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鉴洋:论马克思辩证法的人文关怀向度论文

侯鉴洋:论马克思辩证法的人文关怀向度论文

摘 要:人文关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表征着对人类生存境遇及命运发展的终极关切。辩证法以其批判本性的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也必然蕴含着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马克思辩证法的人文关怀是人以否定性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的现实关怀,是以批判本性对“现实的世界”进行无情批判的特殊关怀,是以对人的生命觉解为实践智慧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马克思;辩证法;人文关怀

任何哲学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人文关怀方式,以往的哲学家们在揭示某种普遍规律来解释世界的同时却遗忘了人的真实存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通过改变世界来表达对人生命存在的真正关切。马克思辩证法作为人类意识的辩证智慧,其存在的现实基础是人的生命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辩证法的人文关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现实关怀,而人处总是于各种矛盾中的这种特殊存在方式,决定了人要运用符合其本性的辩证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即以否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批判性和革命性作为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本性,是对人独特的生命存在的表达,是在批判旧世界中构建新世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解放旨趣。

另外,有临床研究指出,长期过量服用八角枫可致人死亡[24]。实验研究也证明,八角枫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实验动物死亡[25]。在本研究实验过程中,八角枫高剂量组(20 g/kg)中有3只大鼠死亡,其在灌胃后均出现呼吸减弱、抽搐、四肢瘫软等症状;而中剂量组(10 g/kg)和低剂量组(5 g/kg)均无大鼠出现上述症状或死亡。这提示与八角枫水提液高剂量组比较,其低、中剂量组的效果差异不大,而安全性更高。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的毒理实验来证实。

一、辩证法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究其本质来讲是关于人的哲学,其辩证法也是与人的生命存在息息相关的生存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方式扬弃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以现实的实践活动取代了精神自我运动,为其辩证法找到了现实基础。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是旧形而上学的主客二元对立,人并非是一个脱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通过感性实践创造出属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实践的世界。人的实践将世界二重化为自在的世界与自为的世界,其理想性存在迫使人在否定世界中形成新的统一。马克思辩证法作为一种理解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思辨逻辑,要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人以否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现实基础。

人以否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意味着人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也是一种非自然的存在。人虽从属于自然,但并非消极的自然存在,而是一种能动的超越自然的存在。人特殊的生存本性和自由自觉的类本质,使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显现出来。“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56动物只是以本能消极地适应自然来维持生存,人则根据自己的意识改造自然以创造属人的世界。人在对自然进行否定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存在,从此自然成为一种为人存在,渗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属人世界。人在与自然的对立中获得统一,对自然的否定恰恰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以此构成了人以实践为基础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也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奥秘所在。从此,世界不再是与人无关的一片沉寂,而是一个焕发着生机活力的新世界。

人以否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这意味着人是合目的性的存在与合规律性的存在的辩证统一。动物所处的物种尺度规定其只能屈服于生命的本能,只能按照其所属物种的一个尺度进行生产,并依赖于外界环境来维持生命。“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1]57换言之,人通过感性感知外部世界与自身存在,又以理性去形成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人则可以按任一物种的尺度、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需要去进行生产,通过改变对象的现存状态达到人生命活动的自我超越。因此,合目的性是以人的尺度要求客观世界,合规律性则是以物的尺度去规范人的活动,在这两个尺度的相互矛盾中,人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辩证法是人的生存本性所固有的,人的存在是具有二律背反的自相矛盾,辩证法是对人的生存的辩证本性的自觉地理论表达。人是一种辩证的特殊存在,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生存方式使人的存在具有了“辩证”的特点。人的辩证的存在方式需要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把握。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本性是在后天实践中获得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1]147辩证法将人的存在看做是一种生产性的存在,一种创造性的存在,自由自觉的生存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Figure 3 demonstrated the fabrication procedure of a fully encapsulated capacitive sensor. This study provides a proof of concept for advanced fully encapsulated 3D printable devices. It also verified the utility of fully embedded bulk conductors interconnect21.

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表明人是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否定自身并超越自身。“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152因此,人独特的存在方式决定人要运用符合其本性的辩证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马克思辩证法不仅是描述世界图景的世界观,也不只是实现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认识论,而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心存关切的内涵逻辑。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表明了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存发展来理解人性,是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出发,将人的存在理解为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辩证法的理论本性

“矛盾”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核心范畴,“自相矛盾”是辩证法理论的根本特质。辩证法的理论本性与人的存在的“辩证”本性是内在一致的。按其本质来讲,马克思的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以消除迄今为止加在人身上的各种异化,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这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

(一)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辩证法

在教学内容不能大而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就变得格外重要。传统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甄别上,有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参考,大学生创新培养教育目前没有经验可以依循,更多是源于教学团队和教学的自行判断。而大数据的数据驱动方案能够找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关度比较高的课程,从而确定最合适的教学内容。魏梓轩(2017)所在的课题组发现选修创业课程并在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的16名同学中,12名同学选修了“个人理财”课程。为验证相关性,课题组在教学内容中加大了理财相关知识,跟踪发现创业意向大幅提高。在这里,教学内容的优化直接来源于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现今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司法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治安法官展开,治安法官在英国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时间,其间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由于治安法官这一群体特有的适应性——面对挑战勇于自我革新,面对机遇努力发展壮大自我,最终幸存并发展成为现代英国刑事审判的支柱和英国廉价而迅捷的司法体制的主力军。其主要特征为①:

