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探讨

公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探讨

一、道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石统顺[1](2022)在《道路桥梁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材料,传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以及较好的抗折性能、抗冲击性能、抗压性能它都同时具备,这些性能使其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发挥很大作用。而在道路路面、桥梁路面以及道桥局部加固等几个环节中都应用了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对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有明显效果。本文先分析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含义与作用,

王亚,陶必存[2](2021)在《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中的钢纤维混凝土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路桥工程在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道路交通效率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各种机动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对路桥工程运载能力和工程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严格,由于路桥工程施工材料性能对路桥工程质量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所以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性能极其优越的新型复合材料,在当前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广为应用,本文就以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中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要内容,主要分析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桥工程中的应用途径和具体实施。

龚喜[3](2021)在《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显着提升,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被应用到施工实践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而本文即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概述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原理与性能特点,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施工要点,并指出了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以供相关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人员参考,进一步完善我国道路桥梁建设工作。

谈晶,于洋[4](2021)在《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中的实践》文中提出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施工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道路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当下道路施工质量的要求,需要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选择更为科学的技术,才能提高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传统的道路施工所用技术多为混凝土施工技术,而随着技术层面的不断发展,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且优势明显,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浅析。

尹宝生[5](2021)在《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情况,保证其能够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关人员在道路桥梁建设方面增加了投入,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如钢纤维混凝土技术。文章对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势进行总结,并从铺装桥面、加固桥墩及桩结构应用、防护隧道和边坡、路面施工、防冻和修复路面、遵循连贯性原则六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实际应用。

牛志刚[6](2021)在《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暴雨内涝设计及净水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废弃物加工再利用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之举,将其应用于透水混凝土中更是一举两得的良策。铺装透水混凝土路面是降低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新型直通孔透水混凝土有效的改进了传统透水混凝土的诸多不足,但目前对其研究并未展开。本文采用再生粗骨料,制备出新型直通孔再生透水混凝土,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测定。根据孔隙率与透水系数及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暴雨等级(特大暴雨、大暴雨及暴雨),进行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暴雨内涝设计。针对暴雨中的污染物(COD、TP、TV、Cu)进行净化试验,并分析其净化机理。(1)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密实、透水及力学性能。抗压、抗折强度分别可达93.3 MPa、8.41 MPa,孔隙率为0.95%时,透水系数可达8.05 mm/s,实现了低孔隙率高透水性,通过SEM分析可知,水化产物提高力学性能,由此表明,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2)根据孔隙率与透水系数及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确定抗不同暴雨等级的透水混凝土最佳孔隙率范围,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并进行了力学及暴雨模拟试验验证及分析,结果表明:抗压、抗弯拉强度均能满足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要求,具有优异的抗暴雨内涝性能。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暴雨内涝的设计方法,为不同地区(暴雨等级)的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研究了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及组分材料对不同污染物净化效果,块状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普遍不如小颗粒材料;不同孔隙下,由于孔隙率增大为污染物吸附提供更大空间,因而去除率随之增大;通过XRD和EDS分析,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在污染物的去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不同暴雨等级作用下,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对于污染物平均去除率排序为:TP>Cu>TN>COD,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或降水速度增大,污染物的去除率均会降低,暴雨增大到特大暴雨,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对COD、TP、TN、Cu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7.3%、6.6%、4.7%、9.0%,降雨速度决定了污染物与吸附材料的接触时间及效果,因此降水速度越快,去除效果越差。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优良,且可根据暴雨等级进行抗暴雨内涝设计,因此,将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可行性。

