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产权论文_刁爱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产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着作,制度,商标权。

物质产权论文文献综述

刁爱清[1](2019)在《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近些年来,苏州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借助知识产权手段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较为乏力。基于此,有必要在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方式,并协同解决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辑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洪涛,李山岗[2](2019)在《知识产权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之间天然存在的差异以及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导致了运用知识产权体系框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障碍。文章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适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以及具体存在的问题角度分析,在知识产权视野下研究了对其进行保护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于惠冰,李娜[3](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根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新模式的探析也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借鉴国内外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经验,以期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制度,进而助力于保护我国非遗瑰宝。(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8期)

蔡一润,王逸青[4](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展现,更是全世界人类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共同凝结的智慧瑰宝,其地位与重要性可见一斑,但与之相对的,是从理论层面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与践行,存在不相适配或冲突的地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对于其知识产权存在的权力基础、矛盾与冲突及两者结合的合理性展开理论性的探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芳芳[5](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不断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权案件被诉至法院使其保护矛盾日益突出。作为一个拥有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国家,国家高度重视其保护工作,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不但积极加入国际条约,还制定了本国与之相关的法律。然而,面对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时仍然力不从心。作为专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法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要是从行政法的角度出发,对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权利主体的权利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在面临私权利的保护时,就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依据,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特性,旨在论证并完善其私权利保护体系,使权利有法保障,进而促使文化遗产得以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叁部分,第一部分对其基本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区分保护和保全两种保护方式,分析其权利特征,总结出对其进行保护的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对国际条约、国际社会以及国内立法保护现状的研究,分析出当前我国在立法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完善法律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鲁春晓[6](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困局,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创设了有利于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将"积存性"智力成果摒弃在保护范围之外,同时垄断了国际组织主导权和国际条约的诠释权。当然,国内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对"非遗"的忽视与保护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要积极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更新立法理念、完善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对"非遗"相关权利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援引"文化例外"等相关原则扶持与壮大相关文化企业,为"非遗"资源走向世界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园[7](2019)在《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更是民族记忆和象征的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维持我国文化的多样化,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文明古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在2011年6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我国尚未把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融入到既有的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当中。这对我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利,也和法律的公正价值观相悖。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从而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寻找其中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相契合的内容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可以用知识产权保护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总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考察了域外先进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总结域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提供可以参照的借鉴经验。最后,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着作权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叁个方面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立法;并且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叁方面提出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希望能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起到启示和帮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3)

褚佳星[8](2019)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留存下的文化财产,是各国家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价值不可估量。世界各国家地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受到保护已经达成共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包括保存和传播。传统口头和文字保存传播方式无法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不完整甚至濒临失传,很快被胶片、磁带、光盘等近代科技所取代。但是胶片摄影等极易出现褪色、老化、失真等情况,复制和传播过程也较为繁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一次陷入瓶颈期。基于此背景,数字化保护应运而生。数字化技术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转换成抽象数据进行存储,在需要展示时再转换成具体文字、图像、音视频进行展示和传播,弥补了以往保护方式的缺陷,现如今已被我国广泛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但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可知,从知识产权视角寻求合适的法律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加以保护是最为合理且具有价值的。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为目标,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基础理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并通过对我国代表性省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地方实践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归结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域外发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优劣分析,对值得借鉴的部分进行总结,总结出适用于我国的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路径的具体建议。我国应当选择双轨制立法模式,完善现行立法,同时制定补充规定;完善《着作权法》具体规定,包括界定数字化权利主体范围,完善数字化作品权利内容,健全法律救济体系;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包括制定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合理使用制度。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些许借鉴。(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温毓敏[9](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思考——以河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保护文明的多样性,近年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和防御保护也有很多方面的讨论,但各方的意见并不统一。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必须从现实出发,分析具体情况,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林青,连铮[10](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必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理论上的研究和引导,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协调,才能全面提高评估的水平,进而深入挖掘并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物质产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之间天然存在的差异以及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导致了运用知识产权体系框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障碍。文章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适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以及具体存在的问题角度分析,在知识产权视野下研究了对其进行保护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产权论文参考文献

[1].刁爱清.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州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9

[2].王洪涛,李山岗.知识产权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9

[3].于惠冰,李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模式探析[J].理论观察.2019

[4].蔡一润,王逸青.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9

[5].杨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9

[6].鲁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杨园.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沈阳工业大学.2019

[8].褚佳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9].温毓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10].林青,连铮.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1 物权法、债权法等对物质产权和...企业的直接物质产权与直接价值...企业收入分配结构:工资变化曲线在很薪金变化曲线企业产权与要素产权的交易模型

标签:;  ;  ;  ;  ;  ;  ;  

物质产权论文_刁爱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