美国影片《荒野生存》改编自著名作家乔恩·科莱考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散文集《阿拉斯加之死》,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问询生命真相而毅然投身荒野悟道的故事。主人公克里斯家境优越,毕业于名校,并被保送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前程似锦。但是,他放弃了哈佛,脱去了所有文明的外套,成为一名“超级流浪汉”,走进阿拉斯加寻找生命的归乡之路。在荒野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重回人群的洒脱。然而,四个月后,猎人在阿拉斯加一辆废弃的公共汽车上,发现了他的尸体……

(二)现实的批判体现着现实的关怀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2]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本性是革命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是合理的批判,并非功用性的“批判工具”,实质上是对人的生命本性的自觉表达。马克思通过对现存世界的无情批判,来消除一切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异化力量。第一,马克思批判了“宗教的异化”“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1]1。人们在宗教中只能获得虚幻的幸福,而人民的现实幸福需要在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中去寻找,在对宗教的批判中彰显了马克思对人的现实关怀。第二,马克思批判了“政治的异化”,揭示出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后,马克思将继续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于是“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1]2。马克思对人的现实关照,是将人从非人的异化形象中解放出来,从而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过程。第三,马克思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总是试图从某种绝对的对立中去寻找绝对的确定性,在寻求一个永恒在场的超感性实体的同时,遮蔽了人的生命本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同意识形态批判相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形而上学就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将自己的统治制度当做永恒,将自己的价值观当做最完满的。马克思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抽象统治”的虚假性。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进行批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七个重要的说明”,指出了蒲鲁东把辩证运动误解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谬误所在。第四,马克思对“异化的劳动”进行深刻的批判,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出发,揭露出工人“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的悲惨命运[1]53。马克思在批判异化的过程中,阐述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并进一步为消除异化找到现实的道路,即实现共产主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把私有财产的扬弃转化为对资本逻辑的批判。马克思使用抽象力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势,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剥削的本质,从而探寻出一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马克思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始终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

任何真正的哲学,必然通过某种方式表达现实生活。对辩证法的理解不能单纯从理论层面,必须要深入人的存在,从人的生命活动中自觉地贯彻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对人的生命本性的觉解,辩证法不仅为现代人提供批判的武器,更向我们彰显出一种内在超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为我们摆脱当下生存的困境提供了生存智慧。

人以否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意味着人根据自己的实践活动将世界改造成更理想的世界。人总是不满足于现实的存在条件,想把现实的存在改造为更为理想的存在。世界从不会满足人,人只有依靠自己行动的力量来改变世界。人根据自身理想的需要,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使世界变为理想中的现实世界,在现实中完成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使人的自由真正成为可能。马克思所提出的实践,并非是无价值指向的中立性概念,而是人类特有的理想性活动,是实现人生命价值及生命意义的活动。人对客体的否定并非只是简单抛弃,而是将客体融入于自身的生命存在之中。人不断摆脱客体的束缚,不断的否定自身并超越自身,这也是人理想的生命的自我实现。

(三)人类解放是辩证法人文关怀的终极旨归

马克思对现存事物的一切深刻批判,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解放是贯穿马克思一生不变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这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马克思早在中学时就立下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远大志向,表达了对于人类自身命运和幸福的关切,彰显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最初萌芽。

辩证法是人类认识本性所固有的,人的认识是表象和思维的矛盾运动,辩证法是对思维的辩证本性的自觉地理论表达。人的思维既有对对象直观的表象能力,同时也具有对对象抽象的思维能力。因此,任何一个对象在人的认识中皆表现为个别与一般、内容与形式的对立关系。列宁第一次将辩证法与人的认识相统一,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人的感性能力只能把握到事物的现象,而人的理性能力则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一方面,人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以此获得表象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人的理性思维通过对对象的抽象形成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辩证法并非是客观中立的知识体系,而是以概念方式表达自身,并超越概念自身的人文关怀。同以往的哲学家不同,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味否定,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挖掘问题产生的现实根源,使问题产生的前提在批判中得以澄清,是一种实践批判的理论。当辩证法作为一种批判的思维方式时,才具有批判性与革命性,而当其作为解释世界客观规律的客观辩证法时,则不具备这样的性质。马克思辩证法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揭露现有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认清社会的本质,为现代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批判武器。马克思辩证法为现代人提供的辩证智慧,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的智慧,一种批判的思维方式。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信仰就会变成教条。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永远激发着人的质疑精神,要求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不证自明的前提进行批判反思,提醒人们自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能有其不合理的一面。马克思辩证法的这种前提批判的态度,要求人们从旧的两级对立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要求人们对思想再思想,向不言自明的确定性提出挑战,将批判性意识上升为普遍性的自我意识。此外,人们可以使用马克思辩证法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分析其运行规律,观察其走向,顺势而为按规律办事。