宁涛[7](2021)在《严寒环境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制备及其融雪行为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严寒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然而半数以上的寒区在冬季存在严重的道路积雪结冰问题,给该地区人民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导电混凝土无需中断交通,且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是解决寒区道路积雪结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采用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并基于道路融雪除冰对混凝土的路用和电热性能的要求,研究了混凝土在不同石墨烯掺量下的力学和导电性能。通过对电极间距和输入电压的优化改进了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的融雪效率和融雪能耗。研究结果将为严寒环境下融雪用导电混凝土的性能提升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在道路融雪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试验选取物理法原位多层石墨烯(ISMG)、碳纤维(CF)、钢纤维(SF)为导电相制备了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为达到严寒环境融雪用导电混凝土的目标强度,研究了ISMG掺量为水泥质量分数的0%、0.2%、0.4%、0.6%、0.8%、1.0%混凝土28 d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研究结果得出ISMG掺量为0.4%时,混凝土28 d龄期强度为最佳值,抗压强度为45.0 MPa,抗折强度5.7MP。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变化,探明ISMG可以通过增强致密性的方式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通过增强韧性的方式提高抗折强度。(2)为达到设计电阻率,通过分散剂正交试验的结果确定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石墨烯分散剂,分散剂的掺量为ISMG质量的2倍;通过对比万用表和108 V交流电的电阻率测试结果,得到使用108 V交流电测试混凝土的电阻率得到的结果更加精准,可靠;通过测试ISMG掺量为0%、0.2%、0.4%、0.6%、0.8%、1.0%时混凝土28 d、56 d、90 d、180 d、360 d龄期的电阻率,得到当ISMG掺量为0.4%时,混凝土28 d龄期电阻率为最佳值12.66?·m;且混凝土的长龄期电阻率比较稳定。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导电网络,发现ISMG可以和碳纤维、钢纤维形成三相复合导电网络提升混凝土的导电性能。(3)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理论对于导电混凝土的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优化电阻,增加混凝土导热系数,施加绝热层,适当的降低混凝土的板厚的方式提高导电混凝土的融雪效率,节约融雪能耗。并测试了ISMG掺量为0%、0.2%、0.4%、0.6%、0.8%、1.0%时混凝土28d龄期的导热系数,发现随着石墨烯掺量的增加,导电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加,当石墨烯掺量为1.0%时,导电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3.7W/(m·K)。(4)使用冰柜模拟严寒环境进行了室内融雪试验,研究了电极间距10cm、18cm、28 cm以及输入电压为108V、156V、220V对混凝土融雪效率、融雪能耗的影响。经优化,最佳电极间距为10cm,最佳输入电压为156V。初始环境温度为-15℃,风速20 km/h,板厚5cm,电极间距10 cm,输入电压156V,经优化的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板在2 h内可融化21 cm厚的积雪,融雪过程中的平均能耗密度为6.6 kW·h/m2。

