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欧共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欧共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共体,英国,预算,爱尔兰,美利坚合众国,北大西洋,戴高乐。

欧共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丽[1](2019)在《出口欧共体国家的压力容器认证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换流阀水冷系统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水冷系统出口到国外。为使水冷系统顺利出口到欧共体国家,罐体铭牌上需刻印"CE"标识,这就表明此罐体符合欧共体压力容器的材料,工艺等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谈火生[2](2019)在《外部诱导型制度变迁:欧共体与西班牙民主力量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关注国际因素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国际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影响了民主化进程?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国际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有两种主要方式:强制移植和外部诱导。本文拟以欧共体对西班牙的影响为例,来展示国际因素的外部诱导作用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从"政治结构—行为者"和"政治精英—大众"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国际因素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考察欧共体如何为西班牙民主化提供了动力,并促进其民主力量的成长。只有将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西班牙民主转型的成功故事。(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9年03期)

刘宏松,刘玲玲[3](2019)在《威胁退出与国际制度改革:以英国寻求减少欧共体预算摊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制度分配性安排中处在不利地位的国家可能会提出重新谈判国际制度规则的诉求,推动国际制度改革。对于这类国家而言,威胁退出是一种相对有效的策略。威胁退出策略的有效性由国家对国际制度的依赖、支持退出国际制度的国内力量强弱、核心成员国对不满现状国的依赖叁个因素决定。如果不满现状国对国际制度的依赖程度较低,支持退出国际制度的国内力量较强,核心成员国对该国的依赖程度较高,威胁退出策略就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不具备前两个条件,不满现状国就无法发出可信的退出威胁。此时,无论核心成员国对不满现状国的依赖程度如何,威胁退出策略都难以奏效,不满现状国就会转而采取呼吁策略。通过对1973—1979年英国为争取减少欧共体预算摊款成功运用威胁退出策略和1979—1984年英国未能采用这一策略的案例分析,本文展示了上述理论框架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世界政治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谭文瑞[4](2019)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与欧共体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使各国意识到了石油对于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作为石油储藏中心的中东地区自然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关注,英美等国围绕争夺石油资源展开了长期斡旋。70年代中东战争的爆发是欧美分歧的导火线,而石油禁运使欧美矛盾升级最终爆发,双方在指责对方的怨声载道中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石油政策。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之上,从危机管理的视角来考察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欧美关系的转变,探究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分歧产生与协调过程。本文拟分为叁部分来考察。第一部分回顾了二战后至60年代末国际石油权力结构的变迁,作为理解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美欧石油状况的基础。此时的欧美关系大体上是以合作为主,美国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给予欧洲所需援助帮助他们战后恢复,以换取他们支持自己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当面对双方利益有所冲突时,美国可能会采取约束和规划自己的盟友的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譬如在苏伊士危机中与苏联反对英法的殖民统治。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文章的二、叁章,第二章主要分析石油危机期间大西洋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70年代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欧美关系的分水岭。此时美国对石油的依赖愈发严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壮大对美国石油体系造成冲击。欧洲经济有很大发展,英国加入欧共体增强了后者的力量。美国想要重回领导地位,提出“欧洲年”计划想要将欧共体纳入大西洋联盟的框架下,欧洲对此反应却不冷不热,所有的这一切都使略有松动的欧美关系雪上加霜,而中东战争的打响和石油危机的爆发无疑使欧美矛盾达到顶峰,欧美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政策。第叁章主要叙述石油危机后期北大西洋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协调过程,分析欧美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采取的能源方案以及对待中东的政策,双方各自政策虽不同但都认为有必要建立国际石油机制。美欧之间展开多次协商,其中法美围绕领导权等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但在协调之下得以解决,最终国际石油机构诞生,这是二战后西方大国为应对石油生产国的政策建立的第一个正式的国际石油机构,它在处理成员国之间的石油问题以及与石油生产国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章是文章的第叁部分,首先分析了大西洋联盟进行危机管理的特点,之后回答了为何在危机之下,欧美矛盾达到顶峰之时联盟依旧没有解散,最后探究本次危机对欧美关系的影响,着重总结本次危机留下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之后大西洋联盟处理危机有何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林菊[5](2018)在《弗洛伊德话语下的英国和欧共体关系——《水泥花园》的社会意义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水泥花园》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究。《水泥花园》表面看来是一部弗洛伊德理论视角下荒诞古怪的少年成长史,实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英国和欧共体外交关系的缩影。小说通过离奇的情节设置,展现了英国从断然反对欧共体到不得不加入欧共体,而加入以后又貌合神离的尴尬角色特征。作者对英国传统的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以及主权情结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呼吁两党顺应历史潮流,摒弃过时的传统观念,全身投入欧共体,才是英国的正确选择。(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7期)

