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明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欧明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中的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6 例,在治疗6 个月后对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预后将56 例分为预后良好组(30例,GOS 评分4-5 分)、预后不良组(26 例,GOS 评分1-3 分),截取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和实验室指标作为预后影响待查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上述临床资料上的差异。结果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比率更低、接受抗病毒治疗比率更高(P<0.05);此外,预后良好组的血钠浓度也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血钠水平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均能影响预后,在临床诊疗中值得关注。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

0 引言

病毒性脑炎(VE)是由柯萨奇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疱疹病毒等几组病毒侵入脑神经后引起的中枢神经感染疾病,本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临床症状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和意识改变等较为常见[1]。由于VE 病原体侵袭中枢神经细胞,多数患者病情危重,预后极差,死亡率、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临床尚缺少关于预测该病预后情况的相关观察指标,也难以在早期对病毒性脑炎及其后遗症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2]。相关文献中指出,VE 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治疗手段、辅助检查指标)等对预后状况具有预测和提示价值[3],也为VE 及其后遗症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笔者探讨分析了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的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分组情况。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VE)患者56 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 分:死亡;2 分:植物性生存;3 分:重度残疾,自理能力丧失;4 分:轻度残疾;5 分:无残疾,可正常生活。根据GOS 评分将56 例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30 例的GOS 评分为4-5 分,本组有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0.5-14 岁,平均(3.9±0.9)岁,入院诊断为轻症18 例、重症12 例;预后不良组有26 例,其GOS 评分为1-3 分,本组有男性14 例、女性12 例,年龄0.4-13 岁,平均(3.8±1.1)岁,入院诊断为轻症15 例、重症11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进行专家访谈的目的是:检验理论框架建构的合理性,并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由此编制的量表具备“专家效度”[11].书面访谈了中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参与研究的专家共有20人,其中7名中国数学教育领域专家,6名中国职业教育领域专家,两名中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一名美国数学教育领域专家,两名美国职业教育领域专家以及两名美国社区学院数学教师.访谈提纲采用开放式问题的设计,旨在探究专家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能力和品性的观点,补充研究建立的假设性理论架构的完整性.访谈提纲详见附录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临床神经病学》中对于VE 的诊断要点:头痛、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抽搐、颅内压增高、白细胞上升、合并炎症和感染、脑电图弥漫性异常、脑脊液改变等;②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的目的、方法知情,自愿参与,签订研究同意书;③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利尿药、抗癫痫药、抗病毒治疗以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④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类型脑病患者;③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在过去的15年里,他成功地为许多非政府组织、公司、报纸和机构完成了摄影任务。他的照片曾经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际摄影展上展出。曾获得来自不同俱乐部、国家和国际摄影比赛的五十多个摄影奖项。

1.3 方法。回顾性分析56 例VE 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截取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电图异常/恶心呕吐)、治疗方式(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钠浓度)作为预后影响待查因素;根据治疗6 个月后患者的GOS 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上述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探讨和总结影响VE 患者短中期预后状况的独立因素。

经统计学对比分析,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比率更低、接受抗病毒治疗比率更高(P<0.05),预后良好组血钠浓度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恶心呕吐患者比率、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比率、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 软件对两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资料配对比较,计数资料(%)做person 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做独立样本t 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影响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临床单因素分析

?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儿童性神经中枢感染疾病,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主要破坏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本病常急性起病,病情严重,临床前驱症状包括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本病后遗症包括偏瘫、癫痫、语言视觉障碍等,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本系统的设计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分为4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应用层、逻辑层、智能合约层和区块链层,如图1所示。

大量研究提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影响预后状况的因素也比较复杂,研究较多的包括早期症状、机体内分泌代谢状况、治疗方案等,患者上述临床特点均可对预后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4]。本研究根据治疗6 个月后56 例VE 患者的GOS 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比了预后状况不好的两组VE 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电图异常/ 恶心呕吐)、治疗方式(抗病毒治疗/ 激素治疗)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 血钠浓度)等临床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比率更低、接受抗病毒治疗比率更高(P <0.05),预后良好组的血钠浓度也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分析可知,脑电图异常可引发头痛、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癫痫等临床表现和后遗症,与预后关系极为紧密;其次,血钠浓度降低则是导致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状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症状的直接原因;抗病毒治疗则可针对VE 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靶向治疗,能从根本上清除抗原,有效治疗原发病[5],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均与VE 患者预后紧密相关,值得临床重视,但本研究只对影响VE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分析,在未来工作中应探更为复杂的多因素变量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血钠水平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均能影响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在临床诊疗中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亮,俞丹,罗蓉,等.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临床病理特征对继发癫痫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2):257-262.

[2] 曲慧.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7-19.

[3] 洪莲,任鸿萍,刘华,等.病毒性脑炎患者头部MRI 影像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361-2363.

[4] 陈世英.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伴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7.

[5] 隋英,郭静.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2):202-206.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8.051

本文引用格式:欧明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85-86.

标签:;  ;  ;  ;  ;  ;  ;  

欧明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