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科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五四科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四科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思潮,科学,科学主义,社会,基督教,观察法,实证主义。

五四科学思潮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谢晓娟,李俊玲[1](2019)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科学主义思潮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成为新的信仰体系。科学也被赋予了从科技工具,到人生观,再到国民再造,到民族复兴的多重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生观与科学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科学观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历史的和当代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科学主义思潮,辩证地看待现代科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和不懈探究世界的可贵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郑工[2](2018)在《论梁启超的“锐入观察法”——五四时期美术与科学思潮论析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梁启超的两个重要观点——"观物体物"与"即真即美",分析他对美术与科学关系的看法,进而探讨梁启超对这一论题的思考。所依据的文献,一是1922年梁启超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演讲稿,二是同时期梁启超有关美术与科学的论述。在真与美的关系上,梁启超以真为先,在艺术表现上以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为先,他提倡非我的理性研究和客观的分析精神,体现出五四时期受西学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认知,但梁启超对此还是有所反思,如提出"智性直观"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8年04期)

郑工[3](2018)在《论蔡元培的“文学即美术学”——五四时期美术与科学思潮论析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蔡元培在20世纪初有关学科规划中的"美术学"概念为中心,分析其思想的来由,以及如何定位于现代的学科系统,明确其观念内涵,寻求其分科的学理依据,了解蔡元培的学术立场及阐释方式。重读历史文献,尤其遇到这些学科建构之初的概念,其知识的内部联系错综复杂,既涉及西学又涉及中学,同时掺合着作者自身的理解,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这必然构成本文中的多角度观察与多维度论述。(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8年03期)

张晓晖[4](2011)在《从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探析五四科学思潮的社会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科学思潮的发生建立在晚清以来的社会变革之上。近代传播业、教育业的萌芽发展以及学会社团组织的出现形成了一个知识、文化、思想和实践的阵营,这个阵营凝结了知识分子群体,有着思想、知识以及媒介、资源等方面的巨大潜能,它开创了公共文化空间及公共话语空间,因而具有强大的影响能力,尤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失序的权力"真空"状态下,获得了较多的言论自由。它为五四科学思潮准备了动力和资源,也是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的社会基础。(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1年15期)

汪玉凯[5](2011)在《论五四科学思潮——兼论近代科学在中国落后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近代第叁次科学思想的引进,五四科学思潮既吸收了第一次科学思想引进中注重自然科学的积极因素,更继承了第二次科学思想输入中把着眼点放在变革社会制度的传统,表现出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以科学精神派、科学救国派、科学方法派为代表的政治派别,尽管其政治意向有明显差别,但都从不同方面对这次科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五四科学思潮以后,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人才外流、观念淡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吴密[6](2010)在《以科学非宗教:“五四”后实证主义与非基督教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冲突论、相关论和分离论叁种观点,以冲突论的影响最大。时至今日,科学代表着真理与进步,宗教代表着迷信与落后,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和冲突关系,这样的观念仍然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本文把研究视野放在"五四"后中国的知识界,分析当时实证主义科学思潮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试图对科学和宗教互相冲突矛盾这一广泛社会观念的产生及形成作出初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0年09期)

谢美航[7](2009)在《科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兼析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救国"思潮是盛行于五四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潮,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精神、科学教育救国论四种基本主张。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备科学内核、具有全球视野、重视历史传承、依靠精英领导。(本文来源于《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谢美航[8](2009)在《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是指五四时期以任鸿隽、杜亚泉、胡明复、翟秉志、黄炎培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试图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等途径,以达到救国目的的、爱国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潮。本文就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进行了如下方面的研究:第一,概述了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基本主张。根据五四时期“科学救国论”者的不同论点,概述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基本主张有:科学知识救国论、科学技术救国论、科学教育救国论、科学方法救国论和科学精神救国论等。第二,剖析了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认为五四时期动荡不安的政局是思潮形成的社会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是思潮形成的阶级基础,先前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是思潮形成的历史原因,西方进化论在中国的流行是思潮形成的理论渊源,近代西方科技强国的情势是思潮形成的外在条件。第叁,理析了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基本特征。认为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具有进步性、启蒙性、改良性和社会性的基本特征。第四,评述了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历史地位。认为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推进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牵动了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催生了对现代性问题的审视,走向了最终失败的无言结局。第五,探讨了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现实启示。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启示我们: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强国兴邦中的作用,必须重视科学精神在科学发展中的价值,必须重视科学教育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必须营造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发展的政治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20)

谢美航,廖和平[9](2009)在《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现代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性"是可以作多种阐释的开放性理论话语,总是带有变革意识并伴随着强烈的危机感。从晚清肇始,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对时空和价值维度的理性重构上。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是五四时期社会变革现实的理论反映,集合了在社会和价值模式中所蕴涵的理性至上和个性自由两种现代性思想维度。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人探索现代性问题和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尝试。(本文来源于《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邱若宏[10](2008)在《论五四科学思潮中的科学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科学思潮并不等同于科学主义思潮,但其中确实包含着科学主义倾向,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五四科学思潮中之所以出现科学主义倾向,既与中国社会自身的内在需求有关,又与五四知识分子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联系。它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思想启蒙以及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五四科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梁启超的两个重要观点——"观物体物"与"即真即美",分析他对美术与科学关系的看法,进而探讨梁启超对这一论题的思考。所依据的文献,一是1922年梁启超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演讲稿,二是同时期梁启超有关美术与科学的论述。在真与美的关系上,梁启超以真为先,在艺术表现上以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为先,他提倡非我的理性研究和客观的分析精神,体现出五四时期受西学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认知,但梁启超对此还是有所反思,如提出"智性直观"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四科学思潮论文参考文献

[1].谢晓娟,李俊玲.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郑工.论梁启超的“锐入观察法”——五四时期美术与科学思潮论析之二[J].美术.2018

[3].郑工.论蔡元培的“文学即美术学”——五四时期美术与科学思潮论析之一[J].美术.2018

[4].张晓晖.从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探析五四科学思潮的社会基础[J].前沿.2011

[5].汪玉凯.论五四科学思潮——兼论近代科学在中国落后的原因[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

[6].吴密.以科学非宗教:“五四”后实证主义与非基督教思潮[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

[7].谢美航.科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兼析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

[8].谢美航.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

[9].谢美航,廖和平.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现代性问题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邱若宏.论五四科学思潮中的科学主义倾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  ;  ;  ;  

五四科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