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庚何开仁(云南省德宏州医疗集团678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塞来昔布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焐药外敷法,两组均以5周1疗程,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9%,对照组为8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以膝关节局部疼痛,伴有轻度晨僵,检查有关节弹响、骨摩擦音,日久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畸形等为特征。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迄今为止,尚缺乏改变病情的药物,所有治疗都以改善症状为主。为提高其治疗效果,寻求好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当地民族药焐药外敷疗法、配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并与应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口服塞来昔布的64例进行疗效比较。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来自于2008年8月-2011年10月本院风湿病科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3]。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男性24例,女性42例;年龄42-74岁,平均(58.92)岁;病程16个月-14年;其中双膝关节患病9例,左膝关节患病24例,右膝关节患病33例;对照组64例,男性25例,女性39例;年龄39-77岁,平均(49.7)岁,病程8月?-13年;其中双膝关节患病7例,左膝关节患病26例,右膝关节患病31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每次1支(2.5ml),口服塞来昔布200mg/次,每日2次,连用5周。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民族药焐药外敷法。
1.3焐药外敷法药物组成及配制方法
药物组成:摩瓦什、常久、半女次等。配制方法:将摩瓦什、常久、半女次等药物粉为细末,取药粉500g用雨拍和水同煮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备用,使用时先将药袋置蒸锅内蒸热,取出药袋晾3~5分钟后,医者双手持药袋在痛处皮肤上快速滚揉,待药袋表面温度下降至患者能耐受时,将药袋直接敷在患膝上,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连用5周。
1.4诊疗标准:
1.4.1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临床+放射学标准和汉章《针刀医学原理》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依据拟定:1、膝关节呈持续性疼痛1个月以上;2、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上下楼梯时痛重;3、膝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或骨擦音;4、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边缘硬化,关节边缘增生,或有骨刺形成;5、有关节积液者,浮髌试验阳性。
1.4.2疗效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膝关节疼痛及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各项检查均正常,随访停药半年以上未复发者;好转:膝关节疼痛及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随访停药半年未加重者;末愈:膝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
2、治疗结果
治疗5周后评定疗效。治疗组66例,其中治愈48例,占72.73%,好转17例,占25.76%,末愈:1例,占1.51%,总有效率98.49%。对照组64例:治愈31例,占48.44%,好转:25例,占39.06%,治愈:8例,占12.50%,总有效率87.50%。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学中并没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称谓,脉证合参,相当于中医学文献记载中的和“骨痹”和“膝痹”。《内经》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膝者经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中医认为,肝主筋筋,肾主骨,肝肾充盈则筋骨劲强,关节滑利。中年以后,肝肾渐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病;加之膝部外伤、劳损而至筋骨受损,气血瘀滞,经脉受阻,筋骨失养而发病;风寒湿邪内侵,闭阻经络,气血不通而发病。肝肾亏虚,外伤劳损,风寒湿邪内侵,至气血瘀滞,脉络不通,筋骨失养为本病发生的机理。治则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散寒止通。民族药焐药外敷法,来源于当地景颇族民间,所用的药物均为天然野生植物药,捣细后加酒伴匀焐热后外敷于患处体表部位,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借助热力和药力的作用治疗疾病,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消肿,散寒止痛的功效。处方中的摩瓦什:酸、温,归肝脾经,舒经活络,除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经动物实验对关节炎有明显消肿止痛作用,并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半女次:辛、苦、温,有小毒。功能活血行瘀,消肿止痛,民间常用治疗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肿痛。雨拍:辛、热,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民间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具有引药内达疼痛部位的作用,起到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加关节液的分泌,使静脉瘀滞得以温通,局部代谢废物如炎性因子的排出。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口服赛来昔布的基础上,加用焐药外敷法,不仅能使关节疼痛减轻,而且关节活动功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笔者认为,在通常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和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焐药外敷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参考文献
[1]钱先.风湿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4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31.
[3]汉章.针刀医学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86.
[4]明·兰茂撰《滇南本草》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