李思宇[8](2021)在《钢纤维混凝土构件抗爆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结构已被广泛用于土木工程,道路和国防工程。然而,作为一种复合材料,混凝土在凝结固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缺陷,如微裂纹和微腔等。在外力的作用下,这些微裂纹会生长、发展、连接和渗透,并引起宏观裂纹,最终导致结构的破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的需求也日渐增高,混凝土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抗拉强度低、变形量小、抗冲击能力差、易发生脆性破坏和功能单一等。钢纤维混凝土孕育而生。同时,钢纤维混凝土本身继承了混凝土多相介质的特性,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抗冲击性和抗断裂性。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建筑结构最重要的承重构件,爆炸事故极易导致梁、板和柱等发生局部和整体破坏。因此,开展爆炸载荷作用下各种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抗爆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理论分析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动态损伤破坏过程及其破坏规律,初步阐述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增韧机理,分析混凝土基体中钢纤维掺量等指标参数对钢纤维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其次,构建一种可用于研究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损伤破坏的动态失效模型。再次,结合有关的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增韧理论,基于所构建的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损伤模型,借助ABAQUS有限元平台自编UMAT材料子程序,完成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损伤本构模型程序的调试和调用,为典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抗爆性能研究奠定基础。最后,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以典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如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和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构建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分析方法,并调用ABAQUS子程序,初步探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动态损伤破坏特征,并初步揭示其损伤破坏规律。本研究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初步揭示了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动态损伤破坏过程及其破坏规律、初步阐述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增韧机理,揭示混凝土基体中钢纤维掺量等指标参数对钢纤维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引入钢纤维凝固的增强参数,构建了含有损伤钢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2)基于ABAQUS平台开发钢纤维混凝土的UMAT材料子程序,为典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如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和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等)的抗爆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研究奠定基础。(3)以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为研究对象,构建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UMAT材料子程序,研究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在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板中的钢纤维掺量为1.5%时,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的峰值位移得到了降低。(4)构建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UMAT材料子程序研究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的抗爆性能。研究发现,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在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中的钢纤维掺量为1.5%时,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的峰值位移得到有效降低。掺加一定量的钢纤维可以提高钢管混凝土延性,能利用钢管套箍效应克服混凝土的脆性,钢纤维混凝土对钢管起支撑作用易于有效减弱钢管发生局部屈曲变形的能力,更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强度优势,从而提高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的抗弯曲变形能力。(5)初步预测了钢纤维固化的后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抗冲击性和防爆性能,为钢纤维混凝土在工程防护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它类型纤维混凝土动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周昱程[9](2021)在《滨海环境中超深井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细观结构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使用的80%以上物质均源自矿业,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经过数百年的开采,地球表面的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理论上,地球的成矿空间分布从地表至地下10,000 m,因此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但是,深部地层“高应力、高渗透压、高地温和强腐蚀”的环境特点对工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矿井安全的咽喉,井壁混凝土的选择是地下工程的重中之重。本文围绕中国东部滨海正在建设的纱岭金矿,根据现实地下环境设计并研发一种由石英砂、微丝纤维和纳米硅灰等组成的高强度、高韧性水泥基材料(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 HSTCC),探明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特征,明确典型种类混凝土受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能量特征和损伤程度,揭示相应硬化净浆受温度—复合盐耦合影响下的物相变化和破坏机理,通过探测受环境影响后的硬化净浆中C-(A)-S-H的结构形态以及纳米尺度力学性能反演宏观性能特征。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1)混凝土具有与岩石一样,能够积蓄变形能并产生冲击破坏的性质,称为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对不同强度等级、掺量和种类纤维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动态破坏时间和脆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冲击倾向性越强。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HSTCC的相关冲击倾向性参数均最为优异,钢丝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次之。(2)采用单轴伺服压力机、声发射(AE)装置、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和超声检测分析仪研究C70普通高强混凝土(NHSC)、C70钢纤维混凝土(SFRC)和HSTCC三种典型种类井壁混凝土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与能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静载条件下,NHSC中多条裂纹的汇合形成一个贯通裂纹,而在动载作用下,破坏时释放的弹性能会造成巨大的损伤。SFRC中纤维的存在使单个裂缝分割成多个扩展方向,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是一种有效的耗能方式。