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论文_程意然,刘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像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装置,小孔,径迹,分辨力,电阻率,位置,病理学。

成像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程意然,刘涛[1](2019)在《一种物理实验用小孔成像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涉及物理实验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理实验用小孔成像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蜡烛的燃烧情况,对火焰的高度进行调节。装置通过转动转盘,转盘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锥齿轮组转动,使得螺纹管在转动槽内转动,螺纹管转动时,螺纹杆推动横板上下运动,横板向上运动,使得火焰的高度与小孔到达一条直线上,可降低实验器械的使用局限性。(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6期)

王宏凯,徐翀,赵传奇,左嘉旭,韩静茹[2](2019)在《多层像素芯片缪子成像装置中芯片位置校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像素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芯片因具有微米级的位置分辨能力和极高的探测效率等特点,对于径迹精确重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大面积拼接,能够将硅像素芯片用于μ子成像,但芯片拼接产生的机械误差,以及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对μ子重建过程中的位置精度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μ子通过探测层时产生的观测点,建立了基于μ子径迹直线拟合模型的迭代芯片位置校正算法。通过在GEANT4程序中构建μ子成像探测原型装置,其中包含8个物理探测层,每层拼接了4块硅像素芯片,并添加芯片在x、y方向与旋转角θ三个自由度上的偏移量,模拟了真实情况下的机械误差对重建位置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算法可用于芯片真实位置的高精度修正,使芯片位置修正精度小于5μm。(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张立新[3](2019)在《彩色电视成像系统色彩空间分辨力检测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彩色电视系统色彩空间分辨力客观测试的实际需求,开展光谱数据到色彩空间的数字化转换模型、非线性色彩空间中任意色坐标的实现技术,以及色彩空间分辨力的客观评测方法等研究。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光处理(DLP)技术,突破了标准彩色目标源生成的瓶颈技术,解决了最小可分辨色差、最小可探测色差、最小可分辨对比度等参数的精密测试问题。研制了彩色电视成像系统色彩空间分辨力检测装置,已用于车载观瞄仪对不同颜色目标的识别能力和探测距离的测试,还可为其他机载、舰(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道春[4](2019)在《大靶面工业镜头成像质量检测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光束的变换将被测物体成像在相机图像传感器光敏面上。工业镜头的成像质量在机器视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机器视觉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对工业镜头成像质量进行检测是机器视觉的重要环节。在机器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特别是随着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以及对镜头成像质量检测效率和可靠性要求提高的情况下,传统人工检测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研制出在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设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根据“测试卡+光源环境+测试软件=检测结果”的原理展开研制,搭建一种对工业镜头成像质量检测的装置。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根据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本文从机械结构、光源以及图像采集系统方面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根据技术要求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大靶面工业镜头成像质量检测装置进行结构设计。通过ANSYS仿真软件对装置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装置整体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对运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选型,保证能运动控制系统够精确调整相机到大靶面背光光源的工作距离,以及相机所在导轨的精度能够满足线阵相机图像采集的要求。其次,进行了大靶面背光光源的研制,根据技术要求对2000mm×2000mm的背光光源进行制作,针对大功率LED热流密度高的特点,研制出了大靶面背光光源的散热系统,以及设计出了亮度调节和温度保护模块。然后,对面阵相机和线阵相机选型,使用相机SDK采集图像,同时将运动控制和相机图像采集控制集成到一个软件上,设计出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图像采集控制软件,实现图像测试卡的精确采集。最后,调试检测装置,对工业镜头成像质量进行检测。分别使用面阵相机和线阵相机采集不同的图像测试卡,通过Imatest软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获得镜头的成像质量的数据,实现装置的检测功能。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本文最终研制出了大靶面工业镜头成像质量检测装置。为后续镜头成像质量检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孙天祥[5](2019)在《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辅助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传统教学形式已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笔者通过本研究,对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新形式,以及教学设计与新教学技术的多元化融合进行探究。通过对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等内容的归纳、分析、总结。笔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新课标的实施,活动课程已经融入到部分学科的教材,但仅仅作为“选读部分”或“选修部分”。活动课程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否可行?将活动课程作为地理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否可行?如何进行活动为主题的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在以活动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中,教育技术工具该如何融入活动之中?教学中iPad的使用方式,能否通过技术融合来使其的到更多元化的应用。笔者进行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预通过本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探讨。本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结合活动理论、做中学理论、智慧课堂iPad辅助教学、地理学科教学特征方法原则等内容。归纳总结出地理活动教学的特点,以及地理活动教学的一般规律流程。撰写了以“iPad佩波尔成像装置(iPad与佩波尔成像技术融合的产物)”应用为例的,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并用实证研究法将《我们的地球》《经线与纬线》两节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并对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进行访谈调查。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最后结论:地理活动课程不仅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环节,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教育辅助设备、教育技术多种多样,但使用的方式却很单一,通过合理的组织,技术融合有利于丰富教育辅助手段的多元化应用。笔者希望通过这些结论思考,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活动中灵活应用技术方面给予新的启迪。(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9)

