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琦: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探析论文

朱晓琦: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军事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教育领域均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老子的许多重要思想与我国民生的发展与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隐藏着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下文就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现实意义;浅谈

现阶段,人们普遍将“有所作为”看作成对人的一种高度评价,而“无所作为”则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随着世界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逐步扩大,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一个无能的人难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与认同。在现实条件下,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难以在这个社会中被宣扬开来,也难以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欢迎,更难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和平年代的中国,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难以得到人们的理解,可想而知在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其思想更是一种另类所在。因此,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遍不受欢迎,但是这种思想的深层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它又对社会、民生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促进作用呢?

1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背景

1.1 “无为而治”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老子是一名周王朝的守藏室官员,他生活正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正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进行转变,周王朝正处于衰败阶段,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作为这个时代的官员,老子亲眼看见了战争对百姓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造成的伤害,因此,老子十分渴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1]。老子在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各思想家的书籍后,老子最终得出了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的原因,那就是“贪欲”,于是老子得出了一个结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造成祸患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内心的贪欲,最大的过失在于人们对于贪婪的欲望,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1.2 “无为而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1.2.1 “不妄自而为”

目前对于微型钛板使用数量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很少有文献能确切的说明,通常认为微型钛板使用数量越多,椎管扩大效果越好,再关门发生率越低。本研究表明,3节段固定和5节段固定微型钛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方面差异有明显意义,但在术后JOA改善率、颈椎曲度改变、颈椎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减少手术时间可以降低感染风险[9,10],减少麻醉用量,从而降低术中及术后各种潜在风险。

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说,如果能都做到不妄自而为,那么一个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对于管理者必须将人民的安居乐业视为管理人民的主要宗旨,如果管理者经常以政事为理由对人民造成困扰,那么管理者就失去了管理人民的意义。老子在这句话中所提到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说管理者不能违背规律随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社会发展有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不论是谁违背了固有的规律,这个人必将受到惩罚。管理者在治理的时候要以尊重人民的意志为前提,不要对百姓进行无休止的剥夺,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民心,维持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1.2.2 顺应自然、无所作为

老子在对史书以及社会背景进行思考后发现,正是由于管理者的 “纵欲妄为”才使得人民处于困境之中,不能自拔;正是由于统治者对赋税的吞噬才使得百姓遭受饥饿与贫穷;正是由于赋税负担太过于沉重,统治者才对百姓难以治理,才会有百姓暴乱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子指出,自然规律通常是削减那些多余的东西去弥补那些不足的,而社会规律则是应该减少那些不足的人的东西去对那些富余的人进行“弥补”,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是行不通的。

随孕妇年龄增长,流产的风险也在增加,尤其在40岁之后。首先,不再处于最佳状态的卵子不太可能成长为最理想的健康宝宝,高龄女性的染色体容易发生异常,所以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大为增高。其次,子宫长囊肿或肌瘤几率增大,因而增加流产的可能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糖尿病等在年长的女性之中出现的几率也增高,这些都可能导致流产。

从图4(a)中可以看出系统最大压力38.95 m,满足《泵站设计规范》规定的“最高压力不应超过水泵出口额定压力的1.3~1.5倍”的要求。最小水锤压力-0.93 m,出现在泵出口阀后,管路中汽化现象已消除,负压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图4(b)(c)显示了泵出口阀两阶段关闭后,水泵倒流倒转现象得到改善,满足《泵站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图4(e)(f)显示,两阶段关闭尾阀后,双向调压塔不会排空,且没有产生巨大的关阀水击压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军事领域、政治领域、科学技术领域、教育领域等方面均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成就,这些成就与邓小平主张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这也其实是老子思想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在安徽省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顺应了广大农民的强烈意愿,中国的经济就此真正的发展起来,此后政府一再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减少政府的干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t1为烟气在第1区域停留时间(s);t2为烟气在第2区域停留时间(s);t3为烟气在第3区域停留时间(s);t4为烟气在第4区域停留时间(s);v1为烟气在第1区域平均速度(m/s);v2为烟气在第2区域平均速度(m/s);v3为烟气在第3区域平均速度(m/s);v4为烟气在第4区域平均速度(m/s)。