HSTCC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它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特征储存裂纹,耗散能量,并保证其完整性。(3)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定量方法研究了硬化净浆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孔结构特征,并计算了水化程度(DoH)和火山灰反应程度(DoPR),以表征SFRC和HSTCC在滨海超深井环境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高强度、高韧性硬化净浆(HSTHP)相比较于高性能硬化净浆(HPHP),其早期的DoH和DoPR很低,而受深部高地温影响后DoH和DoPR上升极为明显,这有利于HSTCC的抗渗性和耐久性。SFRC的失效原因复杂,其可能主要是由于水化氯铝酸盐(Friedel盐)的结晶压力诱发的,而导致最终的强度退化。(4)采用29Si和27Al固体核磁共振(NMR),SEM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硬化净浆中C-(A)-S-H的分子结构特征,元素变化和纳米尺度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STHP受60℃和复合盐环境影响后C-(A)-S-H平均主链长达7.19,Ca/Si大幅降低及高密度和超高密度凝胶含量上升,其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宏观性能进一步提升。通过综上试验,HSTCC纱岭金矿进风井标高-1,120m的马头门处得以应用。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保障深部地下工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石丽娜[10](2021)在《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电热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材料复合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提出了更多功能性要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因导电性能而衍生出了压敏性能、温敏性能和电热性能等,其电热性能应用于道路桥梁的融雪除冰,具有高效、快速、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本文选择适宜导电组分,对单掺、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电热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和机理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选择适宜纤维状、颗粒状导电材料,其中碳纤维掺量0.05Vol.%~0.50Vol.%、碳纳米管掺量0.025Vol.%~0.300Vol.%、钢纤维掺量0.2Vol.%~1.0Vol.%、石墨掺量2Vol.%~10Vol.%,并优选掺量进行复掺;制备单掺、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测试其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探究导电材料的不同掺量及组合方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纤维可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掺量为0.20Vol.%~0.35Vol.%时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提高明显,继续增加碳纤维掺量,抗折强度的增长幅度减小;碳纤维可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掺量为0.45Vol.%~0.50Vol.%时对其抗压强度略有降低。2)碳纳米管在较低掺量时可略微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适宜掺量的碳纳米管可显着提高其强度,当碳纳米管掺量较高时,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稍有提高,而抗压强度呈降低趋势。3)钢纤维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4)石墨掺量为2Vol.%~4Vol.%时可略微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继续增大掺量会降低其抗折强度;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随石墨掺量的增加而降低。5)与单掺导电材料相比,复掺导电材料可进一步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对其抗压强度则略有降低。各优选掺量导电材料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为:钢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2)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试验研究。选择适宜纤维状、颗粒状导电组分,导电材料掺量同(1),制备单掺、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电化学阻抗测试仪,测试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交流阻抗,分析频率-阻抗关系及其等效电路,探究导电材料的不同掺量及组合方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导电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导电材料的加入对电极与试件界面储备电荷的能力影响较小,但可明显降低界面电阻值,随着导电材料掺量的增大及复掺优化,界面电容值变化幅度较小、电阻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导电材料的加入对水泥基体导电路径的影响较大,随着导电材料掺量的增大及复掺优化,水泥基体总体的电容值增大、电阻值降低,表明水泥基体的导电路径得到明显改善;3)随着导电材料掺量的增大,导电材料所形成导电路径的电容值增大或略有波动、电阻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网络逐渐趋于完善。以上导电路径的共同作用,使得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综合分析导电材料的价格以及各电路元件数值突变所对应的导电材料掺量及组合类别,得出碳纤维最佳掺量为0.35Vol.%、碳纳米管最佳掺量为0.175Vol.%、钢纤维最佳掺量为0.6Vol.%、石墨最佳掺量为4Vol.%;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中B00175D04、A0035D04、C006D04、A0035C006D04、B00175C006D04导电性能较优异。(3)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试验研究。在单掺和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优选配比,制备扫描电镜试样,通过微结构形貌分析,研究导电材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的形态、分布及搭接情况。结果表明:1)碳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呈现单丝状态且分散均匀,出现相互搭接或距离较近有利于形成隧道效应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其导电路径;碳纤维还可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2)碳纳米管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呈现乱向分布、分散良好,有利于改善其导电性能,与碳纤维一样可提高其抗折强度。3)掺加石墨与素水泥基复合材料相比,其断裂面更加光滑、内部结构更为密实。4)导电材料复掺与单掺时相比,可使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4)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电热性能试验研究。在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制备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小板,通过测试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室内升温和降温试验,模拟电热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施加电压后试件表面及内部温度均有较大幅度上升。水泥基复合材料通电初期的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后期,升温效果明显优于素水泥基复合材料。关闭电源后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温度下降明显,降温初期的降温速率明显高于后期,关闭电源500min后表面及内部各点温度值趋于一致并接近于室温。综合分析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及微观结构,选择复掺碳纳米管、钢纤维、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最优配比,各导电材料的掺量分别为0.175Vol.%、0.6Vol.%、4Vol.%,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良好的电热性能可应用于道路桥梁路面冬季的融冰化雪。

