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德育效果论文_陈丽萍

政治课德育效果论文_陈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课德育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课,德育,效果,思想,初等教育,必要性,措施。

政治课德育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萍[1](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对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以xxx市第xxx中学为例,对其进行调研,结合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深入地调查,通过调查得出,该校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德育成效,但德育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知识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不足;对高中生的德育实践引导不足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第一,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重知识重升学轻德育;第二,社会不良道德风气的影响,使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第叁;高中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德育知识内化有难度;第四,家长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太重视家庭教育;第五,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评价的方式不够多样。最后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全面科学评价学生;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深化改革,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等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侯晓华[2](2013)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入中华经典诗文的做法与德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课中引入中华经典诗文的德育成果。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经典诗文的选择与融合入手,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利用课上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弟子规》的系统讲授,引导学生课后践行《弟子规》,使学生懂得了尽孝,变得文明礼貌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际关系和谐了,思想境界提升了,实现了教育的升华。(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3年41期)

吴敬志[3](2010)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反思与探索,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如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德育效果;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灵活性等,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0年29期)

邹长青,刘娟[4](2008)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果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自身的责任以及社会、家长对课程的期望,使得中学思想政治课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针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增强政治课的实效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叁位一体的德育框架模式是加强青少年德育建设的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8年18期)

沈利红[5](2008)在《最优的课堂情境,最佳的德育效果——浅谈如何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德育渗透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和学生对政治课的总体反映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理论值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学校德育对学生渗透力仍相当不够。平时的考查中,偏重于学生德育知识(本文来源于《网络科技时代》期刊2008年04期)

付平[6](2007)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体德育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整体国民教育质量水准的“瓶颈”,高中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加强和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幅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谐发展和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在新时期的复杂多元化背景下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始终是教育界、理论界和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师致力解决而又倍感乏力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中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其教育实效的纲领性文件。在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背景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研究法、经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分析,德育‘低音频’效果检视,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的诸因素分析”为中心,着重分析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整体德育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整体德育效果的对策与路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7-11-01)

高志勇[7](2007)在《实施新课程理念,增强政治课德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课程,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叁维目标进行整合,使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过(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07年24期)

徐丽华[8](2003)在《对提高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效果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师范学院初等教育专业是在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兴专业 ,它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专科、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幼儿园师资。如何加强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功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从提高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效果的必要性、措施两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以期今后更有效地指导实践。(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徐丽华[9](2002)在《对提高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效果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是在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兴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具有专科学历层次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开展和加强德育教育,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调查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际作了调查、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政治课的德育效果作了粗浅的探讨。 首先,我从学生现状、政治课教学现状、师资队伍的培养及国内外环境四个角度分析了提高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效果的必要性。学生是政治课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水平、自我意识、品德发展是影响政治课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搞好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目前初等教育专业在校生正集中讲授高中教材,我认为高中政治课《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基本适应初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我校已把高中教材确定为初等教育专业前叁年的教材。但由于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高中生,所以在教学中并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从师资队伍培养角度看,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幼儿园师资,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德育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未来教师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我认为除对学生进行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逐渐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去年,我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战略方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对加强初等教育专业的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针对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我提出了以下提高政治课德育效果的措施:第一,应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加强理论建设,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度,同时广泛联系社会、学校、家庭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第二,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师生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形成最佳的教法。同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第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政治课教师应注意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调节能力。第四,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应反映时代性、保持一贯性、体现层次性、强化职业性。第五,教学中注意研究学生心理,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加强德育教育教学工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2-07-06)

政治课德育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课中引入中华经典诗文的德育成果。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经典诗文的选择与融合入手,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利用课上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弟子规》的系统讲授,引导学生课后践行《弟子规》,使学生懂得了尽孝,变得文明礼貌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际关系和谐了,思想境界提升了,实现了教育的升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课德育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2].侯晓华.思想政治课中引入中华经典诗文的做法与德育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

[3].吴敬志.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J].文教资料.2010

[4].邹长青,刘娟.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果研究——调查分析报告[J].考试周刊.2008

[5].沈利红.最优的课堂情境,最佳的德育效果——浅谈如何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德育渗透力[J].网络科技时代.2008

[6].付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体德育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高志勇.实施新课程理念,增强政治课德育效果[J].成才之路.2007

[8].徐丽华.对提高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效果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9].徐丽华.对提高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效果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政治课德育效果论文_陈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