒尺寸条件下,采用二次退火工艺可以明显改善合金的晶界特征分布,∑3n晶界比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形成了良好的团簇组织.这是由于较多的非共格∑3晶界,容易产生∑9和∑27晶界,从而形成更多的叁叉晶界,阻断了大角度晶界的连通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冯兴宇[9](2018)在《白铜BFe10-1-1合金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铜BFe10-1-1合金在海水环境服役的过程中因容易发生腐蚀导致失效时间不可预测,从而严重制约了其使用寿命。其根源之一在于合金中高能随机晶界网络在海水中容易受到侵蚀并发生沿晶界腐蚀。然而,随机晶界网络中分布的低能CSL晶界可以打断随机晶界网络的连通性,阻碍腐蚀在随机晶界网络中的扩展,从而提高合金耐蚀性能。本文通过形变热处理的方法优化白铜BFe10-1-1合金的晶界结构,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并结合晶界结构分析模型分别对样品的晶界连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以预测材料晶间失效抗力。通过电化学和静态腐蚀浸泡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建立晶界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揭示晶界结构对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论文包括以下叁点原创性内容:(1)基于退火孪晶的晶界工程优化白铜BFe10-1-1合金晶界特征分布,提出通过小变形量加高温短时退火提高特殊晶界比例及优化GBCD的最佳形变热处理工艺(9%冷轧变形+800℃/10min退火处理),该工艺处理后的特殊晶界比例可高达80%,并在合金中形成大尺寸的晶粒团簇,随机晶界网络被特殊晶界频繁打断而使得连通性变差,合金的晶界结构得到优化,潜在的耐蚀性能得到改善。由于变形量对再结晶形核密度和多重孪晶过程的影响,变形量过大或过小均不能充分优化样品的GBCD。(2)基于随机晶界连通性对白铜BFe10-1-1合金腐蚀抗力的影响,提出最大随机晶界连通网络的分形维数与晶界密度概念对晶界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与传统采用晶粒团簇模型和渝渗理论对晶界结构进行分析不同,最大随机晶界连通网络的分形方法从图论的角度研究了晶界结构对合金发生腐蚀几率的影响,提出了网格尺寸的选取规则,并认为晶粒尺寸分布的离散程度是白铜BFe10-1-1合金中除特殊晶界比例外另一个性能调控维度;而最大随机晶界连通网络的晶界密度则是从样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出发,通过计算MRBC的晶界密度评估合金腐蚀几率,为材料性能的评估与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性方法。(3)最后,基于电化学交流阻抗和静态浸泡腐蚀实验结果,提出GBCD优化效果越好的合金在腐蚀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致密的保护性腐蚀产物膜,且沿晶腐蚀也会被特殊晶界阻碍,使合金的耐蚀性提高。基于晶界结构的理论预测与腐蚀实验结果相吻合,特别是分形分析模型可以根据晶界结构的量化结果实现对合金耐蚀性的精准预测,丰富了GBE在白铜BFe10-1-1合金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唐超平[10](2018)在《取向硅钢中第二相粒子分布和晶界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取向硅钢磁性能的优劣取决于Goss织构的取向度和强度。Goss晶粒在二次再结晶时能够异常长大主要是由于第二相粒子对晶界的钉扎阻碍正常晶粒长大,然而第二相粒子对晶界的作用随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研究第二相粒子与晶界的关系对微观结构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一次和二次再结晶取向硅钢中的Goss晶粒、黄铜晶粒及其周边相邻晶粒在晶界附近1μm范围内尺寸大于40 nm的第二相粒子的局部密度与相应晶界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最佳初次再结晶温度为850~900℃,二次再结晶开始的范围为1025~1050℃。当退火温度为850~1000℃时,主要织构组分为以{111}<112>和{111}<110>为主的γ织构、{411}<148>、{001}<120>和少量α织构,当退火温度上升到1050℃,形成了强Goss织构,并残留极少数α织构、{411}<148>和{111}<112>织构。850℃和900℃再结晶退火后{411}<148>、{111}<112>和{111}<110>在Goss和黄铜周边出现的概率均较高;对850℃和900℃退火后Goss和黄铜晶界两侧1μm范围内大于40 nm的第二相粒子进行统计,发现Goss-{111}<110>晶粒的晶界两侧第二相粒子局部密度差最悬殊;Goss-{411}<148>晶界迁移率大于黄铜-{411}<148>晶界迁移率,有利于Goss织构的形成;{112}<111>(铜型)取向晶粒不易被Goss晶粒吞并。(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晶界特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五参数法,测定了一种塑性变形条件下硬质合金结构中的两类重位点阵晶界,即Σ13a晶界和Σ2晶界的晶界特征分布。通过与未经过塑性变形的试样进行对比,发现两类重位点阵晶界的数量以及相应惯习面的赋存频率,在塑性变形条件下都有所降低。通过对硬质合金试样结构中的晶界面类型进行精确区分,塑性变形条件下晶界特征分布的演进过程得到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界特征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许佳玉,马元俊.形变及热处理对GH3625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原效坤,张雪红,邓思旭.塑性变形条件下硬质合金中重位点阵晶界的特征分布(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庄栋栋,张为达,王寅杰,吕逸.低碳铝镇静钢板的再结晶组织演变和CSL特征晶界分布[J].金属热处理.2019

[4].刘廷光,夏爽,白琴,周邦新,陆永浩.孪晶界在316L不锈钢叁维晶界网络中的分布特征[J].金属学报.2018

[5].杨扬,王君良.晶界特征分布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绝热剪切带自组织的影响[J].矿冶工程.2018

[6].刘廷光,夏爽,白琴,周邦新.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与晶界形貌特征及尺寸分布[J].金属学报.2018

[7].王宝顺,杨晨,谢飞,边璐,夏爽.热处理工艺对CN1515不锈钢管材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J].上海金属.2018

[8].张晓宇,赵宪明,李德富,郭胜利.分步退火及初始晶粒对HastelloyC-276合金晶界特征分布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冯兴宇.白铜BFe10-1-1合金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耐蚀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

[10].唐超平.取向硅钢中第二相粒子分布和晶界特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磁场下凝固而成的纯铝试样的晶无氧纯铜板材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界特LY12铝合金样品的CSL晶界特征分布3-4D16T铝合金钻杆纵剖面微观结...试验钢热轧后经不同温度淬火的EBSD取...不同工艺热处理后试样的晶界特征分

标签:;  ;  ;  ;  ;  ;  ;  

晶界特征分布论文_高钰璧,丁雨田,陈建军,许佳玉,马元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