二、道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道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道路桥梁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含义及重要性
2. 钢纤维混凝土要求及配比
    2.1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要求
    2.2 钢纤维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
        2.2.1 对水泥的选择提出的要求
        2.2.2 对选择外掺剂和水的要求
        2.2.3 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配合比要求
3. 道路桥梁施工中对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3.1 应用于道路路面施工中
    3.2 在局部加强中的应用
    3.3 应用于桥梁罩面中
    3.4 对结构进行加固和强化
    3.5 在预制桩施工中的应用
4. 结语

(2)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中的钢纤维混凝土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钢纤维混凝土材料性能
    1.1 降低市政道路的厚度
    1.2 简化施工工艺
    1.3 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1.4 提高市政桥梁的力学性能
    1.5 提高主梁承载力
    1.6 强化墩台结构稳固性和桩的力学性能
2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2.1 在桥梁伸缩缝中的应用
    2.2 在桥面铺装中的实际应用
    2.3 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
    2.4 在路桥结构加固中的应用
3 桥梁工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施工准备
    3.2 铺设钢筋
    3.3 模板安装
    3.4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3.5 切缝处理
    3.6 混凝土养护
4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项目中的应用
    4.1 项目概况
    4.2 具体应用
5 结束语

(3)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纤维混凝土的原理与性能特点
2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施工要点
    2.1 施工材料选择要点
    2.2 搅拌和运输要点
3 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工程施工的应用
    3.1 碾压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3.2 全截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3.3 钢纤维混凝土罩面
    3.4 路面修复和防冻
    3.5 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4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
    4.1 桥面铺装
    4.2 桥梁墩台加固
    4.3 桩结构
5 结 语

(4)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传统混凝土技术的不足
2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概述
3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优点
4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5 结束语

(5)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纤维混凝土的具体优点
    1.1 强度较高
    1.2 抗裂性好
    1.3 具有较好的抗外界冲击力性能
2 钢纤维混凝土要求及配比
    2.1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
    2.2 钢纤维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
        (1)水泥的选择。
        (2)水和外掺剂的选择。
        (3)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配合比。
3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 铺装桥面施工中的应用
    3.2 加固桥墩及桩结构方面的应用
    3.3 防护隧道和边坡方面的应用
    3.4 路面施工
    3.5 防冻和修复路面
    3.6 遵循连贯性原则
4 结语