叶研[6](2018)在《浅议欧盟/欧共体对外条约中的“断开条款(disconnection clause)”》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法意义上的"断开条款"是指欧盟/欧共体在对外订立条约时就规定的、在共同体成员国之间适用欧盟/欧共体条款而非公约的一类特殊条款。该条款目前被作为一种格式化条款在欧盟对外条约中得到经常性的运用,它保障了欧盟内部法制的统一和欧盟法律的最高性,但却对欧盟的对外关系、人权公约和国际法本身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对该条款的适用进行平衡和个案分析。(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玲玲[7](2017)在《国家威胁退出国际制度的成败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舞台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国际制度,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制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主权国家创造或加入国际制度的动机是为了在某些利益相关领域表达利益诉求,保障国家利益。然而有时国家创造或加入的国际制度并不能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或者说不能保证有些国家的利益。此时,利益受损的成员国就会以退出制度或呼吁制度作出改变作为应对之策。在这过程中,国家常常会通过威胁退出国际制度来改变不利处境或获得额外的利益。比如当制度中的某些条款规定对一些国家不利,而对另一些国家有利时,这些不利的国家便可能会通过威胁退出的手段来“矫正”规定。比如英国对入欧条件的重新谈判。主权国家还可能因为制度中的某些国家不守规定,做出不道德的自私行为而发出退出制度的威胁信号来迫使不道德的国家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另外,有时国家也会通过威胁退出表达在其他领域的诉求,比如伊朗威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以此表达美国对伊朗铀浓缩施压的不满。除此之外,国家为了获取私利也可能选择威胁退出国际制度,例如法国前总统萨科齐2012年威胁退出《申根条约》,其目的就是为了讨好国内反移民的右翼国民阵线。当国家威胁退出国际制度时,不同的国家会得到不同的成败结果,而同一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会成功或失败。本文首先考察成员国采取退出—呼吁机制的不同策略选择,并试图以英国在预算问题的不同阶段威胁退出欧共体为案例重点考察国家威胁退出国际制度的成败因素,即哪些因素导致了国家威胁退出国际制度的成功或失败。本文尝试从国家对国际制度的依赖、国内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和核心成员国对该国的依赖这叁个维度来考察国家威胁退出国际制度的成败因素。经过初步研究,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国家对国际制度的依赖度越低,越容易通过威胁退出达到目的;国内力量对政府威胁退出决策的支持度越高,国家越容易做出可信的威胁退出,也更容易实现目标;制度中的其他核心成员国对威胁退出国家的依赖度越大,就越不希望看到该国退出制度,因此,威胁退出就越容易成功。(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方恩[8](2016)在《戴高乐强硬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段时间,英国"脱欧"事件备受世界瞩目。其实一直以来,由于历史与地缘关系,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始终若即若离。这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加入欧盟前身欧共体的曲折历程就可看出端倪。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普遍衰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一些有远见的欧洲政治家开始为整合欧洲而努力,戴高乐就是其中一位。在他们的努力之下,1965年4月8日,(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期刊2016年09期)

