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性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机动性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动性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动性,坦克,动力学,性能,载荷,虚拟现实,舰船。

机动性仿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史智俊[1](2016)在《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机动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动力装置凭借单机功率大、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大型军舰当中。机动性能是舰船最重要战术指标之一,直接决定了舰船的战斗能力和生存能力,然而蒸汽动力装置的工作特性和结构组成造成其机动性能欠佳的特点。因此,对于蒸汽动力装置机动性能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蒸汽动力装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设备的工作特性研究之中,对于蒸汽动力装置机动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基于流体仿真软件SimuWorks建立高精度蒸汽动力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研究蒸汽动力装置的机动性能。本文根据热工基本理论,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起增压锅炉、涡轮增压机组、主汽轮机、螺旋桨等数学模型,并基于热工流体网络和SimuWorks仿真平台建立起蒸汽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根据实验数据以及部分实船试航数据,对蒸汽动力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稳、动态校验,确保了仿真模型计算精度,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在蒸汽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基础上进行机动性能仿真试验,包括逐级加速、直接加速、直接减速、正倒车转换、停车等动态工况,并仿真分析回汽保护以及倒车汽机阀开启时机对机动性能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逐级升负荷过程中,螺旋桨转速从五工况逐级加速至一工况分别需要0.9min、2min、3.6min、3min;直接升负荷过程中螺旋桨转速从正车五工况直接加速至一工况需要5min;直接降负荷过程中螺旋桨转速从高速一工况直接减速至低速五工况需要5.9min;正倒车转换过程中螺旋桨转速从全速正车转换至全速倒车大约需要13.9min,在螺旋桨能承受的最大安全扭矩内,倒车汽机阀开启时刻对应螺旋桨转速越大,舰船机动性能越好;回汽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直接降负荷和正倒车转换过程中的汽包压力波动幅度,并且回汽开度越大,缓解汽包超压的效果越好;但是回汽保护会造成冷凝器喉部温度急剧上升,并且回汽开度越大,喉部最高温度越大;相同最大回汽开度下,开阀速度加快不会加剧对冷凝器的冲击,但能更有效缓解汽包压力骤升幅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1-01)

王国庆,薛鸿臻,殷周扬[2](2015)在《高机动性装备半物理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高机动性装备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物理仿真系统的现状,提出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机动性装备控制器开发半物理仿真系统架构。以某型号坦克的火控控制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与测试环境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高机动性装备动力学模型的嵌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解决控制器与设备动力学系统联动过程的后处理虚拟现实演示2个关键问题,设计开发一个原型半物理仿真系统,并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架构能实现火控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大幅提高开发效率。(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5年09期)

张凌寒[3](2012)在《国外某型半潜器回转机动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半潜器是遥控猎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姿态和航迹对系统探测精度影响很大。以加拿大遥控猎雷系统中的"海豚"半潜器作为原型,对其不同航速下水平面内的定深回旋运动进行仿真分析,深入剖析该型半潜器的控制参数。(本文来源于《水雷战与舰船防护》期刊2012年04期)

孔建寿,穆育强,戴跃伟,王建宇[4](2008)在《C~3I系统生存能力的机动性能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3I系统机动性能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系统生存能力概念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评估方法的C3I系统生存能力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由系统组成的串并联结构分析,归纳出了系统节点在不同毁伤状态下的3种毁伤等级,并建立了系统机动能力的可用度、可信赖性矩阵和系统能力向量模型。应用MATLAB对系统机动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生存能力的机动性能仿真方法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吴卫东[5](2007)在《越野车辆的机动性和载荷预测多体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体动力学已经成功地用于模拟各种越野商用和军用车辆,预测机动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整车系统的工作载荷。目的是精确预测车辆在任何工况下的行为,为改变设计提供依据以改善性能。农业、建筑、娱乐以及军事用途的车辆都有相似的建模要求和挑战,及考量宽范围的工况。多体模拟的结果提供所有部件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作用力的时间历程信号。这些结果已经被用于描述车辆的性能属性。机动性是跟轮胎或履带与地面相互作用有关,也与发动机和变速器有关的一项属性。稳定性是跟车辆重心及轮胎或履带与地面相互作用的一项属性。路面形状和外部载荷也起到一定作用。预测的载荷结果用于后续的有限元应力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已有仿真取得的成功推动了仿真可信度的提高,并进一步把仿真结果用于物理样机之前的新方案评估。本文发表几个先进的农业机械案例和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7-28)

魏阳,薛青[6](2006)在《坦克综合模拟器机动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逼真的模拟坦克的运动,主要是对坦克综合模拟器机动性能进行仿真研究,首先通过分别对坦克动力传动装置进行分析,优化了发动机,离合器,转向制动等装置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建立了用于模拟器的坦克机动性能动力学和运动学仿真模型,并通过特定工况的仿真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校验,仿真精度符合要求,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6年S1期)

邢立宁,陈英武,王正元[7](2004)在《基于仿真的坦克陆上机动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仿真方法对坦克的陆上机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随机地图"的概念,这样可以仿真各种典型的地形。运用仿真方法建立了坦克机动性评估模型,并编制应用程序,进行实例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科学合理,为坦克机动性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仿真方法具有普遍意义,能推广应用于坦克其它性能的评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4年07期)

李光辉,杨立功,郭齐胜,张一弛[8](2001)在《M1 A2坦克CGF系统的机动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M1A2主战坦克的推进系统 ,建立了M1A2主战坦克机动性仿真的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 ,该模型已得到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1年06期)

张景骞,焦洁,李新[9](2000)在《DVENET中坦克装甲车辆机动性仿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 ,对真实坦克进行简化 ,建立了适合在DVENET中使用的坦克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 ,提出了对DVENET中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地形匹配的方法。最后 ,根据这些方法建立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机动性仿真模型 ,并在DVENET中实现了机动性仿真(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机动性仿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高机动性装备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物理仿真系统的现状,提出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机动性装备控制器开发半物理仿真系统架构。以某型号坦克的火控控制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与测试环境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高机动性装备动力学模型的嵌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解决控制器与设备动力学系统联动过程的后处理虚拟现实演示2个关键问题,设计开发一个原型半物理仿真系统,并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架构能实现火控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动性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史智俊.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机动性能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2].王国庆,薛鸿臻,殷周扬.高机动性装备半物理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5

[3].张凌寒.国外某型半潜器回转机动性仿真[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2

[4].孔建寿,穆育强,戴跃伟,王建宇.C~3I系统生存能力的机动性能建模与仿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吴卫东.越野车辆的机动性和载荷预测多体动力学仿真[C].第叁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07

[6].魏阳,薛青.坦克综合模拟器机动性能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

[7].邢立宁,陈英武,王正元.基于仿真的坦克陆上机动性能评估[J].计算机仿真.2004

[8].李光辉,杨立功,郭齐胜,张一弛.M1A2坦克CGF系统的机动性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1

[9].张景骞,焦洁,李新.DVENET中坦克装甲车辆机动性仿真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0

标签:;  ;  ;  ;  ;  ;  ;  

机动性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