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雁: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在CMT中的临床应用论文

张鸿雁: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在CMT中的临床应用论文

摘 要:目的 分析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在CMT 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CMT 患儿50例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25 例CMT 患儿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25 例CMT 患儿实施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CMT 患儿治疗后对比的治疗优良率、治疗时间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CMT 患儿实施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检查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促进患儿预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正常成长发育。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徒手检查;推拿

0 引言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一种小儿骨科常见病,常被简称为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性引起的头向一侧歪斜为特征的病症[1]。临床表现主要为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可触及包块(卵圆形或条索状);颈椎向患侧旋转及向健侧侧弯受限;可伴有颜面不对称、脊柱侧弯、髋关节半脱位等[2]。临床中应根据动静态检查结果,牵伸具体受累肌肉,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为了分析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在CMT 中的临床应用,我院针对收治的50 例CMT 患儿进行了观察对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CMT 患儿50 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5 例CMT 患儿中男14 例,女11 例;年龄8 个月至4 岁,平均(2.25±0.36)岁;治疗组25 例CMT 患儿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7 个月至5 岁,平均(2.26±0.45)岁。两组CMT 患儿之间对比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25 例CMT 患儿实施常规治疗,主要采用按摩手法治疗;给予治疗组25 例CMT 患儿实施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治疗:

1.2.1 动静态检查法:根据患儿年龄取卧位或坐位,逗引患儿向前直视,观察下颌中点指向,偏离前正中线的角度提示斜颈的程度;观察颜面是否对称,两侧外眼角到口角距离是否等长,可提示颜面发育情况,如目测的差距不大,可改用照相或照镜子的方法,往往可以看出明显不同。

涉外岗位职业标准是应用于整个涉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涉外法务能力培养只是其一个方面,且融入到职业标准各个部分之中,需要进行分析整理,才能获取与国际商法课程相关的内容。高职涉外专业一般面向报关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基层管理人员、商务翻译、文秘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职业标准对涉外商事法务知识、法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一定要求。通过筛选对比、交叉分析,可以解析出与国际商法课程相关的职业概况、岗位职能、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过程及项目权重等职业标准要素,以便在后期教学过程中予以运用。

1.2.2 动态观察:适用于头控能力发育完善的孩子,一般半岁以上的孩子通过玩具逗引即可完成检查。患儿坐位,令其仰头至最大限度,如下颌中点偏离前中线明显加重,提示头夹肌或斜方肌有挛缩;患儿低头至最大限度,如下颌中点偏离中线明显加重,提示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前斜角肌挛缩明显;如做以上两个动作时,下颌中点均未见明显偏离中线,仅表现为头颈侧屈,则测量两侧乳突到肩水平线的距离是否等长,若不等长提示距离短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以及头夹肌均有挛缩。若此距离测试亦无差异,应注意排查其他因素引起的斜颈。

1.2.3 触诊:触摸、拿捏以感受胸锁乳突肌的紧张度,有无增粗,有无包块;头夹肌、斜角肌以及枕下肌群有无紧张;斜方肌发育是否饱满。治疗方式如下:

(3)牵伸手法:①旋转型(头向患侧倾斜,颜面转向健侧):采取仰卧位旋转测区牵伸法:患儿仰卧位,助手固定患儿双肩,医生在头顶,一手在患儿枕后,另一手扶健侧面颊,在牵引下将头颈向患侧旋转,向健侧侧屈,保持数分钟。②前屈型(低头偏斜加重者):采取仰卧后伸位旋转测区牵伸手法:患儿仰卧位,头稍后仰,助手固定患儿双肩,医生在头顶,一手在患儿枕后,另一手扶健侧面颊,顺势牵引将头颈向患侧旋转,向健侧侧屈,保持数分钟。③后仰型(仰头时头偏歪加重者):采取仰卧前屈位旋转测区牵伸手法:患儿仰卧位,令患儿稍低头,助手固定患儿双肩,医生在头顶,一手在患儿枕后,另一手扶健侧面颊,顺势牵引将头颈向患侧旋转,向健侧侧屈,保持数分钟。④侧挛型(头向一侧倾斜,不伴有颜面转向健侧):采取仰卧位测区牵伸手法: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生一手扶住患侧头侧,另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双手相反用力,保持数分钟。

(2)辩症加减:①颜面发育不良者:多指按揉患侧面颊,以潮红为度,点按下关、颊车、地仓、大迎。②眼裂发育不良者:食、中指按揉眼周3-5 遍,点按鱼腰、太阳、瞳子髎、承泣、四白。③耳部发育不良者:拇、食、中指自下而上捻揉耳廓3-5 遍,点按翳风、耳门、角孙、耳后高骨。④斜方肌、斜角肌、头夹肌发育不良者:多指拿揉患侧颈、肩以及上肢部3-5遍,拇指弹、拨患侧颈肩部肌肉,条索及僵硬部为主以3-5 遍,点按肩井、肩贞、华佗夹脊、抬肩穴,同时配合患侧肢体的上举、外展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从渡槽施工实际出发,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使渡槽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总之,只有切实抓好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1)基本手法:患儿仰卧,多指拿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拇、食指捻揉包块。令患儿面向健侧,点按风池、翳风、气舍、颈根、肩井等。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对比的治疗优良率、治疗时间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等差异。治疗优良率[3]:优:治疗后患儿肌性斜颈症状显著改善,家属满意度90 分以上;良:治疗后患儿肌性斜颈症状明显缓解,家属满意度75 分以上;无效:治疗后无变化或加重。