安欣[9](2016)在《论欧共体的预算危机(1951-1985)》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一体化运动既是二战后国际形势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秩序发展的必然结果。恶性竞争的丛林原则让欧洲丧失了主导世界的命运。欧洲作为世界秩序的中心已然成为历史。欧洲联合就是在这样一条文明演绎的道路上做出的无奈选择。走向联合的决心并没有让存在于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消失。50年代初,情况的确非常乐观,甚至让人幻想这条道路终于有了通向未来的可能。然而,从《罗马条约》开始,矛盾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不管是以所有成员国对法国做出妥协的《原子能共同体条约》,还是成员国之间就建立工业品和农产品市场的博弈来看,国家利益的因素已然在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算在共同体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共同预算也是欧共体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体现“超国家性”的一个典型代表。那么共同体的预算是怎么设置,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深入了解共同体具有很大的意义。从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到枫丹白露峰会的召开,欧共体的预算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共同体预算由最初被理事会控制逐渐转入共同体委员会之手,议会对预算的参与也在逐渐扩大。但是,这个发展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它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预算矛盾甚至一度终结了共同体的发展。共同体的预算是在不间断的斗争中螺旋上升。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预算中的一系列问题有着深刻的根源。在国家和欧洲这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演绎出了一部生动的欧共体斗争史。预算正是在这一矛盾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欧共体的政策最终要通过预算的不同分配得以体现。因而,对预算收支分配的争议归根结底是对共同体性质认识的不同所导致的。成员国不同的利益需求与欧共体的超国家性构成了预算问题的主要矛盾,而且这一矛盾因为双方性质的相对稳定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所以预算这个共同体的痼疾将会一直困扰共同体。然而,一体化的发展使欧洲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的力量,虽然预算问题没有办法得到根治,但矛盾也不会超越一定的范围。共同体的发展会伴随预算的矛盾向前发展,预算矛盾和共同体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对预算矛盾进行了剖析:第一章对从煤钢共同体到《罗马条约》共同体预算的框架做一个梳理和总结,突出强调共同体预算的“互助”性质,以及共同体预算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分析预算矛盾的原因。从认识理念到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以及随着共同体的深化发展,成员国之间融合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它们的支出性结构矛盾,打破了原始国之间已有的平衡;伴随深化问题的出现,体制框架的局限性也随之而来。第叁章从构建自有财源理念上的分歧出发,详细论述了共同体在共同预算问题上形成的各种矛盾以及对共同体造成的影响。第四章通过共同体预算发展的轨迹总结出今后预算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杨婷婷[10](2016)在《勒马斯和林奇在爱尔兰加入欧共体中的作用研究(1959-73)》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叁轮历时十二年旷日持久的谈判,爱尔兰终于在1973年加入了欧共体,这在爱尔兰现代史上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整体上记录爱尔兰加入欧共体的历史进程,而本文选择另一视角,致力于分析爱尔兰两位总理肖恩·勒马斯和杰克·林奇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因为两位总理密切参与了爱尔兰的申请过程并亲自领导了爱尔兰与欧共体的谈判。本文基于大量一手和二手资料,包括爱尔兰议会辩论、总理的演讲和发言以及议会和政府出版物,采用历史研究方法,依据时间顺序,首先回顾了埃蒙·德瓦莱拉时期贸易保护主义下封闭的爱尔兰的情况,接着叙述了爱尔兰从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的准备到1973年加入欧共体的历程。本论文分析了勒马斯总理在面临50年代国内经济的颓势和西欧变化带来的挑战时如何改变德·瓦莱拉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引领了爱尔兰的入欧之路。1966年勒马斯辞职,林奇继而上位,他又是如何引领爱尔兰成功加入欧共体。此外,本文认为,爱尔兰入欧进一步促进了其经济身份从贸易保护向自由贸易、从自给自足向竞争效率的转变。论文同时也考察了英爱关系的转变,在入欧之前,爱尔兰经济严重依赖英国,就连爱尔兰的申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英国申请的成功与否,入欧之后,这种寄生的依赖关系被新的爱尔兰、英国和欧洲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所代替。(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5-02)

欧共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关注国际因素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国际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影响了民主化进程?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国际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有两种主要方式:强制移植和外部诱导。本文拟以欧共体对西班牙的影响为例,来展示国际因素的外部诱导作用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从"政治结构—行为者"和"政治精英—大众"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国际因素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考察欧共体如何为西班牙民主化提供了动力,并促进其民主力量的成长。只有将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西班牙民主转型的成功故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欧共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出口欧共体国家的压力容器认证流程[J].山东化工.2019

[2].谈火生.外部诱导型制度变迁:欧共体与西班牙民主力量的成长[J].学海.2019

[3].刘宏松,刘玲玲.威胁退出与国际制度改革:以英国寻求减少欧共体预算摊款为例[J].世界政治研究.2019

[4].谭文瑞.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与欧共体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李林菊.弗洛伊德话语下的英国和欧共体关系——《水泥花园》的社会意义解析[J].名作欣赏.2018

[6].叶研.浅议欧盟/欧共体对外条约中的“断开条款(disconnectionclause)”[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刘玲玲.国家威胁退出国际制度的成败条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8].李方恩.戴高乐强硬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J].文史博览.2016

[9].安欣.论欧共体的预算危机(1951-1985)[D].吉林大学.2016

[10].杨婷婷.勒马斯和林奇在爱尔兰加入欧共体中的作用研究(1959-73)[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标签:;  ;  ;  ;  ;  ;  ;  

欧共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