(6)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暴雨内涝设计及净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现状
        1.2.3 透水混凝土抗暴雨内涝性能研究现状
        1.2.4 透水混凝土净水性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研究方案
    2.1 高强自密实透水混凝土制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配合比设计
        2.1.3 制备工艺与养护
    2.2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2.1 透水系数
        2.2.2 力学性能
        2.2.3 自密实性能
    2.3 高强自密实透水混凝土组份及试件净水性能试验方法
        2.3.1 暴雨模拟试验设计
        2.3.2 暴雨模拟试验过程
    2.4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净水性能试验方法
        2.4.1 透水混凝土组分吸附试验
        2.4.2 不同孔隙率的透水混凝土净水性能试验
        2.4.3 暴雨作用下透水混凝土净水性能试验
        2.4.4 试验结果检测方法
        2.4.5 微观试验测方法
    2.5 试验仪器
    2.6 本章小结
3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3.1 自密实性能
    3.2 透水性能
    3.3 力学性能
    3.4 SEM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暴雨内涝设计研究
    4.1 最佳孔隙率设计
        4.1.1 确定孔隙率的气象依据
        4.1.2 最佳孔隙率的确定
        4.1.3 孔径及孔分布设计
    4.2 抗压强度设计
    4.3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制备
        4.3.1 配合比设计
        4.3.2 孔径及孔分布设计
    4.4 验证试验
        4.4.1 力学性能
        4.4.2 抗暴雨内涝性能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净水性能机理研究
    5.1 不同组分对污染物的净化
        5.1.1 COD净化效果
        5.1.2 TP净化效果
        5.1.3 TN净化效果
        5.1.4 Cu净化效果
    5.2 组分对不同污染物的净化
        5.2.1 粉末状胶凝材料
        5.2.2 再生粗骨料
        5.2.3 天然河砂
        5.2.4 块状胶凝材料
        5.2.5 钢纤维
    5.3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对不同污染物的净化
        5.3.1 COD的净化
        5.3.2 TP的净化
        5.3.3 TN的净化
        5.3.4 Cu的净化
    5.4 不同孔隙率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净化性能
    5.5 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微观机理分析
        5.5.1 XRD分析
        5.5.2 EDS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暴雨等级对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净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6.1 暴雨作用下的不同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6.1.1 COD的净化效果
        6.1.2 TP的净化效果
        6.1.3 TN的净化效果
        6.1.4 Cu的净化效果
    6.2 不同暴雨作用下的净水性能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严寒环境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制备及其融雪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石墨烯混凝土
        1.2.2 导电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1.2.2.1 导电混凝土制备的研究
        1.2.2.2 混凝土的导电性能研究
        1.2.3 导电混凝土的融雪试验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导电相材料
        2.1.2 其他材料
    2.2 配合比设计及试件的成型与养护
        2.2.1 配合比设计
        2.2.2 试件成型与养护
        2.2.2.1 力学性能测试
        2.2.2.2 导电性能测试
        2.2.2.3 SEM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石墨烯对复相导电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以及机理分析
    3.1 石墨烯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3.2 石墨烯掺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
    3.3 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性能研究
    4.1 分散剂的掺量对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4.2 测试电压对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4.3 石墨烯的掺量对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4.4 长龄期对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的热力学理论与性能研究
    5.1 导电混凝土的融雪原理
    5.2 导电混凝土的热力学性质
        5.2.1 比热容
        5.2.2 导热系数
    5.3 导电混凝土的传热方式
        5.3.1 热对流
        5.3.2 热传导
        5.3.3 热辐射
    5.4 本章总结
6 严寒环境下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板的融雪试验研究
    6.1 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板参数的设计
    6.2 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板室内融雪试验的设计
    6.3 不同电极间距布置的复相导电混凝土板的融雪试验研究
        6.3.1 电极间距对于复相导电混凝土板的融雪效率影响研究
        6.3.2 电极间距对于复相导电混凝土板的融雪能耗影响研究
    6.4 不同输入电压的复相导电混凝土板的融雪试验研究
        6.4.1 输入电压对于复相导电混凝土板的融雪效率影响研究
        6.4.2 输入电压对于复相导电混凝土板的融雪能耗影响研究
    6.5 本章总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钢纤维混凝土构件抗爆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纤维混凝土动力学国内外研究
        1.2.1 试验研究进展
        1.2.2 理论分析和数值研究进展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爆炸基本理论及ABAQUS开发平台
    2.1 引言
    2.2 爆炸的定义
    2.3 爆炸载荷的分类
    2.4 爆炸荷载基本参数
        2.4.1 估算超压峰值的经验公式
        2.4.2 比冲量估算
    2.5 爆炸冲击波的反射
        2.5.1 爆炸冲击波的正反射
        2.5.2 爆炸冲击波的斜反射
        2.5.3 爆炸冲击波的马赫反射
    2.6 有限元理论概述与ABAQUS有限元软件
        2.6.1 有限元理论概述
        2.6.2 常用商业有限元软件
        2.6.3 ABAQUS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与特点
        2.6.4 ABAQUS各模块简介
        2.6.5 ABAQUS的二次开发平台
        2.6.6 ABAQUS显示算法介绍
    2.7 本章小结
3 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的构建及其UMAT程序开发
    3.1 引言
    3.2 钢纤维混凝土动态破坏机理分析
    3.3 钢纤维混凝土受力作用机理分析
    3.4 钢纤维对基体混凝土材料的混合增益理论
        3.4.1 钢纤维混凝土的二次开发模型
        3.4.2 纤维间距的影响
    3.5 钢纤维混凝土增韧效应识别
    3.6 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子程序的二次开发
        3.6.1 UMAT开发环境设置
        3.6.2 钢纤维混凝土的UMAT材料子程序
    3.7 本章小结
4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爆性能数值分析
    4.1 引言
    4.2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的有限元模型
        4.2.1 几何模型
        4.2.2 材料参数
        4.2.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钢纤维掺量不同时板体的破坏形态分析
        4.3.2 钢纤维掺量不同时板体的应变分析
        4.3.3 不同钢纤维掺量时板体的变形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柱的抗爆性能数值研究
    5.1 引言
    5.2 钢管钢纤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
        5.2.1 几何模型
        5.2.2 材料参数确定
    5.3 模拟结果分析
        5.3.1 钢纤维掺量不同时柱体的破坏形态分析
        5.3.2 不同钢纤维掺量柱体的等效应力分析
        5.3.3 不同钢纤维掺量时柱体的变形分析
        5.3.4 不同钢纤维掺量柱体的速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钢纤维混凝土UMAT子程序