华侨大学的杨帆教授等人研制了一种推动式压电驱动器,如图9所示[16],该驱动器采用三段式设计,其位移控制精度为-2~2 μm。宁波大学的崔玉国等人研制了能够断电自锁的推动式压电驱动器[17],该驱动器行程为5 mm,运行速度为59.1 μm/s,位移分辨率为21 nm。

郭熙《早春图》以立卷之形表现北方之景,景物多却不拖累,空间的结构,自然而有趣,构建十分有序。近处,河湖溪涧序列,松林高耸,行人悠闲岸边;中景,山山应对,林木葱茏;远景,云雾缥缈,路径曲折,画面富有纵深感。《早春图》的画面内容需要决定了其空间形式,作者为了达到万里江山尽收眼底的目的,多采用移动的角度,使图画上的事物向左右、上下方向自由发展。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巧妙地将不同的时间、空间中的景物集中表现在一幅画里,利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使得画面容量更宽阔,意境更加深远。郭熙创作《早春图》体现了“步步移,面面观”的空间构建方法,这也正是郭熙山水画所展现出来的空间的奥妙所在。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的治疗时间为(55.52±10.41)d,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时间为(46.37±9.65)d,两组相比:T 值=3.22,P 值=0.00; 对照组治疗后的家属满意度评分为(79.52±6.34)分,治疗组治疗后的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0.11±2.26)分,两组相比:T 值=7.87,P <0.001;两组治疗后对比的治疗优良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

3 讨论

目前对小儿肌性斜颈的保守治疗主要是按摩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本人认为除拿、揉、捻、按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手法外,重点是牵伸手法,理筋整复。其中牵拉的手法有松解挛缩、疏理筋肉的作用[4],而适当伸动至受限方向的最大角度,有使筋肉关节整复纠正偏斜的作用,手法要求不可猛力,并且在患儿配合的情况下保持颈部最大活动角度至少一分钟,使头颈偏歪得到充分纠正。但若对斜颈类型缺少精准的判断,依然不能达到满意疗效。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小儿肌性斜颈的主要症状是头颈偏斜,其主要责任肌肉为胸锁乳突肌,但因受其筋膜张力的影响周围肌肉也常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欠缺,根据临床表现及动静态触诊检查即可明确[5]。旋转型斜颈:此型临床最多见,使头颈向一侧旋转的肌肉除胸锁乳突肌外,旋转侧的头夹肌、颈夹肌也有参与,触诊可发现胸锁乳突肌紧张外,其对侧颈后可触及紧张的肌肉群,采取相反方向的旋转牵伸手法矫正[6]。仰头型斜颈:头后仰活动中胸锁乳突肌并非是主要原动肌,参与使头后仰的肌肉主要为颈后部的头夹肌、斜方肌等,触诊可发现颈后部肌肉群紧张。治疗在低头屈颈体位下,采取旋转测区牵伸手法。低头型斜颈:胸锁乳突肌是使头前屈的原动肌,因此在低头时,触诊可发现胸锁乳突肌下端紧张,此型较仰头型斜颈多见,治疗在头后仰体位采取旋转侧屈牵伸法。侧屈型斜颈:使头侧屈除胸锁乳突肌外还有同侧的斜角肌、斜方肌参与侧屈活动。患儿旋转型姿态得到纠正,可出现侧屈型斜颈,触诊可发现侧颈部肌肉群紧张,此型治疗采取侧屈牵伸手法治疗。

综上所述,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在CMT 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冯跃,杨洁,罗建,等.推拿手法对家兔肌肉纤维化模型α-SMA 表达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4):592-593.

[2] 胡心京.按摩治疗不同时期小儿斜颈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89-90.

[3] 王恩乐,师彬.点按推拿治疗小儿肌性针颈48 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27):77-78.

[4] 范美丽,彭振居,邹炜,等.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的相关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79-4280.

[5] 杨万章,向云,陶红星.痉挛性斜颈分级评定及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343.

[6] 高宏,朱良,夏力,等.先天性肌性斜颈程度与胸锁乳突肌胶原含量变化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9):3790-3792.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4.151

本文引用格式:张鸿雁,孔安安,高正文,等.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在CMT 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27+243.

标签:;  ;  ;  ;  ;  ;  ;  ;  ;  ;  ;  ;  ;  

张鸿雁:动静态检查法与牵伸手法在CMT中的临床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