三、辩证法的生命智慧

马克思批判的本质是扬弃,是包含了肯定的否定,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建立新世界。马克思真正关注的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马克思通过对宗教批判、政治学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异化劳动的批判、资本逻辑的批判等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异化”的批判,进而提出了“自由人的联合体”理论,表征了对人的现实存在和终极存在的双重关怀,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一)为现代人提供批判武器

马克思辩证法并非像传统哲学家那样只是高喊着“震撼世界”的词句,而是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实际地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马克思所寻求的人类解放,不是观念上的解放,而是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解放。只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批判,思想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才得以成为可能。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在资本逻辑驱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产生的巨大物质财富为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资本的增殖加剧了人的异化,同时也变成了可以支配一切的力量。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和奴役制度,以此唤醒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并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实现人类解放。人类解放这一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质是扬弃私有财产、消除资本逻辑的运动。辩证法是马克思瓦解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最重要的武器,是通往人类幸福解放的必经之路。因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追求真善美的辩证法,其终极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解放。

(二)提供内在超越的人生态度

马克思辩证法从人的生存本性出发,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认识自我”是古今中外无数哲学家追求的终极命题,以往的哲学家们以抽象化的方式理解人,必然造成人的失落,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将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以符合人本性的思维方式去把握人的存在。以往哲学家们试图以“理性”对人的本质进行一劳永逸的把握,以“物的逻辑”出发,将人当做“现成存在者”,人难免沦为物化的存在。马克思辩证法从“人的逻辑”出发,给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力求将人们的现实变成更为理想的现实。马克思辩证法中蕴含的“否定之否定”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的人生态度。从人的角度来讲,人的有限的生命中充斥着各种矛盾,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内在超越的人生境界意味着不断超越自我,不再受控于异己的力量,能够自觉到“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从而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宽广的胸怀,对人生达到觉解,从而达到更高远的人生境界。马克思辩证法所提供的思维能力,是一种能够洞察世界本质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能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可使人的思想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能看到事物的“正”,又能看到事物的“反”,最后实现事物的“合”。马克思辩证法这一适于人的生命本性的哲学理论启示我们,人决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当追求一种内在超越、不断创造的人生境界。

(三)解决人类当下生存困境

马克思的辩证法不仅在理论上表达了对人生命的觉解,更为我们当下解决人类生存困境提供实践智慧。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将人类的实际生活过程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自由人的联合体”三大历史形态。我们应充分意识到,在我们的时代,虽然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仍处于“人的依赖性”与“物的依赖性”同时存在的阶段。虽然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但人的依附性并没有随着中国革命得到根除,“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这一关系型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市场经济下,人的“独立性”仍是一种以“物的依赖性”为前提的“相对独立性”,而人的独立性与物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全部矛盾。虽然市场经济利用资本的力量打破了人的依赖关系,但我们也无法抗拒资本逻辑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支配。

物化逻辑导致价值危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消费主义盛行,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迫于压力不再追求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愿意沉醉于当下物质性的享受之中。物化逻辑导致了人的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丧失,导致人失去创造性以及人对自己本性的漠然。同时,在普遍异化的状态下,人也丢失了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成为所谓的“单向度的人”。人的生命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命却越来越片面,越来越困乏。全面物化的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终被纯粹的金钱关系所支配,物的依赖性取得了主导地位,成了普遍的标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以物为标准实质上就是没有标准,是彻底的虚无主义。无论是昔日的“犬儒主义”,还是今日的“佛系青年”,皆体现了价值危机的虚无主义。

Δh直管——进水流道出口断面至进水流道出口测压断面之间短直管的沿程水头损失(m),按达西公式计算,由于管道内的流动在阻力平方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按尼库拉兹经验公式计算。

人的逻辑拯救价值危机。人本应作为自由自觉的存在者,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人却成为被动的存在者。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的逻辑的辩证思维,不同于以概念推理为中心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形式逻辑和知性思维。物的世界无所谓真善美,人的世界是有意义的价值世界。马克思辩证法从人与世界的生存性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存在,重新恢复了人的主体地位,避免了形式逻辑对人的物化。马克思辩证法以反思批判的方式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对时代性的意义危机进行拯救,重构被虚无主义摧毁的意义世界,消除存在的焦虑,确立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马克思揭示出资本逻辑自身的内在矛盾,通过对物化逻辑的瓦解,实现人本性的复归,为解决人类当下生存困境提供辩证智慧。

辩证法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存发展,才能发挥出自身的理论价值。思想是被把握到的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辩证法的思想力量需要在当代理论与现实语境中获得确证。因此,辩证法只有与时代相结合,才能维持生命力,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马克思辩证法以揭示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本质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在当代我们依旧需要站在这个角度把握我们的现实生活。辩证法作为时代课题,一直根植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哲学智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4.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9)04-0009-04

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4.003

收稿日期:2018-03-07

作者简介:侯鉴洋(1995-),女(满族),辽宁辽阳人,硕士生。

(责任编校:叶景林)

标签:;  ;  ;  ;  ;  ;  ;  ;  ;  ;  ;  ;  ;  ;  

侯鉴洋:论马克思辩证法的人文关怀向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