2 “无为而治”思想中体现的民生关怀

老子认为,让人民感受不到存在的管理者是最好的管理者,人民能够体会到管理者是和蔼可亲的管理者是相对较好的管理者,他能够受到百姓的爱戴,而让人民产生畏惧感的管理者是良好的管理者,让人民痛恨的管理者是最差劲的管理者。为什么说让人民感受不到其存在的管理者是最好的管理者呢?这是因为,最好的管理者的生活是十分悠然的,他们极少向百姓发号施令,同时为人民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同时又不可以宣扬自己的功绩,因此,人民往往体会不到他们的存在,反而会认为他们的生活原本就该如此幸福。

2.1 造成民生困境的主要原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道”通常是顺应自然什么都不做的意思,同时,万千世界中的事情又都是由它做的,管理者如果能够按照这一原则去管理,那么国家的大事小情就能够实现自我化育,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该句中“无为”的意思是说应该遵循“道”的规律,这种规律是顺应自然而无所作为的规律,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顺应自然”的意思,即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使事物按照本来的规律进行发展,如果我们对这种规律横加干涉,不仅起不到促进事物正常发展的作用,还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2]。因此,管理者在管理时,首先应该对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解,在清晰认识到社会基本发展规律与人民思想动态的前提下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从而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1.2.3 态度与人生境界

2.2 “无为而治”可以为人民带来平静、和谐的生活

老子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人民百姓痛苦不堪,老子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想要就人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因此,老子开始此进行思考与研究,通过对人性的思考既观察,老子发现战争就是由于统治者的贪欲而造成的,这些统治者往往为了一己私欲而陷百姓于战争之中,造成生灵涂炭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理论,反映了老子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3 “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3.1 分析“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的 “无为”还指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人生境界,老子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老子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相信在处理事物时应该采用无为的态度去做事,用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将寡然无味视为津津有味,也就是说人们在做事时不应该有所贪欲,有所图,有所求,而应该从心出发,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在权力、钱财面前保持初心,以人民的利益为主。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当今社会同以往相比更加开放,人们也更加浮躁,因此,社会矛盾进一步增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无为”思想的重要意义得以体现出来。人处于社会中应该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人的属性就是贪欲,因此,要想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幸福就应该从本质上入手,让人们领略老子的自然之道,追求“无为”的人生境界与淡然的处世态度。这样一来,人们不论身处在多么嘈杂的社会中都能够保持本性,进而走向幸福的道路[3]。人类在社会中,应该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尊重万物的自然本性,不能够为了一己私利就对自然进行无情、无节制的掠夺,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才能够和谐相处。

本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一共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在35人左右,要开展小班化教学,就需要对教学班级进行设计。在小班化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将两个班级平均分成三个班级,而是提前对所有70名学生进行现状分析。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性别的不同,相对均等地划分为三个班级,这样每个班级都保证有不同类型的学生,恰似一个企业的人员构成。

3.2 为相关工作部门所带来的启示

现代社会当中,对国家或企业以及公司的职能早已不是由一人承担,而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工作部门所担任,政府部门就是管理者,一个个小的工作部门就是企业或者公司的管理者,谨慎行事是这些部门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以及行事准则。就现实来看,当今社会有少数地方官员不顾民众的长远利益,为了一己私欲、职位升迁,大搞面子工程。这种行为不仅失去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甚至还使人民对政府产生了仇恨情绪,给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破坏,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3.3 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的启示

老子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无为”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不可以随意地改造自然,破坏自然规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由害怕自然界变成了现在想要战胜自然界。在人们的这种态度之下,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随之而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无为”,所谓“无为”就是,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界的本质,不能随意地对自然进行改造。在自然界中,人们就应该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对自然界持有敬畏之感,不能出于利益的需求盲目自大地对自然界进行挑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结语

不论时代在怎样变迁,也不论社会在怎样发展,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都不会过时,无为思想不仅反映了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境界以及人生态度,还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指导思想、理念,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对于一个组织、团体、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管理者、相关管理部门也会产生一定的的影响,总之“无为而治”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贺琴.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初探[J].文教资料,2017(5):89-90,106.

[2]鲁金抗.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12):18-20.

[3]赵民胜,李璐茜.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当代社会思想教育的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15,16(1):11-13.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2(b)-0019-02

作者简介:朱晓琦(1992-),女,浙江淳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 :伦理学。

标签:;  ;  ;  ;  ;  ;  ;  ;  ;  ;  ;  ;  

朱晓琦: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