(9)滨海环境中超深井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细观结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匹配深地属性的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设计与研发
        1.2.2 深部环境影响下混凝土的破坏行为
        1.2.3 深部环境中服役混凝土物相变化特征以及劣化机理
        1.2.4 深部环境中服役混凝土微结构特征
    1.3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深地高应力环境下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3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冲击倾向性试验方法
        2.3.1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3.2 混凝土冲击倾向性试验方法
    2.4 混凝土冲击倾向性与强度等级间相关关系
        2.4.1 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2.4.2 混凝土的弹性能量指数
        2.4.3 混凝土的冲击能量指数
        2.4.4 混凝土的动态破坏时间
        2.4.5 混凝土的脆性指数
        2.4.6 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表征方式
        2.4.7 高强混凝土声发射特征
    2.5 钢纤维对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规律
        2.5.1 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规律
        2.5.2 纤维种类对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规律
    2.6 高强度、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STCC)的设计
        2.6.1 功能型混凝土材料设计思路
        2.6.2 现阶段深部矿井混凝土的不适用性
        2.6.3 新井壁材料的设计方法
        2.6.4 HSTCC相关力学性能
    2.7 讨论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破坏特征及能量演化机制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3 井壁混凝土受荷载的破坏模式和能量特征
        3.3.1 单轴加卸载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
        3.3.2 混凝土在静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能量演化
    3.4 井壁混凝土在动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能量特征
        3.4.1 动力荷载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
        3.4.2 混凝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3.4.3 典型种类混凝土受动力荷载作用的应力和应变特征
        3.4.4 典型种类混凝土受动力荷载作用能量与损伤特征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与复合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性能演变及机理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3 混凝土宏观性能演变规律
        4.3.1 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
        4.3.2 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演变规律
    4.4 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含量演变规律
        4.4.1 硬化净浆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
        4.4.2 结合XRD-Rietveld分析硬化净浆中的主要晶体物相
        4.4.3 结合TG分析硬化晶体中的主要非晶体物相
    4.5 硬化净浆微观形貌及孔结构特征
        4.5.1 结合SEM-EDS分析硬化净浆表面微观形貌
        4.5.2 结合MIP分析硬化净浆的孔结构特征
    4.6 混凝土中氯离子渗入含量
        4.6.1 化学滴定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方法
        4.6.2 不同种类混凝土中氯离子渗入含量
    4.7 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度与复合盐耦合作用下C-(A)-S-H结构演化历程及其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3 硬化净浆中C-(A)-S-H结构特征
        5.3.1 NMR测试及分析C-(A)-S-H结构方法
        5.3.2 干拌胶凝材料(原材料)中主要物相的结构特征
        5.3.3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中含Si物相结构特征
        5.3.4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的含Al物相结构特征
    5.4 硬化净浆表面化学元素分布规律
        5.4.1 SEM协同EDS的硬化净浆表面化学元素的试验方法
        5.4.2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表面单种类化学元素分布特性
        5.4.3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表面复合化学图像
        5.4.4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中C-(A)-S-H凝胶的Ca/Si变化特征
    5.5 硬化净浆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
        5.5.1 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纳米尺度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5.5.2 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纳米尺度力学性能的分析方法
        5.5.3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纳米尺度的力学性能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电热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综述
        1.2.1 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概念
        1.2.2 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机理
        1.2.3 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方案
    2.1 试验原材料
    2.2 水泥基复合材料配合比
    2.3 水泥基复合材料试件制备
        2.3.1 水泥基复合材料试件设计
        2.3.2 水泥基复合材料搅拌工艺
    2.4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
        2.4.1 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试验
        2.4.2 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
        2.4.3 水泥基复合材料电热性能试验
        2.4.4 水泥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单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1.1 碳纤维掺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1.2 碳纳米管掺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1.3 钢纤维掺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1.4 石墨掺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单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引言
        3.2.2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2.3 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2.4 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2.5 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双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3.2 三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复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双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4.2 三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交流阻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3.5.2 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3.5.3 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3.5.4 双掺导电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电热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引言
    4.2 水泥基复合材料融雪化冰机理
    4.3 水泥基复合材料升温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水泥基复合材料表面温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4.3.3 水泥基复合材料降温过程红外图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基本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道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道路桥梁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J]. 石统顺. 中国科技信息, 2022(04)
  • [2]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中的钢纤维混凝土技术[J]. 王亚,陶必存. 居舍, 2021(35)
  • [3]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龚喜. 居业, 2021(10)
  • [4]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中的实践[J]. 谈晶,于洋. 四川建材, 2021(08)
  • [5]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尹宝生. 智能城市, 2021(13)
  • [6]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暴雨内涝设计及净水性能研究[D]. 牛志刚. 常州大学, 2021(01)
  • [7]严寒环境石墨烯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制备及其融雪行为研究[D]. 宁涛. 常州大学, 2021(01)
  • [8]钢纤维混凝土构件抗爆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D]. 李思宇.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9]滨海环境中超深井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细观结构特征[D]. 周昱程.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10]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电热性能试验研究[D]. 石丽娜.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公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