兰旭颖,张招红,张继超,李爱国,王劼[6](2019)在《基于波带片纳米聚焦装置的快速扫描X射线荧光成像实验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海光源硬X射线微聚焦光束线站BL15U1,为提高波带片纳米聚焦装置的X射线荧光成像实验效率,设计实现了一种快速扫描荧光成像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运动控制系统、样品荧光探测系统和实验数据同步获取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了闭环反馈控制、样品台电机运动控制和扫描轨迹,实现了快速扫描过程中样品的准确定位。样品荧光探测系统和实验数据同步获取系统实现了硬件同步触发计数器获取荧光计数,保证了荧光成像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运动控制系统叁角波形跟踪误差小于20 nm,满足光斑在样品处的重复定位精度小于光斑尺寸1/10的要求。用该系统获取了标准铜网的元素分布图像,图像获取时间是"走停"扫描模式的1/5,验证了实验系统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吴月明,金龙学,张多利,杨晓燕,侯晶[7](2019)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校准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尚无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实际现状,根据最新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对其校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详细介绍了在制定黑龙江省地方计量标准中的研究内容,重点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的测量原理、校准项目、校准条件、校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郑吉龙,温洪洋,章彪,巩京慧,腾月[8](2019)在《一体化微量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分析装置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发一种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分析装置,为推断现场血痕遗留时间提供一种无损、简便、客观的方法。方法基于数字成像及色彩模式分析原理,应用装置中移动终端部分采集不同遗留时间血痕图像,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获得反映不同血痕遗留时间血痕图像颜色变化的6项参数(R、G、B、C、Y、M)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血痕遗留时间的多参数综合推断方程,将方程植入装置软件系统,实现血痕遗留时间智能推断,并对装置的性能和时间推断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研发的一体化现场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智能推断的装置,可以进行现场血痕图像快速采集,结合相关智能软件可实现对现场血痕遗留时间的自动分析推断。装置盲测实验中,自然光照密闭环境、黑暗密闭环境组检测准确率均为95%,自然光照通风组准确率为80%。结论该一体化微量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分析装置可进行血痕遗留时间推断,操作方便,为血痕遗留时间推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方法。(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肖艳艳[9](2019)在《小孔成像装置的改进及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八年级物理教材习题中小孔成像装置的缺点谈起,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并介绍了其制作方法、优点和多种使用方法。(本文来源于《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谷鹏羊[10](2019)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电扣刻度装置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电扣刻度盒是通过模拟井下地层电阻率来检查仪器好坏的刻度装置。在地面检维修作业时,现有电扣刻度盒存在易损坏、精度不匹配、检测繁琐等问题;通过阐述现有电扣刻度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案;最后,发明了一种新型电扣刻度装置;此装置有效解决了现存的问题,使得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刻度过程更加快速、精确。(本文来源于《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2019年01期)

成像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硅像素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芯片因具有微米级的位置分辨能力和极高的探测效率等特点,对于径迹精确重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大面积拼接,能够将硅像素芯片用于μ子成像,但芯片拼接产生的机械误差,以及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对μ子重建过程中的位置精度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μ子通过探测层时产生的观测点,建立了基于μ子径迹直线拟合模型的迭代芯片位置校正算法。通过在GEANT4程序中构建μ子成像探测原型装置,其中包含8个物理探测层,每层拼接了4块硅像素芯片,并添加芯片在x、y方向与旋转角θ三个自由度上的偏移量,模拟了真实情况下的机械误差对重建位置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算法可用于芯片真实位置的高精度修正,使芯片位置修正精度小于5μ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像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程意然,刘涛.一种物理实验用小孔成像装置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2].王宏凯,徐翀,赵传奇,左嘉旭,韩静茹.多层像素芯片缪子成像装置中芯片位置校正方法研究[J].核技术.2019

[3].张立新.彩色电视成像系统色彩空间分辨力检测装置[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4].曹道春.大靶面工业镜头成像质量检测装置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5].孙天祥.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6].兰旭颖,张招红,张继超,李爱国,王劼.基于波带片纳米聚焦装置的快速扫描X射线荧光成像实验系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7].吴月明,金龙学,张多利,杨晓燕,侯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校准方法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

[8].郑吉龙,温洪洋,章彪,巩京慧,腾月.一体化微量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分析装置的研发[J].法医学杂志.2019

[9].肖艳艳.小孔成像装置的改进及使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

[10].谷鹏羊.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电扣刻度装置改进[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剪切散斑干涉...光纤激光器近场观察仪结构示意图热成像测温法装置示意图扫描时成像运动模糊分析(A)基于镉玻璃窗口的分光路方案叁维远...(A)[TC]2公司的NX-12机型原理图

标签:;  ;  ;  ;  ;  ;  ;  

成像装置论文_程意然,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